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 電影《家在黃河邊》同步啟動拍攝

2020-12-17 華山網

(記者:張杰)7月28日,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在大荔揭牌,作為「黃河三部曲」第二部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也同步舉行。至此,以影視文創為主要展現形式,傳承黃河文明、弘揚黃河文化的產業群在大荔翻開全新篇章。自2018年電影《黃河入海流》啟動開拍並成功首映後,大荔開啟了以黃河為主元素的「電影元年」。

電影《家在黃河邊》以大荔為故事發生地,以主人公王長河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通過其圍繞大荔冬棗改良種植、規劃新農村建設等探索,最終將萬畝荒灘改造成瓜果飄香的農業公園的故事,全面立體的呈現以主人公為代表的黃河人奮鬥歷程的展現,謳歌時代、謳歌當代的黃河人。電影全片將在豐圖義倉、同州湖、黃河岸邊、現代農業設施基地等地取景,以點到面的展現大荔鄉村振興、傳承文化等方面的故事。

據了解,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將依託大荔與黃河歷史人文魅力,融合影視文化創作、拍攝、製作、服務、培訓等功能,助力渭南乃至陝西打造黃河文化新名片。

稿件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

審核:惠陽 張濤

編輯:王嬌

相關焦點

  • 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距今約80萬年前,中華人類祖先「大荔人」在這裡繁衍生息;舊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在這裡閃耀光芒;自周、秦、漢、唐兩千年間,這裡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素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聖故裡、將相之鄉」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深厚的黃河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東秦兒女。
  • 寒露,陝西大荔「黃河大閘蟹」大豐收,品味正當時
    本網陝西訊 (李世居 趙蕾)10月8日,今日寒露,按照民間的傳統說法是:「秋風起,蟹腳癢」寒露正是吃螃蟹的好時節。在陝西大荔縣範家鎮黃河岸邊,養殖的「黃河大閘蟹」以品相美觀、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口感鮮美而走俏市場。
  • 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
    就在幾天前,11月3日,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於鄭州啟動。同在這天,《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兩次提到「黃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黃河,為何備受關注?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走近黃河、了解黃河、保護黃河,是時代的使命,也是民族血脈的找尋與守護。2020年8月,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行動啟動。活動由社長擔任總策劃,4位總編、副總編帶隊分4路共計40餘人,分別採訪了黃河沿線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
  •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揭牌成立
    12月22日,「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在省圖書館揭牌成立,這意味著我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又增添了一個新的陣地,中原文獻典藏和研究又創建了一個新的載體。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是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合作在省圖書館創立,進行宣傳推介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閱讀服務平臺。
  • 全家18口人靠黃河養活:黃河在,家就在,飯碗就在
    老潘的陝西腔裡帶著些微的南方口音,他步履穩健,看不出已經66歲了。最近慕名而來的遊客很多,一撥接一撥,都是來他開的老潘農家樂吃黃河魚的。老潘祖籍江蘇鹽城,12歲時來到了渭河邊上,「我就是在黃河邊長大的」。1968年,在老潘還是小潘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兄弟6人,跟隨父親從江蘇省鹽城市來到陝西省華陰市,一家老小依靠捕魚趕大雁謀生。
  • 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黃河文化即將跨入超級IP時代
    11月3日,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即日起至明年2月3日,面向國內外徵集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創作設計方案。古老的黃河文化即將插上文創和動漫的翅膀,跨越萬水千山、飛進千家萬戶。
  • 藍天下,黃河邊,韓城破困局
    陝西韓城市民陳女士在網帖上留下這樣一段話。對於熟悉韓城的人來說,鋼鐵之城、煤炭之城是一直以來貼在這座並不大的城市身上的標籤。作為汾渭平原大氣汙染防治的主角之一,作為陝西省最大鋼鐵企業所在地,無論是大氣汙染防治,抑或對於母親河黃河的水汙染治理,韓城這些年壓力一直很大。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陝西:啟動黃河文旅「四部曲」 黃河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也是文化事業和旅遊產業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得益於黃河文明和黃河文化,陝西的文化和旅遊備受國際關注及遊客青睞。
