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爾戰役 日軍65,000人傷亡

2020-11-21 騰訊網

1944年3~7月日軍對印度的英帕爾地區發動進攻,此戰日軍派出強悍的第15軍出戰,總兵力高達9.2萬人

1943年蘇德庫爾斯克戰役與日美瓜島戰役結束後,法西斯軸心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希特勒要求日軍在印度發動一場攻勢,

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于吉大港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

1944年3月8日,日軍第15軍中將牟田口廉也率領第15軍的3個師團共約10萬人的兵力,向盟軍發起主動進攻。

日寇千裡叢林奔襲英軍,戰線長而補濟不足,特別是缺醫少藥;

英軍第33旅旅長劉易斯·皮尤回憶此戰時講道:敵軍已不存任何希望,他們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藥品,什麼也得不到了

日本侵略者再也沒有對印度發動攻勢。他們認為,英軍擁有先進的武器,但缺乏戰鬥力。日軍在叢林的大雨中被擊敗,在叢林的憂鬱中被擊敗。 10萬軍隊參戰,只有3萬人復活。戰爭死亡率高達70%。這是日軍無法消除的噩夢和痛苦。

相關焦點

  • 英帕爾戰役:日本陸軍的悲亡之戰,10萬日軍5萬慘死其中!
    日軍進攻印度:英帕爾戰役英帕爾戰役發生於1944年的3月~7月,從具體天數上來看,這場戰役持續了不足5個月。如果對英帕爾戰役不熟悉的讀者可能會直接就對「印日兩國的勝負」作出判斷了,那肯定日軍獲勝的可能性大於印軍。
  • 英帕爾戰役:以狂妄開始,以慘敗告終!
    與此同時,英美軍隊和中國遠徵軍在緬北打響了緬北滇西戰役,痛擊侵緬日軍,粉碎了日軍切斷盟軍援華戰略通道、迅速滅亡中國的陰謀。 當時的日軍可謂是四面楚歌,窮途末路。 在此情況下,日軍希望奪取盟軍的後勤保障基地,給盟軍來個釜底抽薪,英帕爾戰役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 日軍橫掃東南亞,為什麼在英帕爾戰役失敗後,放棄了進攻印度?
    可以說,日本人在當時幾乎沒有害怕的,非常的狂妄。 1944年初,日本發動了英帕爾戰役,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日本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奪取盟軍反攻基地英帕爾,這樣可以威脅盟軍的重要補給基地,同時切斷中印公路,讓緬甸不再受到威脅。 如果成功了,這對印度是個巨大的威脅。
  • 二戰日軍未想佔領印度,為何冒險攻擊英帕爾?企圖切斷遠徵軍後路
    烏號作戰」,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英帕爾戰役。為什麼要將英帕爾作為攻擊目標呢?它正是前文所說曼尼普爾邦的首府,是連接印度東西部的交通樞紐,一旦日軍攻佔英帕爾地區,則印度東部中美聯合部隊的反攻基地就會被割裂開來,等於被日本人抄了後路。
  • 臺兒莊戰役,我軍大捷,傷亡50000人左右,日軍傷亡多少?
    在這次激烈的交戰中,我軍的傷亡人數總共在五萬左右,那麼日軍的傷亡人數又有多少呢?有許多人可能以為既然這場戰役是以我們的勝利為結局,那日軍的傷亡一定非常慘痛吧?
  • 日本軍隊,在英帕爾戰役中被打殘
    此時,日軍騎虎難,中國戰場無法迅速獲勝,處於僵持狀態。太平洋戰爭再次被美國聯軍擊敗。但是,它在泰國和緬甸的影響仍然很大。 同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在蘇聯的反擊下,在美國和英國等盟國的支持下,逐漸失去了勝利,一步步後退。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很多人以為這場戰役是一邊倒的屠殺,但其實諾門坎之戰的殘酷程度超過很多人想像,蘇聯和日軍都傷亡慘重,根據史料,「獲勝」的蘇軍傷亡甚至比日軍更加慘重! 而在當時的地圖上,人們都找不到「諾門坎」這個中蒙邊境的小地名,《紐約時報》評論這裡是「世界注意不到的地方」。
  •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原標題: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
  • 二戰奇聞:日軍司令官竟然認為日本是食草民族,軍隊不需要糧食
    日軍第15軍全部渡過欽敦江後,隨即兵分三路,以第33師團和第15師團主攻英帕爾,第31師團負責正面突擊。因為英軍已經決定將主力收縮到英帕爾周圍高地進行防禦,吸引日軍背水作戰,拉長日軍補給線,疲憊日軍後再反擊殺傷,所以初期日軍進展順利。
  • 血戰硫磺島,美軍傷亡人數為何會比日軍多6000餘人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讓美軍攻打硫磺島付出了比日軍多6000人的巨大傷亡? 日軍的環形坑道陣地 提到硫磺島,我們不得不提到日軍的環形坑道陣地。由於日本的海軍主力已經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損失殆盡,日本海軍已經抽不出更多的機動力量參與硫磺島戰役。
