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字的解讀

2020-12-17 無極學宮

《道德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這個東西,可以描述,但又不能用常規的思維來解讀它;

如上面的圖片所呈現的信息,有三個:龍、三清、太極圖

所謂龍。這個東西,有些中國人認為,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但無論是在中國古代,還是現代,龍,這個東西,都是被殺伐、被徵服、被騎的。比如:屠龍刀、降龍伏虎、賽龍舟

所以,中國人,不是龍的傳人。龍,只是作為一個種族,一個道的表現形式。我們,也不該歧視龍族,你我、龍族皆是道的化身,是平等的。

所謂三清。最初,盤古一氣化三清,三清由此而來。盤古可以一氣化三清,你我和盤古沒有區別,也是一氣化三清。

所以,我們也有三清,也就是三魂。

所謂太極圖。這個東西,內含陰陽變化之理。陰中含陽,陽中含陰。正和「否極泰來」和「泰極否來」之意。

以上便是這個圖的解讀。

相關焦點

  • 讀《道德經》第四章:道是什麼?給你本章正本清源的解讀
    出自【大般涅槃經卷第六】所以,我在讀《道德經》時,也儘可能看老子在《道德經》裡是怎麼說的,而不是看別人是怎麼解讀的,或者猜測老子話裡話外的意思,來給道一個明確的概念上的界定。正如我在第一章的解讀文章裡說的,老子開篇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一個聲明或警告,不要從表述出去的文字來定義大道,道是以文字為引,在文字以外去尋找的。為什麼要在這裡強調這個?因為如果在前面把道理解成無了,到這一章就很難理解了,我看了很多解讀都解釋不通,所以這一章的解讀分歧特別大。
  • 茶文化博大精深,那麼怎麼解讀「茶」字?
    老先生每寫一個字,這些孩子們便開始讀,後來便是每寫一個部首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去猜測老先生的字,也是很有一番趣味。當這位老先生開始寫草字頭時,這些孩子們就開始手舞足蹈的開始想,有的想得很簡單,就是花草,有的小朋友依然往下看;後來老先生又書寫了「人」,這個時候孩子們大多數都猜是「茶」,只有一位小朋友還沒有發言過。
  • 王東嶽解讀「朋友」二字值得商榷;倉頡所造指向神與人的偉大友情
    視頻當中出現了王東嶽老師對「朋友」兩字的解讀。王老師說:「朋這個字是畫了兩串貝幣,友這個字是畫了兩隻手。朋是什麼含義?共同掙錢,共同幹活的人;友是什麼含義?共同分錢,共同分享的人叫友。每一個字是一個含義,我們知道人這種東西,歷來可以共苦而不能同甘,因此『朋友』這個複合詞不能成立。」
  • 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文化藝術解讀
    導讀: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歷史文化藝術解讀辛棄疾的詞拓展閱讀: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易經》中常現「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但解讀不一,真正含義是什麼
    以前人們研究《易經》把這四個字分開解釋,認為每一個字都獨立成句。如北宋周敦頤以元亨利貞配四時,認為:元,始也,子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於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於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於時配冬。
  • 《一人之下》關於西遊記的解讀真的是作者的腦洞嗎?
    一人之下《一人之下》關於西遊記的解讀真的是作者的腦洞嗎?申加個示字旁,就是神字。心為神之亡舍。作為米叔的鐵粉,一人之下的解讀就先到了這裡。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
  • 怎麼解讀老子的「道」?後世哲學家們吵瘋了!
    據統計,在道家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通行本)中,「道」字一共出現了73次。 當然,它們有多種含義,並不都具有哲學上的意義。 就哲學含義的「道」而言,人們通常認為老子之「道」,是指宇宙的最高範疇,是一種形而上的本體或實體。 不過,老子對於「道」,其實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和界說,只是進行了各種描述和形容。 比如,老子似乎把「道」視為「物」。
  • 正解《尚書》中的一句名言,為人處世與安邦治國之道盡在其中
    這十六個字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是廣為流傳的名言。《尚書》是一部追述先秦事跡著作的彙編,研究上古夏商周三代歷史的重要典籍,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內涵。這句話出自帝舜禪位給大禹(按《竹書紀年》,「禪讓制」為虛構)之時所言,被儒學奉為至理名言,還被後世認為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十六字心傳」。在思想文化領域,不論道、法、儒、墨,「十六字心傳」都是具有普世意義的。
  • 道德經「道」、「德」二字有何內在聯繫?從古字說起
    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書叫《老子》,又名《道德經》,那麼道和德在字的由來上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嘗試梳理一下。上文中顯示的是道的演化。甲骨文德上面是德字的甲骨文。解開此謎團的關鍵正是老子的「道德經」:「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意思是:「大德」的本來面目就是跟隨「道」,服從於「道」。於是「德」字的本意就十分地清楚了:盯著「道」的方向,並一心一意緊跟著「道」走的,「唯道是從」者,乃「德」也!
  • 專家解讀全國人大常委會涉港決定 短短百字蘊含深意
