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我在詩詞中的形象如何?

2020-12-12 騰訊網

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注意防護。三國時期曹爽這個人物可能在部分人眼中只是個背景板,畢竟曾經是魏國舉足輕重的臣子,來看看詩詞中曹爽的形象,共計8首。

詠史下·曹爽陳普

眼中鸞鳳悉豺梟,一日翩翩忽滿朝。死近天教為呂祿,罪深地不著良宵。

【關於三國人物的詩詞陳普很少缺席,作為曹叡的託孤大臣,曹爽在曹芳時期逐步走向了權力之巔,本篇沒有算上關於曹爽的謗語,要不然還會順帶提一下臺中三狗。】

詠史下·曹爽宋 陳普

四聰八達免官時,仲達含香拜玉墀。二鬼不來同壑谷,未愁寡婦與孤兒。

【在曹叡抑制浮華的策略下,浮華黨沒有什麼發揮空間,直到曹爽大權獨攬,所謂四聰八達才能一展所長,有名聲也有影響力,卻沒能落得什麼好下場。】

往復酬和積十餘篇濤不能詩肯堂強之乃依其韻而錯雜用之勉成一首賀濤

吾師性好客,亭園極遐賞。高宴無虛日,嘉客時來往。酒政酷漢吏,詩律密秦網。

張李爭出奇,範子才無兩。群雄不相下,建國各分壤。小侯執贄來,聽命甘誚謗。

郡縣不敢居,退思乘一障。憶我二十餘,抗志薄今曩。良馬脫羈絡,千裡猶莽蒼。

盲進不知退,力竭仍思強。豈料遇仲達,唾手收曹爽。蟻垤恐顛躓,嵩華惡能上。

範子笑其旁,瓦缶擊之響。憐彼蜩與鳩,不使控草莽。趣我令當陣,怯夫膽忽放。

縱橫大敵前,那復計弱壯。思酬知己恩,勝負不設想。請師備良藥,將療灌夫創。

【「病賺曹爽」是個多麼著名的故事喲,不過主要被忽悠的是李勝,當然曹爽也被司馬懿收拾了】

六十吟陸遊

人生久矣無百年,六十七十已為壽。嗟予忽忽蹈此境,衰發如蓬面枯瘦。

孤松摧折老澗壑,病馬悽涼依棧豆。尚無籌策活目前,豈有功名付身後。

壁疏風入燈焰搖,地爐火盡寒蕭蕭。胸中白虹吐千丈,庭樹葉空衣未纊。

【曹爽有一個著名的典故,「駑馬戀棧豆」,這是桓範對於他的譏諷,用來表達對於曹爽目光短淺的不滿】

《用碩夫韻述懷二首》宋 李彌遜

黃塵工染寒士裾,造物不與相乘除,君愁盡寫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書。

何門真是萬人敵,近事不聞三顧廬。端知駑馬巒棧豆,水激自有溟南魚。

【曹爽:子非我,安知我】

後答吳尚書胡如壎

渥窪困鹽車,帖耳聲復吞。駑駘飽棧豆,嘶鳴尚軒軒。

向來溝中斷,青黃即犧樽。薰蕕既同器,玉石且俱燔。

物理安可齊,我今欲忘言。

【駘即劣馬,還是熟悉的典故,也被用來自嘲】

勾龍元應以詩送王子友從診斷綿竹之招語多見李流謙

君慚棧豆戀,自了非駿骨。

【只截取了兩句,這就是駑馬和駿馬的對比,用詞倒是不怎麼激烈】

為林中洲題馬圖王恭

漢家神驥出宛西,鳳臆蘭筋破月蹄。冀北群空知汗血,長楊獵罷見霜蹄。

青絲引轡穿花入,黃帕蒙鞍對御嘶。莫道時平淹棧豆,飛騰思與六龍齊。

【曹爽:龍翔九天也行,富家翁亦可】

關於曹爽的詩詞,就到此為止。

相關焦點

  • 袁術:我在詩詞中是什麼形象?
    本篇暫停一下郵驛相關的內容,先來看看詩詞裡的袁術,關於他的詩詞並不多,以至於還補上了相關地名,共計9首。 【袁術:多多少少也算是點貢獻吧,其實我還建了個公路城】 《袁術》清繆沅 公路浦前白日昏,千重駭浪猶騰奔。
  • 孫權:我在詩詞中是什麼形象?
    關於孫權的詩詞其實並不是,「孫權」、「仲謀」、部分「孫郎」這些關鍵詞都能檢索出相應詩詞,本篇來看看關鍵詞「孫權」涉及的15首詩詞。《吳》 唐 徐夤一主參差六十年,父兄猶慶授孫權。不迎曹操真長策,終謝張昭見碩賢。
  • 高平陵事變中,曹爽如果挾天子反抗司馬懿,勝算有多少?
    表面上看曹爽挾天子似乎是佔盡上風,但是,一場政治鬥爭的勝負關鍵在於算、謀、略。所以我的回答是,曹爽根本沒有勝算。那今天我們就跟著史料一起,再回顧一次那場政變的歷史吧。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曹爽一黨當權時期的皇室矛盾,獲取宮中皇室的信任與支持。又能以「忠君」之道消弱老功臣的疑慮,爭取到整個世家大族們的支持。還可以穩定百姓情緒,所有這一切這叫安內。繼而,發兵至洛水浮橋屯駐,然後向天子曹芳上奏以謀取政變的合法性,同時也是對曹爽展開心理攻勢。這叫軍事戰、心理戰雙威懾。
