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戰史中,為何詳細記錄慘敗給志願軍的戰況?

2020-12-15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各國都會撰寫自己國家的戰例,組成一本戰爭史,用以讓群眾了解,讓軍官學習。在韓國,就有一本叫做《韓國戰爭史》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書,就如同中國的史書,本朝人書前朝事,幾分真假大家自會評說。那本書中,撰寫的交戰戰例,幾乎全是貶低敵方的內容,以滿足自己國家的自信與驕傲。

但是在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卻顯得格格不入,那次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是志願軍與韓國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的會戰,最終的結果卻是韓軍軍團被解散。對於這次戰役的慘重損失反而被詳細記載未加掩飾。

這場戰役發生在1951年5月16日,韓軍的第三師、第九師與第七師的聯繫被志願軍切斷。志願軍企圖將韓方三師和九師「吃掉」。韓方軍團長劉載興見狀,當即決定帶領部隊撤退逃出志願軍的包圍圈。美軍顧問卻否決撤退的命令。

讓韓軍和美軍都意想不到的是,短短的一天時間,韓軍的防守線就被撕裂,眾多軍事要地被攻佔。此刻三師,九師師長只能率領部隊撤退。戰局一片混亂,然而軍團長卻設想,在三師、九師的炮兵掩護下,軍隊還是可以突圍的。為此他專程去會見這兩個師長,幾人確定了突圍路線。然而撤退的計劃在實施中卻問題頻發,有部隊擅自行動,打亂了事先的所有安排,緊接著戰局變得無法掌控,在炮火下韓軍只能四處逃散,將領們只得帶領殘餘的部隊設法轉移到芳臺山,然而現實卻是芳臺山的地貌地形易攻難守,根本無法停留,只能繼續撤退。

不斷的撤退,不斷的混亂,無盡地絕望。這支原本被美軍重點培養的軍團,非但沒能為戰鬥做出貢獻,反而不堪一擊。這原本合計有兩萬三千餘人的兩個師部,到最後只剩下了2050人。也就是說他們只有8%的存活人員。戰後,大概是軍方無顏接受這一事實,三師無奈面對被解散的悲慘命運,連番號也被撤銷。而這些有損顏面的事情也都被詳細的記錄在書中。可見韓國並沒有打算對此進行隱瞞。

