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公司,為什麼開始做美容了?|GymSquare

2020-12-17 GymSquare精練

健身公司開始布局美容產業。

作者/夢軒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健身公司,愈加熱衷於跨界美業了。在國內,這股跨界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

私教包月的中田健身創立了美甲店和理髮沙龍;精品健身房Ringside拓展了美容美體業務線;健身O2O平臺ClassPass,收錄多家美容服務商。

疫情甚至讓這種美容跨界的需求更為迫切,原因聚焦於:拓展新現金流,或者挖掘核心用戶的新價值。

數據顯示,疫情導致各類消費品銷量下滑。然而,相比於其他品類,美容個護消費預期反彈更快,美容對於不少人更為「剛需」。

拓展美容業務可以為公司提供多樣化的收入來源,比如美國高端健身房Equinox和美容潮牌Glossier合作,聯名推銷運動相關的美容個護產品;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開拓了「運動美容產品」這一產品線,推出唇膏、面霜等美容個護產品。

健身和美容看似不相關,但驅動用戶消費行為的因素是一致的,即實現「內外兼修」。

基於美國健康科技公司Shine的調查,千禧一代的女性對身心全面健康非常重視。72%的女性在新年願望中將「自我關照」列在提升外在形象之前。

NDP集團「2019年美容展望」顯示,對於千禧一代及Z世代,傳遞「健康生活方式」價值觀的品牌,往往對他們特別有吸引力。

而跨界美業的健身公司,正是想要為目標客戶提供相似價值。

開拓美業其實是健身公司基於既有品牌定位的自然延伸,反映了近年來消費升級和品牌「生活方式化」的大趨勢。

從國內市場狀況而言,幾家跨界美業的健身公司的探索剛剛開始,主要原因可能是國內用戶還有待教育,或美容行業細分領域的切入點選擇不當等。健身公司跨界美業在國外似乎可行,然而在國內市場如何切入,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健身公司

開始布局美容產業

健身公司跨界美容行業,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美國精品健身房Equinox每年都會舉辦5-6場以美容為主題的會員活動,最早在2009年和歐萊雅旗下的科顏氏合作,在更衣室提供其產品;近幾年和Glossier等新興美容潮牌合作,通過線下活動聯名推薦產品;新興小眾工作室Physique 57,和Dior聯名舉辦線下迷你沙龍;和Herbal Essentials合作,在健身房提供旗下美容產品;還和Lather合作,共同研發適宜運動後使用的個護產品;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開拓了美容個護產品線,包括唇膏、面霜等,滿足用戶在運動場景下的美容需求;Barry's Bootcamp在其更衣室內提供奢侈護髮品牌Oribe的產品。

健身公司在美容行業的嘗試,大多以品牌聯名的方式開展。

SoulCycle與Oribe合作

然而近幾年,部分健身公司正在嘗試新的跨界玩法,不再和其他品牌聯名,而是將自身的業務板塊直接拓展至美容產業。

比如健身O2O平臺ClassPass在2018年開始涉足美容產業,基於和健身相同的月卡訂閱模式,向平臺用戶提供面部按摩、桑拿針灸等美容服務;近期繼續加碼美容業務,正式推出一對一上門服務。

在國內,健身公司跨界開拓美容業務的情況也不少見。比如私教包月的中田健身推出了美甲工作室和美髮沙龍,以拳擊為主題的精品健身房Ringside在線下運動社交空間引入了美容美體服務等等。

健身達人鍾情美妝

來源:《2020女性運動行業消費趨勢洞察》

從用戶的視角來看,運動健身人群同樣有美容需求。

喜歡健身的女性,對顏值的要求和身材一樣嚴格。有數據顯示,相較於整體女性群體,女性健身達人會購買更多的美妝護膚產品。據TalkingData運動健康人群洞察報告調查,將近1/3的健身房和健身App用戶,是洗浴足療和美容美甲的常客。

