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2020-12-15 閃電新聞

如今的浙江,人工智慧的熱度無處不在。觀察最近半個月內的幾個論壇,11月22日,烏鎮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展示了無人駕駛藍色小巴,11月28日落幕的2020浙江義烏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上,機器人表演了送餐、接水、舞蹈,11月27日,在舟山普陀區舉行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上,幾乎所有專家都圍繞一個主題:信息科技助推海洋強國跨越發展。

深刻感受,從日常到未來,人工智慧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融為一體。

我們身邊,已經冒出了哪些「黑科技」?專家眼中,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中國能否在人工智慧浪潮中實現彎道超車,走到世界前列?

人工智慧,催化出無所不在的「黑科技」

智慧雲棚內,一個個機器人穿梭不息,忙著運輸剛採下來的農產品。半空中,軌道機器人整日巡視監測,發現病變植物就拍照傳回。雲棚系統數據方艙的大屏幕上跳動著一串串數據,氣候、生產、農資、專家、銷售、市場……一目了然。「我們這個試驗場,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支撐,將關鍵要素數據全部『上雲』,實現種植、追溯等全流程自動化,用『智慧』帶來更安全的農產品!」浙江譚家灣遺址公園運營管理(桐鄉烏鎮)有限公司副總裁韓震介紹。

一根水管伸進水面輕輕一吸,一分鐘後,電腦屏幕上就出現水質監測結果——金華市浦江縣的這輛水質走航監測車,外表跟普通車輛無異,內部安裝了流動注射儀,內含氨氮、總氮和總磷等水質指標模塊,能對河流、湖庫水質做「實時CT」。遇到汙染,能快速繪製出流域水汙染畫像,準確鎖定汙染源。「傳統監測需要人工取樣,再送實驗室檢測,等結果出來,汙染源頭可能已經擴散甚至消失,現在汙染源無處遁形。」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浦江分局黨組書記黃海感慨,「護好一灣清水,離不開高科技!」

實現人、車、貨、場、企等資源全部數位化的傳化智能公路港內,5G無人車24小時按既定巡航計劃監控,對異常移動物體自動抓拍,生成告警推送,輔助安保人員降低安全隱患。在這裡,智能的物業、物流、安防,配合無感停車、無人巡檢,打造完全智慧園區。

浙江已經把更遠的目光放到未來。這次烏鎮網際網路論壇展示了之江實驗室研發的類腦計算機,外表是個機櫃,裡面卻有大乾坤:這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能指揮多個機器人模擬協同抗洪,也能「意念」打字輸入。操作員給計算機演唱一句歌詞,它還能「回想」,唱出後續的歌詞。

之江實驗室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發機構,瞄準的就是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以突破智能計算面臨的算力、能效、智能、安全瓶頸為目標,百億神經元類腦計算系統、光計算晶片與系統、廣域協同智能計算作業系統等5個重大項目,每個都將為社會帶來深遠變化。

未來,人是「廢人」,智能算法才是「超人」?

人工智慧一日千裡地發展,讓人欣喜之餘,也有深切的不安全感。

「未來智能算法將是控制這個世界的超人,大量的人將會成為『廢人』,是這樣嗎?」

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人工智慧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懷民直接回答:不是。

他的理由很簡單:這些智能從哪裡來?來自於人類行為大數據,在今天,每個人都在貢獻數據。比如每天經過人臉掃描儀器,就是一次次的數據標記。數據提供給機器學習算法,下一次採集數據的時候,機器又給出自動的判讀,這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人工智慧。「智能社會,每個人都在其中,每個人都在享受,又每個人都在貢獻,人機互相影響,不是只靠一個超人。」王懷民說。

隨著標識越來越多,數據的增長快得驚人。「我們已經進入了數位化3.0時代。」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說,車、街道、交通燈和整個城市在數位化;電網、工廠、機器在數位化;在家裡,各種家電在數位化;同時生物世界也在數位化,大腦,身體各個器官,DNA、RNA、蛋白質都在數位化。

數據越來越多,是過去的成千上萬倍,這在過去難以想像。這些數據提供給機器學習後,最近5年,機器深度學習水平快速崛起,語音、人臉、物體分類等方面,人工智慧水平已經超過人類。晶片、軟體、架構以及算法方面的快速進展,不斷提升新的數據,新的算法,新的場景,促進快速迭代,很多傳統產業被改變甚至顛覆:教育、醫療、金融、製造、交通……每個產業都被人工智慧所改變。

社會財富的積累和分配也在快速變化,因為人工智慧深刻改變了生產方式。

京東智聯雲總裁周伯文拿出了幾張圖,這是他們做的產業分析:

