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面紗》:從三個方面分析吉蒂的尋愛之旅及影片的現實意義

2020-12-16 夜鶯清唱

前言

電影《面紗》2006年上映,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同名小說,豆瓣評分8.3,導演約翰卡蘭來自好萊塢,男主愛德華諾頓為拍這部戲準備了長達六年之久,而女主角娜米奧沃茨,也是受愛德華諾頓的邀請出演吉蒂這個角色,黃秋生、夏雨和名模呂燕等聯袂出演,《面紗》獲得第64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原創配樂。

影片講述了適婚年齡的吉蒂為了逃避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選擇將自己嫁給一個自己並不了解,更談不上有愛情的,但還算體面的醫生沃特的故事。婚後的生活更是不如吉蒂所願,外表木訥而笨拙的沃特對吉蒂的示愛,在吉蒂的這裡得到的全尷尬和不屑,沃特又一心撲在工作上,吉蒂在感情上十分孤獨、空虛,不久便跟一個名叫查理的外交官發生了婚外情。隱忍的沃特羞憤交加,不惜帶著吉蒂遠走中國霍亂肆虐的南方小鎮。

影片讓人最印象深刻的,是女主吉蒂在感情中的心路歷程,從對愛情一無所知,到被虛偽的外交官欺騙,到最後幡然醒悟,認識到真愛原來一直不曾離開,他一直默默守護在自己的身旁,遺憾的是由於自己的愚蠢而未曾發現。

今天我就從三個階段談談吉蒂和諾頓這場與眾不同的愛情,為我們帶來的感悟和思索。本文的最後我會結合電影簡單談一談婚姻中男女的相處之道。

01、第一階段「彼此都帶著面紗,互不了解」:表面上吉蒂和沃特結為了夫妻,但是兩人因為性格原因,始終沒有產生真正的愛情

美麗的吉蒂,缺點像她的美貌一樣突出,內斂的沃特,優點像他的個性一樣隱蔽,帶著面紗的兩個人,表面上雖然結合為夫妻,但內在根本沒有相互的深入了解,所以難以產生真正的愛情。

吉蒂有著出眾的容貌和氣質,正如她的缺點也是如此顯而易見,儘管她的母親並瞧不上她,可她還是自骨子裡便繼承了跟母親一脈相承的愚蠢,自私和虛榮。

深沉內斂的沃特,有著一腔大多數女人並不感冒的真情,他在感情的具體把控上無疑是笨拙的。他對吉蒂一見鍾情,儘管雖沉默寡言卻明察秋毫的他,已經看穿吉蒂對他並非真愛,但他仍舊對她抱著極大的熱忱和美好的期望。

所以他的求婚在自己看來是情到深處的不能自已,但在吉蒂看來卻來得毫無鋪墊,如果吉蒂不是考慮到他公務員的體面工作,自己即將變成老姑娘的事實,以及親耳聽聞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評價的震驚和失望,她是根本不會選擇絲毫不能撩撥她心弦的沃特的。

在我看來,沃特想在自私的吉蒂身上尋找深愛,而吉蒂則想在深沉的沃特身上尋找風流。並不深入了解的兩個人,潛意識上仍然都想從對方身上尋找並不具有的品質,根本就是緣木求魚,短暫的接觸和泛泛地了解,註定他們之間難以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在這個階段的他們,都帶著自己的面紗,隱藏著真實的自己,肉體的結合併沒有能夠讓他們的心走在一起。

02、第二階段「共同經歷霍亂,讓兩人重新彼此認識」:在共患難中,兩人的心才逐漸揭開面紗,坦誠相見,認識到了對方的美好

一場瀕危的愛情,在美麗如畫的遠方,在霍亂肆虐的異鄉,讓兩個煎熬的靈魂得以有機會重新彼此靠近,面紗揭開,坦誠相見、重新認識的兩個人,才得以看見對方本真的美好。

在上海百無聊賴的吉蒂,很快被一個明顯花花公子的男人俘獲。 即便在沃特終於忍無可忍戳破她的自以為是之後,她仍然天真地等待著查理對她的拯救。查理的虛偽,早就在沃特的深刻洞察之下。沃特提出如果查理肯跟他的太太離婚娶吉蒂,他就願意和平離婚,放走吉蒂,否則他要麼以通姦罪起訴離婚,要麼吉蒂要和他共赴霍亂肆虐的湄潭府。

查理的答案讓吉蒂深受打擊。在湄潭府是吉蒂和沃特最愛恨糾葛的階段。沃特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恨,故意不走更愜意的水路,也不提前給她打疫苗,還分房而睡,甚至眼睛從來都不看她。吉蒂面對丈夫的懲罰惱羞成怒,甚至重新對查理死灰復燃,卻不小心被維廷頓點醒了她的美夢。

