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歸屬於黃河邊的撒拉族母體

2020-11-30 瀟湘晨報

編者的話

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2016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的《黃河從這裡拐彎》,是青海省撒拉族作家韓慶功耗時多年創作的一部多卷本長篇小說。小說規劃為四部,約240萬字,現已完成三部,其中的一、二部已出版發行。作品以一個家族四代人的生存狀態為敘事線索,藝術地再現了撒拉族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河湟地區斑斕多姿的鄉村生活圖景。這部多卷本長篇小說的面世,是「河湟文學」取得的又一個重要收穫。它將以往撒拉族文學創作單一的民族抒情文本拓展為宏大的民族敘事,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青海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強勁勢頭。為此,本期「特別關注」推出《黃河從這裡拐彎》相關評論及創作談、作品節選,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作品。

作者簡介:

韓慶功,撒拉族,1965年生,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人,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2008年開始文學創作,出版散文集《故鄉在哪裡》《邊緣上的思考》,長篇小說《黃河從這裡拐彎》一、二部。

莫言在高密東北鄉建立了他的文學王國,他歷數了許多作家關於故鄉對創作非同小可的意義,譬如陳忠實的「關中平原」,路遙的「陝北黃土高原」,這是作家的故鄉。故鄉是作家至死不變的母體。

對於以再現人類感情世界和精神及物質生活為己任的文學創作,這個「母體」遠不止是空間的、生理的概念,更是作家整個精神生命和內部世界的「母體」。每一位作家從自己的「母體」出發,不管是磕磕絆絆,還是大步流星,無論行走多遠,也許終身漂泊異鄉,故鄉如同血液永遠流動在他的血管裡,揮之不去地縈繞在他的作品的字裡行間。

居住在青海東部黃河邊的撒拉族作家們,不論是從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走出去的早已功成名就的韓秋夫、馬丁等人,還是一直留在家鄉的韓慶功、韓原林、馬秀芬、馬明全、牧雪們,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作品也許早就超越了故鄉的天空,但只要稍稍究其故裡,我們就不難發現:不論是韓秋夫、馬丁、韓文德、馬梅英、韓原林、牧雪的抒情文本,還是韓慶功的長篇敘事文本,最終都鬼使神差地殊途同歸,回到肉體和精神的「母體」,都在精耕細作故鄉——這片自己終生愛戀的土地。

這個春天,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很少出門,用了很多時日閱讀韓慶功的長篇小說《黃河從這裡拐彎》。當我面對一部小說、一個人的小說世界時,慢慢地被一些過往的人和事所感動。在這樣一個喧囂浮躁的淺閱讀時代,能靜下心來進入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文字的意義早已和作者神合。徐徐打開百萬餘字的書頁,當主人公喜怒哀樂地漫步在字裡行間,半個多世紀的風雲和生活在黃河邊的撒拉族奧斯曼家族史便也從一個強烈的場域中呼之而出。韓慶功,這個做人非常低調、看似漫不經心卻始終在苦心經營的小說家,就這樣,穿過筆下紛紜變幻的人物,穿過平靜而不平常的日子,以一以貫之的沉靜步伐,從黃河邊的清水灣自信地向我走來。

其實,在文學的道路上韓慶功不是臨陣磨槍、倉促上陣,這條路,他已走了很久。在《黃河從這裡拐彎》之前,他就發表和出版了散文集《故鄉在哪裡》《邊緣上的思考》等50餘萬字的散文。那些對撒拉族歷史、民俗、信仰、倫理、價值觀念碎片化記錄的散文和隨筆,為《黃河從這裡拐彎》的呼之欲出做了文字上的準備和思想上的沉澱。面對撒拉族民族文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迷茫,作為一個文化人,他並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像賈平凹《廢都》中的莊之蝶一樣頹廢,而是非常自信地用一雙聰慧的眼睛觀察,用一顆淡定的心,悄然地用文字延伸出一條路來——一條撒拉族如黃河般自強不息的奮鬥之路。

