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這些事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你是嗎?

2020-12-22 淘媽育嬰

文|淘媽

每個家庭自從有了孩子後就把大半的精力投在孩子身上了,就是希望能讓孩子變得足夠優秀、成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也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做出了很多傷害孩子的事情。像以下這幾種做法,看似是為孩子好,實則對孩子傷害很大,看看你有沒有做過。

1. 打擊、否定孩子

有些父母信奉「打擊式」教育,對於孩子做得不到位的事情,少不了一頓批評、否定。甚至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家長還是習慣性地打擊孩子,美其名曰「怕他驕傲,為了激勵他更加努力」。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想通,你工作中出現一點差錯,老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或者你已經很努力,工作做得也很好,老闆卻說「你這比起XX還差得遠」。聽到這樣的話,你的感受如何?一塊被釘滿釘子的木板,即使把所有的釘子都拔乾淨,木板也已千瘡百孔,再難恢復平整光滑。

家長想要通過打擊的方式激勵孩子,這種心理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長期這樣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想像的傷害。孩子最信任的人其實就是父母,如果連父母都覺得自己不好,孩子慢慢就會變得很自卑,自己也會覺得「我很差」。孩子這種原生的自卑,會影響一生。在我看來,溫柔的鼓勵比冰冷的否定要更為有力量。即使孩子表現不好,告訴他沒關係,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會越來越好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建立起自信,會變得越來越優秀的。

2. 總強調自己的犧牲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就經常能聽到父母這樣說「要不是因為你,我怎麼會這麼辛苦?」「如果不是你,我現在也是行業的佼佼者。」其實父母說這樣的話,無非就是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些話對於孩子來講有多麼的沉重。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就被動地變成了一個虧欠者。父母的這些話,會讓孩子充滿愧疚感,覺得父母這樣都是自己拖累的。如果父母一直在過分強調自己的付出,自己的犧牲,只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事實上,愛,從來都不是犧牲,而是本能。

3. 忽視陪伴的重要性

淘媽知道的一對夫妻,兩人都是在鐵路工作。孩子出生後的3個月媽媽就去上班了,孩子交給奶奶帶。夫妻兩每年就過年的時候會幾天,平時都是給孩子買東西郵寄過去。他們覺得趁孩子小,多賺點錢,以後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是他們每次回家,孩子都不和媽媽睡,就要找奶奶。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們想要接孩子去市裡上學,孩子怎麼都不跟爸爸媽媽走,甚至說「你不是我媽媽」。聽到這話媽媽有多傷心,可想而知。最後是奶奶陪著孩子一起去了市裡的家,孩子這才正常上學了。

有多少父母和這對夫妻一樣,覺得只要多賺錢,給孩子買最好的東西就夠了。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講,多麼貴重的東西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更不應該缺席。一個情感富足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愛自己。父母給孩子的陪伴和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溫柔和強大。

4. 凡事滿足孩子

有些父母覺得愛孩子就是給孩子他想要的,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只要自己能做到就會無條件滿足。每當孩子提出要求,家長不去考慮孩子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需求,而是覺得別人有的,我家孩子也得有。哪怕父母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所以現在很多本不富裕的家庭,卻養出了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富二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甚至稍有不如意還會埋怨父母沒有滿足自己。一個「有求必被應」的孩子,缺乏獨立能力,容易攀比,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都是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這樣的孩子最後也會變得自私自利,只懂索取,不懂付出、回報。

