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鄉愁|我家住在黃河邊

2020-12-24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尋找鄉愁,留住幸福~

千年古村—翟莊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如網的河流輸水,澇有山崗丘巒可退,古往今來,黃河兩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國人奮勇前進。坐落在平陰黃河岸邊的千年古村翟莊,作為平陰黃河流域的「守門人」,在這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流淌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可贊的故事。

從縣城沿青龍路一直往北,跨過南水北調,前行不遠便看見簇擁在一起的幾百戶人家,這裡就是翟莊村。翟莊村東與老博士村為鄰,西邊和北邊隔黃河與魯西大平原相望,南與田山村、平陰玫瑰湖溼地接壤,是一片絕好的風水寶地。從小在翟莊長大的翟恆民,對翟莊的一花一草都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六十五歲的他見證了翟莊的時代變遷。

翟莊中間環繞翟山和蓮花盆山。翟山在北,蓮花盆山在南。翟莊先祖曾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等。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廟宇拆掉,柏樹砍光。新中國成立後,翟莊人一直努力恢復翟山的青翠,先後引水上山進行綠化。這裡再度春天百鳥爭鳴、百花爭豔,夏天柳暗花明、曲徑通幽,秋天碩果纍纍、滿地鋪金,冬天銀裝素裹、歡笑恬靜。

在翟山南面山腰處靜靜的座臥著翟進士墓,翟進士墓是2000年剛剛從黃河邊遷建的。金朝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翟氏始祖升公考中進士後被派任山西省洪洞縣主薄,留下了《題左丘明墓》、《群賢及第詩》等傳世詩章,這些文章對於研究金朝科舉制度以及齊魯泰西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始祖文化遺風一直影響後世,尤其在近代湧現出了許多具有較大影響的文人和革命志士。清朝翰林翟化鵬、被毛主席譽為好知縣的翟春照、早期革命者翟化鍔、翟化鎮、革命文學家翟向東等,使千年古村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翟山南邊的就是蓮花盆山了,蓮花盆山以盆而得名。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圓形平地中心,有一個凹下去的石盆,內側刻有盛開的蓮花,盆底刻著兩條小金魚,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蓮花盆。蓮花盆正西對著似天而降的滔滔黃河水,在山腳下拐了一個直彎向北綿延而去。

黃河的獨特景觀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後人都知道唐代詩人王維奉旨出使西域慰邊,留下了「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但是很少有人親自觀賞到「長河落日圓」的美景,然而在翟莊卻能領略到這一著名景觀,翟莊雖然沒有大漠,但卻有寬闊的黃河。天晴氣爽的黃昏時分,奔波了一天的太陽,或許是太累了,收起萬道金光,像一位羞紅了臉膛的少女,慢慢的從天上落下來漸漸沒於滾滾黃河水中。夕陽的餘暉斜照黃河,原本泥黃色的黃河立刻變成一片金黃。金燦燦的黃河、天空、大地渾然一色,呈現一片「黃河落日圓」的美景。填補了人們只能欣賞「長河落日圓」的古詩卻不能領略「黃河落日圓」美景的缺憾。黃河九曲十八彎,只有翟莊這個直角彎,黃河西來,落日西下,才能呈現這一獨特景觀。

翟莊浮橋

橫臥在黃河之上的一條「長龍」就是有名的翟莊浮橋,連接了河東河西的大片區域,便利了東西交通,實現黃河天塹變通途的神話。雪後初晴的季節,浮橋被新雪覆蓋,橋下滾滾河水奔流不息,橋上白雪靜謐安逸,一靜一動相映成趣,人為景觀融於自然,天人合一,形成了「浮雪鎖橋」的美景。這時候的浮橋真的變成了一條白龍,以其龐大的身軀,猶如一條巨幅白練縛住了黃河,降服了黃河。有了白龍的護佑,翟莊風調雨順、民物康阜,實現了歷代翟莊人民美好的願望。

「依山傍水春秋月,東灑晨輝西落煙。千年故事東流去,風流人物今朝看」。周脈生先生的這幾句詩詞描寫的就是翟莊,這裡的山、水、月、晨輝、落煙、人家、道路互為襯託,渾然交融,宛如一處人間仙境,更像鑲嵌在黃河臂彎裡的一顆明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

黃河平陰段河道長約40公裡,沿平陰縣西北部向東蜿蜒而去。平陰境內黃河原為濟水、大清河,歷史上曾多次被黃水侵入,最後變成了黃河。以前由於陸地交通不便,黃河水道成為沿岸運輸的主要通道,翟莊渡口則發揮著得天獨厚的重要作用。清嘉慶十三年《平陰縣誌》記載:「湖溪渡在縣北十裡。濟南府訓導張子帶施義船一隻、地一頃。乾隆年間,張國植又施地四十畝。」湖溪渡就是翟莊渡口。