這是撒拉族的自信,更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自信。

長篇小說作為文學的重要體式之一,在反映現實、建構歷史、鋪陳敘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說,長篇敘事文學代表了文學創作的成就,成為衡量一個民族文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從這裡拐彎》是繼韓秋夫、馬丁、韓文德、翼人等之後,撒拉族文學長期以來較為單一的民族抒情文本走向宏大的民族敘事文本的一個鮮明標誌,是撒拉族文學的重要收穫,也是「河湟文學」的重要收穫之一。

長篇小說具有容量大的優勢,韓慶功充分意識到這一優勢,力圖在《黃河從這裡拐彎》的創作中比較全面地表達自己對於本民族的思考,因此有著史詩性、家族敘述的特點。小說以奧斯曼家族史為主線,描畫了撒拉族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化。從整體傾向上看,小說敘述了奧斯曼、韓來福、穆沙、艾撒、哈牛、雅亥亞、沙巴尼等眾多人物形象和四代人的生產生活及生命情狀,力圖以此呈現河湟地區多民族雜居的獨特的人文環境,破解這一地區幾百年來民族團結和諧進步、共同經營這片土地的精神密碼。作品以史志性的書寫、散文化的敘述,讓人感受到「家國」「歷史」「人倫」的厚重。可以說,作品是從宏觀視野裡對大時代個體命運的關注和眷顧。作者懷揣著「補正史之闕」的雄心抱負,自覺地承擔起一個時代見證人的職責與使命。正因為韓慶功有著為撒拉族立傳的「史家胸襟」和「野心」,《黃河從這裡拐彎》出版發行後,才會在當地撒拉族民眾中產生強烈的反響。

小說創作是有規律可循的。短篇小說呈現的是作家瞬間的靈感,是輕巧的、一針見血的、出人意料的,即使故事的敘述,也是為靈感服務的。而長篇小說是考驗一個作家肺活量的文本。長篇小說一旦出現宏大的故事,一定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內涵。當然,有時候思想也需要靈感作先鋒,靈感也需要思想打掩護。但不同的是,靈感是一條小溪奔向大海,而思想是百川歸海。思想形成慢,成長慢,成熟更慢,有道是「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十八年」,說《黃河從這裡拐彎》是王母娘娘蟠桃園裡的桃子肯定是言過了,但它一定是一顆黃河邊土生土長的脆皮核桃,黃河質地,循化味道。

撒拉族是個劃著羊皮筏子在黃河裡乘風破浪的民族,因了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認識,在我最初的判斷裡,《黃河從這裡拐彎》應該是在敘述風格上像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一樣,充滿著黃河般的激情澎湃與波濤洶湧,故事和情節也應該是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但韓慶功似乎更喜歡黃河在流經循化清水灣時的波瀾不驚以及孟達天池的微波蕩漾。《黃河從這裡拐彎》的風格和結構像在黃河的清水灣裡輕輕拋出的漁網,從牽引在漁夫手裡的一個網領,即奧斯曼家族和四代人的成長進程,向著更加廣闊的生活河面慢慢地、四平八穩地撒開去。然後春種秋收,生兒育女,販牲口,挖金子,等等,他把寫作之前的思想悄然放置在流暢寫實的文字背後,以散文化的敘述語言讓思想和觀點閃耀著智慧的靈光,讓鮮活的生活場景和撒拉人的生活情狀及生命深處的文化基因呈現在讀者面前,證明文學原本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而是像尋常日子一樣樸素綿長、貼近世道人心。故事的展開和情節的敘述簡潔自得中透露出樸拙的文風,流暢而不華麗的語言中平心靜氣地開始鋪陳撒拉族的民俗風情,作者在春種、秋收、祈雨、澆水、割麥、打碾、背草、上糧、說媒、娶親、生娃……慣常生活的細節描述中津津樂道,不能自已。而我們,也在作家的描述和引領下領略著黃河岸邊撒拉族獨特的民俗風情,並沉醉其中。

