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戰役日本為何失敗?美軍只用一招便摸清日軍實力,確實高明!

2020-12-12 貓眼觀史

從豐臣秀吉的年代開始,日本人就在覬覦中國大陸了,畢竟他們只是一個小島國,生存空間和資源都十分有限,但中國古代一直很強大,所以他們有賊心沒賊膽。

到了近代,清王朝腐朽衰敗,不思進取,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迅速走上了富強之路,成為了工業化的強國,為了獲取更多的勞動力和更大的市場,他們開始發起侵華戰爭,侵華戰爭前期,日本人屢屢得勝,或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或者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太有信心了,他們開始對美國發動了戰爭,在美國和日本的交戰記錄中,瓜島戰役是非常重要的。

瓜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南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也是同盟國軍隊在澳大利亞基地的咽喉所在,若是日本控制了這個島嶼,他們就可以切斷盟軍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聯繫,使得澳大利亞變成一片孤島,從而一舉奪回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因為在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已經失去了太平洋地區的優勢,他們只能夠把希望寄托在瓜島戰役上。

由於這一戰對日本非常重要,所以他們非常重視,他們以百武晴吉為將軍,出戰的絕對是堪稱日本最精銳的十七軍,要知道當時的十七軍足足有十三個大隊,除了這一點之外,日本軍部還派遣了第八艦隊和第25航空隊一起作戰,總之是海陸通全線互動,日本軍部認為有了這樣精密的部署,一定可以獲取勝利。

那美國方面又如何呢?

相對而言,美國的準備是非常不充分的,他們只知道瓜島的大概位置,但是不知道島上具體的地貌地形,軍隊方面也比較吃頓,4月20日才成立了南太平洋不對,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還出現了嚴重的意見不統一。

總而言之,在力量對比上,美軍不但不佔優勢,還處於劣勢狀態,但令人驚奇的是,戰鬥一開始,日軍就迅速落了下風,美軍迅速的佔領了日本修建的機場,此後日本軍部曾經數次派遣軍隊作為後援,但是都被美軍阻擊了,他們更是全殲了精銳的第十七軍。

次年的2月9日,日軍只能夠撤出瓜島,他們也失去了重新奪回太平洋戰場優勢的機會,美國從此以後可以以瓜島為跳板,直接登陸日本本土,簡而言之,戰勝日本是早晚的事情。

瓜島戰役日本為何失敗?美軍只用一招便摸清日軍實力,確實高明!

戰後,一位美軍軍醫的日記被公開,人們才分析出了其中的端倪,原來美國軍隊一直在通過分析日軍排洩物的方式來估算日軍的兵力,日記中還記載了他們每天是如何收集排洩物,如何分析、計算日軍兵力和日軍的健康狀況的。

軍隊在野外作戰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暴露自己的真實力量,所以他們離開駐地的時候,會清理自己的痕跡,但是不會碰排洩物,僅僅通過排洩物能夠知道什麼呢?但是瓜島戰役卻結結實實的給日本人上了一課,其實美軍的研究也不準確,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飲食結構對排便量造成的影響。