    圖源:東方IC海外網8月12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11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涉港百字決定簡明扼要,指明香港特區憲制秩序運作安排,南開大學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表示,這是非常態化下對香港特區憲制秩序的完善實踐,形成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之間的良性互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說是香港特區憲制秩序的守護者。
  • 華春瑩用這四個字解讀……
    華春瑩用這四個字解讀…… 2020-10-10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諸葛亮字「孔明」的古文字學解讀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名「亮」和字「孔明」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本文擬從古文字學的角度解釋「孔明」之含義。古人有名有字。名就是本名,一般是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的;字又叫表字,是長大成人後才取的。名和字的使用場合不同。名是幼時在家供長輩稱呼用的,自己對外稱呼時一般也用名。男子20歲舉行冠禮後,則另起一個名,也就是字,以供平輩和晚輩稱呼。
  • 器學堂理論篇界字的字源考據
    上一篇說到界定,那什麼是界,什麼是定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界字,看下圖是界字的演化我們沒有找到甲骨文界字只能從金文開始解讀,還是先從結構開始,界字是左右結構,左邊田字,右邊是人字加兩堅。左邊田字結構剛好是我們器學堂的一個根本原理結構,就是天圓地方原理:天圓就是變,不確定,無序部分。(用圓圈表示)地方就是定,確定,有序部分(用十字來表示)。田字結構是一個全包圍結構,而且十字連接,這說明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有序。解讀牢字時說過無序是不能用的,只有在無序中圈定有序才能用。也就是結合,這個圈定就是界,界是相對於整體來說的。
  • 活了100多歲的藥王孫思邈,關於長壽之道,他總結出了16字秘訣
    孫思邈很長壽,關於他的年齡,有記載是102歲,有記載是140多歲,還有記載說160多歲,具體他活了多少歲,無從得知,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個長壽之人,應該活過了100歲,在古代人均壽命四五十的情況下,他活到了100多歲,實屬超長壽之人了。
  • 深入解讀賈寶玉:到底是問題少年,還是思逸神超
    解讀黛玉進府系列之十四原文:寶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兩個字?」黛玉便說了名。寶玉又問表字,黛玉道:「無字。」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寶玉笑道:「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 耳目一新解讀《水滸》
    《銀字〈水滸傳〉:英雄譜裡的歷史擦痕》 侯 會 著 中華書局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吳波)梁山泊究竟是八十裡還是八百裡?宋江仗義疏財,財從何來?大塊吃肉,成甕喝酒,肉是什麼肉,酒是什麼酒?林教頭和魯提轄,哪個官兒大?
  • 關於李小龍「對傳武失去信心,包括詠春」言論,武術教練這樣解讀
    【文/搏擊江湖】江湖上關於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影視巨星李小龍始終有著說不完的話題,近日則傳出一個消息,說李小龍在信件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已經失去了信心,甚至包括詠春拳。對此,來自福建的武術專家徐教練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讓我們來看看。徐教練說:「李小龍說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李小龍是對的。新的訓練理論、方法不斷湧現,運動訓練理論有了很大發展,先後形成了一般訓練理論、項群訓練理論和專項訓練理論,運動員體能訓練問題的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視。
  • 辨析|為什麼說朱熹關於「止於至善」的解釋是一種誤讀
    《大學》開宗明義,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大學章句》中,朱熹詮釋「止於至善」:「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在這裡,「止」當「必至」、「不遷」之意,就是必須達到;「於」為虛詞,「至善」是事理的極致,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盡善盡美的「盡善」之意。
  • 商標解讀:如何避免同音不同字商標糾紛?
    原標題:商標解讀:如何避免同音不同字商標糾紛?   提起」雷朋」,大家最先想到的會是義大利羅薩奧蒂卡集團旗下的「雷朋眼鏡」,但是近日國內一則有關「雷朋」同音不同字的商標之爭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商標糾紛、智慧財產權領域。
  • 詩經《苕之華》與「芀苕芸牂賁墳鮮」七字解讀
    兩千年以來,因為文人墨客對詩中 「苕、芸、牂、墳、鮮」 等字的解讀一直存在差錯,所以導致人們對這首詩的理解完全錯誤,距離詩的真正主旨不止十萬八千裡遠。《說文解字》對苕字的解讀是草也,這個解釋等於沒有解釋。篆文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