北宋大預言家邵雍的一首小詩,只有20個字,再忙也要背下來!

2020-12-14 麥田作文

正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古詩數量比上一版本要多。入選的古詩都是經典,語言通俗,含義雋永,讀來朗朗上口,很有音樂美。通常只是去學古詩,而沒有把古詩學習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怎樣利用古詩來為寫作文服務呢?

有三個方面,一是把古詩中的句子作為「好句子」引用到作文中來,提供語言素材;二是利用古詩講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三是利用古詩寫故事,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今天我們來講講怎樣利用古詩講故事、寫故事,做到學習詩歌和練習作文兩不誤、兩促進。

我們舉北宋哲學家邵雍《山村詠懷》,這是一首古代童謠。邵雍對周易有獨到見解,成為大預言家,主要作品有《先天圖》《漁樵問對》《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而《山村詠懷》是他的詩歌代表作,值得背誦。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小詩巧妙地嵌入從一到十的數字,描繪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嫋嫋,住著幾戶人家,有幾座亭臺,村邊路邊盛開著鮮豔的花朵。好一派淡雅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幾遍,然後老師再通篇講解一篇。因為這首詩很簡短,內容也不複雜,學生基本上都能夠很快理解。接著,我們以這四句詩為內容,編出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每一個學生都要編故事,不會編的,就把這首詩翻譯一下,只不過要加進去很多情節,構成一個簡單的故事。接著學生們開始講自己編的故事,老師進行點評,好的地方予以鼓勵表揚,差的地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及時指出來。其他學生也可以談談聽了故事的感受,這樣可以把別人的優點吸收到自己的故事中來,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互相學習的過程,集體修改的過程。

重點是寫故事,因為有了講故事的基礎,寫起來就又好又快了。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寫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故事也各不相同,但都不脫離詩歌所創設的具體語境。我們來看一篇學生習作。

一個長頭髮小女孩,牽著媽媽的袖口兒,一道去城外的外婆家。她們一口氣走了幾裡地,沒有歇一歇腳。遠處炊煙嫋嫋,薄霧裡有幾戶人家,村邊路邊也有幾個小亭子,供行人小憩。

「媽媽,我累了。」娘倆走進一個小亭子裡坐著休息,亭子上的茅草還在滴著水珠,昨晚下了一場不小的春雨。春雨貴如油,滋潤得亭子外的野花格外鮮豔,小蜜蜂在花叢中嗡嗡嗡地叫著。小女孩伸出手指頭數著花朵:「一枝花,兩枝花……八枝花,九枝花,十枝花。」

「媽媽,我渴了。」媽媽領著小女孩到路邊的小溪裡去捧水喝,溪水裡的魚兒一會兒停在那裡,一會兒刷地一下就飛走了。甘甜的溪水很解渴,小女孩的媽媽也喝了幾口,說:「怪不得這個村子釀造的酒很香,是水甜的緣故啊。」

「媽媽,水裡有一個動物園。」小女孩驚奇地指著水裡的倒影說。原來是天上的雲朵,有的像低頭吃草的綿羊,有的像漫步的耕牛,有的像歡快的小狗,惹人喜愛。媽媽說:「水裡有個動物園,天上也有個動物園,你瞧。」

隱隱約約的狗吠提醒她們外婆家快到了。

通過這樣的訓練,既學習了詩歌,又學習了作文,互相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一開始,大家都不怎麼願意站起來說自己編的故事,但是只要有一個人說出故事並受到了鼓勵,那麼其他同學紛紛要求講故事。只要有一個孩子寫的故事在班級讀出來,其他學生就會踴躍地「投稿」,甚至下課了,還往教師辦公室裡「塞」。

