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俗稱老鴰,宮城之內古柏高槐,森森密茂,頗為幽靜。入晚時分,烏鴉成群紛紛落於槐柏枝頭。次日晨曦,則又結陣蔽天向東飛去, 日落則歸,歷二百年而不變。過去京城曾有一首竹枝詞中寫道: 「晨鴉東去,暮鴉西歸。早叫蓑衣。晚叫無雨。」
為什麼京城的烏鴉早晨要向東飛呢?
其緣由看來有兩個,一是東方最先露出曙光;二是東邊平川萬頃覓食最易。
京城的人對待烏鴉的好惡因人而異。有的人認為它全身皆黑,叫聲可惡,是一種不祥之鳥;有的人則認為烏鴉是反哺之鳥,因而可愛。清宮裡的人對待烏鴉的好惡也有所不同。掌祭把的官吏認為它是神鳥,常於朔、望之日焚香而拜。其俗相沿不改。據說這是因為社稷壇凡遇皇帝親自祭祀時,烏鴉則先於平時而向東飛去,避免驚擾聖駕。又宮中各大殿堂之上,常常落有烏鴉,且冬日必在向陽面的琉璃瓦上過夜,但瓦上從不見鳥糞。
至於宮中太監對待烏鴉的態度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他們非常憎恨烏鴉。這是因為人們常常管太監叫烏鴉。
為什麼人們常常管太監叫烏鴉?
把太監稱烏鴉,一是太監淨身後,聲帶發生了變化,又常常以「咋」回復主子的吩咐,而這變了音的「咋一咋一」之聲和烏鴉的叫聲非常相似;二是過去人們崇拜聖人,聖人曾言: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於太監無後,因而便成了不孝之首,為人所鄙視。這種鄙視太監的人又常常與他們厭惡烏鴉聯繫起來,就將太監稱作烏鴉了。
宮裡太監由於厭惡烏鴉,所以他們便以不同的辦法捕捉烏鴉,並把它們殺死。有時他們爬到高大的樹上去掏老鴰窩,掏到鳥蛋就把它煮了吃,捉到雛鴉就在它們身上塗了油,放在火上燒著吃,並取名為「燒雛鴉」。捉成齡的烏鴉時,他們便在一根高梁稈中間拴上食餌,兩邊插上拴有繩套的竹籤,待烏鴉一啄食時,高梁稈失去平衡,繩套就落在捉食烏鴉的脖子上,這時它必然一驚而飛,繩套也就隨之拉緊,一隻活老鴰就這樣落在太監的手裡了。捉到活烏鴉之後,太監便將它的腿上拴上個大號的『嘛雷子」 (爆竹的一種,爆炸力較大)。待點著引線後,就把這隻老鵑放了,老鴰剛剛飛入空中, 「麻雷子」一聲巨響,就會將這隻老鴰炸得血肉模糊。太監們以此為樂,並將這空中的一響,稱之為「震天雷」。
光緒癸卯年冬季,一天。慈禧正在宮內閉目養神。忽聽空中一聲巨響,隨後「啪噠」一聲,一個東西落在廊前,慈禧忙喚李蓮英去看個究竟,李蓮英出去見是一隻被炸得血跡斑斑的老鴰,忙向慈禧稟明;慈禧聽後,便命李蓮英把肇事者揪來見她。
不久,李蓮英便將一個全身直打哆嗦的年輕太監帶了進來、慈禧開口便說。你知罪否!小太監跪在地上,連忙說奴才知罪, 奴才知罪。慈禧把臉一沉,吩咐左右將他拉出去打四十板,小太監哭著說: 「求老佛爺饒我這次吧! 日後再也不玩『震天雷』了?」慈禧聽說這玩意叫「震天雷」更加怒不可遏了。氣呼呼地說: 「好啊!你要震天了!我讓你震。」於是又吩咐左右將他交慎刑司處以「氣斃」之刑。這「氣斃」刑乃是將犯人捆綁之後,用七層白綿紙沾上水塞上耳口鼻,然後以棍將人打死為止。
可憐的小太監就這樣被慈禧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