直到吉蒂受邀參觀修道院和孤兒院,她難以平靜的內心被霍亂和死亡深深觸動,發現危難關頭修女、丈夫以及很多其他人的挺身而出,是如此的難能可貴。

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和淺薄的吉蒂,逐漸開始嘗試打破她和丈夫之間的堅冰。死亡的陰影之下,他們開始嘗試敞開心扉,彼此真正的了解,吉蒂第一次直言承認丈夫所做的事情很偉大,沃特則說我知道你其實一直都瞧不起我。

一開始吉蒂覺得丈夫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妻子愛上,那是丈夫的錯, 而自己只是無能為力,才不得不轉身投入婚外其他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男人的懷抱。她覺得自己沒錯,只不過運氣不好。

而此時的沃特雖然對吉蒂的感情主要以恨為主,但在本質上他仍然深愛著她。霍亂成全了他們,人們在極端的環境中, 總是會渴望彼此的靠近。

他們也彼此成全了自己,因為沃特一直竭力隱藏的深愛,他一直沒有放棄這段感情,除了懲罰更多的是期望拯救。而吉蒂雖然有缺點,本質仍然是真實而善良的。

至此,吉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她首先讓步,正是她的轉變,她的主動坦露,才讓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面紗退去,認識到彼此身上真正的可愛可敬之處。

03、第三階段「面對生死離別,兩人的愛情成為永恆」:沃特在霍亂中極速死去,死亡使剛剛迸發的愛情,在最美好的時刻戛然而止,定格成永恆

一旦認識到對方的可愛,相愛便成為順理成章。兜兜轉轉,他們好不容易真正愛上彼此。 可在這個時候,吉蒂發現自己居然懷孕了,無法確定孩子到底是查理還是丈夫的,她痛苦萬分,覺得老天爺在跟她開玩笑,此時的痛苦是真誠的,因為她已經找到了真正值得她去愛的那個人。

沃特當然能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可沃特依然原諒了她,現在這些對他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所夢寐以求的愛人,終於給了他真誠的愛的回應。

雖然沃特對過去不予追究,老天爺卻對吉蒂沒有那麼仁慈,影片的末尾,沃特在救助外來的難民時染上了霍亂,吉蒂不顧自身和腹中胎兒的安危,連夜跑去親自照顧生命垂危的沃特,但此時即使真愛也無法喚回他,僅僅一夜之後沃特便撒手人寰。

終於找到了深愛著自己,而自己也終於愛上的人,但她卻再也沒有機會跟他共赴餘生,那曾出現在她的生命中,像太陽一樣無私而毫無保留的愛,她再也沒有機會得到了。

還有什麼比這種明明相愛了卻天人永隔更讓人失魂落魄和難以忍受的呢。死亡使這場得之不易的愛情,更加餘音嫋嫋,盪氣迴腸。

04、縱觀影片中兩位主角的曲折情感經歷,結合現實生活,我談談以下四個方面的思考:

①雙方深入的了解,是感情連結的基礎。

吉蒂和沃特的婚姻隱患,可以說是催婚和閃婚之後的必然。沃特在見到吉蒂第二面就向她求婚了,從相識到結婚再到一起去上海,總共也沒有超過一個月的時間。這樣倉促的結合,雙方根本來不及好好全方位的了解。

儘管沃特單戀著吉蒂,但那時淺薄的吉蒂根本無法欣賞到沃特的優點和可貴。而吉蒂崇尚的浮華和浪漫,沃特也一時間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滿足她。雙方提供的都不是對方最想要的,加之吉蒂的輕挑又很快被查理勾引,他們的感情可以說從來就沒能搭建起穩固的地基。

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是感情連結所必須的,可以說,這個發生在1925年的故事,對現在的青年男女的婚姻觀念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②感情遇到問題,需要雙方共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值得肯定的是,在這段感情的修復中,沃特和吉蒂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沃特對吉蒂的這份愛,愛恨交織,但卻唯獨沒有輕易放棄。帶著吉蒂出走湄潭府,沃特的心情是複雜的,不止懲罰,不止奉獻,更因為他心底潛藏的最後一點點希望的火花,對吉蒂無可救藥的愛使他不惜鋌而走險,來給這場孤軍奮戰的愛情做最後的救贖。

吉蒂雖然喜歡熱鬧、浪漫、浮華,但難能可貴的是,在痛苦中她也學會了反思和成長,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愚蠢之處,勇於主動去想方設法彌補,直至最後雙方冰釋前嫌。而這些正是影片之外的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每個人的感情之路都不太可能完全一帆風順,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成熟而理性的做法,就是不要輕易放棄,共同尋找積極的解決方案。

