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會被魔事障礙的根源在哪裡

2021-01-20 觀音淨蓮

       馬鳴菩薩寫這部《大乘起信論》最主要的目的是:為顯如來根本實義,令諸眾生生正解故。(《大乘起信論》卷1)而這個根本實義,就是一切法的根本因,心真如的相應與轉依,開顯真如心的無量功德。因此談到修止,就是要能找到第八識如來藏,找到祂以後,由真如心的體大,親證到一切法真如在染、在淨,性恆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而由真如心的相大,親證到如來藏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性;而由真如心的用大,親證到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因果。祂是一切諸佛成佛的根本因,也是一切菩薩都依於這個真如心而能漸次修證,地地轉進而入於佛地。所以修止的目的,也就是要成就相應這個真如心,以及轉依祂的清淨平等性,更是要開顯真如心本具的無量無邊的功德。

 

       但是在道理上,學人有許多已經能夠得到信轉,對真如心能夠信受不疑,或者是有些人在實證上已經親證到而能得到證轉;可是為什麼在修止的時候,有的時候還是會有魔擾呢?這中間的原因在哪裡呢?這個我們要回到在《大乘起信論》前面馬鳴菩薩所說妄念這兩個字。也就是說:若離妄念,則無境界差別之相。(《大乘起信論》卷1)因此,如何將意識的虛妄分別、末那識由見愛痴慢所起的恆審思量性,藉由轉依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如性,而改為明覺正智之行就成了大乘行者的重要生命改造工程。我們雖然知道,一切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別,這個妄念就是第六識、第七識這兩個識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斷相應的,就是依於我們的色身、依於見聞覺知心、依於處處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別執著。或是受到邪知邪見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響而取相分別,這都是屬於馬鳴菩薩前面所曾開示的執相應染的範疇。

 

      對於初學的人來說,是不會有天魔來幹擾,因為還沒到那個程度。因此,主要會自心取相的是五陰魔、煩惱魔、見魔等,也是因為自心有相應的心行,才會成就魔事。禪宗四祖道信禪師曾說:修學要摒除三毒心、攀緣心、覺觀心。


      平實導師開示:無論行者修行哪一種法門,只要能以第一義為根本,不執著色我,乃至不執著受想行識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緣心、覺觀心,於世間一切乃至出世間之一切法皆不執著……便是無所念。這種清淨澄寂而無所緣念的心,才真是念佛心,這是理一心的境界,是實相念佛的境界。(《無相念佛》,佛教正覺同修會,頁46。)也就是在念法身佛。


       所以魔事的幹擾,不是單指其他道的眾生來幹擾我們;主要是指自己的心去相應、去取相,只要有一念系緣於境,便與真如三昧不相應,皆屬於魔事。

 

       因此馬鳴菩薩說:

      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剎那即滅。(《大乘起信論》卷2)

 

      假使有種種的障難的話,我們應該生起這樣的心念來責備自己----我會有這些障礙阻難,都是因為我往世所修的善根仍很微薄,我自己業障厚重,所以會被虛妄外境所迷惑----不必牽拖天魔、鬼神,也不需要怪外道,都要怪自己善根微薄,以及業障深厚沉重、福德太小或信力不足,而導致威德不足,所以才會自成障難。為什麼會說到信力不足呢?因為會得人身,不論是好是壞,必有善神守護。

 

        在《長阿含經》卷20中有一段 佛陀主動對弟子們的開示,佛陀說:

 

       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

 

       這個意思是說如果有人,他造了十惡業,甚至有種種的邪見顛倒,但是不論這些人有多少,或有一百人或是有一千人,這些人還是會有一位善神,守護著他們,因為只要得人身,過去世必定是有造善業。所以 佛陀形容這一個善神,就好像在牧牛或牧羊,他守護著一群牛、守護著一群羊。那麼另外一類的眾生呢?佛陀繼續開示:

 

       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

 

      這個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人他願意修十善業,而且也信受修十善業能夠得到善報;那這樣的人,就有上千上百的神來守護著他,那守護的狀況呢?就好像國王、大臣身邊,有上百上千的將士們守護著。而在佛門當中,我們知道:如果有受三歸依,那麼就會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來護佑,如果受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每一戒各有五位護法神來守護,因此三歸與五戒合起來,就有六十一位護法神,守護著我們,加上修十善業,有上百上千的天神護佑著。


       如果我們是真實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誠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薩戒,那更為無量諸佛、護法龍天所護念。這都是經典當中所明記的,因此我們應當知道人身的寶貴,若心不相應那些鬼神,鬼神是拿人無可奈何的;但是若自己一直念著有魔啊!有鬼啊!有精怪來騷擾我,那就是心裡一直相應著魔、鬼、精怪,如同自己把門打開,這樣子護法神也沒有辦法阻止。因此要信受佛語,對自己所修學的了義教要有具足的信心,否則就是屬於善根微少的人;因此覺得自己會被諸魔、外道、鬼神所惑亂的狀況,就會由自心取相而出現了。