鼓勵很重要,示範很重要。家長也可以去試試,選擇一首簡單的小詩,讓孩子先讀再講最後寫,也許會給你和學生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範仲淹一首很感人的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範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整個北宋初期範仲淹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軍事方面,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另外他對於後輩的提攜,那也是不遺餘力,當時還是無名小卒的歐陽修都獲得過他的獎掖,正是在他的推舉和提攜下,歐陽修最終在北宋文壇大放異彩
  • 一首預言詩開啟了水滸傳的傳奇
    為什麼要說起這首詩,因為中國4大名著中《西遊記》和《水滸傳》的開篇詞,都是這一首!下面我們來介紹下這首詞的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範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 《梅花詩》十首:預言很有趣,卻不是邵雍經典語錄
    有名的《梅花詩十章》,又稱《邵雍讖語》、《梅花易數之梅花詩》,因詩中有「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一句詩,所以又稱為《梅花詩》。《梅花詩》採用了很隱誨的語言,來預言邵雍之後的中國歷史大演變,一直被津津樂道。
  • 歐陽修水平高超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清逸明淨,令人神往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一首詩如果描寫逼真,將人物寫活,富有生氣;或寫景如畫,富於典型性,必定會讓讀者深受啟發和薰陶。比如李白的《秋風詞》,「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勾勒出秋意悽緊,蕭條之氣立刻就從字裡行間悄然浮起。
  • 開蒙詩避開邵雍,是媽媽失誤還是時代遮蔽
    七百年前,邵雍做了一次生態鄉村一日遊——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七八座,八九十朵花。僅僅二十個字,一個生機勃勃的全域旅遊生態村就清晰呈現,一種簡約高能的綠色生活方式就油然而生,一堂溢滿愛意的親鄉土啟蒙教育語文課已經完成。
  • 算命行當的祖師爺,北宋傳奇道士邵雍(上)
    所以,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傳奇道士,沒人反對。(邵雍塑像)邵雍,字堯夫,又稱邵康節、百源先生,今人給他的評價分別為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通常來說,一個人的身份抬頭都是按成就大小所排列的,邵雍這四個抬頭中,道士僅排第三,可見他在理學術數方面之能,在今天,其實很多人之所以還知道邵雍的大名,是因為梅花易數,是因為算命行業尊其為祖師爺,卻不是邵雍的道士身份。傳奇之人必有傳奇之事。
  •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一首經典古詩《山村詠懷》出自北宋
    相信有一首古詩一定令你記憶猶新,甚至勾起你許多的童年回憶。好的,閒話就不多說了,這首古詩是我們幾乎所有人在剛讀一年級的時候的一首必學古詩,它就是北宋大詩人邵雍所作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王維的詩多歌詠山水田園,被後人看作南宗山水畫之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安石晚年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作為一位政治家,他勵精圖治,希望可以改變北宋,開始了變法,不過這場變法由於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成為了王安石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那麼作為文學家的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不僅散文寫得好,另外詩詞也是一絕。
  • 蕩蕩天門萬古開,邵康節的《梅花詩》預言了哪些事情?
    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嘆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前文已經提過邵先生的生平,也不再贅述。邵先生留下的著作很多,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其中《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
  • 梅花詩:讀懂這個史上最強的預言詩,就大概讀懂了中國的歷史脈絡
    說起預言,歷史上出現過的預言實在是不少,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瑪雅人曾將的那個預測了:人類將在2012年滅絕,但是時間證明了這個預言是假的。關於各種預言的書籍也有很多,比如西方的《聖經》和古代中國的《推背圖》,這些書中的很多東西知道今天還被很多人推崇。
  • 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邵雍,預測百年後事,有人說他是得道升天
    邵雍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字堯夫,公元1011年出生於範陽,就是現在的河北涿州。邵雍年少時期,與眾多有志少年一樣,慷慨激揚的想要求取功名。邵雍尤其喜歡讀書,什麼書都讀,還對自己非常嚴格。,意即過去的人學習古人經典,還與古人做朋友,不單讀古人的書,而且要廣泛遊歷古人曾經遊歷過的地方,而我現在只是讀了古人的書,卻還沒有去四方遊歷過。」所以,他就越過黃河、汾河、徒涉江淮、漢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國的齊、魯、宋、鄭遺址,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遊歷來增長見識,待到邵雍歸來時,他感嘆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沒有出去遊歷了。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遷居洛陽。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迴文詩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也是對作者遣詞造句能力的一種考驗。迴文詩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反覆詠嘆的藝術特色,從而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迴環疊詠的藝術效果。
  • 中國9大預測古籍,最後一本預言中國將出紫薇聖人,天下終會大同
    前小段為事件起因,後大段推測國運。包括日軍侵華,在《藏頭詩》中都推測了出來,這是由當時的史官記載的,所以可信度相當高。書中記載,當唐太宗問及誰能穩定唐朝的人時,李淳風回答這個人是文曲星下凡來的,家裡是賣豆腐的,當上了宰相,這些信息與狄仁傑相符,預見了他可以平息之前唐朝的亂局。李淳風還預言了韋後殺丈夫禍亂宮廷、安史之亂、李克用平亂、朱溫篡唐室帝位、後五代的事。
  • 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僅是最後10字,就充滿禪意
    北宋時期,禪宗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很多士大夫不僅在閒暇時間參禪修身,而且還以禪入詩。許多普通百姓也逐漸受其影響,傳說一位壯士曾去拜訪一位高僧,希望他指點迷津。高僧正在忙著,就讓他在外面等。壯士在花園裡快坐在一整天,只見人們進進出出,高僧卻總是微笑著對待每一個人。
  • 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
    誦讀一首小詩,就像品嘗一杯清茶;走過一段旅程,仿佛經歷一場人生。與聖者在書中對話,就像拜謁了一位先生;聽先賢談古論今,似乎沐浴了一場春風。下面介紹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但同時我們自己也是風景畫中的一個元素,被時代和社會不斷地塗抹和修改著顏色與狀態,到最後連自己都驚詫,短短幾十個春秋,為何就從裡到外面目全非。所以納蘭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於是李商隱迷茫,「迴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鵡對紅薔薇。」
  • 孩子半天背不會一首詩?利用情景教學法,讓背詩成為享受
    古詩的字數很少,但是一定程度上卻缺乏了豐富的圖畫,而孩子喜歡字少圖畫多的,所以自然就會對古詩興趣缺缺,背詩都得靠老師和家長逼著,有時候半天也背不下來一首。如果孩子感到背詩很困難,建議試試情景教學法。生活當中處處都是詩,再普通的場景,都會有詩的存在。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尋「詩意」,讓孩子從生活中體驗到古詩的魅力。
  • 6首妙趣橫生的數字詩,簡單之中見文採,趣味之下有巧思
    第1首,《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的作者是北宋大儒邵雍,也就是《梅花易數》的作者。以邵雍的大儒身份,而寫出這樣通俗易懂的詩篇,實在令人讚嘆。這是一首小朋友都會背誦的名篇,為什麼大家都拿這首詩作為小朋友詩歌啟蒙的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