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根源在父母

2020-12-24 大咖時尚show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我們總會發現,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總會讓人感到舒服和特別。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們思想以及細節的改變。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

董卿的父親:堅信努力就能改變命運

最近,一檔名叫《央視主持人大賽》的節目悄然上線,瞬間火爆全網,而坐在評委席上的董卿,則被觀眾奉為「神仙中的神仙」。董卿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大多都是因為自己父母的影響。

當記者問到「是什麼樣的遇見成就了今天的你」時,董卿沒有遲疑地回答:「我很有幸遇見了我的父母,這是人生最初也是最奇妙的遇見,因為無法選擇。」

董卿的父親出身普通,靠刻苦學習考上了復旦。因此,他堅信努力就能改變命運。他把這種期盼,加諸在了女兒身上。每日抄寫、朗誦詩詞古文、晨跑一公裡,是董卿的日常。

上個世界80年代,人們大都生活簡單,董卿家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就是讀書。一家三口窩在書房裡,父親寫稿,母親備課,而她趴在方凳上寫作業。晚飯後,一家人各佔一角,各看各的書。

那時她未曾明白,父母在她的身體裡,種下的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孕育紮根。

撒貝寧的父母:"放養"與鼓勵結合的教育方式

撒貝寧主持過父輩喜愛的《今日說法》、《開講啦》、《出彩中國人》到年輕人愛追的《明星大偵探》,每一個節目都著實展現出了撒貝寧的高智商以及很好的邏輯推理能力。

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當然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

撒貝寧的父母都是軍人,在部隊從事文藝工作,但他們對兒子實行的卻是與軍事化教育相反的"放養"與鼓勵結合的教育方式。

當撒貝寧的父母發現孩子的演講天賦的時候,不會因為怕耽誤學業而去阻止撒貝寧的每一次演講,真正的保護了撒貝寧的想像空間,才成就了今天的小撒。

郎朗的父親:像上了弦的發條,十幾年不停逼出了一個鋼琴大師

郎朗能有今天世界鋼琴大師的成就,也是離不開爸爸的督促和教誨。

郎朗的爸爸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工廠、雜技團和部隊文工團工作,拜師苦練二胡演奏。

把兒子栽培成鋼琴巨星後,他在音樂會上,和兒子合奏演出。

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得到,他有個了不起的兒子,但他自己本身就很了不起。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父母: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楊晨煜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裸分730分獲得了總分第一,成為了廣西的高考狀元。重點是學霸成績好就罷了,顏值還高,就連文體愛好也很廣泛。楊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對書法和畫畫也有濃厚的興趣。

當記著問起他的父母是怎樣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是這樣回答的:

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OK了。平和和穩定的家庭,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他們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可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都成為了優秀的人。

不要擔心你太過年輕不會養育孩子,只要你願意思考和學習,你一定會比自己的父母做的更好,因為你的年齡決定了你是一個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不要用日復一日瑣碎的忙碌掩蓋你思想上的懶惰,也不要幻想孩子現在一堆毛病長大了就自然會好了,你現在所省下的麻煩,孩子長大後將會數倍奉還。

讓孩子明白,比你直接告訴他更有效果,這就是言傳身教。比如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天天說教是沒有用的,你必須做給孩子看。為什麼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同樣一件事,每個家庭的做法就不一樣,所以推薦各位家長看看慧宇教育創始人王琨的《培養大器的孩子》。

《培養大器的孩子》是一本可以引導家長朋友們走出教育誤區,發現孩子天賦的書籍。該書從學習、網癮、早戀、天賦等多角度、多案例進行綜合論述,適合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教育。

同時,《培養大器的孩子》一書以家長與孩子兩個主線進行闡述和啟發,盤點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點工作,與孩子走向成功應該具備的品質和應該經歷的「苦難」,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改變一個人其實很簡單,有時候就是一個人、一本書甚至一句話就可以。一本好書可以影響很多人甚至幾代人。