  • 臺兒莊戰役,中國傷亡5萬人,日軍傷亡如何?真相有些殘酷!
    存亡之秋那場戰役是後來被載入史冊的"臺兒莊戰役",更多人把這次大戰稱為"血戰臺兒莊",一寸山河一寸血,勝利來之不易。但是隨後,日軍又調來了坦克和轟炸機,不惜將臺兒莊夷為平地,他們成功了,但是令世界震撼的是,鋼鐵之軀的坦克飛機居然在臺兒莊城外轟炸了三天才攻進去,因為對面的那一群士兵簡直不怕死,沒有武器,便用身體阻擋進攻,先頭部隊被殺光了,後面立刻還會有人接著抵抗,人的屍體竟然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城牆,也許日軍想不明白,這些人的勇氣從何而來。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1945年2月,美軍在硫磺島同日軍進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戰。美軍在這場戰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萬4千多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萬8千多人的代價,最終慘勝,奪下硫磺島。這樣一來,不是可以減輕傷亡嗎?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 抗戰時,此役我軍傷亡8000日軍全軍覆滅,堪稱最有血性的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我軍用血肉換取抗日戰爭的代價顯然是非常沉重的,在松湖戰役、長沙戰役等幾次大規模戰役中,幾乎每場戰爭都犧牲了數萬名士兵,今天,讓我們來談談整個抗日戰爭中最血腥的一場戰役——松山戰役。為了儘快結束在華戰爭,日本制定了南北夾擊中國南部的戰略方針,日本總部決定從緬甸派遣兩個師佔領滇緬公路,然後在南北之間進攻中國南部,我軍看到日軍的作戰方針,立即派出遠徵軍與日軍作戰,但第一遠徵軍出徵時,卻付出了7萬人傷亡的代價,沒有打敗日軍,還犧牲了幾位抗日名將。
  • 麥克阿瑟兵力是日軍兩倍多:傷亡是日軍一半,剩下的全投降了
    【話說軍世】作為二戰中美軍著名的將領,麥克阿瑟有時候「驕傲」起來,一般人都是攔不住的,在朝鮮戰場上他就狠狠地吃了一回癟,在二戰初期,同樣也吃過一會癟,如果不是被羅斯福叫回去,大概率也會做被日軍俘虜。麥克阿瑟兵力是日軍兩倍多:傷亡是日軍一半,剩下的全投降了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後,迅速集中兵力進攻東南亞,其中菲律賓戰役是其中舉足輕重的一場戰役,日軍希望通過佔領菲律賓,可以有效控制日本本土和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並可以直接將美軍趕出遠東地區。
  • 挑起七七事變的牟田口廉也,為何在印度一場戰役後就耷拉了腦袋
    牟田口廉也曾時常對人說:「大東亞戰爭,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因為在盧溝橋射擊第一顆子彈引起戰爭的就是我,所以我認為我對此必須承擔責任。「牟田口率部向中國軍隊打了第一槍,這的確是事實,不過他把挑起戰爭想像成為他一人的力量,卻不符合歷史事實。
  • 二戰重要戰役:雙方均近10萬人,日軍傷亡1萬,盟軍被俘8萬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期,日軍在海軍和陸軍的作戰中,均處於攻勢地位,尤其是作戰素質較高的老兵較多,在準備比較充分的進攻中,對於盟軍施加了極大壓力,也打出了令人意外的戰果,比如說下面要將的這場發生於太平洋小島上的一場戰役。
  • 二戰日軍部隊中為什麼會有5萬印度兵?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二戰日軍中竟然還有不少印度人。 日本人在《田中奏摺》中,就已經提到只要徵服了中國,整個東亞地區則盡在其手,所以日軍根本沒有打進印度,更何況當時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人真打起來,只怕也撈不到什麼便宜。 那這些印度兵是哪來的呢?原來這些印度兵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加坡。
  • 抗日戰爭,我軍10場著名戰役,殲滅多少日軍,領軍人都是誰?
    日軍傷亡:傷亡三千餘人戰役評價: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日軍以少打多,不但獲勝,傷亡比竟然只有1比20。戰役成果中國軍隊傷亡:六萬餘人日軍傷亡:四千多人戰役評價:因為太過慘烈,又是正面戰場中罕見的我軍獲勝的一次重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