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鄉愁,留住幸福~
千年古村—翟莊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如網的河流輸水,澇有山崗丘巒可退,古往今來,黃河兩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國人奮勇前進。坐落在平陰黃河岸邊的千年古村翟莊,作為平陰黃河流域的「守門人」,在這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流淌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可贊的故事。
從縣城沿青龍路一直往北,跨過南水北調,前行不遠便看見簇擁在一起的幾百戶人家,這裡就是翟莊村。翟莊村東與老博士村為鄰,西邊和北邊隔黃河與魯西大平原相望,南與田山村、平陰玫瑰湖溼地接壤,是一片絕好的風水寶地。從小在翟莊長大的翟恆民,對翟莊的一花一草都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六十五歲的他見證了翟莊的時代變遷。
翟莊中間環繞翟山和蓮花盆山。翟山在北,蓮花盆山在南。翟莊先祖曾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等。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廟宇拆掉,柏樹砍光。新中國成立後,翟莊人一直努力恢復翟山的青翠,先後引水上山進行綠化。這裡再度春天百鳥爭鳴、百花爭豔,夏天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秋天碩果纍纍、滿地鋪金,冬天銀裝素裹、歡笑恬靜。
在翟山南面山腰處靜靜的座臥著翟進士墓,翟進士墓是2000年剛剛從黃河邊遷建的。金朝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翟氏始祖升公考中進士後被派任山西省洪洞縣主薄,留下了《題左丘明墓》、《群賢及第詩》等傳世詩章,這些文章對於研究金朝科舉制度以及齊魯泰西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始祖文化遺風一直影響後世,尤其在近代湧現出了許多具有較大影響的文人和革命志士。清朝翰林翟化鵬、被毛主席譽為好知縣的翟春照、早期革命者翟化鍔、翟化鎮、革命文學家翟向東等,使千年古村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翟山南邊的就是蓮花盆山了,蓮花盆山以盆而得名。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圓形平地中心,有一個凹下去的石盆,內側刻有盛開的蓮花,盆底刻著兩條小金魚,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蓮花盆。蓮花盆正西對著似天而降的滔滔黃河水,在山腳下拐了一個直彎向北綿延而去。
黃河的獨特景觀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後人都知道唐代詩人王維奉旨出使西域慰邊,留下了「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但是很少有人親自觀賞到「長河落日圓」的美景,然而在翟莊卻能領略到這一著名景觀,翟莊雖然沒有大漠,但卻有寬闊的黃河。天晴氣爽的黃昏時分,奔波了一天的太陽,或許是太累了,收起萬道金光,像一位羞紅了臉膛的少女,慢慢的從天上落下來漸漸沒於滾滾黃河水中。夕陽的餘暉斜照黃河,原本泥黃色的黃河立刻變成一片金黃。金燦燦的黃河、天空、大地渾然一色,呈現一片「黃河落日圓」的美景。填補了人們只能欣賞「長河落日圓」的古詩卻不能領略「黃河落日圓」美景的缺憾。黃河九曲十八彎,只有翟莊這個直角彎,黃河西來,落日西下,才能呈現這一獨特景觀。
翟莊浮橋
橫臥在黃河之上的一條「長龍」就是有名的翟莊浮橋,連接了河東河西的大片區域,便利了東西交通,實現黃河天塹變通途的神話。雪後初晴的季節,浮橋被新雪覆蓋,橋下滾滾河水奔流不息,橋上白雪靜謐安逸,一靜一動相映成趣,人為景觀融於自然,天人合一,形成了「浮雪鎖橋」的美景。這時候的浮橋真的變成了一條白龍,以其龐大的身軀,猶如一條巨幅白練縛住了黃河,降服了黃河。有了白龍的護佑,翟莊風調雨順、民物康阜,實現了歷代翟莊人民美好的願望。
「依山傍水春秋月,東灑晨輝西落煙。千年故事東流去,風流人物今朝看」。周脈生先生的這幾句詩詞描寫的就是翟莊,這裡的山、水、月、晨輝、落煙、人家、道路互為襯託,渾然交融,宛如一處人間仙境,更像鑲嵌在黃河臂彎裡的一顆明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
黃河平陰段河道長約40公裡,沿平陰縣西北部向東蜿蜒而去。平陰境內黃河原為濟水、大清河,歷史上曾多次被黃水侵入,最後變成了黃河。以前由於陸地交通不便,黃河水道成為沿岸運輸的主要通道,翟莊渡口則發揮著得天獨厚的重要作用。清嘉慶十三年《平陰縣誌》記載:「湖溪渡在縣北十裡。濟南府訓導張子帶施義船一隻、地一頃。乾隆年間,張國植又施地四十畝。」湖溪渡就是翟莊渡口。
翟莊渡口的船工基本都是本村人,不僅如此,村裡還有專門的造船隊、修船隊,家家戶戶都和船有關係。
翟莊渡口500多年來歷經興衰,昔日的繁華已經凋謝,隨著陸地公路交通的發展和平陰黃河大橋的通車,翟莊渡口逐漸以擺渡為主。1970年前後,外地船隊逐步退出,集體長途運輸船隻僅剩6隻,主要運送下遊堤防工程所用石料,兩岸擺渡船隻僅有5隻,主要以擺渡行人和小型車輛為主。2000年,只剩鐵殼機動船2隻擺渡過往行人,2005年翟莊村北建成一座浮橋,擺渡船隻被浮橋收購。
文韻翟莊,古風悠長,它吸引人們走進自然,領略黃河岸邊的淳樸春風,觀賞山、水、月、晨風、落煙之美景,輕撫隨風擺動阿娜多姿的滴翠楊柳,品味山情野趣,感受寧靜清純。
來源:掌上平陰、平陰縣文化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