運動和美容需求的重合,直接促進了「運動美容產品」這一品類的出現。

倩碧推出了CliniqueFIT系列,主要包括防汗睫毛膏、防曬粉底等產品;lululemon推出了個人護理產品線,稱為「lululemon selfcare」,包括由乾洗洗髮水、體香劑、潤唇膏和面部保溼用品;PUMA彪馬和美寶蓮聯名推出了限量版美容個護系列,稱為「Puma x Maybelline Collection」,包括防水睫毛膏、持久眼影和唇彩。

lululemon selfcare

而對於健身房而言,健身美容跨界的例子也不少見。如日本MC集團,以女性的美與健身為定位,旗下運營著4個品牌,包括18年進入中國的格鬥精品健身房b-monster,專業脫毛連鎖機構銀座Calla、微整形品牌ALETHEIA以及睫毛嫁接品牌 Calla EYES。

根據Global Data 2017年第4季度全球消費者調查,超過37%的千禧一代表示有興趣購買專門針對健身和運動場合的美容產品。NDP集團「2019年美容展望」顯示,千禧一代及Z世代將繼續是最大的美容消費者群體,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品牌價值觀對他們很重要。

健身公司,

為什麼開始做美容了

健身公司進入美容產業,主要原因有兩點:

緩解現金流壓力,開拓收入渠道,優化品牌定位;目標用戶相同,通過多樣化服務滿足其更多需求。

健身公司開拓美容業務,可以增加現金流,增加收入來源。

受疫情對健身房的影響,大部分健身公司的業務縮水。然而相關報告數據證明,即使在疫情之下,用戶美容需求似乎仍為「剛需」。

全球美業品類下跌情況

來源:麥肯錫

今年2月,國內美容產業銷量相較去年跌落了80%;然而到3月,預估年對比跌落僅20%。這反映了疫情爆發之後,美容產業快速反彈,且相關需求的恢復力度較其他消費而言更高。

對於健身公司而言,拓展美容業務可以提供及時的現金流,以度過疫情後的艱難生存時期。

健身公司之所以拓展美容業務,緩解現金流壓力只是部分原因,而根本原因,還是基於公司戰略布局的需要。

健身公司通過相似商業模式,開拓健身之外其他「wellness」相關品類,可以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輻射更廣泛群體,增加長期可持續的收入渠道。

比如私教包月的中田健身,用同樣的模式,開啟了美甲美髮店拓展。整合美容師、美甲師和按摩師的資源,以更實惠的價格向C端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美容服務。

再比如健身O2O平臺ClassPass,在2018年開始涉足美容產業,基於和健身相同的月卡訂閱模式,向平臺用戶提供面部按摩、桑拿針灸等美容服務。

這兩個案例的商業本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批量購入供應商資源,再基於訂閱制向用戶收款。這類商業模式的價值,主要基於三個條件:

1. 供應商分布零散,用戶決策成本高,平臺可以整合商家資源,彌補信息差;

2. 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價格高,平臺可以批量低價購入,提供更實惠價格;

3. 用戶不想被單一商家綁定,平臺為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和選擇自由。

這種流程化的運作模式不僅限於健身領域,在美容行業也適用。商業模式可複製,也是使得健身公司跨界美容行業的主要原因。

其次,健身公司的目標客戶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美容用戶重合的。

這群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的女性為主,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且對個人形象和生活品質有較高追求。這群用戶之所以在業餘時間運動健身,並非只是為了追求好身材,而更多是想通過健身這種方式,達到身心全面放鬆的目的。

基於美國健康科技公司Shine的調查,千禧一代的女性對身心全面健康非常重視。72%的女性在新年願望中將「自我關照」列在提升外在形象之前。

而這部分用戶對身心全面健康的需求,不僅可以通過健身這種方式來滿足,還可以通過美容及各式其他健康相關服務來實現。

此外,目標群體的生活節奏通常較快,對時間分配效率較為重視。

不少人想在工作之餘,體驗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但往往因為工作忙碌和生活壓力,留給自己放鬆休閒的時間極為有限。