  • 譙周:我在詩詞中普遍是負面形象
    在朝堂中有著眾多官員,他們有時同仇敵愾,有時各執一詞,尤其是面對兵臨城下這種危機時。本篇就來看看譙周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9首。 《籌筆驛》 唐 羅隱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徵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曹爽與司馬懿的爭鬥,一明一暗,高下立見
    可到後來,曹爽聽信了丁謐的計謀,尊日司馬懿為太傅,此舉表面看來是對司馬懿的尊重,其實削去了司馬懿的兵權,還認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免去蔣濟原領軍將軍之職。他接著把自己的兩個弟弟以及親信都授以兵權,朝廷大臣中都安插了親信,掌握朝中大權,經過一系列的變動,曹爽真正掌握了朝中的實權,從此曹爽就變得驕戒奢淫逸起來,朝中的任何事情都不再與司馬懿商議,開始獨自執行政事。
  • 三國: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判曹爽「夷三族」,為何卻沒能做到?
    司馬懿在政變成功一個月後,以謀反為由,將已經被監視居住的曹爽及其親信全部殺死,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曹爽被「夷三族」。但眾所周知,曹爽是曹氏宗親,「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雖然一直有爭議,但再怎麼爭議,父族肯定是在其中的。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為何選擇投降,而不是奮起反抗
    公元239年,年僅35歲的魏明帝病重,臨死之前託孤於曹魏的社稷之臣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這兩個人在當時的地位可以說是落差很大,前者聲望很高,後者卻沒有什麼成就。就是這樣的組合,導致了魏明帝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將重任交與這兩人,實際上兩人的能力差距決定了他們的所作所為。
  • 如何在詩詞中使用典故?
    如何在古詩詞中使用典故◎南郭居士查典故的基本釋義,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本文所說的典故是為第二種含義,簡言之就是詩詞或文章等,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 司馬懿叛亂時,曹爽同時擁有天子和兵權,為什麼還要選擇投降呢?
    據《三國志》記載,司馬懿奪權後,司農桓範帶著司農印找曹爽。桓範見曹爽兄弟,便勸他們帶著皇帝曹芳去許昌,以皇帝為號召,請求天下兵馬自衛,從與司馬懿對峙。假如曹爽真能聽從桓範的勸告,曹魏的歷史走向,很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猶豫不決的曹爽,還是選擇了向司馬懿投降,以求換回餘生的榮華富貴。因此,曹爽之所以要向司馬懿投降,第一個原因就是曹爽對享樂的渴望,不敢放手。
  • 是誰害死了大將軍曹爽,篡奪了曹氏政權?這事兒可不能全怨司馬懿
    而且在曹爽身邊還圍繞著一批同樣利令智昏的庸才,包括喜歡空談不務實際的何晏、鄧颺、李勝、丁謐之輩!想當初,魏明帝曹睿在世之時,就曾因對這班人誇誇其談的厭惡,而將其免官罷職逐出朝堂,以免讓他們敗壞了朝廷風氣!可是,曹爽卻偏偏非常欣賞何晏、李勝等人的「才華」。竟然在擔負輔佐幼主的重任後,又把這班人召回朝中引為己用!這班利令智昏之徒一旦受到重用,必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司馬懿發動政變靠三千死士,曹爽手裡也有數千兵馬,真打能贏嗎?
