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普京籤法案重定二戰結束日,俄歷史學者:是回應西方篡改歷史的企圖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直】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更改二戰結束日期法案,將二戰結束日期由1945年的9月2日改為9月3日。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2010年改變蘇聯時期的做法,將9月2日設定為二戰結束日,和西方國家保持一致。十年之後,俄羅斯修法將這一日期改回蘇聯時期的規定,引發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這是對一些歐洲國家試圖篡改二戰歷史的回應。日本媒體則認為,這是為了強調俄羅斯對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的佔領。
據俄新社24日報導,俄羅斯關於二戰結束日期的法案對「軍事榮譽日」作如下修改:9月3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1945年)。相關文件已公布在俄羅斯官方法律信息門戶網站上。俄羅斯官方表示,此舉旨在鞏固俄羅斯的歷史基礎和愛國主義傳統,捍衛二戰勝利者的歷史正義,永遠紀念那些為保衛祖國母親獻出生命的人。
蘇聯一直將9月3日作為二戰結束日,但俄羅斯2010年將9月2日設定為二戰結束日。今年4月初,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主席沙馬諾夫等提交法案,要求將這一日期改為9月3日。俄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先後於4月14日和17日通過了這一法案。中國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高飛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羅斯修改這一日期是中俄兩國在二戰歷史問題上立場協調一致的表現。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4日沒有就俄羅斯修改二戰結束日期發表評論。英國廣播公司評論稱,歷史上國家的榮耀與勝利是克裡姆林宮意識形態的重要支柱之一。俄羅斯《議會報》25日報導稱,俄政治學家加斯帕良表示,此前將9月2日定為二戰結束日是對美國的聲援,不過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一起慶祝這一日子讓人感到奇怪。俄羅斯歷史學博士謝尼亞夫斯卡婭強調說,俄羅斯的最新舉動一方面是為了恢復真實的歷史,另一方面也是對西方篡改二戰歷史企圖的回應。
從去年年底以來,俄羅斯一直批評部分歐洲國家企圖篡改二戰歷史。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西方歷史學家提出了一種觀點,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啟了二戰,而波蘭總統杜達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近也在附和這種說法。俄聯邦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表示,波蘭等北約國家試圖質疑俄羅斯作為二戰戰勝國的地位。他分析說,這些國家無法改變蘇聯在二戰中戰勝納粹德國的事實,所以從戰爭爆發之前入手,希望兜售「如果蘇聯和納粹德國沒有籤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二戰就不會爆發」這一說法。如果蘇聯和納粹德國對二戰負有同等責任,那麼俄羅斯就不能被當作戰勝國。部分歐洲國家持續歪曲二戰歷史的行為引發普京的憤怒。他今年2月表示,俄羅斯不允許歪曲偉大的衛國戰爭的歷史,並將揭穿任何以此為目的的企圖。
除了在二戰爆發原因上做文章外,一些歐洲國家也在拆除二戰蘇軍紀念碑。俄羅斯《觀點報》24日報導稱,捷克首都布拉格拆除了位於該市的伊萬·科涅夫元帥紀念碑。科涅夫1945年指揮蘇軍從納粹手中解放了布拉格。在攻城時,他下令禁止使用重型火炮,從而讓這座城市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這一雕像是上世紀80年初布拉格市居民為感謝科涅夫捐款修建的。對於布拉格市的這一行為,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最近某些外國官員試圖抹黑蘇聯在二戰中打敗法西斯侵略者的歷史。俄國家歷史遺產保護基金會負責人梅爾尼科夫也認為,布拉格此舉是試圖篡改歷史。
日本《東京新聞》認為,俄羅斯在二戰勝利75周年修改上述法案,是為了強調對日本的勝利,宣示俄羅斯對北方四島的所有權不可動搖。報導稱,主張修改二戰結束日期法案的主要是對日強硬派,主要成員都是駐紮在薩哈林州實際管轄北方四島的人士。《日本經濟新聞》稱,俄羅斯修改法律,將使莫斯科對北方四島的控制進一步正當化。不過,中國人民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憲舉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俄羅斯對於南千島群島的主權在立場上一直比較堅決,並沒有變化,俄羅沒有必要用修改二戰結束日的做法,來強化其擁有南千島群島主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