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2日電(黃豔梅 吳小蘭)走進位於貴港市的廣西華奧汽車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一排排新能源大客車整齊排列,工人們忙碌地在生產線上工作,或調試客車,或給客車裝配部件。
廣西華奧汽車製造項目總裝車間,工人在給客車裝配部件。吳小蘭 攝
廣西華奧汽車是貴港市第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也是貴港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該項目位於貴港市產業園石卡分園,項目投資80億元(人民幣,下同),設計生產能力為年產客車5000輛、中巴車15000輛、轎跑車50000輛、SUV吉普車200000輛,建設構件車間、焊裝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等。
廣西華奧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王健介紹,該公司2016年從長春整體搬遷到貴港,當年底第一輛新能源公交車下線。整車的核心技術由該公司自主設計研發,包括外形和整個車輛的動力配比。
據悉,華奧汽車製造項目一期從開工到投產僅用9月時間,創造了項目建設的「貴港速度」。項目一期大客車生產車間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廣西華奧公司新能源大客車於2016年底實現下線,目前正在開展二期乘用車廠房建設。項目建成後,年產值超500億元,稅收20億元左右。
廣西久久星新能源車輛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吳小蘭 攝
如今,在「龍頭」的帶動下,貴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聚效應日益凸顯。與華奧相距不遠,騰駿、久久星、荷美等一批汽車企業紛至沓來,多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相繼落地。當地官方稱,貴港市已初步構建了廣西第二汽車生產基地、中國—東協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的框架。
近日,貴港市商務局組織開展第十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貴港市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車展媒體採風活動,邀請10餘家中央、自治區、市級媒體記者,實地感受貴港市新能源電動車及汽車產業發展成就。
期間,媒體採風團先後走進貴港市產業園區石卡園廣西華奧汽車有限公司、廣西久久星新能源車輛科技有限公司、廣西貴港騰駿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規劃展廳,饒有興致地觀看企業新研發的產品,乘坐新下線的新能源汽車進行體驗,並與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
廣西柳鋼大菱電動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產品。吳小蘭 攝
記者們還來到貴港市港北區西江產業園,採訪廣西愛瑪車業有限公司、廣西柳鋼大菱電動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廣西上馬科技有限公司、廣西騰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西五星鑽豹車業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電動車企業。
廣西久久星新能源車輛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萬輛智能四輪電動車項目佔地面積175畝,總投資約20億元。「今年8月我們與巴基斯坦的企業籤訂了5年戰略合作計劃,今年計劃出口電動汽車1000輛,出口額5000多萬元。」廣西久久星新能源車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偉介紹說。
廣西上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組裝車輛。吳小蘭 攝
走進廣西上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忙著組裝車輛,一輛輛電動車依次下線。上馬電動車負責人雒曉亮介紹稱,該企業的產品除了銷往國內廣西、廣東、貴州等地,還銷往東南亞國家,尤其在越南的市場銷量比較高。
貴港愛瑪電動車一期項目用8個月時間就實現竣工投產。作為電動車行業領導者,愛瑪集團貴港電動車生產基地項目落戶後,有力地吸引相關配套企業,為中國—東協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港北區電動車小鎮的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
目前,貴港市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從生產資質、項目建設、市場推廣、產業鏈招商等方面給予電動車產業扶持。包括愛瑪、綠源等知名企業在內的79家電動車企業進駐,目前已投產40多家,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貴港電動車產業鏈已經基本形成,中國—東協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快速推進。
記者體驗「貴港造」電動車。吳小蘭 攝
「我們不僅搶佔國內市場,還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東協市場。」貴港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鄧澤凱介紹,目前中國—東協新能源電動車生產的電動車在國內供不應求,同時出口電機、塑件等零配件至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等東協國家。
位於廣西東南部的貴港市,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和珠江—西江經濟帶戰略重要節點城市之一。近年來,貴港確立「工業興市、工業強市」的發展理念,從沒有生產過一個輪胎的城市,被廣西官方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城。
根據規劃,貴港正著力打造以新能源為特色的廣西第二汽車生產基地,力爭到2025年實現年產汽車100萬輛,完成產值2000億元的目標,為加快建成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城提供強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