圍繞著奧斯曼家族和四代人的命運,那張結構性的漁網在清水灣的蔚藍中徐徐展開,情節、人物、背景在「墾荒」「大食堂」「大躍進」「平整土地」「土地聯產承包」「創業」等諸多重大社會事件和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向前推進。國事和家事交錯,時代風雲和家族命運糾葛,在歷史的景深中為撒拉族立傳的「史家胸襟」和想法越來越清晰。好面子、重聲譽、敢闖蕩、講義氣、求諒解的撒拉族民族特徵,在慣常的生活和無法迴避的欲望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五十餘年的跨度,年老的人已經駕鶴西去,年輕的一代不斷誕生,留下的是歷歷在目、銘心刻骨的一群人物,一群黃河邊的風月,還有無邊的滄桑和回望。作者帶著一種複雜的情感,在審美的層面上對故鄉的愛戀進行了盡情的傾訴,讀者也在這種傾訴中打撈了一份歷史的厚重,領略了審美的愉悅。

韓慶功把真實的狀況和需求遮蔽在抒情的姿態之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奧斯曼家族和四代人青春與成長的記憶安頓,對後農耕時代撒拉族民族心理結構與倫理秩序變化的切身體認,構成了惜別時照耀《黃河從這裡拐彎》的那束溫暖的光芒,新的生活正在從黃河的拐彎處起航,新的可能性正從雲開霧散處徐徐生長。牽引在漁夫手裡的那個大網已經完全打開,網領還沒有收回的徵兆,這只是《黃河從這裡拐彎》的前兩部作品,後兩部還在寫作與完善中。