從行業來看,現在社會各行業都有數智化轉型的領軍者脫穎而出,但全國平均大概只有7%的企業走在前面:同一行業,領軍企業數智化水平是66,全行業平均只有37,大部分企業數智化能力和領軍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一旦成為領軍者企業,企業的營收增長率、銷售利潤率都比同行有了巨大的領先優勢——分別是5.5倍和2.4倍。

這麼大的差距,怎麼形成的?周伯文舉例,京東「618」上銷量第一的冰箱,就是京東首個全人工智慧設計的冰箱。冰箱個性化描述圖片,由人工智慧生成的,背後是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不知疲倦,並且具有很強的情感能力的人工智慧,可以精準高效地服務好千差萬別的消費者。」 周伯文的結論是,產業數位化是不可逆轉的浪潮,產業數位化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最大的戰場。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的例子讓人耳目一新:伊利通過現在用奶牛耳標分析健康程度,昨天走了多少步?有沒有挑食?吃得怎麼樣?產了多少奶?拿到數據再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營養配方。而在銷售端,伊利建立了大數據平臺,捕獲消費者的新需求、新趨勢,通過算法預測未來可能的流行產品口味、營養功能。一款網紅產品「須盡歡冰淇淋」,就是基於輿情大數據智能解析,發現消費者集中討論冰淇淋外皮,對胡蘿蔔的評價比較高,伊利馬上優化了胡蘿蔔口味的生產,網紅產品誕生了,市場銷量隨之提升。

雖然人工智慧越來越受重視,但人工智慧無疑是有門檻的,中小企業要趕上這個趟,並不容易。

一些具有研發能力的大公司開始提供基礎的學習、開發平臺,百度大腦已經開放到6.0版本。華為不但用開放的平臺幫助客戶處理數據,也明確通過華為的算力和模型產生的智慧財產權歸客戶。

「如果人工智慧不進入生產系統,才能發揮最大價值。」華為雲計算董事長鄭葉來說,因此,必須重視人工智慧專家和行業專家合作,把行業應用和人工智慧系統結合。

更多專家認為不必悲觀,人工智慧會讓生活變得更好。

「機器人的使命就是為人類從事一些人類不想做的工作。未來,人打遊戲,機器幹活,越來越像黑客世界。」 達闥機器人CEO黃曉慶的觀點,是機器為人服務。零售、安保、清潔以及無人售貨四大領域使用機器人已經相當普遍。「未來3到5年,機器人水平逐步提高,服務會滲透到養老,無接觸的零售,保安,教育……」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證實了這一點:「今年2月在北京小規模試點,用無人車做美團買菜,很受歡迎。接下來我們會用智能無人機、無人車幫助外賣小哥做更高效的配送。」

三一重工副總代晴華說:「 以前的工人靠體力、技巧,但現在生產線上的年輕人,說是搞電焊的,估計找對象都困難。如果說是操作機器人的,那很光榮。從技能型轉向軟體創新型,一切都成為可能。」

人工智慧快速奔跑,新痛點在哪?

人工智慧一日千裡發展,除了帶來高效便捷,也帶來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問題。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說,他到中國之後發現,智能技術大範圍鋪開,中國民眾不知不覺已被視頻圖象的信息所覆蓋。中國出行環境非常安全,可以做到全出行全鏈條的追蹤,未來隨著新技術發展,可以做到毫米級的定位。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引發的隱私保護的爭端也屢見報端,怎麼平衡兩者關係,無疑已是今天全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

安德醫智科技中國區CEO 李晶珏說,醫療人工智慧行業的制約尤其大。「數字醫生的老師是大數據,它的學習需要海量、高質量的大數據。醫療數據涉及到個人隱私、倫理、數據安全、監管合規,再有,人的病非常複雜,醫療數據更加複雜,不同醫院診療水平差異又大。那麼,能否突破數據共享機制,成為制約發展的痛點。我們希望國家出臺政策,讓醫療人工智慧公司合法合規地利用高質量的大數據,促進醫療應用更快速地落地和發展。」

擴博智能創始人兼CEO嚴治慶認為眼下雖然對人工智慧認可度很高,但資本市場還是太激進、太浮躁。「這個行業還是『慢』一點,特別是在工業網際網路上,需要深耕、精耕、花時間,並不是砸錢就可以。」

跟行業的巨大規模比,目前人工智慧人才非常缺乏。通威股份CIO周勇說,人才是個巨大制約。「希望未來有一批非常熟悉行業的人工智慧公司,我們非常缺乏跟人工智慧相關的人才和落地體系。」

11月14日,一場「西湖論劍2020中國杭州網絡安全技能大賽」在杭州舉辦,目的就是挖掘更多網絡安全人才。大賽模擬了一場網絡空間裡的城市守衛戰,有3524人報名,獎金達數百萬元。「信息化一日千裡發展,網絡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安恆信息董事長範淵說。

浙江對人工智慧的渴望前所未有。今年開始,浙江正式啟動頂尖人才「鯤鵬計劃」,目標未來5年,在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先進位造等領域集聚100位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靈魂人物」。不看身份,關鍵看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研究、產業化應用研究等方面是否處於世界前沿,活躍在創新創業一線。一旦確定,「頂格支持」。

之江實驗室招人,目光瞄準全球。記者問之間實驗室主要負責人:「科研、招人非常費錢,財政支持力度夠嗎?」得到的回答是:完全夠,不差錢!

