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有沒有裹腳?

2020-12-14 文史不假

無論是孝莊太后還是慈禧太后,都在清朝歷史上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維護了清朝的統治。雖然,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過二人是否曾經裹腳,但從相關歷史知識來判斷,她們都沒有裹過腳。

所謂的「裹腳」,也叫做「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殘害婦女的病態文化和惡毒習俗。它不僅嚴重摧殘了古代婦女的精神狀況和身體健康,更成為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封建糟粕和流毒。

在我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作為奴隸社會的消亡期,戰國時期作為封建社會的形成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婦女的地位卻是每況愈下,雖沒有印度種姓制度下那麼低賤,可也逐漸淪為了社會的配角。

受此影響,婦女為了取悅處於主導地位的男性,尤其是男性統治者,不得不接受強加給自己的一些桎梏和束縛。其中,裹腳就是不得不提的一種壓迫手段。

五代十國時期,社會處於大動蕩和大變革時期,各種文化觀念都產生著激蕩的變化。位於江南一帶的南唐,其最後一位國君李煜實在不善於治國,也不願意治國,所有精力都在風花雪夜和詩詞歌賦上。

長期霍霍下來,一般性的娛樂項目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他的欲望,竟開始關注起了女人走路的姿勢。上行下效,南唐逐漸推崇「以柔為美」之風,推崇「我見猶憐」之姿,推崇「三寸金蓮」之美。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裹腳風氣開始了。

為此,可憐的女孩們在少年時期就得被迫裹腳,儘管痛不欲生,但也只得如此。因為,年齡十歲後骨骼就會加速發育和成型,再也不能達到「三寸金蓮」的效果,甚至將來婚嫁都會非常困難。

趙匡胤在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以後,建立了北宋並且完成了國家的大一統。作為一個「重文抑武」的王朝,北宋歷代統治者都特別重視士族階層,鼓勵他們舞文弄墨。於是,南唐時期的裹腳陋習也被保留了下來,甚至還進一步得到了推廣。

很快,裹腳被越來越多的男性所接納,經過文人墨客的宣揚,引得社會各個階層都趨之若鶩。比如,大詞人蘇軾、辛棄疾等人就曾寫下過許多讚美「三寸金蓮」的詞句。據蘇軾的《菩薩蠻·詠足》記載: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

句中的「惜蓮承步」和「羅襪凌波」,都是對女人小腳的一種形象描寫。殊不知,這種文人墨客的精美詩句,卻更加重了裹腳對於婦女的危害。

伴隨著中原地區漢族婦女裹小腳的興起,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也競相模仿,比如鮮卑族、朝鮮族等許多民族的女子也開始裹腳。只不過,這些少數民族裹腳大都停留於上層統治階級內部,對於中下層百姓的影響比較有限。

元朝時期,蒙古族對於裹腳現象雖不推崇,可也沒有制止,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而到了明朝,婦女裹腳現象達到了歷史的最巔峰,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還頒布了《袞冕制度》,其中就明確要求:

命婦複雜繁盛冠飾和纏足。

有明一朝,漢族婦女深受裹腳之苦,直到滿人入關推翻朱明王朝。政局穩定後,滿人開始推行自己民族的特色統治,比如「剃髮令」、「文字獄」、「禁裹足」等。

孝莊太后屬於蒙古族,慈禧太后屬於滿族,二人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都較小。而且,蒙古族和滿族都屬於馬背上的民族,歷來就沒有裹小腳的傳統,她二人自然也不會被要求裹腳。

順治時期,清廷頒布了禁止婦女裹足的政令。不過,由於這種習俗流傳已有數百年,一時間很難徹底禁止。而且,隨著社會的穩定,滿族統治者認為裹腳現象並不危及自己的統治,並不像「剃髮令」和「文字獄」那樣緊迫,於是就逐漸放鬆了管控。

就這樣,裹腳現象雖然清廷明令禁止,但卻得到了默許和縱容,在或明或暗下持續了整整兩百多年,直到清朝的滅亡。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推翻了延續上千年的封建帝制,也一併取消了裹小腳的陋習。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民國政府正式下令廢除裹足制度,明確裹足屬於犯罪行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至此,裹腳的這一封建陋習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被徹底丟進了垃圾桶。