健身公司通過連鎖健身房或O2O健身平臺的方式,將零散的供應商串聯起來,為用戶帶來更高效的休閒服務,可以有效滿足這類用戶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不止於健身,

更是生活品牌

健身公司看似跨界做了不搭邊的美容業務,但其實是符合邏輯的。

從品牌的角度而言,健身公司定位核心是通過健身滿足用戶的身心健康需求。健身只是手段,而實現身心全面健康才是目的。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健身和美業看似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而從用戶並沒有分割這兩種需求,健身和美容的本質需求是一樣,都是為了實現最好的身心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健身品牌的「生活方式化」成為趨勢。Equinox, lululemon,ClassPass等健身行業頭部企業大都從單一健身品牌,發展成為完備的生活品牌。也許正如Equinox的口號所言,「這不僅是健身,更是生活方式」。若一個品牌想長遠立足,需要看清用戶需求本質,以終為始地提供產品和服務。

Equinox的口號「這不僅是健身,更是生活方式」

但就國內目前狀況來看,嘗試跨界美業的幾家健身公司還亟待進一步發展。

據傳是全上海首家健身美容一站式會所的燃·健身美學在開了一家工作室後,沒有繼續規模化發展。澳亞集團旗下的動靜界健身美容會所,在廣州和北京共開設了11家分店,然而目前來看,所推出的服務業務仍然以健身為主,和其他健身房似乎區別不大。

以拳擊為主體的Ringside在健身場館引入了美容美體服務,但據了解健身和美容所覆蓋客戶的重合度並不高,業務間協同效應一般。唯一一家目前發展較為可觀的中田,在開了十幾家美甲美髮店後,進一步拓展瑜伽、舞蹈等其他品類。

在國外風生水起的健身美容跨界,在國內卻似乎不吃香,可能主要由於國內用戶消費習慣的差異,以及需要進一步培育的消費意識。

比如ClassPass在海外市場選擇按摩桑拿、面部護理等項目,而在國內更多選擇美容美甲等項目。

健身公司在拓展美容業務時,需要先和用戶溝通,因地制宜選擇美容行業細分領域,而不是照搬國外的模式和選品。也許可以參考中田,在美發美甲等商業模式相對簡單,較為剛需的領域切入後,再輻射到其他大健身消費相關領域。

健身公司進入美容市場已有可借鑑的商業模式,而在國內這塊市場該如何切入打通,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GYMSQUARE