我們期待更加精彩宏大的敘事。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故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甘肅積石山\青海循化9月13日電 題: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  甘肅和青海交界處,有一系列山峰綿延50公裡,傳說是女媧堆積石頭而成,人們稱之為「積石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甘青交界處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脫貧...
    在黃河邊生活數百年的這兩個民族,世代以農耕為主,兼營畜牧業,不少群眾生活貧困。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黨和政府支持下,兩個山水相鄰、習俗相近的民族,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是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拍攝的黃河循化段(無人機照片,9月9日攝)。
  • 致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同胞的賀信
    全省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同胞們:  在回族、撒拉族等十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開齋節來臨之際,謹向你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聞令而動,全省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同胞識大體、顧大局,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與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奉獻,共戰疫情,復工復產,為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和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作出了積極貢獻,生動展現了各民族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良好形象。
  • 尋找鄉愁|我家住在黃河邊
    翟莊先祖曾在翟山栽植柏樹萬株,先後在山頂至正北黃河邊直線上,建起三觀廟、家廟、河神廟、土地廟等。歷經數百年,滿山柏樹遮天蔽日、鳥語花香,廟宇香火嫋嫋、鐘鼓轟鳴,山間溪水潺潺。1942年日偽軍對共產黨八路軍進行大合圍時,在翟山頂建起碉堡,將廟宇拆掉,柏樹砍光。新中國成立後,翟莊人一直努力恢復翟山的青翠,先後引水上山進行綠化。
  • 新疆有撒拉族4000多人,其中一半居住在此處,被稱新疆撒拉第一村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烏古斯語組,也有人認為屬於撒魯爾方言,無文字,通用漢文。因自稱「撒拉爾」,簡稱「撒拉」而得名。資料顯示,他們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大河家,佔其人口總數的90%以上。
  • 藍天下,黃河邊,韓城破困局
    藍天下,黃河邊,西部鋼城在健康長大。這,就是韓城的生態故事。正確選擇在晉陝交接的禹門口大橋旁,矗立著一座座巨大的廠房,還有冒著各種顏色煙霧的煙囪。車行至此,原本晴朗的天,會瞬間陰下來……2015年之前,《民生周刊》記者曾多次駕車途經韓城,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都不禁感慨:生活在這兒的人該多難受?
  • 《奔跑吧》兄弟團黃河邊演繹《保衛黃河》迪麗熱巴變「音痴」
    視頻:李雲迪伴奏 兄弟團黃河岸邊震撼演繹《黃河大合唱》奔跑吧第五期預告 本周,兄弟團又將來到母親河黃河邊,與景甜、賈玲以及特別嘉賓李雲迪一同上演一場綜藝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黃河大合唱」。
  • 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自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正在生根發芽。黃河邊的中國,生機勃勃。甘肅是一個內陸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滯後,但戰略位置重要,資源相對豐富,它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全境屬於黃河流域,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黃河流經寧夏的先天自然條件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特有地理地勢,使寧夏成為全國的重要生態節點、重要生態屏障、重要生態通道。
  • 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 電影《家在黃河邊》同步啟動拍攝
    (記者:張杰)7月28日,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在大荔揭牌,作為「黃河三部曲」第二部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也同步舉行。至此,以影視文創為主要展現形式,傳承黃河文明、弘揚黃河文化的產業群在大荔翻開全新篇章。
  • 黃河邊的職業撈屍人,為何對年輕女屍避而遠之?網友稱除非嫌命長
    「人命關天」形容生命寶貴,這個成語出自元代《殺狗勸夫》第四折:「人命關天,分不清多少首。」黃河、長江養育著萬千中華兒女,也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每一年都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跳水。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之源。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的母親河。
  • 終於出現在現實中的「超級母體」
    說起「母體」,相信很多遊戲迷或者是電影迷,對這名稱會非常熟悉。的確,母體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各大知名科幻電影,3A遊戲巨製以及二次元中。而讓我們對你「母體」這一概念熟知的應該是《黑客帝國》這部電影。
  • 黃河邊釣到的魚,一條清晰的彩虹痕跡,叫做「虹鱒魚」
    黃河邊釣魚,如同買彩票一般,誘餌拋下就等中彩,但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欣賞美景的機遇較多。黃河邊如同迷幻劑一般讓垂釣者如痴如醉、留戀忘返。
  • 「夜讀」天下黃河青海清
    一位導遊告訴我,自從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與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交界處的積石峽水電站建成後,青海境內的整個黃河水全都變成了清河,而且越往下遊水越清。今天的黃河,不僅是「天下黃河貴德清」,而是「天下黃河青海清」!
  • 成都車展上吉利亮相的「超級母體」誕生了什麼?
    ,以「CMA超級母體」為基因,不斷將吉利帶領進入更好的時代。科技也許是表象,而生命孕育系統的規則則是解釋這一表象最有力證明,任何生命單一存在的力量與共同的力量輸出是有明顯區別的強弱區別的,就像架構造車時代的來臨是趨勢,也是一種勝勢,模塊化分解與融合的過程,吉利通過不斷探索與研究將其總結成一個汽車製造的生態,而從該生態孕育出的新生命,于吉利而言就是新一代的「科技生命體」。
  • 建在黃河邊懸崖上的寺廟,三面懸空,卻能堅持千年屹立不倒
    中國寺廟眾多,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有很多寺廟,保存至今的寺廟也不少,寺廟多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無論是懸崖邊還是現在生活的城市裡,都有寺廟,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黃河邊絕壁上建造的古廟,這故事真迷人,東邊臨黃河三面山崖千年不拔,你知道原因嗎?
  • 吉利「CMA超級母體」浴火重生!助力開啟科技4.0時代!
    同時,吉利宣布將世界級模塊化架構正式定名為「CMA超級母體」。憑藉領先的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安全、運動、智慧和形體四大優秀基因,CMA超級母體將不斷賦能到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各品牌, 持續打造高端、高價值、高性能的產品,塑造「科技吉利4.0時代」的顯性優勢,助力吉利汽車向世界級汽車集團邁進。
  • 抗擊疫情 統戰行動之民族篇|在慶青海撒拉族少數民族同胞為一線...
    抗擊疫情 統戰行動之民族篇|在慶青海撒拉族少數民族同胞為一線工作人員送愛心蘭州拉麵 2020-02-15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位院士齊聚鄭州黃河邊 研討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鄧放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浩 文/圖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河南的根脈在黃河、安危在黃河,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也在黃河。
  • 吉利CMA超級母體玄乎其神,真實戰鬥力PREFACE將給出答案
    「科技吉利4.0全面架構造車時代,正得益於生命孕育系統的規則。不再把車當做單一整體,而是將造車所需要的一切功能,以模塊化的方式分解,用世界級模塊化打造汽車製造的各個生態,孕育出新一代的『科技生命體』。」 車展發布會現場,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馮擎峰,如此闡釋了「科技吉利4.0時代」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