  • 河圖洛書出大荔
    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即使河南洛陽「先下手為強」將河圖洛書傳說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蓋棺未論定」,陝西大荔就一百個不服氣!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提起河洛文化就一定要談到「河圖洛書」,它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傳說。
  • 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揭牌啟動儀式在西安隆重舉行
    中國廣播劇研究會、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陝西省廣播電視局、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陝西廣播電視融媒體集團等領導為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揭牌.中國新聞頭條快訊(孫銘 陳龍獅)2020年11月28日上午,在西安開元名都大酒店會議室,由中國廣播劇研究會、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陝西省廣播電視局聯合主辦,由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陝西廣播電視融媒體集團承辦的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揭牌暨「長徵女紅軍廣播劇」項目策劃見面會在此隆重舉行。
  • 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在鄭州啟動
    如何為古老的黃河文化,插上文創和動漫的翅膀?11月3日,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全球徵集活動在鄭州啟動,即日起至明年2月3日,面向國內外徵集黃河標誌和吉祥物創作設計方案。據參會專家介紹,為大江大河設計文化符號,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是個創舉。
  • 【我家就在黃河邊】陝西合陽縣: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老宅換新顏家園變公園合陽縣百良鎮岔峪村位於徐水河入黃河的交匯處,多少年來,防汛和築堤幾乎構成了這些背靠崖畔、臨水而居的村民的全部生活。然而,隨著徐水河河道景觀改造治理工程和岔峪村整體就地搬遷工程的啟動實施,這一切已成過往。岔峪村村民在迎來幸福新生活的同時,也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讓出了空間。「搬出來」更要「穩得住」。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文化館:在這裡,縱覽黃河千年
    編者按: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於9月22日-24
  • 江西省(婺源)影視創作基地揭牌
    7月24日,江西省(婺源)影視創作基地在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揭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曉勝、縣委書記吳曙先後在揭牌儀式上致辭並共同為江西省(婺源)影視創作基地揭牌,上饒市文廣新旅局副局長周亞鷹參加,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淵海主持揭牌儀式。
  • 今天不說《大秦賦》,只說秦始皇與黃河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不但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制度,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時期興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運河——靈渠。
  • 《黃河水怪》順利殺青 另闢蹊徑的災難怪獸電影
    10月27日,電影《黃河水怪》在橫店正式殺青。主打動作奇幻,講述明末年間黃河沿岸老百姓遭遇未知水怪屠害,校獵衛三兄弟奮勇搏鬥,揭開黃河水怪事件背後疑雲,保護沿岸百姓安全的故事。  【殺青照1】  據了解,《黃河水怪》由廣東精鷹傳媒、東陽奇樹有魚、佛山海上雲天出品,中廣天擇傳媒、天津影娛文化、華朗億星影視、廈門醹欣影視、聚魚(上海)文化、白鶴影視、橙紅影業(北京)聯合出品,出品人王建章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黃河脈動看今朝
    2016年7月,在生機盎然的塞上江南,他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汙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赴寧夏考察,到黃河邊實地調研。跟隨總書記的足跡,我們重溫黃河治理的崢嶸歲月,感知母親河的發展變遷。
  • 侯仁之:什麼是黃河文化?
    由於黃河流域北邊是難以逾越的戈壁沙灘、西(南)邊是險惡叢生的高原峻岭、東邊是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這種地理環境對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形成一種隔絕機制,使黃河文化獨立地發展成一種內向的、超穩定的文化,這是從大的地理環境來講,具體到黃河本身的特點來說,黃河對於黃河文化的影響就更為深刻與顯著。
  • 尋找鄉愁|我家住在黃河邊
    翟莊先祖曾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等。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廟宇拆掉,柏樹砍光。新中國成立後,翟莊人一直努力恢復翟山的青翠,先後引水上山進行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