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內的美食紀錄片,一定繞不開一個人——陳曉卿。他絕對是國內最會吃,也最會拍食物的導演。《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口碑熱度雙豐收,打開了國產美食紀錄片的熱度先河,第三季雖然表現沒有那麼優秀,卻依然受到觀眾們的追捧。而喜歡看美食紀錄片下飯的觀眾們,也一定不陌生陳曉卿的另一個《風味》系列作品,包括《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和《風味實驗室》。
相比《舌尖》系列濃厚的民族特色,《風味人間》系列則展現出了包容世間萬物的開闊,選題從多個角度對全球的美食進行了深入展現和挖掘。而如今《風味人間》第二季在26日開播,以「甜」為第一集的題材,給觀眾們呈現了新一輪真正的甜蜜暴擊。
《風味人間》第二季還是熟悉的配方,從解說詞配音到背景音樂,從畫面風格到敘事方式,都沿襲了陳曉卿之前作品的原貌,熟悉的聲音一響起,觀眾們就在彈幕上紛紛留言「有內味了」。
第一集《甜蜜縹緲錄》的時空跨度也非常大。從尼泊爾開始到揚州,從重慶到馬來西亞,走遍了亞洲,發現了各式各樣的甜。尼泊爾至今保留著一種「職業」:蜂蜜獵人。為了獲取蜂蜜,他們通常要在百米高的懸崖上、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採蜜,只為了一口珍貴的甜味。而重慶的壩壩宴上,有川菜用糖調味的精彩,更有必不可少的經典甜燒白——紅糖加九肥一瘦的豬肉,搭配清香可口的糯米飯。
除了蜂蜜、甘蔗這些我們熟悉的甜味來源,馬來西亞的巴瑤族人是靠海膽來品嘗甜味。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海上,新鮮海貨的胺基酸就是他們甜味的主要來源,其中海膽的「甜度」最高。不管用什麼方式,不管是哪一族的人民,對於甜味都是一樣喜愛的。
而讓《風味人間》中美食顯得尤其誘人的,除了美食本身,就是攝影和解說詞了。大特寫、升格鏡頭、顯微攝影等一系列攝影技巧,讓平凡的食材在屏幕上迸發出別樣的魅力。而解說詞比上一季更要用心,多次引用名人名言,比如寫吃食很有特點的汪曾祺先生的「雞頭米老了,夏天就過去了」一句,來為蘇州的雞頭米這一段做點題。
因此,《風味人間》第二季僅僅播出一集,豆瓣評分就已經在9.4分,足以見得觀眾對它的喜歡。這樣的美食+視聽盛宴,你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