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戰役:日軍第17軍缺糧缺彈缺藥,只能選擇悄悄地撤退

2020-12-12 國平視野

瓜島戰役,全稱「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於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

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非常著名的島嶼攻防戰役,以守島日軍缺糧缺彈,無力進行持續的消耗作戰,而選擇悄悄地從登島美軍的眼皮底下撤軍而宣告結束。

美軍完全佔據了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美軍以瓜島為依託,開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反攻。

此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開始;隨即,日軍大本營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雙方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美軍、澳大利亞盟軍的決戰。

戰役持續進行了整整半年之久,日軍和盟軍兩者均損耗了大量的戰機、水面艇艦,因日軍的人員傷亡數,要遠超美軍和澳大利亞軍隊,只得無奈的選擇撤軍,是日軍繼中途島戰役之後的再次失敗,自此,是日軍在太平洋地區由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重大轉折點。

日軍駐守在瓜島的第19軍不得不選擇撤軍,原因就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實力,自中途島海戰以後,逐漸取得了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優勢。

聯合艦隊為配合陸軍百武晴吉中將領銜的第17軍作戰,專門組成了主力部署於拉包爾的三川軍一中將擔任司令的第8艦隊,下轄第6、第18戰隊、第29、30驅逐艦大隊,以及第7、第13、第21潛艇戰隊,擁有包括4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在內的數十艘驅逐艦艦和潛艇。

但日本海軍第8艦隊顯然遭遇了絕對不稱的對手,美海軍南太平洋部隊成了第61、62特混編隊,擁有航母3艘,1艘戰列艦、14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並獲得了西南太平洋戰區300架岸基戰鬥機和轟炸機提供的空中支援。

日美圍繞瓜島爭奪,先後爆發了數十次海戰,其中包括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塔薩法隆格海戰這6次較大規模海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8艦隊遭遇重創,艦隊主力戰艦幾乎消失殆盡。

由於美海軍艦隊控制了瓜島周邊海域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日本海軍的驅逐艦、潛艇已經無力通過夜色掩護,偷偷地給駐守瓜島的地陸軍主力第17軍提供作戰所需的糧彈藥品等給養,導致許多日軍士兵不是被戰死而是被餓死,或是得了熱帶叢林病,由於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死亡,非戰鬥減員人數不亞於戰歿的人員。

在官兵缺糧缺彈缺藥品的背景下,第17軍在駐首瓜島待斃,就顯得毫無意義了,因此,日軍大本營不得不下了撤退的命令,第17軍殘部1萬餘人在登島美軍的眼皮底下,悄悄地撤出了瓜島,登上了前來接應的橋本少將率領20艘驅逐艦,瓜島戰役以日軍撤出美軍佔領全島而結束。