無論如何,人工智慧這輛列車已經呼嘯前行。兩組數據令人振奮: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644.5億元,同比增長14.4%,對浙江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到了770億元,人工智慧企業超過了2600家,已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地之一,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的應用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李中文

作者:環城西路二十號工作室-顧春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
    原標題: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 如今的浙江,人工智慧的熱度無處不在。 這麼大的差距,怎麼形成的?周伯文舉例,京東「618」上銷量第一的冰箱,就是京東首個全人工智慧設計的冰箱。冰箱個性化描述圖片,由人工智慧生成的,背後是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不知疲倦,並且具有很強的情感能力的人工智慧,可以精準高效地服務好千差萬別的消費者。」 周伯文的結論是,產業數位化是不可逆轉的浪潮,產業數位化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最大的戰場。
  • 即將誕生的超級人工智慧,對於人類是機遇還是災難?
    副標題:人工智慧時代,生而為人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邁克斯·泰格馬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曾經寫過一本非常受歡迎的科普暢銷書《穿越平行宇宙》。除了在宇宙學研究上有很多成就,他還是「未來生命研究所」的創始人。這家組織專注於人工智慧安全性的研究,目標是要保證人工智慧的發展對人類的未來是有益的。
  • 大咖說科普 | 未來AI會毀滅人類 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該怎樣迎接
    《大咖說科普》是四川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班豆聯合成都市龍泉驛區科學技術協會為未成年開闢的知識科普型欄目,我們會定期邀請人工智慧專家、早教專家、農業科技專家等為孩子們帶去新鮮有趣的科普知識講解,重點宣傳科學普及知識,傳播創新思維理念,增加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做新一代強國少年。       尚學龍泉,科創未來。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毀滅人類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毀滅人類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5 09:38:42   假如在未來的 某一天,人工智慧無比強大,它會不會認為我們人類是異類,會不會認為我們是侵略地球的元兇,它們會不會將我們毀滅,會不會限制我們的人身自由,會不會掠奪我們的資源。人工智慧將會從道德從法律方面毀滅了人類。   算法就是把難的事情通過簡單的方式做出更好的效果。
  • 未來的人工智慧,有可能就是我們人類自己
    當它們有了這些基礎的能力,也就相當於說它們擁有了半個意識,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它們已經擁有了可以背叛人類的能力。 因為無論我們怎麼去給它們設定程序,怎麼去制約它們,怎麼想方設法的阻止它們聯通網際網路,把它們關起來避免它們變得更加的智能,但最終的結果必然還是會失敗的。
  • 人類被自己發明的人工智慧所淘汰:黑客帝國深度解析之電影背景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看電影系列第47集人類被自己發明的人工智慧所淘汰:黑客帝國深度解析之電影背景黑客帝國大部分的背景介紹,是在動畫版上。他們主要從事各種體力勞動和服務行業,比如建築工人和端盤子的服務員。人類逐步成為了單純的寄生階層,依靠剝削機器人製造的財富為生。幾十年內,這套人類建立的壓迫秩序,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 現實與夢境的反差,科幻電影《滅絕》,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共存問題
    但這部電影的意義不在於大場面、大特效,大故事,而在於以家庭這樣的社會小單位去看世界,劇情的反轉正是這部電影的亮點。故事開始於一個對家庭和未來充滿希望的父親開始(麥可佩納飾),公司小職員,卻不斷被噩夢驚醒,又或者在工作中進入未知的夢境,給生活、工作和家庭帶來了無數的困擾。而他的噩夢反覆圍繞著地球被外星文明入侵,並開始無邊際的滅絕行動。
  • 人工智慧是人類的羅夏測試
    「奇點」是一個假設的未來點,在這個點上,機器變得如此先進,並且可能無法控制,這意味著它可能導致人類無法預見的變化。「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基本上是人工智慧將接管世界。」當然,這是個玩笑話。現在,當我們試圖理解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類和由奇點產生的假想的智慧體之間的區別時,讓我們把我們的智力差異設定為保守的1000x。當我們去想像出一個智能體,想像這個智能體的智力以及意識遠超人類的範疇,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會自然的想像自己。如果,當你試圖想像一個有智能的未來時,一個和人類無限相似的智能體的時候,你又會是什麼感覺。
  • 科大訊飛劉慶峰:未來不屬於人工智慧,屬於掌握了人工智慧的人類