③感情中,要愛自己,但也不要忘記愛對方。

這幾年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勸人要學會愛自己的文字,的確,對於一貫崇尚以犧牲為美德的人們來說,被提醒在犧牲的同時,更不要忘記愛自己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我們回看影片中當時還未愛上沃特的吉蒂,就不難理解一個道理,當沃特執意要帶著吉蒂去那個死神駐紮的地方的時候,吉蒂的反應不僅極其震驚,而且覺得自己壓根不應該去跟他冒這個險,對那時候的她來說,沃特的死活根本與她無關。

可如果婚姻中的兩個人對對方都是抱著這樣事不關己的漠然態度,那婚姻關係的締結根本沒有意義,大家還不如各過各的。如果在婚姻這個整體中,我們從來考慮的只是自己單方面利益,那這種感情一定是走不遠的,因為兩個人的目標和方向並不一致。

在感情中學會愛自己,更要學會同時愛伴侶,愛自己如果脫離開愛伴侶和愛家庭,這樣的人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虛偽又自私的孤家寡人。

④愛上沒有人品的人將會是一場災難

電影中,吉蒂說過一句經典的臺詞,女人往往不會因為男人品德高尚而愛他。但是不只在電影中,以及在很多現實場景中,都間接或者直接地證明,人們雖然不太容易因為一個人人品好而愛上他,但是愛上沒有人品的人無疑將會是一場巨大災難。尤其是對於女人。

對於愛情來說,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好像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但它卻絕對是一段感情最基本的保障來源。就像吉蒂所經歷的婚外情,每一個花花公子都能將我愛你說得天花亂墜,但只有真正深愛她的紳士,才會願意對她負責到底,並包容她的所有缺點,不會在利益面前輕易放棄她。

結語

美好的愛情,是人類永恆追求的主題。但無論對於男人還是女人來說,浪漫的愛情都隱藏著很多虛幻的陷阱。只有真正能夠揭開面紗,找到愛情真意的人,才能在愛情中收穫最圓滿的幸福。沃特雖已死去,但沃特用生命教會吉蒂的真愛,足夠迷途知返的吉蒂回味一生。