相關焦點

  • 瓜島戰役,美軍為什麼贏得窩囊?有一種撤退叫「眼皮子底下溜走」
    他們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奮戰了3個月,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瓜島戰役即將「收官」之際,卻成建制的撤防了。不過,他們已功成名就,成為首支總統嘉獎的優異部隊。 陸戰一師的從容撤出,意味著美軍完全控制了瓜島戰役的主動權。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發動一場反攻?將幾為餓殍的3萬日軍徹底殲滅,加速戰役的進程。
  • 日軍角度的瓜島戰役,來的時候一身輕鬆,結果上了戰場落地成盒
    如果提起瓜島戰役,那麼相信熟悉二戰的人都是很熟悉的。這場爆發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役,是日本陸軍第一次遇到成建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常而言,我們都是以美軍視角來講述戰役,並且剖析歷史的,但今天我們破個例子,以日軍視角來剖析歷史,看看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樣的,而日本人在戰場又遭遇了些什麼?
  • 英帕爾戰役 日軍65,000人傷亡
    1944年3~7月日軍對印度的英帕爾地區發動進攻,此戰日軍派出強悍的第15軍出戰,總兵力高達9.2萬人 1943年蘇德庫爾斯克戰役與日美瓜島戰役結束後,法西斯軸心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希特勒要求日軍在印度發動一場攻勢, 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大都是餓死的?
    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戰區,圍繞著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其周邊島嶼進行了一系列爭奪戰,這就是瓜島戰役。日軍的計劃是在瓜島修建航空基地,由此輸出航空兵力,協助完成對紐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佔領,等在紐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後,再圖謀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
  • 瓜島戰役日本為何失敗?美軍只用一招便摸清日軍實力,確實高明!
    到了近代,清王朝腐朽衰敗,不思進取,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迅速走上了富強之路,成為了工業化的強國,為了獲取更多的勞動力和更大的市場,他們開始發起侵華戰爭,侵華戰爭前期,日本人屢屢得勝,或許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或者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太有信心了,他們開始對美國發動了戰爭,在美國和日本的交戰記錄中,瓜島戰役是非常重要的。
  • 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為何日軍大都是餓死的?
    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這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太平洋小島嶼,但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場戰役讓它聞名於世!但是在7月4日,美軍偵察機發現了日軍在瓜島上修建機場,如果瓜島機場建成將會嚴重威脅到盟軍在太平洋上的航線安全,於是乎作戰計劃的第一階段就臨時修改成攻佔圖拉吉島和瓜島。 由於當時瓜島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島,美軍對瓜島的情報少得可憐,指揮戰役的指揮官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瓜島的存在。再加上準備時間過少、大雨、後勤工人罷工等意外因素,攻佔瓜島的美軍準備的非常倉促。
  • 二戰時期的瓜島戰役,日軍究竟飢餓到什麼程度
    中途島戰役以後,日軍在瓜島和圖拉吉島修建機場,以為進攻紐幾內亞島做準備。不過不等日本人把機場修完,美軍已經搶先在瓜島登陸,正在修建機場的日本工兵部隊一鬨而散,美軍佔領了機場,並將其完工。日本當然不甘心失敗,立即調集軍隊進行了反撲。
  • 瓜島戰役美軍徹底勝利,尼米茲為何感到羞辱?日軍已撤走三天了
    在瓜島戰爭中,美軍幾乎在實力面前是處於碾壓的地位,在長達半年的雙方較量中,美國毫無疑問處於上風,但是在美軍前往瓜島上面的時候,卻發現日本軍隊居然空無一人,在面對此情此景的美國將領尼米茲感到十分的羞辱。那麼瓜島戰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二軍相互對峙,準備持久戰的日本居然悄悄撤軍?
  • 瓜島血戰發生了什麼?
    日軍高層聞訊大驚,亨德森機場就像身邊的定時炸彈,無論如何也要拔掉它。日本陸海軍聯合行動,向島上運兵,準備奪回瓜島。美軍積極防禦反擊,半年時間裡雙方陷入激烈拉鋸戰。大規模海戰打了6次,包括航母對決的聖克魯斯海戰,戰列艦對轟的瓜島海戰,小規模海戰也有數十起。日軍用船隊累計向島上運送了3萬名士兵,但作戰急需的重武器和糧食物資卻總被美軍阻斷。
  • 瓜島之戰,島上的日本陸軍都啃樹根了,海軍為什麼不管不顧?