翟莊渡口的船工基本都是本村人,不僅如此,村裡還有專門的造船隊、修船隊,家家戶戶都和船有關係。

翟莊渡口500多年來歷經興衰,昔日的繁華已經凋謝,隨著陸地公路交通的發展和平陰黃河大橋的通車,翟莊渡口逐漸以擺渡為主。1970年前後,外地船隊逐步退出,集體長途運輸船隻僅剩6隻,主要運送下遊堤防工程所用石料,兩岸擺渡船隻僅有5隻,主要以擺渡行人和小型車輛為主。2000年,只剩鐵殼機動船2隻擺渡過往行人,2005年翟莊村北建成一座浮橋,擺渡船隻被浮橋收購。

文韻翟莊,古風悠長,它吸引人們走進自然,領略黃河岸邊的淳樸春風,觀賞山、水、月、晨風、落煙之美景,輕撫隨風擺動阿娜多姿的滴翠楊柳,品味山情野趣,感受寧靜清純。

來源:掌上平陰、平陰縣文化和旅遊局

相關焦點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之岸邊說 | 逄小威:山川河流 生生不息
    當然,這一次,不止是黃河,960平方公裡遼闊土地,近6億農民生活百態,被記錄在鏡頭之下。大江大河,一撮鄉土,新農民群像,足以表達整個中國。」「大河上下滔滔」建業:您之前拍攝過黃河嗎,黃河給您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逄小威:中國的兩大河流,長江和黃河。黃河作為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火種。我的老家在山東煙臺,離我家不遠就是東營,那裡是黃河入海口。
  • 住在黃河岸邊最美的地方 海弘·外灘銀谷4月26日盛大開盤
    住在黃河岸邊最美的地方 海弘·外灘銀谷4月26日盛大開盤
  •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合陽縣: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原標題: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水保治理與水庫移民工作同頻共振的合陽實踐2019年8月20日,按照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機構改革方案,該縣原移民開發局和水土保持工作站合併重組,新成立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
  • 藍天下,黃河邊,韓城破困局
    藍天下,黃河邊,西部鋼城在健康長大。這,就是韓城的生態故事。正確選擇在晉陝交接的禹門口大橋旁,矗立著一座座巨大的廠房,還有冒著各種顏色煙霧的煙囪。車行至此,原本晴朗的天,會瞬間陰下來……2015年之前,《民生周刊》記者曾多次駕車途經韓城,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都不禁感慨:生活在這兒的人該多難受?
  • 生命歸屬於黃河邊的撒拉族母體
    居住在青海東部黃河邊的撒拉族作家們,不論是從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走出去的早已功成名就的韓秋夫、馬丁等人,還是一直留在家鄉的韓慶功、韓原林、馬秀芬、馬明全、牧雪們,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作品也許早就超越了故鄉的天空,但只要稍稍究其故裡,我們就不難發現:不論是韓秋夫、馬丁、韓文德、馬梅英、韓原林、牧雪的抒情文本,還是韓慶功的長篇敘事文本,最終都鬼使神差地殊途同歸,回到肉體和精神的
  • 黃河岸邊 玫瑰盛開!蜿蜒萬裡黃河流經濟南第一站
    黃河流經我市平陰縣、長清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章丘區、濟陽區7個區縣。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沿線地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為深入宣傳、系統展示我市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展成效和特色亮點,即日起,濟南日報聯合濟南黃河河務局及各沿黃區縣,開展「跟著記者走黃河」報導,全景展示新時代黃河的安瀾盛況。
  • 《奔跑吧》兄弟團黃河邊演繹《保衛黃河》迪麗熱巴變「音痴」
    視頻:李雲迪伴奏 兄弟團黃河岸邊震撼演繹《黃河大合唱》奔跑吧第五期預告 本周,兄弟團又將來到母親河黃河邊,與景甜、賈玲以及特別嘉賓李雲迪一同上演一場綜藝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黃河大合唱」。
  • 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自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正在生根發芽。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甘肅是一個內陸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滯後,但戰略位置重要,資源相對豐富,它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全境屬於黃河流域,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黃河流經寧夏的先天自然條件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特有地理地勢,使寧夏成為全國的重要生態節點、重要生態屏障、重要生態通道。
  • 濟南市章丘區黃河有個「黃河鄉村記憶館」