當時的日本軍隊以素食為主,畢竟連年的戰爭對日本國內物資的損耗是巨大的,美軍則不同,美軍以肉食為主,這就使日軍的盲腸要比美軍更發達一些,單個日軍的排便量至少是美軍的1.5倍,這也使得美軍一直高估了日本軍隊的人數,派出了日軍1.5倍的人來阻擊,人數相差這麼懸殊,美國軍隊可以獲得成功,其實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戰役也給後來的人們留下了教訓,那就是軍隊在野外作戰的時候,清理痕跡的時候也不會放過排洩物,一點點的遺忘,就有可能對整個戰局造成巨大的影響,戰爭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的嚴苛。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為何日軍大都是餓死的?
    但是在7月4日,美軍偵察機發現了日軍在瓜島上修建機場,如果瓜島機場建成將會嚴重威脅到盟軍在太平洋上的航線安全,於是乎作戰計劃的第一階段就臨時修改成攻佔圖拉吉島和瓜島。 由於當時瓜島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島,美軍對瓜島的情報少得可憐,指揮戰役的指揮官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瓜島的存在。再加上準備時間過少、大雨、後勤工人罷工等意外因素,攻佔瓜島的美軍準備的非常倉促。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大都是餓死的?
    中途島海戰慘敗之後,日本喪失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實力大為減弱。但日本並不打算停止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奪回戰略主動權。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戰區,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了一系列爭奪戰,這就是瓜島戰役。
  • 瓜島戰役,美軍為什麼贏得窩囊?有一種撤退叫「眼皮子底下溜走」
    1942年12月,對於美國海軍陸戰一師來說,是一段難忘的日子。他們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奮戰了3個月,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瓜島戰役即將「收官」之際,卻成建制的撤防了。不過,他們已功成名就,成為首支總統嘉獎的優異部隊。 陸戰一師的從容撤出,意味著美軍完全控制了瓜島戰役的主動權。
  • 二戰時期的瓜島戰役,日軍究竟飢餓到什麼程度
    中途島戰役以後,日軍在瓜島和圖拉吉島修建機場,以為進攻紐幾內亞島做準備。不過不等日本人把機場修完,美軍已經搶先在瓜島登陸,正在修建機場的日本工兵部隊一鬨而散,美軍佔領了機場,並將其完工。日本當然不甘心失敗,立即調集軍隊進行了反撲。
  • 瓜島戰役:日軍第17軍缺糧缺彈缺藥,只能選擇悄悄地撤退
    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非常著名的島嶼攻防戰役,以守島日軍缺糧缺彈,無力進行持續的消耗作戰,而選擇悄悄地從登島美軍的眼皮底下撤軍而宣告結束。美軍完全佔據了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美軍以瓜島為依託,開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反攻。
  • 瓜島戰役美軍徹底勝利,尼米茲為何感到羞辱?日軍已撤走三天了
    在瓜島戰爭中,美軍幾乎在實力面前是處於碾壓的地位,在長達半年的雙方較量中,美國毫無疑問處於上風,但是在美軍前往瓜島上面的時候,卻發現日本軍隊居然空無一人,在面對此情此景的美國將領尼米茲感到十分的羞辱。那麼瓜島戰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二軍相互對峙,準備持久戰的日本居然悄悄撤軍?
  • 瓜島戰役日本陸軍為什麼屢戰屢敗?山本復仇計劃為什麼沒有得逞?
    然而,首次在太平洋進行的登陸作戰的美軍,由於指揮協調出現問題,被日本海軍揀了「漏」,擊沉美巡洋艦4艘,可以說瓜島第一階段戰役日軍完勝,並一舉奪得該地區的制海權。美軍下一步該怎麼辦呢?美軍登陸瓜島「不自量力」的日本陸軍。瓜島戰役勝利的標誌是攻佔島上的機場,雖然日本海軍首戰告捷,但島上還是美國人的天下。為了迅速控制南進的通道,東條英機命令陸軍第17軍完成此項地面作戰任務。
  • 日軍角度的瓜島戰役,來的時候一身輕鬆,結果上了戰場落地成盒
    如果提起瓜島戰役,那麼相信熟悉二戰的人都是很熟悉的。這場爆發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役,是日本陸軍第一次遇到成建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常而言,我們都是以美軍視角來講述戰役,並且剖析歷史的,但今天我們破個例子,以日軍視角來剖析歷史,看看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樣的,而日本人在戰場又遭遇了些什麼?
  • 太平洋戰爭之「瓜島戰役」:為何瓜島被稱為「魔鬼都不來的島嶼」?
    尼米茲,時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就在他思考如何對日軍展開反攻時,美軍意外截獲了一封日軍的無線電報。這封電報顯示:日軍正在索羅門群島的瓜島,修建一座機場和軍事基地!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位於赤道以南的低維度地區,島上的空氣潮溼酷熱,令人難以忍受。地面上鋪滿了腐化的植物,酸臭難當。蜘蛛,蠍子和蜈蚣之類的毒蟲不時出現,十幾種不知名的熱帶傳染病在島上傳播。
  • 日軍3000人衝鋒美軍瓜島陣地,卻被這位美國大兵一人幹掉一半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瓜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美日雙方光地面部隊就共計出動了10萬人參與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也使二戰太平洋戰場發生實質的戰略轉折,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在瓜島戰役中,美軍誕生了一位「機槍野獸」,也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日軍受到了奇恥大辱。
