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抗美援朝|彭德懷|愛德華·阿爾蒙德|麥克阿瑟|中國人民...

2020-12-22 騰訊網

1950年10月19日,毛澤東在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之後,最終決定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作戰。中國出兵朝鮮的消息,讓「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大為震驚,就在一個月前的美國威克島會議上,他還信誓旦旦地告訴美國總統杜魯門:「中國是不可能出兵的」。

10月25日,志願軍與氣勢洶洶的「聯合國軍」首次遭遇,正式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到了11月5日,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第一次戰役結束,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協同作戰下,共殲滅敵人1.5萬餘人,一舉將「聯合國軍」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趕到了清川江以南,給予了敵人一次沉重打擊。

長津湖戰役作戰圖

志願軍隱藏實力,誘敵深入

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場戰役中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率領的部隊,在雲山遭到志願軍的襲擊後,沃克給麥克阿瑟發報:

「我方遭到一股有組織的、高素質的隊伍的伏擊與突襲,其中有的是中國軍隊。」

儘管麥克阿瑟對於遭到志願軍迎頭痛擊感到非常震驚,但他還是想把這件事敷衍過去,在提交給美國國內的戰爭情報中,麥克阿瑟刻意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部隊人數縮小。第一次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給毛澤東發去電報:

「因消滅敵人不多,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擬採取「鞏固勝利,準備再戰」的方針,構築必要工事,如敵再進,誘其深入後殲滅之。」

毛澤東當即就同意了彭德懷的建議部署。

為了給「聯合國軍」造成志願軍人數上的錯覺,以便誘惑敵人進入預定戰場。11月17日,彭德懷命令志願軍各軍停止反擊,繼續向後方撤退,志願軍的千軍萬馬瞬間就隱匿在朝鮮北部的叢山峻岭之中。

被凍死的志願軍戰士

麥克阿瑟中計

看到志願軍後撤,麥克阿瑟則認為志願軍是因膽怯而撤離,完全不知道這是彭德懷設下的圈套。麥克阿瑟估計志願軍在朝鮮的人數最多也就6至7萬,並且這些部隊都沒有很好的補給,「補給的困難和寒冷的低溫」應該是他們撤退的原因。

然而,麥克阿瑟完全預料錯了,此時在朝鮮參戰的志願軍人數已經超過了40萬。

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

「美軍第8集團軍從西線的德川一帶向北發起進攻;

美軍第10集團軍從東線的長津湖一帶向江界方向發起進攻;

東西兩線同時夾擊,互為犄角,徹底擊敗中國和朝鮮聯軍。」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11月18日起,美國第8集團軍全線開始向北推進,東線的美國第10集團軍也以為對面的志願軍只有一兩個師的兵力,於是快速向北推進。11月21日,美軍第7師17團已經抵達鴨綠江邊的惠山鎮。

負責指揮東線作戰的美國第10集團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專門坐車行程50公裡趕到惠山,自認為已經穩操勝券了。

志願軍第九兵團向長津湖進軍

得知敵人已經進入圈套,毛澤東和彭德懷下令志願軍立刻發起反撲,按照先前的戰役部署:

「西線戰場的第42軍和第38軍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首先殲滅「聯合國軍」右翼,分別位於德川、寧遠、孟山的南朝鮮軍(韓軍)第6、7、8三個師。

而擊破東線、美國第10集團軍以及南朝鮮第1軍團的任務,則落到了第九兵團的肩上。

華東野戰第九兵團由第20軍、第26軍和第27軍三個軍組成,共約15萬人,司令員由宋時輪擔任,部隊裡的很多戰士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對手中,最著名的就是美軍海軍陸戰第一師,是美軍中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最為強勁的一支部隊。

中國人民志願軍

面對強大的對手,宋時輪顯得格外謹慎,這畢竟他出國帶兵打的第一仗,勝利與否會直接影響到第九兵團的士氣。宋時輪打算採取「出其不意,趁對面之敵還沒有發現自己,就突然衝到陣前,打他個措手不及」的策略。戰法確定好後,宋時輪開始排兵布陣:

「第20軍負責穿插包圍,第27軍負責正面強攻,第26軍作為預備隊。志願軍各部隊將在新興裡、柳潭裡、下碣隅裡和古土裡形成四個包圈,各部務必在11月27日發起總攻之前抵達到指定的位置。」

看到東線的作戰部署後,毛澤東給彭德懷發來電報:

「美軍陸戰第一師戰鬥力據說是美軍中最強的,我以四個師圍殲其兩個團似乎還不夠,應有一個至兩個師作為預備隊,第9兵團的26軍應靠近前線,作戰準備必須充分,戰役指揮必須是精心組織的,請不斷指導宋、陶(第9兵團司令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完成任務。」