    李三萬摘要:二戰太平洋戰場,美日兩軍在瓜島展開了長達半年的拉鋸,島上的日本陸軍彈盡糧絕,都已經靠啃樹根充飢了,海軍為什麼不管不顧?二戰太平洋戰場,美日兩軍在瓜島展開了長達半年的拉鋸,島上的日本陸軍彈盡糧絕,都已經靠啃樹根充飢了,海軍為什麼不管不顧?
  • 如果換成2艘大和級戰列艦炮擊瓜島,能否扭轉日軍瓜島大敗局?
    10月13日入夜後,慄田艦隊以28節航速向瓜島急進,於當晚23時前後進入鐵底灣,岸上的日本陸軍部隊用篝火和燈光為艦隊指示機場方位,同時日軍水上偵察機也飛臨機場上空,並投擲照明彈,協助艦隊確認目標。23時17分,慄田下達了戰鬥命令。
  • 太平洋戰爭之「瓜島戰役」:為何瓜島被稱為「魔鬼都不來的島嶼」?
    尼米茲,時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就在他思考如何對日軍展開反攻時,美軍意外截獲了一封日軍的無線電報。這封電報顯示:日軍正在索羅門群島的瓜島,修建一座機場和軍事基地!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位於赤道以南的低維度地區,島上的空氣潮溼酷熱,令人難以忍受。地面上鋪滿了腐化的植物,酸臭難當。蜘蛛,蠍子和蜈蚣之類的毒蟲不時出現,十幾種不知名的熱帶傳染病在島上傳播。
  • 瓜島戰役日本陸軍為什麼屢戰屢敗?山本復仇計劃為什麼沒有得逞?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日軍捷足先登,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修築機場,對反攻中的美軍構成威脅。尼米茲迅速派兵拿下了瓜島。然而,首次在太平洋進行的登陸作戰的美軍,由於指揮協調出現問題,被日本海軍揀了「漏」,擊沉美巡洋艦4艘,可以說瓜島第一階段戰役日軍完勝,並一舉奪得該地區的制海權。美軍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 「二戰風雲110」瓜島爭奪戰·十六——日軍夢碎!夜戰再交鋒
    瓜島是南太平洋交通線的中心樞紐位置。在美軍佔領這座島並修建完機場之後,日軍的艦隊調動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能夠重新奪回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優勢,日軍對瓜島發動了多次襲擊,想要從美軍手中搶下瓜島,以及價值極大的瓜島機場。
  • 菲律賓戰役,日軍陣亡高達50萬人,遭責罵士兵將軍官做成食物
    中途島戰役 1942年8月7日,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爆發。雙方整整為瓜島經歷了半年多的爭奪,雙方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遠超美軍。最終,日本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佔據瓜島,並在下一步奪取索羅門群島,美軍因此進行戰略反攻階段。
  • 日軍3000人衝鋒美軍瓜島陣地,卻被這位美國大兵一人幹掉一半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瓜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美日雙方光地面部隊就共計出動了10萬人參與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也使二戰太平洋戰場發生實質的戰略轉折,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在瓜島戰役中,美軍誕生了一位「機槍野獸」,也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日軍受到了奇恥大辱。
  • 戰國七雄打仗數百年都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北伐總缺糧
    首先分析六國徵戰很少缺糧。 比如說折骸而炊,易子而食的典故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趙國君臣在戰役前探討時,有人就提到秦國牛田水運糧,後勤保障充足,不可抵擋。但是趙王利慾昏心,還是接受了上黨,結果在戰役過程中,長期的對峙使得趙軍糧草不濟,只得求援齊國借糧。齊國沒有同意趙國請求,趙國最後慘敗。糧草不足也是迫使趙國發動反擊的一個原因。 不過,在戰國時期,作戰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國家境內或者附近,糧草一般容易徵集和運輸。
  • 戰國七雄打了上百年都不缺糧,諸葛亮打仗卻常缺糧,說明什麼問題?
    戰國七雄打了上百年都不缺糧,諸葛亮打仗卻常缺糧,說明什麼問題? 《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好多朋友都看過,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書籍,裡面的人物都有很多鮮明的特色,就比如說這個諸葛亮,經常會出現打仗缺糧而敗的情況。
  • 不願在瓜島戰役中當配角
    日軍的一次意外行動,促成了瓜達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戰役。 1942年7月,在馬歇爾的促使下,陸、海軍兩軍種圍繞著太平洋戰場,總算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瞭望臺行動。計劃定於8月1日由尼米茲奪取聖克魯茲群島和圖拉吉島,再由麥克阿瑟指揮進攻索羅門群島,並最終攻佔日軍拉包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