相關焦點

  •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GymSquare
    而對於蘋果來說,在手機業務增長放緩,亟待找到更多新業務增長點的矽谷巨頭來說,健身需求看起來十分光明。 蘋果的健身新事業,看起來已經開始。 切入健身服務的公司並不止Apple一家,早先,加拿大高端瑜伽品牌lululemon以5億美元買下美國家庭健身創業公司mirror,切入的是幾乎同樣的健身服務。雖然lululemon的最新財報,沒有公布mirror的詳細數據,但很顯然,mirror貢獻的新現金流,是lululemon第三季度交出亮眼財報的主要原因。
  • 帕梅拉健身教學為什麼爆紅?|GymSquare
    在線健身教學湧入,帕梅拉為什麼爆紅?首先,帕梅拉本人的身材與其課程內容設計,迎合了女性新型審美趨勢。但是,國內外這類健身教學領域KOL不勝枚舉,用戶的選擇面廣,然而內容多顯同質化的情況下,帕梅拉卻成功地從國外健身市場走進國內,在一眾運動健身博主中脫穎而出。
  • 健身的銳步,被出售的銳步|GymSquare
    健身的銳步,被出售的銳步。目前有意收購銳步的,包括中國運動品牌安踏,以及擁有Timberland和The North Face的美國服飾公司威富VF。從2010年開始,銳步陸續與萊美、CrossFit等健身品牌籤約贊助,並實現健身運動方向的全面轉型。而體能訓練館內,有基於銳步的裝備鄙視鏈,甚至萊美愛好者,一度不惜高價海淘購買銳步聯名產品。
  • 威爾仕的月付制,和健身俱樂部的新變局|GymSquare
    月付制模式最開始在威爾仕健身上海徐匯6家門店展開試點,12月份產品正式推廣至全國普通門店,並有計劃進一步推廣至威爾仕體系其他的健身品牌。而在此之前,公司宣布實行健身卡價格公開透明,在天貓、大眾點評等電商平臺產品價格上線,力推產品銷售模式變革。
  • 任天堂健身環,是非常時期的健身年卡|GymSquare
    從諸多細節設計上,能看到任天堂這家「百年老字號」的遊戲公司在品控的關注,但更多也是對家用健身產品,甚至線下健身房在課程編排、互動上的啟發。 ■ 《健身環大冒險》但僅僅實現「動起來」可能不太夠,涉及「高矮胖瘦、蹲跑速率」的運動前個體評估,以及「做得更多、跑得越快」的漸進適應,對於「健身」來說更為需要。
  • 不夠健身的普拉提,為什麼能吸引現代人?|GymSquare
    作者/夢軒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在所有熱門的健身課程中,普拉提看起來是不夠健身的。 普拉提日益興起,這是一種令人精神上癮的健身方式。
  • ...的心理健康是千億美元市場,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GymSquare Weekly
    本期核心話題有三個:做家庭健身鏡的中國公司更多了,被忽視的心理健康是千億美元市場,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 。■OliveX在中國的家庭健身領域,做健身鏡,看起來是個很好的突破口。除了聚焦剛剛發布的FITURE,做家庭健身鏡的中國公司更多了。
  • lululemon要在門店都安裝mirror,一個家庭智能健身鏡|GymSquare
    而它的對標品牌Peloton,在上個財報中的收入也翻倍,在線用戶增長4倍,再一次刷新公司的增長紀錄。家庭健身品牌幾乎很大程度上,承接了疫情情況下健身房退卡的用戶。但相比Peloton的快速增長,被lululemon收購後的mirror,依然在做看起來並不太快的事情,那便是用戶社群。
  • 閃耀GYMSQUARE精練大會,麥瑞克領跑家庭健身時代
    2020 年 10 月 17 日至 18 日, 「GYMSQUARE精練大會2020|大健身消費未來式」在上海舉行,近百位健身行業大咖,幾千名健身愛好者、KOL匯聚上海,凝聚運動健康的精神力量。麥瑞克為訓練局運動員獨家提供跑步機、動感單車、橢圓機、划船機、筋膜槍五大品類備戰保障健身訓練產品,助力國家隊員備戰2021年東京奧運會。可謂顏值、實力、話題度全部在線。  作為一家創立於2018年的家庭健身器材品牌公司,麥瑞克注於家庭健身場景,旨在於為消費者提供創新產品和健身解決方案。兩年的高速發展,讓麥瑞克已有行業領導者之勢,橢圓機、筋膜槍、高端動感單車等品類銷量領先同行。
  • 李小龍健身:最早的功能性訓練|GymSquare
    比如從1970年開始,李小龍認識到協調全部肌群的重要性,創造全身循環訓練,涵蓋了臂、肩、腿等主要肌群並制定組數2組、次數8-12次,並伴以額定重量。而比武開始不久後,發起戰書的華人武術家滿場亂竄,經歷長時間追逐後,李小龍將其放倒獲勝。但此次在振藩國術館的對決,卻讓李小龍精疲力盡,重新審視自己的體能弱勢。李小龍發現,單純的武術訓練並不能保證高速度、高強度格鬥中的體能需要。