在白天,頭頂上空有「聯合國軍」的飛機不斷盤旋,第九兵團的戰士只能趁著夜色行軍。在崎嶇的山地和極度的嚴寒下,同時又幾乎沒有補給,而且必須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志願軍戰士平均每天僅靠雙腿要行軍30公裡。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格登評價:

「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麥克阿瑟下令總攻

當志願軍第九兵團向長津湖靠近的時候,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師長史密斯似乎覺察到了什麼,他一改剛開始快速行軍的狀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每天只向前推進幾公裡。

史密斯的這種態度,讓提倡「快速前進策略」的東線總指揮的阿爾蒙德認為:「他是被拿著低劣武器的中國農民組成的志願軍嚇破了膽。」

11月24日,麥克阿瑟率領部下和眾多記者從日本飛赴朝鮮前線,下令「發起結束韓戰的總攻,並承諾戰爭將在聖誕節結束」。

為了按時完成麥克阿瑟制定的東、西兩線同時夾擊的攻勢,阿爾蒙德給史密斯下了死命令:

「11月27號,海軍陸戰一師必須北上發起總攻,不得有誤。」

後來擔任美軍第10集團軍編寫戰史作的阿普爾曼在記述長津湖戰役時,寫下:

「作為朝鮮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阿爾蒙德的最大的缺陷就在於:他堅信麥克阿瑟永遠不會做錯事。」

志願軍戰士

長津湖戰役打響

而此時,第九兵團的第20軍、第27軍正在悄無聲息地迂迴包抄,衣著單薄的志願軍只能在冰天雪地裡趁夜行軍。在休息的時候,戰士們就把棉被鋪在雪地上,擠在一起互相取暖。

在長津湖等待著志願軍戰士的除了實力超強的美軍外,還有朝鮮40多年不遇的嚴冬,因為第九兵團的戰士們都還穿的是國內華東地區的冬服。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這支部隊準備在遼陽、瀋陽一帶換裝之後再入朝作戰的。但是由於戰況的緊急,還沒來得及換裝就緊急奔赴了朝鮮。

長津湖地區冬夜裡的最低溫度接近零下40度,這對沒有經歷過嚴寒環境的志願軍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11月26日,第九兵團的大部分部隊到達了指定作戰位置,戰士們為了不暴露目標,趴在雪地裡靜靜地等待著第二天的總攻。

11月27日,夜幕在漫天飛雪中剛剛降臨,志願軍九兵團第20、第27兩個軍對長津湖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突然發起了進攻。

當衝鋒號角吹響的時候,志願軍1000多戰士再也沒能夠從雪地裡站起來,他們直到凍死都保持著瞄準伏擊的姿勢。

經過一夜慘烈的戰鬥,志願軍將「一字長蛇」似的美陸戰1師和步兵7師分割成了五段,首尾不能相應。

美陸戰一師的名氣也不是吹出來的,迅速集中兵力,用坦克、裝甲車、汽車組成環形攻勢進行防禦,並利用大量飛機掩護展開了頑強抵抗,而志願軍主要是依靠步兵火力來進攻。雖然在夜間,志願軍一度突進敵人的陣地,但始終無法在天亮之前解決戰鬥。為了防止天亮時美軍飛機的空襲,志願軍不得不被迫撤出陣地。

11月29日上午,被圍困在古土裡地區的以美陸戰第1師第1團為主組成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在3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志願軍第20軍60師和58師的陣地發起進攻。戰鬥直到30日上午,「德賴斯代爾特遣隊」被困人員全部繳械投降。

麥克阿瑟下令全線部隊撤離長津湖

美國海軍陸戰一師是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如果在長津湖地區全軍覆沒,對美軍無疑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麥克阿瑟的指示下,阿爾蒙德飛到下碣隅裡,討論如何儘快把部隊撤離長津湖地區。

但是,長津湖戰役已經打到了這個程度,也已經不是美軍想撤就能撤的了。

宋時輪和陶勇決定:

「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拿下新興裡,然後再轉移兵力,攻殲柳潭裡和下碣隅裡的敵人。」

11月30日晚,第27軍80師全部和81師主力對新興裡的美軍第31加強團(北極熊團)發起了進攻。這支曾經馳騁冰原的彪悍部隊,就像是一隻站在浮冰上的北極熊,孤立無援,處在志願軍的重重包圍之下。

志願軍戰士睡在冰雪中

不久,整個戰鬥變成了一場混戰,雙方陣地混雜一團,前來支援的美軍飛機也無法分清下面的部隊是志願軍,還是美國士兵。

在近距離的混戰中,美軍的空軍優勢就大大地減弱了,志願軍炮兵則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勇氣,最終將「北極熊團」殲滅。