相關焦點

  • 孝莊太后:對清朝的貢獻不遜色於任何皇帝,連慈禧也對其敬重有加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會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女子,她們雖熟知三綱五常和三從四德,卻沒有被這些"吃人的禮教"所禁錮,反而憑藉自己的才華在歷史上譜寫出了一曲屬於自己的輝煌。這種女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延續大唐盛世的武則天、輔佐幾代君王的孝莊太后。
  • 慈禧太后其人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稱聖母皇太后,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後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 她是清朝最年輕太后,一生沒有子嗣,統攝後宮57年
    在我們的歷史當中,一個國家的最高主宰就是皇帝,所有人都要聽從皇帝的安排。而出了皇帝之外,身份最為尊貴的自然就是皇后。作為一國之母,皇后的行為需要端正典雅,而且時刻都要給天下女子做榜樣。但其實還有一個身份比皇后還要尊貴,那就是皇帝的母親太后。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清朝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年過半百眉清目秀,氣場強大不怒自威!
    圖為一組清朝慈禧太后的真實生活舊照,雖然彼時的慈禧太后已經到了年過半百的餘暮高齡,但是眉清目秀的她看起來依舊很美。特別是其不怒自威的氣場,更是強大到讓人不敢靠前。 年輕時候的慈禧太后就生得極其驚豔端莊,只可惜早年的她忙於清朝的國事與政務,一向無暇顧及自己的容顏和裝束。
  • 停靈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真不願陪葬皇太極?孝莊臨終,給了說明
    予壽七十有五、得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愜予夙心、夫亦何憾。不可否認,孝莊太后的這道遺誥有著官方文書的修飾,但就其當時的權勢和地位而言,其對皇太極的態度絕非虛假掩飾,而是出自真心的追憶。其中一句「得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夫亦何憾」將封建女性對於渴求長久陪伴丈夫身邊的追求,淋漓盡致的展現。
  • 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她們二人有什麼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武則天確實是我國第一位女皇帝,她建立了南周王朝,即使只經歷過她一世,但也是一個王朝,歷史也有記載,而慈禧太后只是一位清朝末年時期的統治者。並沒有成王成帝。武則天的稱號是帝,而慈禧則是後,這兩個字眼,就能夠說明兩個人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在歷史上記載中,武則天的身份是高於慈禧的。
  • 他是大清朝最愛國的太監,因冒死進諫被慈禧太后處斬!
    說起清朝的太監,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李蓮英和安德海。此二人皆是慈禧太后最寵信的近侍,凡事以慈禧馬首是瞻。但有一個例外,他原本也是慈禧身邊的太監,後被慈禧派去監視光緒皇帝,他就是——寇連材。
  • 孝惠章皇后險些被廢,孝莊太后不得已出手,康熙朝苦盡甘來
    滿蒙聯姻,是清朝的國策,在清朝早期尤為重要。在多爾袞的主持下,為順治帝福臨下聘蒙古親王吳克善的女兒額爾德尼布木巴時,順治年方6歲。 福臨的帝位是權力鬥爭妥協下的產物。睿親王多爾袞實際掌握著政權,孝莊太后折衝樽俎,努力維護著母子的利益。
  •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
    在許多野史、小說和影視劇中,鹹豐帝最寵愛的就是麗妃他他拉氏,而麗妃也倚仗生育大公主和鹹豐帝的寵愛,對懿貴妃多有不敬,二人在爭奪鹹豐帝的寵愛和後宮的權勢鬥爭中打得不可開交,但是鹹豐帝死後,懿貴妃母以子貴成為了聖母皇太后,麗妃失去了鹹豐帝的庇護,自然要遭受到慈禧太后的反撲和報復。可是歷史上的麗妃真的如此悲慘嗎?
  • 光緒帝為什麼喊慈禧太后為親爸爸?看看他親爸爸怎麼死的就明白了
    並且一心要把這三個字寫好,究其原因,還是希望慈禧太后能安心到頤和園靜養,把朝政大權交到自己手上。雖然光緒帝一出場就表現的意氣風發,志在必得,頗有展翅高飛之衝勁,但一遇到慈禧皇太后立馬就蔫了下來。有一個細節恐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就是慈禧本是太后,為什麼光緒帝要稱呼她為親爸爸呢?
  • 李蓮英長期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太監呢?