    大司農桓範聽說司馬懿兵變,立即逃出平昌門,報告曹爽,而曹爽得知事變,立即慌了手腳,六神無主,徹底蒙圈了。桓範作為智囊,非常清醒。桓範說,現在,大將軍你手裡有一張王牌,就是皇帝,應該立即帶著天子駕幸許昌,然後,以皇帝的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一起討伐司馬懿。
  • 曹爽三族被司馬懿處死,卻漏掉了一個人,最後司馬家族被他斬殺
    曹爽三族被司馬懿處死在當時的後期,司馬懿憑藉自己家族的力量靠自己長久的生命,在朝堂上面扶著曹操的兒子,同時也為司馬家賺得了非常顯赫的地位。在司馬懿的後期可以說自己是朝堂上面的眾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當時小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年齡非常小,不能妥善地處理朝堂上的事物,所以在當時曹爽和司馬懿,二人成為朝堂上的肱骨之臣。
  • 手裡有兵權有皇帝的曹爽,如若放手一搏,會有機會反殺司馬懿嗎?
    隨著曹爽兄弟離開洛陽,曹爽一黨群龍無首,蟄伏了數年的司馬昭憑藉著手中的三千死士控制了洛陽城,而後又假借太后詔命,罷黜了曹爽兄弟及其黨羽。得知消息後的曹爽挾持魏少帝車駕滯留伊水以南,就在這時,大司農桓範帶著弄夠調運天下糧草的大司農印來到了曹爽營中,準備勸說曹爽以手中的虎符與魏少帝前往許昌,調集天下兵馬勤王,自己可以為其提供糧草,可是卻被曹爽拒絕。隨後,曹爽向司馬懿投降,不久便以謀反罪名被殺。曹爽的這一舉動與最後落得的下場,令後人無限唏噓。
  • 曹爽三族被司馬懿處死,卻漏掉一人,最後司馬家族被他斬絕
    曹爽三族被司馬懿處死,卻漏掉一人眾所周知,司馬懿靠自己的力量為司馬家奪取了非常顯赫的地位和權勢,其後期也成為了掌控魏國朝政的重要朝臣,也正因如此,司馬懿成了諸葛亮的心頭之患。魏明帝的兒子剛剛繼位的時候年紀還非常小,不能妥善地處理好各種政務,而在當時,他最信任的兩位大臣正是司馬懿和曹爽。
  • 歷史解密:一個看似草包的曹爽為什麼能夠壓制司馬懿十年之久?
    禝鶴鴩湢坯窠嶷蓀珗愙苞阸櫃譑蘮呵摬餱粴鰹鋶沴蒑颬麓眛欘舴鉚駨儊為奺濵辢礃麀嬋怷黍揟喔汕佧蕶妬訧輫煾誦在政治方面,曹操提倡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做官。錪粛囬羴磀絨砣嵻珖眷啣虁獝鑪坊橅餽頏戾偽糭睜撓奞冷筴茼喴雥穫煣魵獸鷞琄踭颸窠幠閎縳亶渦伃局凅鵄爓怡睻曹操的勢力不斷上升,大大威脅到了士族原有的勢力。
  • 王裒:詩詞中的我總與枯樹作伴
    本篇就來看看王裒póu在詩詞中的形象,共計10首。《詠史下·王裒》 宋 陳普正始頹波萬丈深,臥冰泣竹盡漂沉。尚餘淚染無枝樹,撐拄乾坤直到今。【王裒每每讀到《詩經》中《蓼莪》那篇都會落淚,所以他的學生就沒有再學這一篇。其中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也是描寫父母勞累的名句】《方邵村以詩序見貽賦此謝之且以送別》 清 陳恭尹枯樹王裒今老矣,白頭玄晏非公誰。
  • 司馬懿殺曹爽,奪取曹魏大權,當時手握重兵的夏侯家族為何不救?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之變,先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並以洛水為誓允諾其只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對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選擇放棄抵抗。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餘事」。
  • 讓作文更高級的秘密,都在詩詞中,用思維導圖獲得「詩詞思維」
    高明的作家,幾乎都是細節描寫的高手,比起長篇累牘的描寫整個場景,他們更喜歡抽出場景中的一種或幾種意象,構建起一種氛圍。比如魯迅描寫孔乙己,一條長衫,一個站著喝酒的動作,就把形象勾勒出來了。掌握用細節營造意境的方式,會讓作文更加生動精彩。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