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誰誰誰家的孩子很聰明,比同齡人明顯要智商或者情商高很多。比如,有三四歲的寶寶看到英文單詞不敢張嘴;而有的娃卻能在兩歲的時候就說出很多的單詞;有的孩子能在三歲左右就能觀察到周圍人的情緒,並且給予一定的安慰;而有的娃卻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關心別人發生了什麼。
不禁會讓人思考,導致這些差異的出現,是基因問題還是生長環境的影響?當你看到有的娃很懂事,心裡一定會想,媽媽在家教育的好!但是你可能會聽到類似這樣的回覆:我們並沒有特意教過孩子這些,可能是他自己學的吧!是不是疑問又來了:為啥人家娃就能自己學會,自己家孩子還是處於懵懂狀態呢?
孩子們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差異,除了基因和生長環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能力的發展,是源於大腦的發育。
寶寶的大腦如何發展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總結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早期童年非常重要,因為嬰兒出生後的頭幾年,每秒鐘大腦會產生700個神經元連接。
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中,人類擁有最長的童年時間。是因為我們需要在童年的時候,需要積累各類的經驗,以應對日後成長過程中的複雜生活局面。那麼,在孩童時期,正式大腦高速發展的階段。
從出生開始,寶寶的大腦就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如上圖所示,黃色部分代表寶寶大腦的快速發展期,也就是從出生到兩歲左右。藍色部分代表大腦發育平緩的階段,從2歲到6歲之間。
三大核心能力發展「窗口期」
寶寶的大腦發育主要分三類:感官、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而根據寶寶的生長階段不同,這三類能力發展的高峰期也不同。我們主要來看下各項能力飛速發展的年齡段是什麼。
感官發展:0-6個月是感官發展的高峰期感官指的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5個月的時候,聽覺就已經發育完全,因此出生後的0-6個月,是聽覺感官發展的敏感期。
寶寶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通過聆聽來熟悉外界環境,學習語言等。到兩周左右的時候,如果寶寶哭鬧,只要聽到熟悉的語言就會停止。
寶寶是通過語言來了解世界的,為了讓孩子更好更快的認識到外界,當我們給娃做清潔工作,或者陪孩子玩耍時,要多和寶寶聊天。比如:
「我們要換尿不溼啦」
「來洗臉咯」
「來,手手抓住玩具」
「……」等類似的溝通性話語。
不要認為寶寶還小,說話也只是「咿咿呀呀」,就不和他溝通,要知道,這個時候,正是寶寶學習的好時機。
語言發展:6-12個月語言發展高峰期寶寶從6個月開始,就開始創造發音,「咿咿呀呀」的說個不停。7、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解特定的音節。最早的發音就是「baba」,這也是很多寶媽說,我娃先學會的是叫「爸爸」。也許孩子並不是真的叫「爸爸」,而只是在練習發音。
9個月開始,語言能力就有了很明顯的提高。寶寶能開始聽懂家長給的一些指令,並且能在某些時候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直到12個月的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就更清晰了。
認知發展:1歲-3歲認知發展高峰期認知能力包含的範圍很大,比如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的能力都在這個框架內。在這個階段,就會開始經歷寶媽們聞之色變的「Terrible Two」和「Horrible Three」。寶寶之所以開始變得「可怕和恐怖」,是因為孩子語言能力也進一步加強,想像力也在發展。
當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並且正在處於認知能力大爆發階段,我們通常會不明白孩子在說什麼,為什麼他會突然開始哭鬧等在家長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行為。而恰恰是這種無釐頭的行為,其實就是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的高峰期。
因此,在寶寶大腦神經發育的階段中,最先進行聯結的是感知能力,然後是語言能力,最後才是認知能力。
這些習慣促進寶寶大腦發展
主流研究認為:基因和環境是影響兒童大腦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在上部分談到的是寶寶腦神經發育的走向,但寶媽們需要清楚,這個只是在兒童時期感官、語言及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這些能力能否更好的發展,眾所周知的基因會有一定的作用,但還有的一點就是後期的生活環境。
首先,要有固定的親子互動。
隨著科學育兒理念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給孩子上早教班。也有老一輩的人會出來阻攔:這麼小的孩子就上學,以後上學的日子可多了。但是當我們知道孩子的神經元從出生開始,每秒都會產生700個的時候,你還會認為早教沒有用嗎?
當然,早教並不是一定要去機構,現在也開始提倡可以在家進行早教育兒。這就需要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每天需要有固定的時間來和寶寶一起做親子互動。這些互動可以包括:一起學英文兒歌,給娃講繪本,陪孩子堆積木,或者帶娃去家附近的公園玩玩。也可以只是和寶寶聊聊天,講講自己的一天,問問孩子有沒有有趣的事情想要和家人分享等。
其次,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寶的日常飲食也會影響他的大腦發育,食物中富含的各類營養物質,有很多是對大腦有益的。
比如牛奶中含有的鈣質是大腦代謝重要的物質;雞蛋黃中的卵磷脂分解後產生的乙酚膽鹼與人的記憶力有密切的關係;魚類富含的蛋白質,對大腦有促進作用。除此以外,還有菠菜、菠蘿、花生等食物中,都含有有益成分。
最後,養成運動習慣。
據調查顯示,運動能力和智力水平有很大的關係,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可以增強娃的專注力和記憶力。這是因為運動會影響大腦結構,從而幫助孩子增長智力。
因此,運動可以讓孩子越來越聰明。家長沒事兒就帶著孩子撒丫在大自然中奔跑或者做一些體育運動吧!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孩子的生長階段是有跡可循的,抓住寶寶的各項能力發展的爆發期,幫助娃進行大腦的有效的調動,使其大腦神經元進行更多更好的聯結,贏在起跑線!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好脾氣媽媽,是娃的幸運,壞脾氣媽媽,卻正在將孩子推向深淵
致母親節:為母有風險,入行需謹慎,當媽前,這些事情想清楚
所謂「童言無忌」,你聽孩子說過哪些話,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