    雖然她身邊的奴婢奴才被換了一撥又一撥,但卻總少不了一個人的身影,這個人就是晚清時期最有權力的總管太監李蓮英。 慈禧年紀輕輕就開始守寡,她開始迷戀上權勢,在利用垂簾聽政大權在握長達幾十年。伴君如伴虎,李蓮英能長期得寵於慈禧而不倒,這就為是非八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就算慈禧貴為太后也堵不住外人的悠悠之口。
  • 老照片:原來慈禧太后的攝影師這麼帥!?雙眼皮真好看!
    歷史上有很多傳奇人物我們再難見他們的真容,但是照相技術誕生後,我們終於可以更直接更真實的一睹那些傳奇人物的真容了!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末留下了很多老照片,其中就有清末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照片,那麼慈禧太后的照片是誰給她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慈禧太后的御用攝影師長什麼樣!
  • 慈禧太后的腳趾甲太長了怎麼辦?宮女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流程
    在整個大清王朝的歷史當中,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慈禧太后都是一個不得不說的非常重要的人物,應該說慈禧太后對於整個清朝的消亡,是有著特殊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的。慈禧太后自然也不會例外,據清宮留下的一些史料,我們可以得知,慈禧太后當年對於沐浴按摩這些事情是比較的在意的。而這些事情在當年的皇宮之中都是有專門的宮女進行照顧的。據了解,伺候老太后洗澡和洗腳的專門有四個貼身的丫頭。而這4個宮女是有著比較明確的分工的。她們之中,洗腳的有兩個,洗澡是四個。
  • 真實的慈禧太后究竟是什麼樣的?因力勸鹹豐與英法決戰,差點被殺
    慈禧太后有權謀有手腕,這是公認的一個事實,但如果慈禧太后不是生活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或許她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名氣最多也就和呂后、蕭太后等人差不多,但正因為她活躍於晚清時期,所以關於晚清的種種喪權辱國行為,慈禧太后都要擔上責任。
  • 自稱婦道人家的慈禧太后,是如何從幕後走到臺前的?
    慈禧太后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為數不多的女性當政者。她雖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當上皇帝,但是作為在同治、光緒期間的實際當家人,掌權大清朝長達半個世紀,在封建王朝中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一代賢后,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八年為何未留下子嗣?
    而孝莊太后也是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賢后,就衝她培養了孫兒康熙大帝都無愧此稱號。而且她還是有福之人,非常高壽。可以說她就是300年前的話題女王。太后下嫁在影視劇中言之鑿鑿,讓大多數觀眾誤以為多爾袞才是孝莊一生摯愛,太后下嫁是鐵板釘釘的事兒。雖然正史和史學家大多不贊同此說,但野史和個人筆記,都大力渲染,到底嫁還是沒嫁?我感覺這也是歷史一大疑案。太后下嫁之說,據說最早源於明末抗清遺臣張煌言的詞《建夷宮詞》。
  • 慈禧太后是光緒的養母,為什麼光緒皇帝要叫慈禧「親爸爸」呢?
    慈禧是清朝皇室女人中稱呼最多的女人,如:鹹豐帝的蘭貴人、懿貴妃,同治帝母親,西太后,光緒帝的養母(親爸爸),老佛爺……在男權社會中,光緒皇帝叫慈禧「親爸爸」是暗示慈禧地位尊貴,有吹捧慈禧把她比作男性皇帝之意,慈禧特別喜歡光緒這樣稱呼自己。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皇后做的這件事,孝莊太后也十分不滿!
    順治可謂是清朝最固執的皇帝,當初他與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太后侄女)性情不合,毅然將博爾濟吉特氏廢去,降為靜妃,改作側室,不料八年後,順治帝又故伎重演,第二次廢去博爾濟吉特氏,到底是為什麼?根據史書相關記載,順治帝與母親孝莊太后的關係確實很一般,順治帝雖為孝莊太后所生,但從小由乳母和保姆養育,與孝莊太后根本沒有幾次見面,後來順治帝登基,雖然母子見面的機會有所增加,但也是聚少離多,因為滿清有個傳統:女人不能干政!那麼,順治帝和孝莊太后之間的矛盾,哪一方更激烈些?這無疑是個婚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