    濟南市章丘區的黃河街道,作為沿黃流域9個省區唯一以「黃河」命名的行政單位,為了給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分的宣傳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讓灘區群眾更好的留住鄉愁,在深入推進灘區遷建項目的同時,除了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配套了圖書閱覽室、書畫創作室、舞蹈排練室、市民大講堂等,還建設了一處「黃河鄉村記憶館」。
  • 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 電影《家在黃河邊》同步啟動拍攝
    (記者:張杰)7月28日,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在大荔揭牌,作為「黃河三部曲」第二部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也同步舉行。至此,以影視文創為主要展現形式,傳承黃河文明、弘揚黃河文化的產業群在大荔翻開全新篇章。
  • 墾利區黃河南展區歷史文化館之南展鎏金:鄉愁是一句鄉音一抹相思一...
    編者按:2019年10月,墾利區董集鎮策劃建設了黃河南展區歷史文化館,展館以「和合南展」為主題,展現黃河文化的同時,凸顯在黃河南展工程中為國家石油戰略做出巨大貢獻的南展區人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帶大家一起走進展館了解黃河故事和黃河文化。
  • 「我家在上海,一代又一代……」 滬語歌曲傳唱城市鄉愁
    「我家在上海,一代又一代……」12月19日,在上海市寶山區智慧灣創意產業園依弘劇場,一首《上海謠》拉開《「上海謠」都市的鄉愁——侯小聲作品音樂會》的序幕。
  • 同一片黃河,由不同視角的詩詞詠出了不同的美妙體驗!
    不同的處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勾勒出多姿多彩的黃河。誰說黃河只能急流下?自有河道彎彎之柔情。誰說黃河全是黃?照樣清水繞山去。黃河恰似中國人的性情,既有鐵血男兒之豪邁,也有繞指柔的溫情。01【使至塞上】王維寫出黃河的悲壯和絕唱單車欲問邊
  • 黃河邊釣到的魚,一條清晰的彩虹痕跡,叫做「虹鱒魚」
    黃河邊釣魚,如同買彩票一般,誘餌拋下就等中彩,但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欣賞美景的機遇較多。黃河邊如同迷幻劑一般讓垂釣者如痴如醉、留戀忘返。
  • 黃河邊的職業撈屍人,為何對年輕女屍避而遠之?網友稱除非嫌命長
    黃河、長江養育著萬千中華兒女,也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每一年都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跳水。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之源。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宏偉壯麗的黃河,一直是文人描寫黃河,突出其雄偉氣勢的重要方面。《黃河西來決崑崙,怒吼萬裡開龍門》,這首詩取自李白的《公無渡河》,也是對黃河的歌頌。
  • 大型交響合唱《黃河入海》唱響「未來你好」
    《黃河入海》在濟南奧林匹克中心唱響。,展現了當代中國人民不屈不饒、奮勇向前的精神,是一部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嘹亮的小號集群奏響了新時代的號角,黃河和中華民族走向了新的篇章。 合唱歌曲《未來你好》 五 情滿入海口 這是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民族抒情歌曲,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器,引出濃濃的鄉愁
  • 春天來了,黃河岸邊踏踏青
    儘管今年北方的春天更是比南方來的要晚一點,我們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黃河岸邊尋找春的足跡。黃河岸邊,滔滔河水、清風拂面、花草吐綠、樹發新芽,成了白銀人春遊踏青的勝地。快看,有許多野鴨子和斑頭雁在黃河上嬉戲遊水及捕食。有人在坐快艇遊玩,乘風破浪,再來一個鷂子翻身,玩的好嗨呀!
  • 建在黃河邊懸崖上的寺廟,三面懸空,卻能堅持千年屹立不倒
    中國寺廟眾多,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有很多寺廟,保存至今的寺廟也不少,寺廟多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無論是懸崖邊還是現在生活的城市裡,都有寺廟,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黃河邊絕壁上建造的古廟,這故事真迷人,東邊臨黃河三面山崖千年不拔,你知道原因嗎?
  • 【中國夢·黃河情】 我們的幸福河主題活動完美收官
    活動歷時三個月,從黃河中遊的鞏義開始,在黃河下遊的中牟結束,組織主流媒體,對鞏義、中牟等地進行採訪,實地感受「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鄭州沿黃地區的新變化,以及九曲黃河安瀾壯闊,造福中原的壯闊圖景。
  • 評電視劇《原鄉》:鄉愁揭開是傷疤
    評電視劇《原鄉》:鄉愁揭開是傷疤   家在福建,小時候常哼唧「你的老婆在臺灣,沒有褲子穿」,也不知道誰教的,後來有氣球從海那邊飄來,掠過家鄉的山梁,據說有人撿到過金手錶和電視劇,還有發報機,再後來有老兵從那邊回來,帶回了鄉野間可望而不可即的財富,我家那條街也回來了一位,不過孑然一身,據說連蓋新房的錢都是戰友們湊的,再後來,知道了臺灣有一個叫眷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