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也怕生嗎?讓孩子融入群體前,父母需了解3件事

2020-12-14 騰訊網

最近正值幼兒園開學季,許多孩子將第一次離開父母,融入群體生活。你是否發現孩子面對新環境、面對人群,總是猶豫不安,回家哭喊不想上學?出現以上狀況的話,孩子有可能是怕生性格!遇上這些狀況,父母該如何處理?

一、父母需了解孩子的怕生原因

很多父母可能會因為個性外向,對怕生一詞,處於知道但不一定懂的狀況。當這狀況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就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此時父母有沒有『同理心』很重要,儘管不容易也需嘗試,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反應。是因為面對未知環境,不敢前往嗎?是第一次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不知道怎麼聊天嗎?『怕生』不代表孩子懦弱,而是每個孩子天生個性不同,有人活潑、自然有人內向,但不能因此否定孩子,而是以陪伴、溝通,帶孩子走出怕生期,讓他們體驗成功交友,明白融入新環境沒有想像中難。

二、針對孩子個性調整溝通方式

多數怕生孩子屬於慢熟個性,對於新朋友的認識會多觀察,等熟悉後才跨出第一步。讓孩子明白,縱使自己的交友速度沒有別人來的快,但只要準備好了,就有機會交到新朋友!同時模擬演練跟其他小朋友互動場景,讓孩子面對社交一事,不因未知而阻礙。

三、需適時放手,讓孩子在外成長

很多父母怕孩子傷著、難過,往往過度保護,而這樣的保護只會讓孩子在封閉式圈內待著,等進入團體時,會因為與他人互動經驗不足,開始碰壁。父母想保護孩子,人之常情,但不能過度溺愛,適時讓孩子接觸人群,可累積社交經驗,面對不同個性的小朋友時,也可以了解如何與他人互動。信任並放手讓孩子接觸外面世界,在背後給予滿滿支持,也是有效改善孩子怕生個性的方法之一。

如何讓怕生的孩子融入群體?

通過上述三點了解孩子怕生的潛在、形成原因後,再針對已出現的怕生性格來調整正適合!

1.平日裡,讓孩子多接觸同年紀相仿的孩子

如果是多寶家庭,孩子可以從手足身上學習。但如果是獨生子/獨生女,不妨帶孩子前往公園、親子遊樂場等地方,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其他小朋友。從這些日常適應多人環境,減緩日後當父母不在身邊(例如上學),接觸陌生人時的不自在感。

2.事前溝通,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以幼兒園開學為例,可在孩子開學前讓孩子了解,開學那天會遇到什麼狀況,讓孩子在有準備的情況下,面對首次開學。開學以外的狀況,如初次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前,也可以告知每一個小朋友的個性都不同,當出現預料外的行為時勿害怕,可以多觀察,避免產生抗拒心態。

3.勿以否定方式解讀孩子的行為

避免用『這樣不好』、『你應該怎麼做』等方式,批判孩子的怕生反應,而是改問孩子『你覺得怎麼樣』、『想聽爸媽建議嗎?』,以開放式溝通來互動,讓孩子通過表達,了解自身行為意義。

4.可以帶孩子主動與其他小朋友、父母打招呼

父母可在孩子面前,主動示範與他人認識的方法,並通過這樣的打招呼行為,有第一次接觸。當對方回應時,可以教導孩子如何打招呼,也讓對方孩子對自己孩子有印象。當對方孩子想交友時,會想起曾接觸過的對象,增加主動認識你孩子的機率。

5.堅定的陪伴

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順利交友,卻無法避免挫折的出現:別人都交到朋友了,但孩子還沒;明明主動跟別人搭話,但對方不理孩子等。此時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當孩子卻步時,以陪伴化為支持的力量,讓孩子有後盾繼續嘗試。並在孩子成功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有更大的信心面對外面世界。