 

       馬鳴菩薩說:念彼一切皆唯是心。也就是,要憶念著這一切魔擾的境界也都是自心所現。念就是於所曾經境憶念不忘,這是我們意識覺知心所相應的心所法之一,是五別境當中所屬的念心所。意思是說:你要記得這一切諸魔、鬼神、外道的障難,其實也都是從自己心中所出現的。換句話說,如果自己的心是正直的,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出現或存在,如果自己的心是堅定的、不動搖的、離貪的,諸魔、鬼神、外道想要怎麼樣來影響你,其實都沒有辦法起作用的。正因為自己的福德不夠、心不堅定、信心不足,再加上有以往的我執、我見、私心的習氣,所以才會被鬼神、諸魔或外道的邪見所惑擾。


       既然知道這個道理,知道一切魔事皆是自己的心不堅定所產生的問題,自己就應該要很清楚,只要我自己堅定不移,鬼神、諸魔、外道是沒辦法奈何我的,這樣去思惟清楚時,妄境在剎那間就滅失了,諸魔與鬼神也會在剎那之間就消失了。

 

        換句話說,最主要的還是在自己的心,只要自己的心堅定不移,就不會被這些迷幻的魔境所迷惑、所擾亂。以上所說多是在修止的時候,自己以為外有魔事所擾而言。 

-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何正珍老師

 

更多推薦閱讀:

佛菩薩為什麼要用逆境來度人呢?

女人的最佳投資

人善真的被人欺嗎?

殺人可不是一命賠一命那麼簡單!

