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之為歐洲的「清帝國」,盛時讓歐洲瑟瑟發抖,最後卻慘遭肢解

2020-12-24 騰訊網

曾經有這麼一個帝國,盛極之時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控制的地區包括整個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東地區以及北非大部分地區。向西擴張到了直布羅陀海峽、向東抵達了波斯灣、向南徵服蘇丹、向北逼近了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被稱之為歐洲的「清帝國」,但最終這麼龐大的一個帝國卻在20世紀初的開始遭到了肢解!

這個帝國便是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建立者是奧斯曼一世,這個帝國崛起於東亞,開局便是王者,此後一路徵服,不斷將版圖擴大,強盛之時一度讓歐洲瑟瑟發抖,不得不組織起聯軍與之抗衡。

但是這樣的強勢的徵服史也讓奧斯曼帝國環顧四周皆是敵人,歷史進程充滿著現實,當帝國強盛之時,沒有盟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縱觀歷史變遷,強如羅馬帝國、強如隋唐王朝,皆會在歲月之中走向衰亡。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從18世紀後期已經開始了,隨著自視甚高的文明優越感,奧斯曼帝國對於工業和貿易的輕視,使它錯過了歷史上最重要的工業變革,進而國立開始持續性地與歐洲列強拉開了差距。

在進入到19世紀之後,拿破崙說了這樣一句話:奧斯曼帝國最後的命運只能任憑列強瓜分!

這句話仿佛是給奧斯曼的預言一般,一語成讖直接給奧斯曼安排了結局。在整個19世紀,奧斯曼持續衰弱,環顧四周的列強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慢慢拔出了血跡未乾的刀刃,試探性地朝著它走去。

可當列強們認為奧斯曼帝國會轟然倒塌的時候,這個年邁不已的帝國卻出乎意料不甘死亡,奧斯曼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它還想做最後的掙扎。

在後知後覺想要尋求改革之路時,奧斯曼帝國始終沒有想明白,歷史的趨勢是贏取時間,然而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沒有了時間。在幾次折騰未果後,奧斯曼的改革無疾而終,這讓奧斯曼帝國在19世紀中葉加速了衰落,奧斯曼帝國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它無力再去維護家族的統治,甚至它連它自己的身體都照顧不好。

在這樣的衰落之下,奧斯曼帝國曾經所統治的地區開始四分五裂,而這無疑是給窺視奧斯曼領土的列強們開啟了一扇大門,而通過這道大門便可輕易掠奪奧斯曼帝國的一切,奧斯曼帝國眼看著這一切發生,可悲哀的是,它卻無能為力!

在整個十九世紀下半葉,奧斯曼帝國幾乎失去了非洲所有統治區域,英俄兩國不斷撕咬著奧斯曼帝國,讓這個原本就處於衰落期的帝國加速流血!

而在進入20世紀初的時候,剛剛完成統一的義大利也迫不及待的對著奧斯曼帝國咬上了一口,義大利僅僅出兵5萬人,並逼得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割讓掉它們在北非的最後一塊土地,自失去了利比亞之後,奧斯曼帝國的勢力徹底退出了非洲。

當然,這還沒有結束,奧斯曼的版圖此時依舊很大,依舊被視為一頓美味的晚餐。

在1908年奧匈帝國趁著奧斯曼帝國內部動蕩吞併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兩個地方此後引起了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爭端,成為了引起一戰最重要的其中一環。

在1911年,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兩次巴爾幹戰爭直接讓奧斯曼帝國失去了所有歐洲的土地。

可儘管這樣,在一戰爆發之時,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依舊比法國、德國、奧匈帝國加起來還要大。

在一戰沒有爆發之前,奧斯曼帝國就在積極考慮加入哪方陣營,此時雖然德國在奧斯曼帝國有著非常高的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並沒有壓到一切,不足以讓奧斯曼快速作出選擇。

但打從心底裡,奧斯曼帝國不想加入俄國的陣營,原因是奧斯曼帝國一直視俄國為最危險的敵人,奧斯曼擔心,一旦和俄國成為了盟友,就算最終勝利了也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並且還會引火燒身。打從心底裡,奧斯曼帝國對於沙俄帝國充滿了不信任。

相反,德國不斷給奧斯曼帝國承諾,將保持奧斯曼帝國的生存和完整,可是這一切都不是最終讓奧斯曼站隊同盟國的原因所在。

真正讓奧斯曼帝國下定決心的是四艘戰艦,在1914年7月28日,英國的海軍大臣邱吉爾下令沒收兩艘奧斯曼帝國在英國訂購的戰列艦,在奧斯曼帝國已經付了收筆款項後,英國單方面撕毀了協議,理由是奧斯曼帝國可能加入敵對陣營。

