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豐臣秀吉的年代開始,日本人就在覬覦中國大陸了,畢竟他們只是一個小島國,生存空間和資源都十分有限,但中國古代一直很強大,所以他們有賊心沒賊膽。
到了近代,清王朝腐朽衰敗,不思進取,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迅速走上了富強之路,成為了工業化的強國,為了獲取更多的勞動力和更大的市場,他們開始發起侵華戰爭,侵華戰爭前期,日本人屢屢得勝,或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或者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太有信心了,他們開始對美國發動了戰爭,在美國和日本的交戰記錄中,瓜島戰役是非常重要的。
瓜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南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也是同盟國軍隊在澳大利亞基地的咽喉所在,若是日本控制了這個島嶼,他們就可以切斷盟軍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聯繫,使得澳大利亞變成一片孤島,從而一舉奪回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因為在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已經失去了太平洋地區的優勢,他們只能夠把希望寄托在瓜島戰役上。
由於這一戰對日本非常重要,所以他們非常重視,他們以百武晴吉為將軍,出戰的絕對是堪稱日本最精銳的十七軍,要知道當時的十七軍足足有十三個大隊,除了這一點之外,日本軍部還派遣了第八艦隊和第25航空隊一起作戰,總之是海陸通全線互動,日本軍部認為有了這樣精密的部署,一定可以獲取勝利。
那美國方面又如何呢?
相對而言,美國的準備是非常不充分的,他們只知道瓜島的大概位置,但是不知道島上具體的地貌地形,軍隊方面也比較吃頓,4月20日才成立了南太平洋不對,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還出現了嚴重的意見不統一。
總而言之,在力量對比上,美軍不但不佔優勢,還處於劣勢狀態,但令人驚奇的是,戰鬥一開始,日軍就迅速落了下風,美軍迅速的佔領了日本修建的機場,此後日本軍部曾經數次派遣軍隊作為後援,但是都被美軍阻擊了,他們更是全殲了精銳的第十七軍。
次年的2月9日,日軍只能夠撤出瓜島,他們也失去了重新奪回太平洋戰場優勢的機會,美國從此以後可以以瓜島為跳板,直接登陸日本本土,簡而言之,戰勝日本是早晚的事情。
瓜島戰役日本為何失敗?美軍只用一招便摸清日軍實力,確實高明!
戰後,一位美軍軍醫的日記被公開,人們才分析出了其中的端倪,原來美國軍隊一直在通過分析日軍排洩物的方式來估算日軍的兵力,日記中還記載了他們每天是如何收集排洩物,如何分析、計算日軍兵力和日軍的健康狀況的。
軍隊在野外作戰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暴露自己的真實力量,所以他們離開駐地的時候,會清理自己的痕跡,但是不會碰排洩物,僅僅通過排洩物能夠知道什麼呢?但是瓜島戰役卻結結實實的給日本人上了一課,其實美軍的研究也不準確,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飲食結構對排便量造成的影響。
當時的日本軍隊以素食為主,畢竟連年的戰爭對日本國內物資的損耗是巨大的,美軍則不同,美軍以肉食為主,這就使日軍的盲腸要比美軍更發達一些,單個日軍的排便量至少是美軍的1.5倍,這也使得美軍一直高估了日本軍隊的人數,派出了日軍1.5倍的人來阻擊,人數相差這麼懸殊,美國軍隊可以獲得成功,其實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戰役也給後來的人們留下了教訓,那就是軍隊在野外作戰的時候,清理痕跡的時候也不會放過排洩物,一點點的遺忘,就有可能對整個戰局造成巨大的影響,戰爭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的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