淘媽說:教育孩子也是一種修行,有智慧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大多很優秀。相反,在教育中常做以上這些事的父母,結果往往會讓你很失望。如果你也犯了以上這些錯,趕緊改過來,用正確的教育成就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父母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更容易培養出情商高的娃,你說過幾句?
    每當寶寶出生之後,幾乎都是全家人的焦點,對孩子不僅充滿了愛護,更是被寄予厚望,畢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優秀。而孩子優不優秀的關鍵,其實在於父母,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會映射出父母的樣子,而父母也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怎麼教孩子,將來就會 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9張圖片告訴你!
    教育,像一場闖關遊戲,穿越一個又一個關卡,每一關都困難,每一關又都飽含喜悅,做智慧型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輕鬆迎戰每一道人生關卡。以下九張圖,讓你get到智慧型父母的秘訣↓↓↓關於孩子的特質普通父母:眼裡的缺點永遠多於優點。
  • 越喜歡做這3件事的爸爸,越沒什麼本事,也難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就算很多家庭平時都是媽媽帶孩子的時間多一些,但是,爸爸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孩子的爸爸很有本事的話,那孩子將來也錯不了,必然會很有出息;如果說,孩子的爸爸沒什麼本事,總是喜歡做這些事兒的話,也很難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階級固化的聲音不絕於耳。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不少父母在孩子未出生之際就開始籌謀:選哪裡的房子、幾個月開始上早教、未來就讀哪所幼兒園……優越的家境確實可以給孩子提供搶跑的機會,但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最終拼的還是父母。
  • 居家勞動好處多,孩子也能做家務,這些培養方法,值得父母學習
    02耐心指導,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小功課多,不會讓孩子做家務。然而,收拾家務、擇菜、做飯卻是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讓孩子學會大有益處。父母可以將勞動寫進家規,讓孩子知道和理解。做家務活時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幹,如果不會向自己學著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比如讓孩子學習包餃子、做蛋炒飯等,逐步培養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
  • 讀再多的育兒書,也無助於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
    常爸:「那你空餘時間都幹什麼?」朋友:「空餘時間?我除了上班帶孩子,所有時間都在鑽研育兒書了,哪有時間再做別的?常爸:「不看點小說、歷史書之類的嗎?」朋友:「有用的書都看不完,哪有時間看這些沒用的東西?」常爸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應。於是給她講了一個莊子的故事 。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這個答案讓父母大吃一驚,孩子的母親更是十分愧疚。因為母親經常在無意間責罵孩子,你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似乎就變成了了母親的口頭禪。證實這些口頭禪,深深的傷害到了女孩,在女孩子的心理留下來嚴重的陰影。父母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麼不經意間的口頭禪,或者說溝通方式上的錯誤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
  • 母親的性格,影響孩子的命運,3種媽媽養出的孩子難成大器
    恰恰相反,媽媽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可是問題就出在這裡。每次年幼的兒子犯了錯誤或者是無法回答媽媽的問題的時候,媽媽就暴跳如雷地訓斥:你怎麼這麼笨,要你有什麼用?「你怎麼這麼笨,要你有什麼?」
  • 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你做對了嗎?
    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你做對了嗎?瑤瑤是一個全職寶媽,自從有了寶寶之後就專心在家照顧寶寶,瑤瑤本身就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視。沒聽見電梯超載了嗎?」送水工人剛想往下走,這時的兒子說:「叔叔,你進來,我和媽媽坐下一趟吧」,送水叔叔也是連忙道謝。下電梯之後,兒子問媽媽,「媽媽,我做的對嗎?」媽媽回答說:「那個叔叔應該很趕時間,你的行為證明你很體諒叔叔,所以你做的很棒」。
  • 「清華學霸」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成功孩子的背後,是優秀的父母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需要孩子自身足夠努力和優秀,還需要家長教育方式得當。 不知道大家對那個之前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走紅的武亦姝是否有印象?當時她的才華可以說是驚豔了不少人。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習得性無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悲觀、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足夠樂觀,是很難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心理狀態的。在面對多次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樂觀的孩子往往可以展望更遠的未來,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而悲觀的孩子,多次失敗之後,他們就自暴自棄了。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更優秀
    很多父母都是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秀,其實,成績的好壞僅代表著孩子智商的高低,這關乎的是孩子聰不聰明,而非優不優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曾說「一個優秀的人,20%靠智商,剩下的80%靠情商,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主要標準」。
  • 孩子膽子小,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膽子小,帶他培養什麼興趣好呢?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大家好,怎麼讓孩子表現自己呢?這是父母必須切實解決的問題,孩子大膽,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我建議孩子先練習口才,如果不知道孩子怎麼表達,可以訓練口才來鍛鍊自己,可以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這很重要,然後,作為父母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討厭的東西。
  •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根源在父母
    撒貝寧的父母:"放養"與鼓勵結合的教育方式撒貝寧主持過父輩喜愛的《今日說法》、《開講啦》、《出彩中國人》到年輕人愛追的《明星大偵探》,每一個節目都著實展現出了撒貝寧的高智商以及很好的邏輯推理能力。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當然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六歲前很關鍵,養成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
    育兒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養成這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一、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補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沒有捷徑可尋。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較其他孩子要強很多。二、聽英語或背誦古詩詞,每天聽十到二十分鐘,別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孩子長期停英語和古詩詞,潛意識裡會形成一種思維,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這樣的培養方法你贊成嗎?三、堅持每天讀繪本,每天只需十分鐘,三年後孩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
  • 缺乏心理營養的父母,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很多中國家長的觀念就是,「我是為了你好,才會嚴格要求你。」於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吼罵孩子,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直接動手,但是孩子犯的錯真的會有那麼嚴重嗎?還是家長在借這件事情宣洩自己的情緒?
  • 你的孩子也怕生嗎?讓孩子融入群體前,父母需了解3件事
    最近正值幼兒園開學季,許多孩子將第一次離開父母,融入群體生活。你是否發現孩子面對新環境、面對人群,總是猶豫不安,回家哭喊不想上學?出現以上狀況的話,孩子有可能是怕生性格!遇上這些狀況,父母該如何處理?
  • 發展心理學家陳會昌:培養「好」孩子,父母要做這3點!
    當時在學校圖書館裡,我曾借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讀著作的《父母必讀》,也常閱讀前蘇聯的一本俄文雜誌《家庭與學校》,曾經感慨,中國為什麼沒有類似的雜誌? 直到現在,很多父母還向心理諮詢專家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為什麼愛哭、膽小、愛打人、粗心、對事物不感興趣…… 看來,當一個成年人成為父母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自己的「天性」,即與生俱來的心理特徵,然後,細心觀察孩子的天性,想想孩子的天性和自己天性之間有什麼關係,在這個基礎上,做到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只有愛與教育並行,孩子才能越來越出色。但現實往往是,父母越愛孩子,教育就越是寸步難行。父母無底線無原則的疼愛,導致孩子成長受阻,更容易毀掉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