書本的質量也不錯,喜歡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一個「自私」的父母。要想教會孩子關愛身邊人,那麼首先就要從關愛父母開始。如果一個孩子連關愛父母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又怎麼會到懂得關愛他人呢?不妨做個「愛計較」的父母吧,你越是對孩子「計較」,孩子便會越懂得如何愛人,如何去關注身邊人的感受,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 豆瓣8.5《誤殺滿天記》:不是所有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良藥」
    但所謂的彌補卻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用錢去滿足孩子的欲望,只會讓孩子覺得,「我父母無所不能,不管我做出任何事,都有人給我收拾殘局。」曾經,梅拉的確為這個兒子收拾了不少殘局,但有些事情她能做到,有些是不能做到的。
  • 拿起畫筆就有奇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畫家
    當然,這是成年人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說,無論在什麼地方,哪怕是一個小小角落,他們都有辦法玩的不亦樂乎。還記去年春天帶小寶出去玩的情景。那時候的小寶雖然對外面的一切充滿好奇,但很快,她就專注於花壇邊的小石子,不僅蹲著看,還用手去抓,甚至站起來用腳踩和踢,最後走的時候還將小石子當寶貝一樣放進口袋裡。
  • 「凡爾賽」式曬娃,把孩子當成炫耀工具,父母贏了面子卻尷尬了孩子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能夠如此優秀,他們自然格外的驕傲。為了炫耀孩子的優秀,小傑的父母經常在家長聚會的時候,凡爾賽式誇娃。剛開始,很多家長在聽聞了小傑優秀的時候,紛紛誇讚小傑。而小傑的父母在滿足了虛榮心之後,越發的過分。
  • 吳京陪娃再成網紅:真正優秀的父母,都這樣陪伴孩子
    可是,他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了,變得自閉、遲鈍,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生活中,這樣的悲劇,並不是個案。孩子,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幾乎多有令父母頭疼的兒童問題,如暴力、沉溺網遊、孤僻、消極牴觸等,都能找到一個相同的源頭:父母陪伴的缺失。父母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是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
  • 猶太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難怪猶太人特別優秀!
    第二,使孩子從小就知道知識是智慧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幾乎都要孩子回答這樣一個謎:「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
  • 重溫《奇蹟男孩》:父母的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奇蹟男孩》 豆瓣評分8.6 家庭教育電影一個年僅10歲,經歷了27次手術的小男孩,因外表異於常人,每天戴著一個巨大的太空人頭盔,不願走出家門,自卑且孤獨。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他終於在四年級的時候,勇敢踏進學校大門,並拿到學校授予的的亨利沃德畢奇爾勳章,還獲得了一大群好朋友。
  • 當「聽」孩子說話的父母,而不是壓制孩子情緒的父母
    這樣的想法造成只有孩子「聽」父母的話,而父母卻不會「聽」孩子的話。場景:某件事情發生了,孩子無法控制情緒——生氣了,把玩具、書本亂丟,然後是踩、踢,弄得整個房間滿地都是。父母剛開始會平靜對待,試圖勸阻孩子的行為,但越勸孩子越激動,抵達父母爆發的臨界點後,情緒開始惡化,「你在幹什麼?有事情好好說,不是發脾氣的。」此時孩子情緒已經失控,即使他想說,也是支支吾吾,不斷地蹦出幾個詞,言語之間也是跳來跳去,講不清重點,父母很難理解他的意思。
  • 優秀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龍應臺:孩子,努力讀書,並非一比高下
    裡面的人物性格很簡單,所有的一切都很單純。在這期間,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設,有了自己獨有的思想,這一切跟父母的教育緊密相連著。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父母,也有不太懂得教養的父母,所以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不同跟父母的教養關係很大。
  • 父親節霍啟剛一人帶仨娃,兄妹親手做蛋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和很多明星父母不同,這對夫婦一個是世界冠軍,一個是豪門之子,平日裡卻很低調,偶爾曬出的日常也是溫馨和甜蜜。在之前的採訪中,霍啟剛被問到普通話為什麼這麼好時,他回答說:「在家裡每天都說,以前要和老婆溝通,肯定得讓一點她,不能讓她學廣東話,我讓一點她,先開個頭。」
  • 被父母奮力託舉的孩子有多優秀 青島威德明特校園開放日這樣揭曉答案
    記者了解到,為開啟中考考生及家長全新的擇校路程,青島威德明特雙語學校分別在8月15日與8月22日舉辦校園開放日,給孩子一個邁進世界名校的機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對孩子最深沉的愛,就是助力孩子擁有一個光輝的前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初升高的學校選擇,中考後的決定,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至關重要的抉擇。