邱吉爾就因為一個「可能」,直接單反扣留了原本應該交付給奧斯曼的軍艦,奧斯曼帝國為此非常憤怒,奧斯曼的人民為此也非常憤怒。

奧斯曼帝國憤怒是因為這兩艘軍艦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不僅僅是補充國防的武器,也是奧斯曼帝國重振國力的希望。而奧斯曼人民憤怒是因為這兩艘軍艦是他們捐錢購買的,英國的舉動無疑讓奧斯曼帝國的農民餓著肚子捐出來的錢打了水漂。

這在奧斯曼帝國眼中把英國此時的所作所為當成了,在英國眼中,奧斯曼帝國的價值遠遠比不上兩艘軍艦,這把奧斯曼帝國徹底推向了同盟國。

而在10月份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在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在英國訂購的兩艘軍艦後,德國為了拉攏奧斯曼帝國,於是將兩艘戰艦送了奧斯曼帝國,可是這兩艘戰艦卻在交付過程中襲擊了俄國在黑海的港口,這直接讓土耳其徹底「被迫性」地加入了一戰,並且只能倒向同盟國。

和以往大眾的史說不同,奧斯曼帝國在介入一戰之後,還是打了好幾場漂亮仗,其中加利波利半島登陸戰作為一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登陸戰,直接促成了現代化登陸作戰的萌芽,此戰也被稱之為「土耳其崛起之戰」,這一戰奧斯曼大軍使得曾經看不起它們的英軍遭受了極大的損失,也讓此前狂妄的邱吉爾直接被逐出了內閣。

從整個一戰的進程來講,這場登陸戰的意義非常重大,不止打擊了英國的信心,也讓保加利亞直接倒向了同盟國這邊。

但是這場大規模的登陸戰,也成為了奧斯曼帝國衰落之時最後的榮光。

在1941年底,奧斯曼和沙俄在高加索相遇,兩個死敵相遇分外眼紅,奧斯曼對於勝利的渴望非常高昂,但是統帥15萬奧斯曼大軍的陸軍大臣恩維爾帕夏卻是個無能的統帥,面對只有10萬兵力的沙俄軍隊,恩維爾帕夏貪功冒進,把一場原本可以必勝的戰役打成了慘敗。

高加索慘敗的陰影此後一直盤旋在奧斯曼帝國心中,成為了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為此從1915年到1917年,奧斯曼大軍幾乎在一戰中處於打醬油的角色,在東線逢俄必退,再加上奧匈帝國大軍處於無能階段,整個東線幾乎靠著德意志大軍力挽狂瀾。

進入在1917年後,英國以12萬兵力發動加沙戰役,而奧斯曼帝國能動用的兵力只有2.5萬,可戲劇化的是,在東線被沙俄壓製得喘不過氣來的奧斯曼大軍,卻又在這場對英軍的戰役中大獲全勝。

奧斯曼大軍靠著2.5萬不止抵擋住了12萬英軍,還俘虜了英軍約1萬人,並殺死英軍超過了4萬人,並讓英軍統帥莫德病死在了戰場上。

但此後英國的艾比倫將軍被派往了加沙前線,此後發動了第三次加沙戰役,奧斯曼大軍因為情報失誤而後撤防線導致大崩潰,在加沙的奧斯曼大軍幾乎被友軍全部打散,使得奧斯曼帝國的士氣降到了最低點,進而到戰爭最後不得不宣布退出戰爭。

一戰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雖然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前期打過一些漂亮戰,但戰爭最不重要的就是過程,而是現實的結果。現實的結果是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一戰中的戰敗國,在戰敗之後,奧斯曼丟掉了伊拉克、外約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等地區,幾乎在一夜之間,龐大的奧斯曼帝國瞬間被撕裂,在曾經屬於奧斯曼廣闊領土上站起來超過40個國家,僅僅只剩下了土耳其地區。

在五百年前奧斯曼崛起於小亞細亞半島,而五百年後又重歸於小亞細亞半島,不可謂是風水輪流轉。

並且,在帝國崩潰被肢解之後,土耳其地區還一度淪為戰勝國的半殖民地,但幸好出了一個逆天改命的凱末爾,此後在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耳其這才獲得了獨立,進入到改革發展的洪流之中。

土耳其一直有復興奧斯曼帝國的夢想,但這個夢想顯然不是輕易可以達成的,土耳其需要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或許是未來的世界地球村,亦或許是千年大變局,還或許根本沒有這個或許!

