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南韓的聯合國軍是由麥克阿瑟率領的,麥克阿瑟在當時號稱是亞洲的主宰,因為他所率領的軍隊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隊。日本軍隊提到麥克阿瑟也是心有餘悸。麥克阿瑟是一個特別狂妄的人,他在打敗了日本的軍隊之後,他堅信除了蘇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以和他抗衡。他曾經是西點軍校的傳奇學生,以歷史第一的成績畢業,他所執掌的戰爭大部分都以勝利而告終,他強大的火力讓整個世界望而生畏,他有狂傲的資本,然而在朝鮮戰場上他卻吃了大虧。在他臨死之前都還沒有弄清楚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誰在做他的對手。
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來到了朝鮮戰場之上,彭老總馬不停蹄的迎戰美軍。美軍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被我們打退了,然而這一場仗並沒有完全按照彭老總的意思進行。其中他所奉為主力的38軍在關鍵時刻竟然沒有打出應該有的攻勢,這讓彭老總特別生氣。他大罵38軍的指戰員,說他不配作為主力軍。這樣的質疑聲使得38軍上下官兵心裡都憋著一股火,想要重新證明自己,他們等待的這個機會終於來到了。
飛虎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是美軍必經之路,將這個地方拿下,會為我們志願軍爭取有利的地形,方便之後的作戰。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38軍335團範天恩身上。範天恩是一員虎將,他在飛虎嶺的戰役當中表現得特別勇猛,日本人都對他十分的敬畏。飛虎嶺戰役並不是一場普通的攻堅戰,在攻下了飛虎嶺之後,還需要堅守它。
麥克阿瑟看到飛虎嶺丟了,命令軍隊快速向那邊增援。範天恩的壓力一下子多了起來,面對美國的飛機大炮,他讓戰士們先躲好,避其鋒芒。美軍的火力特別的強勁,他們的火力足夠將整座山炸平,成噸的火力傾瀉而下,麥克阿瑟看著這場視覺盛宴十分欣慰。然而他還沒有緩過神來,志願軍的隊伍就出現了。
範天恩率領部隊將進攻上來的美軍打退,使得美軍的火力並不能夠展現出來。麥克阿瑟很著急,下令軍隊繼續猛攻。範天恩與隊友同生共死,在前線一直督戰。戰友們眼看美軍的攻勢越來越猛,覺得有點守不住了,此時範天恩站在最前線給戰士們提氣,戰士們又煥發了勇氣,與敵人硬碰硬。就這樣,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之下,範天恩堅守了五天,這五天特別的重要,就在陣地已經堅守住的時候,他們卻接到了彭老總回撤的命令。
辛苦打下來的陣地,為什麼要撤走呢?範天恩很是不解。其實這是彭老總故意布下的疑兵之計,雖然範天恩沒有看懂,但他還是接受命令撤出了飛虎嶺。麥克阿瑟看到志願軍撤出了飛虎嶺,喜出望外,認為是自己的攻勢產生了效果,於是命令所有軍隊快速穿插,趁熱打鐵地將中國和朝鮮軍隊全部趕出去,甚至揚言在聖誕節前夕就可以結束戰鬥,他的狂妄為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彭老總將麥克阿瑟的軍隊引入到了一塊空地當中,對這個空地實施包圍,使得麥克阿瑟的部隊在沒有地利優勢的情況之下受到的嚴重的打擊,他們受到了重創。志願軍一口氣殲滅了聯合國軍3.8萬人,打擊了麥克阿瑟的囂張氣焰,讓他再也不敢小瞧志願軍。我們就是憑藉自己的優勢,憑藉自己智慧的打法讓美軍這種擁有先進武器的國家也吃了大虧,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瞧我們的軍事力量。
七十多年過去了,韓戰的硝煙早已吹散,很多年輕人無法理解,當年的戰爭是怎樣的殘酷,也無法深刻地意識到,這一場戰爭的偉大之處!
但是,如果你讀了《決戰朝鮮》這一本書,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說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非打不可!這本書的作者李峰,窮盡十數年的時間,走訪當年上過朝鮮戰場的老兵,還去到韓戰昔日的戰場,在全世界搜尋有關這場戰爭的數據。
李峰寫出《決戰朝鮮》這本書,就花費了數年時間,在出版之際,他請來著名軍事專家戴旭,為這本書作序。戴旭在通讀完這本書後,緩緩地寫下了這麼一行字:「我一直認為,作為中華民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仗,中國人應該以超過教徒般的虔誠,熟記她的每一個細節。」
李峰的這本書,從戰爭的起源開始入手,具體地記錄了韓戰的整個過程,並對多場關鍵戰鬥,進行了詳實的剖析和深度的還原,直接將當年我國與美國掰手腕的情景,展現在你的面前。
如果你想要的追憶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這本《決戰朝鮮》,你一定要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