  • 怎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9張圖片告訴你!
    教育,像一場闖關遊戲,穿越一個又一個關卡,每一關都困難,每一關又都飽含喜悅,做智慧型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輕鬆迎戰每一道人生關卡。以下九張圖,讓你get到智慧型父母的秘訣↓↓↓關於孩子的特質普通父母:眼裡的缺點永遠多於優點。
  • 激勵孩子的良言妙語,孩子的未來,都藏在父母的話語裡!
    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只要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綻放光彩,充滿自信的孩子。經常發對孩子說這些話,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自信:1、你很優秀!2、在我眼裡,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孩子!
  • 《你是我的奇蹟》講述了警校裡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的故事
    每個人都喜歡看愛情片。在這樣的影視作品中,人們可以找到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愛的希望和愛的痕跡。這部影視作品《你是我的奇蹟》看似一部純真的愛情片,其實也是一部披著警校外衣的影視作品。警校是我國很少見的一門學科,一般都是圍繞著懸疑偵查的類型展開的,所以這樣的作品很新穎,假借刑偵談戀愛真的很有意思。這部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可以說是互不相識,互不爭鬥。主人公是警校裡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他的表現和智力都優於普通人。
  • 韓劇《天空之城》戳中教育痛點:「唯成績論」成毀掉孩子的根源
    最近宅在家裡看了一部叫做《天空之城》的韓劇,看完這部劇之後,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這部韓劇不僅僅講的是劇情,背後還揭示了一些教育的真理,給許多的父母一個嚴重的警告,那就是"唯成績論"成為了毀掉孩子的根源。而在這部劇中,精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十分的嚴格,極其擔憂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部劇從住城堡中一位媽媽1號李明珠的派對開始,她的丈夫是下一任院長的人選之一,是樸英才學習成績特別好,去了首爾大學的醫學院,這意味著他日後會成為醫學的精英,並且自然的繼承父親的事業。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讓這個社區的媽媽們紛紛想要跟李明珠套近乎,想要學習如何教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 孩子真難管?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
    這樣的畫面在今天看來似乎已經不新鮮了,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大人小孩子各玩各的手機,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可怕的。如果父母貪圖一時之快,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手機比父母」好的概念。事實上,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手機確實是比父母要好的。首先,手機不會打罵他,其次,手機可以讓他在玩遊戲中得到愉快。
  • 常做這些事的父母,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你是嗎?
    即使孩子表現不好,告訴他沒關係,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會越來越好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建立起自信,會變得越來越優秀的。2. 總強調自己的犧牲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就經常能聽到父母這樣說「要不是因為你,我怎麼會這麼辛苦?」「如果不是你,我現在也是行業的佼佼者。」
  • 孩子長大了,為什麼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而且,孩子越是這樣,父母越是不敢多說什麼,因為很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招來一場家庭「大戰」。所以做媽媽的很煩惱,問:孩子長大了,都這樣嗎?我想說的是,孩子長大了,並不都是這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也不是一天造就的。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給孩子裝上什麼硬體,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內核。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
  • 孩子做任何事都磨蹭拖拉的9種原因,家長必看
    這些都是可以很快完成的事情,但是會一再拖延。有時父母會感到焦慮,敦促他們吧,他們還會發脾氣,並使親子關係變得非常緊張。那麼,為什麼孩子們喜歡磨呢?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今天的文章,讓我們明白愛拖拉的孩子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