相關焦點

  • 《面紗》:詩情畫意的中國畫卷難掩浮華空虛的精神世界
    作者:軌道電影/編輯:阿牧1925年,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面紗》問世,毛姆曾指出小說的創作源頭是但丁《神曲》的煉獄篇。今天,我將從創作背景、敘述改編、角色魅力、主題呈現四個部分解析一下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讓觀眾不僅能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也能從中探求出愛情的真諦。01、影片中的中國元素超越了毛姆對中國的認知,山野風光、古老的水車、油傘紙等具體物品建構了對二十年代中國背景的審美呈現,原作中的香港換為上海是影片成功的關鍵因素。
  • 《面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文 | 壹默瞭然毛姆的小說《面紗》,以上世紀20年代中國疫情為背景,在當下尤為適合閱讀。結合改編的同名電影一起看,會有更深的感受。沃特早就看透了吉蒂,卻依舊愛她:「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沃特本以為娶了吉蒂,就能給她幸福和快樂。
  • 《面紗》當愛來臨時,你是否能及時把握住?
    》是由約翰·卡蘭執導的電影,改編於毛姆著名的同名小說《面紗》。該電影講述是在20年代的倫敦愛情故事,關於愛與背叛,報復與救贖。在一場舞會上,吉蒂的優雅美麗吸引了醫學博士沃特,沃特不禁上前邀請吉蒂跳舞。舞會結束後,吉蒂在家悠閒地彈著鋼琴,在一旁坐著的父母和妹妹聊起關於與吉蒂跳舞的沃特,三位家人無形之中給吉蒂來了一場催婚。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電影《尋夢環遊記》:不僅是尋夢,更是尋愛
    電影一開場便用家庭矛盾的糾葛去拷問觀眾: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拋棄家人?這個命題貫穿整部影片,並最終通過眾人的和解,而給出答案。通過各種生活細節的鋪陳,觀眾會毫無意外地與米格產生共鳴,而這正是中了主創的「圈套」。在影片後半段峰迴路轉的故事中,我們與米格一樣,頓悟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詮釋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
    作為史詩級動畫電影,在線《天空之城》和讚美層出不窮,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審美風格和藝術內涵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本文將從深度三個角度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天空之城》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片,由日本動畫師宮崎駿擔任導演和編劇。
  • 揭開《面紗》,我們才能真正地認識這個人
    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閒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務必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己之私跟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
  • 從情感表達、現實意義分析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影片講述一個10歲少女千尋和父母在一次搬家途中誤入神靈世界,千尋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無法回到自己的世界,在神秘少年白龍的幫助下,千尋留在油屋打工,經歷一系列磨難後救出父母,重返現實世界。《千與千尋》是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與柏林金熊獎的動畫電影,有107萬人在豆瓣打出9.3分,是宮崎駿作品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 這部電影告訴你什麼是真愛
    電影《面紗》靠一段婚外情,告訴你愛情到底是什麼?1.吉蒂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她嬌縱任性,容貌嬌美,她一邊迷戀社交娛樂,一邊也甚感浮華背後的空虛與無聊,更讓她感到壓力與焦慮的是隨著年齡增長,結婚似乎成為了她唯一的出路。這時候恰好沃特出現了。
  • 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現實與童話結合,頗具教育意義的影片
    創作了很多為人讚頌的動畫作品,每一部作品都變現了一定現實意義或警醒意義,因而他的作品獲得了多項國際性的獎項。我們來看一下這部著名的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本部影片通過童話的形式告訴大家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通過作品來使人們倡導和平。該片改編自英國的兒童小說家黛安娜·W·瓊斯的《魔法師哈威爾與火之惡魔》。這部片子的背景很特殊,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不一樣。
  • 這5部小說改編電影,打五星都不夠!
    這部電影可有來頭,是改編自「故事聖手」毛姆的同名小說《面紗》。 書和電影兩個不同的結局,兩種不同呈現方式, 如果說原著更」真實「,那麼電影則更」浪漫「, 彬彬有禮、智慧內斂的男人沃特醫生, 愛上了膚淺庸俗又拜金的女人吉蒂,
  • 《千年女優》:民族文化貫穿夢境與現實,開啟心靈的自我認知之旅
    千代子將畫家遺落的鑰匙作為心靈的至寶,以歸還鑰匙為藉口,在電影中和現實裡不斷地奔跑找尋,在這個過程中,她見證了電影工業的興起與沒落,並由此揭開關於人生意義的終極話題。此時千代子化身為民國打扮,而她仍舊與泳子進行交談,對話也出現了明顯的「戲劇性」,當鏡頭再次拉遠,我們才發現原來千代子正在出演電影的角色,鏡頭的三次變化「無意間」完成了時空的三次轉換,但不變的是千代子內心對追尋的渴望,而觀眾卻產生了一瞬千年的心理衝擊,由此完成連貫劇情的銜接,這便是蒙太奇的一次嫻熟的高超銜接。
  • 《貓的報恩》:從三個層面解讀「報恩」的含義及影片的現實意義
    影片的誕生是因為有一個主題樂園找上宮崎駿所屬的「吉卜力工作室」,想製作一部關於「貓」的主題短片,於是宮崎駿就有了把《側耳傾聽》中的貓男爵放進去的構想。在一個放學的傍晚,高中生小春在路邊救下一隻小貓,從此開始了一個名為「報恩」的故事。在我看來,影片並不僅僅是在講真正字面意義上的報恩,還有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關於善良和感恩的故事。
  • 《貓的報恩》:從三個層面解讀「報恩」的含義及影片的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影片並不僅僅是在講真正字面意義上的報恩,還有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關於善良和感恩的故事。這篇文章我將從三個層面解讀一下「報恩」的含義,在第二部分,結合影片談談我對「應不應該有一顆善良助人的心」的理解。
  • 從三個方面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
    ,由於魔珠輪迴,除了他的父母和師傅,所有的鄰居領導都不喜歡和害怕他,幸運的是,哪吒有一位開明的父母,關心他,給予正確的指導,雖然被申公豹打亂了,哪吒也解開了心結,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充滿活力,觸動了每個人的心本文將從靜態與動態的結合、人物與類比的關係等方面分析深度的魅力1: 動靜結合運用了大量的語言藝術和行為藝術,使影片充滿了可觀的觀賞性
  • 淺析兒童視覺電影《尋夢環遊記》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共鳴和現實意義
    ,解讀影片所承載的情感力量,在第三部分,我會結合影片和自己的思考談談電影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現實意義。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在傳統節日背景下,用經典好萊塢式英雄成長的動畫模式來設置劇情 劇情的發展圍繞亡靈節進行,因為有慶祝節日的才藝大賽,讓米格有一展才華的想法。米格將想法告訴家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但遭到拒絕,甚至自製的吉他也被憤怒的奶奶砸碎。處於叛逆初期的米格負氣出走,只為實現自己的音樂夢。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文/花生說起公路電影,不得不提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該片以公路電影為載體,將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級之間的矛盾演繹地非常透徹,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多項大獎。除了講述了一場深刻的身份議題之外,《綠皮書》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用公路片的形式承載了一場兩個人的衝突與救贖,更是通過富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加深了衝突和矛盾,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我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 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的敘事分析
    本文試圖對迪士尼動畫《瘋狂動畫城》的劇本進行敘事分析,從敘事焦點與主題,敘事模式,敘事節奏、懸念及隱喻等方面分析了其劇本創作中的各要素,以期對中國動畫的發展提出可借鑑意義。 關鍵詞:迪士尼動畫;敘事分析;《瘋狂動物城》 近百年來,迪士尼動畫電影為我們構築了一個又一個奇幻而絢麗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