為了讓陸戰一師能夠成功撤出長津湖,美軍甚至出動了興南港附近航母上的艦載機。一時間,密集的機群布滿了下碣隅裡的上空,而志願軍第20、27軍的糧食彈藥開始供應不上。更糟糕的是,在饑寒交迫中,志願軍戰士出現了大量凍傷的非戰鬥減員情況。

作為預備隊的第26軍雖然也趕到了前線,但由於遭到敵機的狂轟濫炸,也不能有效地阻止敵人突圍。

從下碣隅裡到古土裡只有18公裡的距離,第九兵團的志願軍一路拼死阻擊,讓高度機械化的陸戰一師每小時只能前進500多米,每天只能前進五六公裡。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水門橋沒有志願軍阻擊?

水門橋是美軍撤出長津湖地區的必經之路,周圍也沒有任何可以繞行的道路。過了水門橋後,再翻過黃草嶺,前面就是一馬平川,美軍就可以憑藉機械化的優勢迅速地擺脫志願軍的包圍。

對於水門橋的重要性,宋時輪當然也是非常清楚。為了阻止敵軍南逃,志願軍已經提前對水門橋實施了兩次爆破,但美軍還是依靠自己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和空中援助優勢,都在24小時之內對於橋梁的破壞處進行了修復。

12月6日,當美國陸戰一師好不容易撤到古土裡的時候,眼前的一幕徹底讓他們傻了眼。志願軍已經對水門橋橋梁進行了第三次爆破,橋身以及基座都被炸毀。

令志願軍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在48小時之內,美軍就通過駐紮在日本的基地連夜制出了橋梁鋼架,並空降到了水門橋,得以讓美軍的全部車隊和士兵通過水門橋,安全撤離出長津湖地區。

在如此重要的隘口處,卻沒有受到志願軍的任何阻擊,為了以防萬一,謹慎的史密斯派出了偵察兵摸清情況。果不其然,志願軍第九兵團20軍58師某連的戰士早就伏守在了水門橋附近的冰雪當中。但是,他們還沒有等到向敵人發起衝鋒的那一刻,就全部凍死在冰天雪地中。

12月24日,東線的美國第10集團軍全部撤入了興南港,在艦炮和航空兵密集的火力掩護下,從海上撤往南朝鮮。至此,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以志願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而宣告結束。

寫在最後

長津湖戰役結束之後,打掃戰場的志願軍在一名被凍死戰士的口袋裡發現一張紙條: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這張紙條被送到志願軍司令部時,彭德懷瞬間落下眼淚,過了很久才說道:

「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甚至超過了長徵時期,傷亡了那麼多的戰士,他們為誰犧牲,他們為誰流血,戰士們死的、傷的、餓死的、凍死的,這些還都是年輕可愛的娃娃呀。」