不能淨命自活,多是因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

先安頓好家裡,再來為正法付出

佛陀教導在家菩薩的理財之道

莫非如來意


相關焦點

  • 修行時遇到障礙,是消業的過程嗎?
    我認為,一個人當你在慈悲的時候,你會有哪裡酸哪裡痛,這個不能說,因為你在做這個事情,它來幹擾你,這個觀念錯了,了解嗎?是因為你在慈悲的時候,你累劫累世的這些冤親債主也要跟你要藥:「你都給它們,怎麼沒給我?」對不對?
  • 十六個修行障礙的深度解析和破除,提升你的意識頻率
    而這些障礙都是自己多生多劫以來,執著於自我的心理需求,在逐漸背離宇宙本性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氣。長此以往,習慣成了自然,使自己已經完全察覺不到這些屬於背道的東西,故非常難破。一、障礙在內不在外許多修行者,當自己修行中遇到各種障礙時,總愛眼睛盯著社會、家庭和別人。認為是社會、家庭和別人給自己設制的障礙,在阻礙自己修行。
  • 宗道法師: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我覺得《法然上人全集》裡的《十二條問答》特別合適,把念佛行者在念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問基本都說到了。自古以來,以問答形式闡明淨土教義的著作有很多,最早的是《淨土十疑論》,是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寫的,書很薄,裡面只有十個問題。
  • 孩子虐待動物,根源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家長要加以警惕
    但很有可能,這些手段殘忍的動物虐待者,就是明天的殺人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有所警醒,把孩子罪惡的根源扼殺在搖籃裡。虐待動物的根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有些孩子虐待動物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例如硫酸潑熊事件的清華學生劉海洋就說過,他的冬季是:「我曾經從書中看到過熊的嗅覺敏感,分辨東西能力特別強。但人們又總說』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驗證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 對於修行中的各種魔障你都清楚嗎
    修行不是假大空,是從空出假,以假修真,這句話那些老喊空空空的人你懂不?所以業障你必須重視,你不重視,它就障礙你,障礙你今生各種煩惱是非不說,還障礙你修行成道。因此修行首先就是要解決我們自身問題,習氣、毛病,總而言之還是業障。
  • 修行境界的高低,區別在哪裡?
    《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物質對你造成傷害,就不要被這個物質所困,從物質的損害中解脫出來。人的境界高和低區別在哪裡呢?境界低的原因是心靈被捆住了,落在了物質的相上,被物質的假象吸引。而高境界則會透過物質看內在,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樣境界一定會高。
  • 重慶哪裡治療性功能障礙
    核心提示:重慶哪裡治療性功能障礙?都知道性功能障礙的危害太嚴重,診療難度也大!所以,如果有男性不慎感染此病,就應該是儘快的安全就診才對。比如在重慶,這些患者就可以選擇重慶渝都生殖醫院,接受安全診療,成功擺平危害嚴重的性功能障礙問題。
  • 淨空老法師:苦的根源從哪裡來?
    苦的根源從哪裡來的?真正的根源是迷失自性,這是真正的根源,九法界眾生共同的病根。欲界眾生除這個共同的病根,還有個特別的大病根,這是什麼?貪慾。對於你的欲望、貪念永無止境,那你就苦了。也許有人問:哪一個人不貪圖榮華富貴?哪一個人不貪求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哪個不貪呢?佛告訴我們,如果你貪求果然能夠貪得到,佛會拜你做老師。
  • 很多人會誤會生活就是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說:生活就是修行,但是很多人都會誤會了我表達的字面意思,還是會反覆糾結到底什麼是修行?很多人理解過日子就是在修行?其實不然,人經歷過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叫做經歷,如果你在悲歡離合間體會無常、緣起、因果、這個是修行,生病,本身不叫做修行,而是你從生病中理解到人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出的悲憫之心,這個叫做修行。
  • 佛家修行的魔境,指的是什麼?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降魔」?
    在修行達到一定程度後,身心會出現種種特殊現象,如各種誘惑、障礙、仇恨、悲傷等等,如你經受不了各種幹擾,就不會進步,甚至走火入魔。修行要取得成就,就必須懂得要學會「降魔」,否則,不但難以取得修行的進步,還可能影響身心的健康。要降魔,先要了解魔的表現。
  •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講解:有一種順緣的障礙,是你修行的隱形殺手
    所有的一切都是循業發現,循著染業發現一切染法,循著淨業就修行一切淨法。這個業非常的複雜、非常的深。在華嚴經講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那就是循業發現,善財童子是轉染成淨,一位一位的轉,一位一位的淨。 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圓修圓觀,思惟這種微妙的、甚深的道理。智慧淺劣的眾生,隨著業所發現的,他斷不了。如果我們隨著自己的惑業發現一些障礙(障礙有順緣、有障緣),你怎麼隨這個緣? 咱們舉事實說吧!
  • 佛法:有些修行人會不知不覺就墮入「歡喜魔」中,看看是你嗎?
    歡喜魔:指在修行過程中,心裡想「我的上師與其他上師截然不同,我的那種教授與其他教授完全不同,我的實修與其他人迥然不同,我的金剛道友兄弟姐妹都勝過別人」,從而喜不自禁。總之,稍稍得到一點內在的禪定暖相和能力,便特別執著、貪愛,那就是歡喜魔。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
  • 初解道德經32——修行的終點在哪裡?
    很多人可能對修行很好奇,那修行最後的終點在哪裡?修行的成果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將帶你們在這一篇找到這個答案:來,我們先來看老子怎麼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常:在《易經》中與變相對,代表不變。恆常,這裡是不是說道就完全沒有名字,就像老子就給它取名為「道」一樣。它也會有名字,只是它本身是無形無跡沒有名字的。這是它本來的樣子,恆常不變,什麼也沒有,包括名字。道常無名,可以等同於佛家所說的「空」。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因為西方一直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沒有所謂統一的「西方文明的真正母親」,因為「西方文明」的概念本身就是歐洲中心的社會結構。在整個歷史上,人們在許多「西方」文化中都遺漏了許多人們聲稱對「西方文明」有益的事物,並出現在某些所謂的「東方」文化中。例如,人們經常將婦女權利視為「西方」事物,但是,在大多數歷史上,「西方」文化中的婦女所享有的權利並不像今天那樣多,而在某些所謂的「東方」文化中婦女所享有的權利也很少。實際上,在許多所謂的「西方」文化中,女性(例如埃及)擁有更多的自由。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我
    佛說一切法無我我相乃無始劫以來便有,我們修行就是要把這個「我」去掉,因為這個我障礙了自性的釋放,讓我們受到這個自我空間法華會上五千阿羅漢聞此深妙之法而生驚怖,退出法會。說明大乘菩薩深妙法非同小可,絕非小根小氣之人所能承擔,不是善根深厚之人,是不能承擔無上之法的。
  • 打坐修行過程中有什麼疑惑?需要突破的點在哪裡?
    意念不知道在哪裡,完全無法掌握,只好觀蓮花了!答:閉上你的雙眼。你的眼前是一片黑幕。透過眼前的黑幕從兩眉之間看出去。問:原先散盤的時候坐的比較舒服,也能靜下來。但自從雙盤後,就沒有靜過,散亂成片成勢,怎麼辦?怎麼解決成片成勢的散亂呢?答:是你的心無法集中,不能破除幹擾。
  • 恭迎消除修行中違緣、業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恭迎遣除修行中違緣、魔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你若修行,我必護法(轉發功德無量)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聖誕。在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一般在寺院門口的天王殿內,面向寺院,背對彌勒菩薩像,守護伽藍道場。
  •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間,紅塵煉心真修行!
    01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總覺得自己難以生起「出離心」,要處理家庭、事業、子女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似乎生活和修行之間,總感到隔著許多障礙。
  • 聽菩薩說|三種解脫的障礙
    很多外道有邪見,在相續中有一些不正確的見解,導致他們認為要苦修、要受苦,這樣才能消業,消業之後才能解脫。他們也講解脫,比如獲得梵天王的果位。有一種外道叫裸體外道,修行者是不穿衣服的,這是他們的一種修行方式。還有外道到恆河沐浴,認為這也是一種消業、解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