    12月11日,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出席主論壇並發表演講。
  • 另類解讀電影《機械姬》:人工智慧未來究竟會造福還是毀滅人類?
    02、獨特的主題隱喻方式:從道德和倫理以及對於宗教和哲學上的隱喻引發觀眾的反思;看似這部電影在講述人工智慧,其實還是在反思人類自身①道德和倫理的隱喻:通過人工智慧來反思人類自身,猶如穿過鏡子看到自己一般。
  • 假面騎士01:未來的人類真的能駕馭人工智慧嗎
    我國圍棋高手對陣人工智慧的結果大家了解一下,作為幫助人類的機器衍生出來的人工智慧已經在許多方面勝過人類了。假如我們未來真的設計出了能夠出現特攝劇中描繪的「技術奇點」,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假如真的有某種目的的人設計出了像「亞克」一樣的終端來感染人工智慧呢?電腦病毒的肆虐可是到現在都沒有完全解決的,也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解決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大家有沒有在刷劇的時候想過?
  • 人工智慧或超越人類,代替人類生存發展,2050年人類或「消失」!
    人類已經存在了有幾百年的時間安排,這短短的幾百年之內,人類的科技不斷飛速發展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那麼有人會問我們人類究竟是怎樣誕生的,在生命的盡頭又是什麼呢?對於這些還沒有任何科學家能給出我們答案,我們人類好像是突然之間出現的個體,但是我們卻無法追尋它究竟是怎樣出現的,目前唯一能夠解釋人類的起源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最初是通過爬行動物,通過慢慢的演變進化才出現了我們人類,但是有人不禁問道,如果最初只有爬行動物進化成了直立動物,那麼一開始他們是怎樣使用學會工具的呢?
  • 你我眼中的人工智慧:悲喜並存,未來可期
    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種類的人工智慧熱議內容。"失業",被"取代"、"控制"、"摧毀",還是"顛覆"性的未來?也有部分名人對人工智慧的未來表示擔憂,如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認為"人類應控制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興科技,防止其對人類生存帶來毀滅性威脅"。被稱為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也公開表示"人工智慧可能成為永久的獨裁者"。網友熱議最多的還是"機器人"說到人工智慧,你腦子裡最先出現的是什麼?
  • 人工智慧終究取代人類?要全方位勝過人類,目前不太可能的
    前幾年,人工智慧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之後,社會上就開始出現了對於人工智慧的不同看法。有觀點認為,人工智慧能夠替人類去完成很多人類自身無法完成的工作,例如深海探測、火山探測等危險工作。而且當人工智慧技術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人類文明也會達到相應的高度。
  • 人類是否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寵物
    人工智慧將來不會超越人類,更無法打敗人類,但是會始終追著人類進步,給人類帶來了一個最大的競爭者,挑戰者和激勵者。一,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1,人工智慧是人類發明創造的至少從現象上是這樣的。這個秩序還是要存在的。2,人工智慧會從兩個方向上發展一是以智慧機器人為主線的機器計算機化方向發展。
  • 人類文明的下個技術奇異點一定是人工智慧嗎?
    該定理指出,人類出現以來所有技術發展都是以指數增長。也就是說,一開始技術發展是小的,但是一旦信息和經驗積累到一定的基礎,發展開始快速增長,以指數的形式,然後是以指數的指數形式增長。瑞·庫茨維爾將同樣的概念引入到生物進化和宇宙誕生以來的變化裡,並導出了同樣的指數增長的公式。根據數學模型,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內,技術發展將接近於無限大。
  • 專家:人工智慧將在2062年趕上人類智能
    【手機中國新聞】周日,在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舉行的「危險思想節」上,該大學的人工智慧科學教授Toby Walsh預測,用不了50年,人工智慧(AI)就將在適應性、創造力和情商方面趕上人類。該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oby Walsh教授給迫在眉睫的現實劃定了一個時間範圍。
  •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人類可謂是地球的幸運兒,只用了短短幾百萬年的時間,就成為地球上的主人,不費吹灰之力,比恐龍呆的時間都要久遠。人類每天過著安逸的生活,地球提供豐富的資源,適宜的環境,這些對人類而言都是必不可缺的,人類一直躺在自己的舒適圈,總歸來說並沒有對地球貢獻過什麼,只是一味的在破壞地球,科學家預測人類未來即將面臨三個致命威脅,如果無法抵抗,只能走向淘汰,那麼到底是哪三種威脅呢?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 馬斯克警告:5年內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人類將淪為機器的寵物!
    最近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創始人馬斯克警告說,人工智慧帶來的危險已迫在眉睫,未來5年內人類就可能被人工智慧超越。 如果說這話的是普通人,你大可一笑置之,但馬斯克說,恐怕就不能掉以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