在彭德懷的心裡,除了感懷之外,更多的或許是心痛。

作者:閒來聊史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之巔峰對決,看彭德懷如何對戰麥克阿瑟,力挽狂瀾
    但他並不知道,中國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已經先於大部隊秘密奔赴前線,而這次秘密行動連正在指揮部隊緊張渡江的40軍軍長溫玉成都不知道。所以對於中國志願軍援朝這件事,麥克阿瑟並沒有放在心上,並且極其狂妄的表示:鴨綠江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中國人也並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 彭德懷為何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在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戰役較量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指揮員是彭德懷,聯合國軍的總司令是麥克阿瑟,但是這兩個人的出身完全不同,一個是職業軍人出身,一個是普通農民出身。但是因為抗美援朝把他們聯繫在一起。麥克阿瑟與彭德懷的較量總共有4次,分別是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在這四次戰役中,彭德懷都是完勝麥克阿瑟。
  • 血戰長津湖:中國人民志願軍條件艱苦,是如何擊敗美軍的?
    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朝鮮,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第一次戰役後,未受到重大打擊的「聯合國軍」繼續分兩路北犯,其中西線為美第八集團軍,東線為美第十集團軍。志願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隱蔽接敵,對敵軍構成包圍態勢,並於11月25日發動反擊,第二次戰役開始了。
  • 韓戰中巔峰對決:面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彭德懷始終棋高一著
    他們就是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和美國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實現在亞洲的軍事控制及霸主地位決定派兵幹預。美軍以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指揮官,率領美軍,澳軍,土耳其軍登陸朝鮮半島,並一路北犯越過38線,於7月19日佔領平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飛入中國領空,公然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不過麥克阿瑟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他徹底敗在了另一位將軍手中。那就是我們的彭大元帥彭德懷。1950年,麥克阿瑟整整70歲,彭老總52歲,當時的麥克阿瑟並未把比他小了整整18歲的彭老總放在心上。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彭老總PK麥克阿瑟的戰績對比。1916年,18歲的彭德懷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湖南湘潭,加入了湘軍,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在一戰的戰場上嶄露頭角,他率領著名的「彩虹師」奔赴歐洲戰場正面和德軍對抗。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然而,由於第1次戰役是在中美雙方完全不了解彼此的情況下的一場遭遇戰,因此,在第1次戰役之後,麥克阿瑟狂妄依舊,他認為,中國雖然出兵,但是,中國軍隊只是象徵性的出兵,在朝鮮志願軍的總兵力不過5~6萬人,而志願軍的目的也只是為了保護中國東北地區的水電設施。
  • 《金剛川》領銜抗美援朝題材電影 《長津湖》正式開機
    片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 (蔣波)10月25日,電影《長津湖》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發布會,宣布影片正式開機。電影《長津湖》由於冬擔任出品人及總製片人,黃建新任總監製及聯合編劇,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監製、聯合導演,張和平任藝術總監,王樹增任歷史顧問,蘭曉龍任編劇,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秘密入朝
    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軍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緊急電報。就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下決心援朝作戰並日夜籌備大軍入朝之際,美國也在多方搜集中蘇等各方面的情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中國或蘇聯會出兵朝鮮嗎?事實上,在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軍事情報機關,都將中蘇是否出兵朝鮮當成了頭等大事。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親自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會晤。
  •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
    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得以籤訂。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何雷說,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三集:秘密入朝
    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軍入朝。然而,就在此時,彭德懷卻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緊急電報。就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下決心援朝作戰並日夜籌備大軍入朝之際,美國也在多方搜集中蘇等各方面的情報,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中國或蘇聯會出兵朝鮮嗎?事實上,在當時,幾乎所有的美國軍事情報機關,都將中蘇是否出兵朝鮮當成了頭等大事。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親自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會晤。
  • 屢次敗給彭德懷的麥克阿瑟,為何會被杜魯門解職?不僅因為戰敗
    憑藉對日作戰的功績,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初次加入到朝鮮戰場上時,也有過亮眼的表現。他主導了「仁川登陸」,扭轉了朝鮮內戰的局面,成為了戰爭初期左右局勢的勝負手。但這僅僅局限於中國志願軍參戰之前。
  • 抗美援朝對中國崛起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9月22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中國人民堅決支持朝鮮人民與美國進行鬥爭,並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進犯朝鮮北部。10月1日,所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出通牒要求朝鮮無條件投降。當天夜裡,朝鮮領袖金日成約見中國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提出出兵援朝的請求。10月2日,麥克阿瑟下達了美軍越過三八線作戰的命令。當天下午毛主席主持召開書記處會議討論出兵援朝的問題。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在此次作戰時期,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的組成……和人民軍一道參加了作戰…… 儘管新華社的這條消息以轉述朝鮮人民軍戰報的形式發布,仍然引起了世界極大關注。10月15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還信誓旦旦地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中國出兵的可能微乎其微。「如果中國人越過鴨綠江,將會遭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屠殺。」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他還狂妄宣稱:鴨綠江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中國人也並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麥克阿瑟有著狂妄的資本。1919年6月,人民軍隊誕生前8年,39歲的麥克阿瑟已是西點軍校校長。兩個月前幾乎置朝鮮人民軍於死地的仁川登陸,更是把這位美國五星上將推上了軍事生涯的巔峰。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在不到一年的建設時間中,中國又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抗美援朝。從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國建立,到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這種決定是要多大的勇氣,要知道這個是內戰還並未全部結束,全國各地未曾解放之地也還眾多。
  • 金日成和彭德懷險些成為美空降兵俘虜,彭德懷:我成了個光杆司令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曾先期入朝,在朝鮮東倉和北鎮之間的小村莊大洞與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會談,商討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事宜,卻不想美軍突然在平壤以北的肅川、順川地區實施空降,大舉向北進犯。朝鮮人民軍猝不及防,金日成和彭德懷險些成為了美國空降兵的俘虜。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五集:西線揚威
    40年來,他們從沒有向國家提過一次要求……1950年11月4日,入朝作戰僅16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美第8集團軍趕到了清川江南岸。對於中國軍隊出現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現得十分不屑。他命令部隊在東西兩線,發起鉗形攻勢,消滅在朝鮮境內的所有志願軍和人民軍。
  • 長津湖戰役,我們究竟是勝利還是失敗了
    同時越過了三八線,向中國領土進軍。毛澤東下令任彭德懷為中國志願軍總司令,於1950年10月19日率軍進入朝鮮,開始了「抗美援朝」。作為王牌部隊的九兵團接到指令,他們坐著火車一路高歌越過了鴨綠江。此時的美軍已經向著長津湖進軍。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長津湖地區團滅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