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其父是曹魏大司馬曹真。他小時為人謙虛謹慎,聰明睿智,曹操很喜歡他,把他收為養孫。因此,他經常以宗室的身份出入宮廷,曹爽與曹睿交情深厚。後來曹睿稱帝,任韋善為散騎侍郎,累切城門校尉為散騎常待,而後又轉任為武衛將軍。
公元239年,曹睿病重,臨終前囑託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助八歲的太子曹芳執政。曹芳繼位後,曹爽加任侍中、改封武安候。具有至高的特殊待遇,曹芳繼位之初,曹爽還能保持謙虛慎重的作風,都凡事能和司馬懿商議,從不獨專行。他與司馬懿配合的很好,他們共同輔政從未出過任何矛盾。可到後來,曹爽聽信了丁謐的計謀,尊日司馬懿為太傅,此舉表面看來是對司馬懿的尊重,其實削去了司馬懿的兵權,還認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免去蔣濟原領軍將軍之職。他接著把自己的兩個弟弟以及親信都授以兵權,朝廷大臣中都安插了親信,掌握朝中大權,經過一系列的變動,曹爽真正掌握了朝中的實權,從此曹爽就變得驕戒奢淫逸起來,朝中的任何事情都不再與司馬懿商議,開始獨自執行政事。
公元244年,曹爽為了建立自己有軍功的形象,近狂妄自大的決定伐蜀,司馬懿覺得這是個危險的行動,於是極力勸諫。現在的曹爽怎聽得進勸諫?他照樣獨自專行,令夏侯玄將軍為伐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率軍入蜀。由於伐屬計劃不周全,行動倉促,前物線部隊資供應不上,造成了糧食缺乏,蜀漢大將軍費禕,又領先了佔據有利地形,曹爽進軍受阻,參軍楊偉和夏侯玄勸曹爽撤軍,卻遭到鄧颺的反對,他們與鄧颺當著曹爽的面爭執不休,曹爽很不高興,只好同意撤軍。正在曹爽眾將爭論不休時,屬將費禕,做了嚴密的安排,截斷了曹爽撤去的後路,曹爽經過一番苦戰,僥倖成功撤離,但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引得羌、胡等地對曹爽的怒怨四起,關中大為虛耗,曹爽的名聲掃地。
公元247年,曹爽又生事端,專權亂政,他把郭太后遷於永寧宮,架空了司馬懿,很多事情不讓司馬懿參與。於是,司馬懿與曹爽加深了矛盾,司馬懿故稱病不上朝,等待除去曹爽的良機。曹爽獨自執政,更加肆無忌憚,他為自己謀取產業,貪宮中財物,向其他州郡索要巨額物資。州郡官員如若對他進貢不周就會遭受懲罰,自己的飲食住行穿用都要依皇帝的規格來定,他珍貴玩物積聚很多,妻妾成群,甚至把曹睿的七、八個才人也作為自己的妻妾。他的胡作非為使眾臣們敢怒不敢言,,其弟曹羲為曹爽感到擔憂,多次勸諫他,不要如此過度地驕淫奢侈,以防成禍。可中忠言相勸無效,曹羲只好涕泣而去。
公元249年2月5日,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祭拜魏明帝,司馬懿奉郭太后之令在洛陽發動向平陵政變,奪取了曹爽的兵權,曹爽得到應有的懲罰,曹爽兄弟被免職後,以爵候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馬懿在曹爽府四角起了高樓,派人站在高樓日夜監視,府第猶如監獄。曹爽行動時時被監控,內心十分不安,生怕遭到殺頭之罪。為了試探司馬懿之心,他佯稱食物不足,要求供給,司馬懿如他願將食物送來,此時他的心變寬了下來。可事後不久,曹爽的輕信黃門張當受不了司馬懿的嚴刑拷問,供稱曹爽有圖諜反叛之心。於是曹爽兄弟及曹爽的親信黨羽全部被擒。2月9日,曹爽被誅並屠殺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