由此我們也能理解,因為慘痛的失敗讓他們無法掩飾,所以韓軍只能如實記錄這次戰鬥。

相關焦點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其中,抗美援朝戰爭以一個章節的部分被列入為第五章,涉及到韓軍與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各項戰鬥。 其實,《韓國戰爭史》除了時間、地點和指揮人員的姓名等比較客觀之外,人數比例、戰鬥過程和指揮方式等都充滿了主觀意識,更像是一部抗中神劇。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然而在該書中有一個章節看起來頗為反常,那就是對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二十軍徹底擊潰韓軍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這一戰,最終導致整個軍團被解散。該書對這場傷亡率高達92%的慘敗沒有加以遮掩,而是如實在寫進這本戰史中。
  • 他們以身體鋪路,把韓軍第一王牌部隊打...
    戰至11時30分,8連一共打退韓軍23次進攻,此時整個連僅剩連長王虎元以下8人,手中武器只有5顆手榴彈、1枚手雷和1根爆破筒。韓軍衝上山頂,與我8連展開殘酷的白刃格鬥。讓人驚嘆的是,在這場肉搏中,8連最後8人拼殺到渾身血痕累累,居然沒有人犧牲,硬是用刺刀將韓軍趕下陣地。
  • 抗美援朝中最受志願軍喜愛的武器,看似不起眼,卻重創美軍空降師
    當時駐韓國的駐韓國的聯合國軍司令範弗利特對此時的戰況尤為擔心,他立刻聯繫美軍司令克拉克,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都是因為敵人的進攻一直不斷,而我軍忙於應對而陷入了被動防守的狀態中,為了改變現狀,防止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聯合國軍就應該通過長時間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攻擊達到和對方交換處境的目的,從防守變為進攻。
  • 中國粉絲追星送禮的韓軍猛虎師:是我軍手下敗將,曾被志願軍吊打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志願軍發動了著名的金城反擊戰,這次反擊戰中,志願軍的主要攻擊對象皆為韓國軍隊,對韓國部隊造成嚴重的打擊。在其中與韓國首都師的交戰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戰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奇襲白虎團。圖為榮立集體特等功的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特務連偵察1班全體人員。
  • 《英雄兒女》背後的英雄故事:志願軍兩個連,被韓軍當成幾千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了開城,並一直控制著此處。1951年7月韓戰的交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開城被劃為中立區,雙方還一度將開城作為談判地點。 雙方在開城附近進行了反覆拉鋸戰,雖然志願軍挫敗了美軍佔領開城的企圖,但美軍和韓軍的一系列前沿陣地對我軍鞏固開城周邊地區的防禦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 面對志願軍的進攻,韓軍名將哀嚎:我們患上了軍號恐懼症
    到達洛東江後,第一師還有7000多人,只損失了不到三分之一,成為韓軍中保存最多的師級單位。白善燁因此被授予準將軍銜。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入朝參戰。首批入朝的一共6個軍,分別是38、39、40、42、50、66軍。
  • 志願軍名將用一個非常冒險的戰術,創下名垂中外戰史的精彩戰例
    在1953年的金城反擊戰,一支志願軍部隊用一個極為冒險的戰術,創造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彩戰例:三千將士神不知鬼不覺地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長達19個小時竟完全沒被敵人發現,最終他們如同天降神兵般衝向敵陣,取得了全殲敵人一個團的輝煌戰果,從此名垂軍史。導演這齣精彩大戲的人就是志願軍名將、第六十軍軍長張祖諒(開國中將)和他手下英勇無畏的將士們。
  • 上甘嶺志願軍最鍾愛武器,比衝鋒鎗都牛,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誰能想到,一片不足4平方公裡的高地,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在這裡發生了激烈的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戰況後期越來越激烈,從小範圍戰鬥發展到大的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遭到了來自美國空降師一部的猛烈打擊,雙方的炮火似乎從未停止。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0月25日,韓軍第1師第12團向北推進至在三灘川西岸,第15團則試圖過河到達東岸,正在他們渡河之時,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發起了攻勢,志願軍用重型火炮將韓軍截擊。當志願軍出現在韓軍面前時,韓國人仍然認為這是朝鮮人民軍的散兵遊勇,不久以後,他們才開始確信中國人已經參戰了。
  • 李奇微回憶錄,對志願軍不吝溢美:最兇狠也最文明的敵人
    在崇尚技術優勢的美軍中,謀略型的軍事將領並不多見,而參謀出身的李奇微卻以敏銳的戰場洞察力而聞名。和傲慢的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才是彭總真正的對手。 志願軍高層對這位強勁的對手向來評價很高,稱其為「值得尊敬的對手」。而李奇微本人,也對彭總及他率領的志願軍充滿敬意。
  • 志願軍眼中的韓軍:雖然師承二戰日軍,但戰鬥力卻低得可憐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鬥中在志願軍的對立面,是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當然這些國家並不包括在數年前就已經投降的日本,但是我廣大指戰員在戰鬥的過程中卻發現有這樣的一支部隊,他們無論是指揮或者軍隊的編制都和當年的日軍一模一樣,這讓我志願軍還以為的是在時隔5年之後再次和日軍作戰。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上述文章中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美軍第23團雖然編制人數眾多,但是並不滿編。這同樣不符事實!按照美軍步兵第2師記錄,1950年12月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5070人;1951年1月美軍第2師補充人員和歸隊傷兵3841人。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最愛武器:牛過衝鋒鎗,靠它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亮劍》中有過這樣一段故事,獨立團通過對手榴彈的巧妙使用最終擊敗了山崎大隊,這個情況也很好的說明了我軍對於手榴彈的喜愛。為何經常可以聽見這樣一句話,手雷兵可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敗呢?首先因為手榴彈比大多數武器價格便宜,並且方便製造,比起子彈在打造過程中的多處加工,手榴彈的生產要簡單很多。
  • 66年前的美軍強大無比,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
    從66年前開始美國就是如此強大無比,可他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當時的美國在東亞地區打過兩場戰鬥,一場關於日本,一場關於朝鮮,鋼鋸嶺這場戰役也不是在美國本土,面對的裝備精良的日本人,當時的美國士兵一個一個的往上爬,踏著敵人和戰友的屍體血戰82天才取得勝利,那一場戰爭美國大兵前赴後繼,捨生忘死展現出了軍人該有的血氣。
  •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就靠這個不起眼的武器,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上甘嶺戰役的戰況後期越來越激烈,隨著戰鬥規模逐漸擴大,美國還調動了赫赫有名的第101空降師對志願軍發起進攻,這片陣地幾乎被雙方的炮火覆蓋。然而令人們意外的是,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這樣艱難的處境,堅持不懈的反覆搶佔高地多次,打退了敵方近七百次的衝鋒。難以置信的是,志願軍把手榴彈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便把美軍的攻擊阻擋了下來。
  • 入朝突遇南朝鮮襲擊,志願軍臨陣不亂,首戰便告捷
    當時雖然我志願軍已經在韓戰爆發前期,及時的組織軍隊採取晝伏夜出的方法將百萬大軍秘密送進朝鮮戰場。但是由於當時地圖,測繪工具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志願軍40軍118師在當天與韓軍發生了一個遭遇戰。02志願軍拋棄重裝,輕裝行軍,在要地進行阻擊戰24日也就是打響韓戰的前夜,中國志願軍已經奉命靠近朝鮮的溫井地區
  • 得知志願軍師長是自己的老上級,韓軍名將連夜率部逃跑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韓軍戰鬥力弱於我軍,與中朝聯軍交戰是敗多勝少,乏善可陳。然而,矮子裡拔將軍,韓軍中還是有一些將領表現出色的,比如本文的主角——白善燁。順便說一句,白善燁於今年7月10日去世,享年100歲。
  • 上甘嶺志願軍鍾愛武器,比衝鋒鎗厲害,曾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當時駐韓國的駐韓國的聯合國軍司令範弗利特對此時的戰況尤為擔心,他向美軍司令克拉克匯報到,現在會發生中軍一直處於勝利之中的現象,都是因為敵方的攻擊太猛使得我軍陷入被動防守的局面中,為了改變現狀,避免再次陷入被動防守的局面,我軍在之後的戰鬥中需通過不斷發動小規模的進攻更換和對方的戰況,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砥平裡之戰是韓戰的一場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進行的一次對堅固野戰陣地進攻的戰鬥。    砥平裡戰鬥是志願軍屈指可數的幾場敗仗之一,且損失相對較重,難逃被反覆炒作的命運,謠言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