相關焦點

  •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東漢時期大將竇憲力挫北匈奴,他們在元氣大傷之後被迫遷離,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這群漢朝的手下敗將日後竟然會讓歐洲人顫抖千年。匈奴人在攻打波斯帝國時碰了一鼻子灰,亞美尼亞的慘敗讓匈奴內部出現了矛盾,阿提拉在殘酷的鬥爭中贏得了王座,成為了匈奴人絕對的領袖,他建立阿提拉帝國,一個令歐洲人顫抖千年的帝國!
  • 統一歐洲最後努力為何失敗?最後一個歐洲帝國的這樣走向終結
    因為歐洲面積大約為1016平方公裡,而法蘭克帝國鼎盛時期的面積也只有120萬平方公裡左右。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現代歐洲的領土上,斯拉夫國家和北歐幾國其實佔據了差不多2/3的土地,而這些族群在法蘭克帝國的時代其實都還沒有被納入歐洲文化圈,所以當時文化上的歐洲其實面積也只有300萬平方公裡左右。
  • 歐洲帝國:殘酷徵伐
    公元1492年,西班牙人趕走了入侵者,擊敗格拉納達的最後一位摩爾人國王,重獲自由的西班牙人建立了強大的歐洲帝國,代表著死亡的紅色叉叉作為帝國戰旗,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誕生了。由於西班牙君主共治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故此,這個聯合帝國有時又被稱為「西班牙葡萄牙帝國」。
  • 從歐洲霸主到「歐洲病夫」,大英帝國連最後的「面子」也不要了?
    連英國自己的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報紙的首頁刊登了「歐洲病夫」這四個醒目的大字。從「東亞病夫」到「歐洲病夫」,這中間的跨度僅僅100多年,然攻守之勢異也。那麼就讓我們穿越到大英帝國夢開始的地方,來見證一下它的興衰榮辱。毫無疑問,大英帝國曾經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 工業時代的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現在的這座城市,絕對是土耳其人心中驕傲無比的存在,然而,它卻一度成為歐洲人口中的禁忌。因為,伊斯坦堡在西方人心中,還有另一個名稱:「君士坦丁堡」,然而,這個名字早已經蒙塵多年。1453年,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標誌著一個存世超過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正式滅亡,歐洲中世紀也因此正式結束。
  • 俄羅斯核心區域在歐洲,為何歐洲人卻認為,俄羅斯是亞洲人的後代
    但是,令俄羅斯人感到悲催的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始終不把俄羅斯當成自己人,不認同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相反,還把他們定義為亞洲蒙古人的後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早在5-6世紀時,歐洲的一個斯拉夫人古老部落,向東、西、南三個方向遷徙,其中向西的這部分人,來到了今天俄羅斯、白俄羅斯、東烏克蘭地區,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建立起東斯拉夫人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13世紀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迅速崛起,只用了短短幾十年,就佔領了除了當今的白俄羅斯之外的整個歐亞大陸。
  • 奧斯曼帝國崛起背景——歐洲及拜佔庭帝國的衰落
    奧爾汗在位30多年,是奧斯曼帝國崛起之路上的一位開拓者,但他的主要功績在於建立了帝國內部的統治制度和文化,同時打開了向歐洲進軍的大門。要知道,當時的拜佔庭是基督教千年帝國,而一個基督公主嫁給一個穆斯林的國王,這還是在之前幾次歐洲十字軍東徵之後,而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拜佔庭已經衰落得不行,不得不依靠異教徒奧斯曼國的保護。事實正是如此,奧爾汗利用拜佔庭帝國與東歐各國的矛盾,充當拜佔庭的僱傭軍對抗巴爾幹國家的進攻,同時還參與義大利商業城邦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內鬥。
  • 史上徹底的種族滅絕:最後倖存者央求留個全屍,剛咽氣就被肢解
    這個理論認為有著民族是低等民族,生來就要被高等民族所統治,再加上當時歐洲的猶太人並沒有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導致在二戰期間猶太人曾被大量屠殺。 但在當時畢竟已經經歷過工業革命,交通手段沒有那麼的落後,因此有一部分猶太人仍然逃出了歐洲,比如說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就是猶太人
  •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後,三大帝國被肢解,中國卻能一直保持完整
    眾所周知,在一戰中,有兩個帝國被直接肢解,一個奧斯曼帝國,一個奧匈帝國,這個被分裂成幾個小國家的大帝國,然後再也沒有分裂。這幾個小國,雖然現在經濟實力很強,但實際上是軟柿子,在任何一個時期一旦發生戰爭,第一個被捏住的就是這些小國,沒有反抗的力量。
  • 奧地利:從稱霸歐洲到淪為歐洲小國,奧地利為什麼越來越小?