相關焦點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現在有很多父母開始抱怨,為什麼孩子這麼靦腆呢?而且在班級裡也不合群。的確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很多小孩都是那種特別靦腆,容易害羞,又怕生。他們不敢主動和別人說話,看上去又膽小又軟弱,怪不得父母為他們感到擔憂,這樣的孩子的確該鍛鍊鍛鍊了。
  •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2020-12-03 18:02: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有的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性格方面會表現的十分內向。而父母也很擔憂這樣的性格對以後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那麼,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這個時候有的家長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就忍不住開始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膽小啊、怎麼這麼沒禮貌啊,小朋友要有禮貌,男孩子膽子要大一點,經常強迫孩子打招呼。上面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怕生。怕生是孩子在5個月之後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5個月之前孩子看見陌生人是不會出現這種害怕的現象,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孩子過分怕生,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注意這幾點:1、切勿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怕生肯定有他們的原因,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提上標籤,說他們太膽小了,太害羞了因為他們對於父母都是很信任的,被自己信任的人去這樣評價,當然內心是不好受,長久下去,只會用這些標籤來定義自己,潛意識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2、不要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總會去幹擾或者威迫,在孩子不願意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就會拿一些理由勸孩子去做。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文/羊駝媽媽 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
  • 為什麼孩子三歲前會「記憶清零」?別急,孩子不記住2件事是好事
    說來也奇怪,就在前幾天媽媽群裡提到了這個問題,各位父母的回答也十分相似。「我家娃已經4歲了卻不記得3歲前的事,更詫異的是2歲時會背的三字經和古詩都給忘了!」「在我的印象中,孩子1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時哇哇大哭,2歲時問他還記得,為什麼到3歲時記憶好像清零一樣,已經不記得之前摔跤的事情。」寶寶3歲前的記憶真的會自動消失嗎?
  • 孩子出門總怕生?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外界環境和人的認知有限,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五六歲了,還是怕生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並及時加以合理的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家長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雖然父母研究育兒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有的時候難免誤入歧途,沒有正確理解育兒方法的真正含義,而是走向了極端。其實,所有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誤解了育兒方法的結果,尤其是下面這三件事,下面我將詳細講解一下。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了兒童教育的意思,無形中害了孩子。父母要清楚,和孩子立規矩不是打罵。講規矩的孩子到哪都招人喜歡,沒規矩的孩子到哪都會被人叫「熊孩子」。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造就了我們這個有制度、有發展的社會。哪裡都得講規矩,任何人都得講規矩,孩子不是例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教育孩子做事要講規矩、懂禮貌。
  • 孩子出門不會交朋友,建議父母做好這3件事,變成社交小達人
    最近後臺有一位粉絲留言說,自家的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突然發現不愛說話了,問他在學校的情況也是支支吾吾表達不清。直到有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才發現自己的寶寶是獨自走出學校門的,而其他的孩子都是結伴而行。寶媽對於自家的孩子,不會交友這件事,可謂是異常的困擾。
  • 孩子怕生人、不願意叫人、不想與別人交流,別急,我告訴你怎麼做
    這其實是孩子內心的恐懼已經演變成一種社交恐懼。案例:朵朵就是這麼一個怕生的孩子,今年5歲的她,上幼兒園都2年了,可是在幼兒園裡還是那麼怕生。在學校有什麼問題,都不敢向老師提出,反而都是自己一個人去憋,即使是吃飯這種小事,有時候都不願意跟其他孩子同臺吃飯。
  • 孩子頂嘴就不是好孩子嗎?了解這些,明白頂嘴背後的秘密
    晚上帶著兒子在公園裡散步,天氣有些微冷,很多孩子都相繼被父母喚回。可是有個小男孩大概還沒有玩夠,頂了他的爸爸一句,立馬就獲得了一巴掌的「獎勵」,隨後就跟著爸爸離開了公園。可見這個小朋友平時在家裡就經常受這樣的教育,頂嘴真的那麼大逆不道嗎?
  • 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1】漸漸地,他會懂得你離開時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只要你說會回來就總是會回來。我們要儘量淡化你離開時的氣氛,下面提四點對策:8-24月齡歲孩子怕生的四大對策:家長溫柔以待,選好分離時間,練習短暫分離。
  • 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孩子智商會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你了解嗎,智商很高的人在全世界佔比是不太大的。各位父母也不要氣餒,就目前已知的數據而言,全世界至少有一半的人的智商是比平均水平高的,所以總體來說,你家的孩子智商偏高的的父母應該做哪3件事來提高孩子的智商,讓他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呢?
  • 想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父母一定要陪他做這4件事,你還差幾件?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也為了拉近親子間的關係,父母再忙也要抽空陪他們做這4件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噢!因為曾經體驗過這種快樂,更懂得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多重要,所以在周末的時候,父母不妨拿著風箏、帶著孩子到公園體驗一下別具一格的「自由」,相信當孩子看到風箏飛起的那一刻,會認為你是世界上最帥的爸爸!
  • 怕生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但父母不能置之不理啊
    小寶寶的爸爸趕緊有些歉意的解釋:「我們家孩子,就是認生!真是不大氣,急人!」小寶寶的媽媽跟著對熟人說:「就是,你就抱著他吧,孩子該練練膽兒啦!」那位阿姨抱著寶寶哄了哄,當然是失敗了。小寶寶拼命掙脫著,看著自己的媽媽,尖聲嚎啕。
  • 寶寶「怕生」也有規律?3歲前別說人家是膽小鬼,5種策略助社交
    可是這件事情也給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由於過於依賴寶媽,小傢伙總是很怕生。有次家裡來了客人,她就一直哭,怎麼哄都不行。最後客人尷尬地走了,「這不是趕人家走嗎?」小周無奈地搖了搖頭。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自己的「面子」。如果寶寶一時不能適應陌生的人和事,家長代為打招呼就好了。特別強調一點,絕不能讓孩子和陌生人單獨在一起,不能上來就把孩子教給「陌生人」親親抱抱,這回加劇孩子的恐懼心理。3.
  • 為何很多父母身高很矮,孩子卻長得高,大多是因為父母做了3件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高,除了後天的養成,還有很多是關於父母的基因遺傳問題了,所以,父母的身高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父母的身高都比較高,那孩子的身高也不會矮了。但是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為什麼父母的身高都比較的矮小,但是孩子的身高卻很高呢?
  • 孩子總闖禍惹事?家長別急著打罵,做好這3件事,孩子會有改變
    不過,對付孩子惹是生非這件事,打罵可起不到什麼效果。筆者建議家長別急著打罵,把這3件事做好,孩子會有改變。 第一件事:冷靜分析,找出原因 第二類家長的做法或許短期沒有太大作用,但如果堅持下來,就會發現,孩子會漸漸放下對自己的戒備,願意跟自己分享真實想法。這樣一來,家長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第二件事:平等交流,幫助改進
  • 孩子突然開始怕生,媽媽不要急著責怪,自己先做好這三步
    孩子出生後,逐漸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並對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當嬰兒大約1歲半時,許多母親會發現這種情況。例如,當媽媽將孩子帶出去時,孩子通常會非常害怕面對陌生人,甚至在他們看到陌生人時會哭泣。許多媽媽對此無能為力,不理解為什麼孩子那麼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