  • 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已經到來|GymSquare
    現在來看疫情對於健身教練的影響,不僅是衝擊,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職業化提速。 疫情下教練收入斷崖式下跌,引起對職業抗風險能力的思考。 但如今,健身教練職業化趨勢,已經全面到來。
  • GymSquare獨家|Peloton將以4.2億美元收購必確,切入商用健身,進入...
    根據Peloton上一季財報,公司的產能和配送出現了較大交付延誤,公司股價一度受到較大影響。收購必確,快速緩解了Peloton的產能壓力。也將將必確新產品線、新渠道和新市場快速併入公司。Peloton以4.2億美元的價格,快速進入了商用健身,並就此進入中國市場。
  • 被竊取的身高體重,健身APP隱私侵權被集中整治|GymSquare
    北京時間8月31日,工信部官網通報2020年第四批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共涉及101款App,在健身類APP中包含「每日瑜伽」、「Fit健身」。其中,「每日瑜伽」被通報原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Fit健身」被通報原因為違規使用個人信息。
  • back to square one,重新開始
    one,它的寓意就基本上是它的本意了,可以意為」回到起點,回到原點,重新開始,重起爐灶「,寓意:return to where one started from回到起點back to the beginning回到開頭return to the starting point, start all over again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健身是門宗教。精疲力竭時做著重複的動作,會形成一種運動員們經常探討的一種流動的境界。人在這種境界下如同進入一種超然的空間,好似遊到靈魂深處,也似脫離了本體。而有時,健身課會製造這種狀態,以幫助學員獲得特定的精神鍛鍊。
  • 團課教練的門檻,是更高的|GymSquare
    團課教練,更是「健身」教練。作者/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團課教練,是門檻更高的健身教練。教團課不僅在於「表演」,更要會「健身」。為什麼要有門檻?因為教團課很難。首先難在教的是「一群人」,每個用戶能跑多快、跳多遠是不穩定因素,在Linkedin上,就有用戶反駁F45的HIIT課程,對新手用戶過於不友好。
  • 健身房照鏡子的人很多,買家庭健身鏡的人也會多嗎?|GymSquare
    當然,這也是更多家庭健身科技公司,用鏡子作為突破口的主要原因,同樣也促成mirror創始人Brynn Putnam,選擇將鏡子作為產品形態。 也就是說,智能健身鏡的價值,並不在於鏡子,而在於產品所承載的激勵、互動和陪伴等體驗功能。能否基於互動,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是包括健身鏡在內,更多家用健身公司的核心壁壘。
  • 俱樂部的團課教練,是時候被重視了|GymSquare
    在健身俱樂部內,團課教練的價值一直是被低估的。而公司內部的討論名次,也在從業績、成單、POS,開始到客戶動線、用戶口碑,會員管理,甚至到「服務、產品、運營」類似詞彙,向精細化用戶運營的網際網路公司靠攏。 而相比純粹的「消耗性業務」,團課在一家俱樂部的作用,有機會趨於用戶的留存、轉化。團課教練,則是維繫用戶體驗的新角色。
  • 快手聯合GymSquare開啟「復訓之路」,以數億平臺流量扶持優質健身...
    疫情宅家幾個月,健身鍛鍊是不是該提上日程了?隨著全國新冠疫情日趨穩定,各地健身房陸續進入復工狀態,不少健身愛好者也開始恢復運動日常。快手作為「記錄每一種生活」的短視頻平臺,也已經成為健身達人們的聚集地之一。  近期,快手將深入健身產業,助力健身機構、健身教練及健身達人,生產優質線上健身內容,將行業復甦與大眾復訓進行到底。
  • 厭食者:被卡路裡支配的人|GymSquare
    除此以外,運動健身,也不再僅為瘦身減脂,而是成為一種利於身心的日常活動組成。 即使是獲得更好身材的本質目的,也在於更好的生活。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說:「一些患者從7、8歲就開始減肥,初中就要練馬甲線。等到了成年,很多女孩連月經都不來了。」 曾患厭食症的B站博主@少女神婆婆張沁文,曾是喜歡健身的女孩,經常跑步,還知道如何計算食物熱量,細心計劃每一頓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