    ▲1829年的歐洲地圖,紅線內為德意志邦聯,中間的暗紫色為奧地利(Austria)一、輝煌的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是公元962年由奧託大帝在歐洲建立的一個帝國,帝國疆域涵蓋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周邊地區。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哈布斯堡君主將「奧地利大公國」抬升為「奧地利帝國」,繼續將皇冠牢牢地戴在頭頂。這個曾經的德意志邊陲小邦逐漸走向歐洲歷史舞臺中心,發展成為歐陸列強之一。▲如今的沙巴(紅色)是馬來西亞(米黃色)的一個州1872年探險家尤利烏斯.馮.帕伊率隊前往北冰洋為帝國尋找東北航道。
  • 因為拜佔庭帝國的內戰,奧斯曼帝國擁有了在歐洲的立足點
    在拜佔庭帝國內戰期間,為了爭奪皇帝之位,拜佔庭帝國的康塔屈澤納向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奧爾汗借了六千土耳其士兵。雖然最後,奧斯曼帝國的六千土耳其士兵返回了亞洲,但他們的借用很快便成為同類交易的先例。1349年的杜尚(中間持劍之人)應他們的請求,奧爾汗出兵兩萬,進入了歐洲救援薩洛尼卡。在這支大軍的幫助下,康塔屈澤納打敗了塞爾維亞人,永遠地打滅了他們攻佔君士坦丁堡取代拜佔庭帝國的野心。
  • 參加一戰的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沒有海外殖民地
    熟悉歐洲國家歷史的朋友就會發現一個共性:歐洲國家在近代的殖民地擴張主要依靠海軍和「海權」觀念。在歐洲擴張殖民地的早期,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就建立起了強大的海軍艦隊,為其本土擴張殖民地服務。歐洲列強的第一梯隊——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軍崛起後,第二梯隊英國的海軍也迅速崛起。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羅馬帝國之後的歐洲輝煌帝國和他的創建者
    凡此種種擴張戰爭,使得查理大帝成功地將西歐大部分地區都納入他的統一之下, 根據史料,其帝國領土實際面積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部分地區。這是繼羅馬帝國以來,歐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大帝國。(圖5:加洛林文藝復新時期的繪畫)三、茲餘威創歐洲歷史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的扛鼎者查理大帝去世,查理帝國在其軟弱無能的子嗣路易手中一分為三
  • 哈布斯堡帝國,這個主宰歐洲的「影子帝國」,是如何驟然崩潰的?
    哈布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名氣最大、領地最廣、統治最悠久的王室家族。這個家族自中世紀崛起,到16世紀時,已經成為歐洲中部秩序的主導者。13~20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先後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王國、奧地利帝國與奧匈帝國。
  • 歐洲歷史十大富強朝代,全都做過歐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不是第一
    另外,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其經濟總量佔據全世界的70%之高,名副其實的歐洲霸主兼世界霸主,所以漢諾瓦王朝絕對是歐洲歷史最富強的朝代。公元1901年,維多利亞一世駕崩,兒子愛德華七世繼承王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開始,國祚187年的漢諾瓦王朝至此結束。
  • 中國留學生瑟瑟發抖,英國人卻迷之淡定……
    近日新增病情情況可以看到像倫敦、利茲、北愛爾蘭等這些中國留學生非常集中的城市都已經出現了多個確診病例,大家都瑟瑟發抖的時候,病毒果真就傳到了校園裡!大學校園內出現確診患者,校方卻不建議戴口罩?!校內的中國留學生早已瑟瑟發抖...對比國內的「硬核」防疫,留學生表示英國人的操作讓人費解好吧,既然學校沒有什麼大的動作,總覺得那政府應該會加大宣傳,做好有效防控,例如強制戴口罩、少出門之類的。
  • 歐洲存在感最低的國家,摩爾多瓦與俄羅斯到底有啥過節?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摩爾多瓦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家,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以它是個非洲國家,但其實摩爾多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歐洲國家,而且還曾是蘇聯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只不過該國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摩爾多瓦是位於歐洲東部的一個內陸小國,總面積只有3.38萬,大約是兩個北京市的大小,總人口是355萬,和北京朝陽區常住人口差不多。
  • 進擊的土耳其與嚇破膽的歐洲:一朝碰見蘇萊曼,百年都怕奧斯曼
    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序言:奧斯曼的巔峰時代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大步邁向盛世榮景,而記譯中心的奧斯曼系列時間線,同樣來到了帝國歷史的巔峰。究竟是誰堪為奧斯曼這極盛繁華一幕的總導演呢?就請大家跟著記譯君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