  • 美軍一天損失兩少將,哈爾西為何認為值?一萬日軍一槍未放餵鯊魚
    然而,部下報稱至少擊毀美軍3艘航母,讓山本和日本大本營備受鼓舞。他們決定趁勝追擊,全力支援瓜島日軍,一舉奪佔亨德森機場,奪回瓜島控制權。自陸戰一師登上瓜島,已3個月有餘,儘管擁有制空權,但依然不能切斷日軍的增援,甚至是無力控制全島,打不開局面。尤其是在得知損失2艘航母后,在美軍高層中,建議主動放棄瓜島的呼聲再次升高。關鍵時刻,羅斯福在聽取了多方匯報後,決定將戰役進行到底。
  • 瓜島之戰,島上的日本陸軍都啃樹根了,海軍為什麼不管不顧?
    可惜,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僅僅半年,中途島一戰,美國就在自己工業產能還沒開始完全發力的情況下,已經在太平洋地區遏制了日本的戰略進攻,而後的瓜島戰役,是從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間發生的一場戰役,就是美軍主動發起的反攻。正是這一場戰役,美軍開始確立了自己在太平洋戰區的戰略優勢,而日本也正是從這場戰役開始,徹底失去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制海權、制空權!
  • 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獲勝,為何美軍卻覺得,此戰不堪回首
    (硫磺島戰役)因此,硫磺島戰役是美軍心中永遠的痛。那麼,美軍為何會在此戰中打得如此慘烈呢?第一,硫磺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美軍必須拿下,日軍誓死守衛。自從中途島戰役後,美軍在太平洋戰役中,就從防守轉入了反攻。為了向日本本島發起最後的總攻,硫磺島就成了美軍重要的戰略基地,成了美軍必須拿下的戰略要地。
  • 麥克阿瑟一個月內說的話,為何自相矛盾?不願在瓜島戰役中當配角
    1942年6月,美軍取得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儘管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進攻勢頭,但從全球戰局看,此戰只能勉強算作一次成功,盟軍所面臨的局面依然非常困難。也就是說,「先歐後亞」戰略並未改變,太平洋戰場將繼續採取「守勢」。 而向來對歐洲和英國人「不感冒」的金上將,卻叫嚷著繼續加大對日本的攻勢。
  • 「二戰風雲110」瓜島爭奪戰·十六——日軍夢碎!夜戰再交鋒
    瓜島是南太平洋交通線的中心樞紐位置。在美軍佔領這座島並修建完機場之後,日軍的艦隊調動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能夠重新奪回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優勢,日軍對瓜島發動了多次襲擊,想要從美軍手中搶下瓜島,以及價值極大的瓜島機場。
  • 太平洋戰場轉折點:美軍判斷失誤,搞得日軍無葬身之地
    美軍調查排洩物的判斷失誤,結果搞得日軍無葬身之地 在戰爭中情報很重要,尤其是對方軍隊的規模等重要信息,美軍在瓜島戰役中希望相對準確的計算島上的日軍人數規模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1945年2月,美軍在硫磺島同日軍進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戰。美軍在這場戰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萬4千多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萬8千多人的代價,最終慘勝,奪下硫磺島。(硫磺島戰役)對於美軍來說,兩萬多死傷,實在是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數字。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呢?
  • 二戰美軍經典驅逐艦拉菲號瓜島海戰混進了日本艦隊炸死了一名少將
    美軍二戰時期拉菲號驅逐艦,一共有兩膄第一艘於1941年下水,其編號全稱是拉菲(DD-459),班森級驅逐艦,是當時美軍艦隊中總體上最為先進的驅逐艦之一,1942年3月11日,威廉·E·漢克少校奉命成為它的指揮官,1942年第一次參加的戰役,就是著名瓜島海戰,瓜島海戰堪稱第二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役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重要性直接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地區的其戰略定格的走向
  •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佔據優勢地位的美軍損失卻比日軍還要慘重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使得自視甚高的美軍首次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高於日軍。日軍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人膽寒,幾乎沒有勝算的日本人沒有打算投降而是寧可全體"玉碎"也要阻止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正是硫磺島戰役讓美軍重新開始審視放棄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轉而思考是否要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 太平洋戰爭中傷亡率最高的戰役,讓美軍顏面無光的貝裡琉島戰役
    這時候的太平洋戰爭已經走到了末期階段,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戰爭全面潰敗,絕對國防圈被美軍屢屢突破,導致日本本土上都遭到了美軍的襲擊。在這種巨大的優勢之下,美軍決意給全面登陸日本本土打下一個橋頭堡,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場極具爭議的戰役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