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現代化改裝的「密蘇裡」號穿越二戰,能否單挑日本聯合艦隊?

2021-01-14 崎峻戰史

(本文約3500字,配圖21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近日,有網友提出一個穿越架空問題:如果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回到二戰,能夠單挑日本海軍嗎?問題一出,很快就有人給出了答案,認為現代化版的「密蘇裡」號回到二戰就是有如哥斯拉一般的存在,「憑藉強大的電子偵搜能力和飛彈武器的超遠射程、精準命中率,日本軍艦根本無法近身,『密蘇裡』將在日本軍艦的偵搜能力以外,就可以把日本軍艦輕鬆消滅掉」,最後還不忘調侃一下:「用飛彈武器來對付二戰時代的軍艦,這算是作弊開掛啊,確定要這麼做嗎?」


■ 這幅畫作表現了1945年9月2日「密蘇裡」號戰列艦停泊在東京灣等待日方代表前來籤署投降書,這一刻該艦成為盟國最終戰勝日本的象徵。


以常識考察,這個結論非常準確。在現代化的雷達偵測火控系統和遠射程、高精度的飛彈武器面前,二戰水平的艦艇、飛機、艦炮、炸彈和魚雷基本都是被碾壓的命運,往往還沒有找到目標就會遭遇毀滅打擊。但是,如果具體歸結到這個問題本身,這個結論倒是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請注意題面的關鍵詞「單挑」,這意味著設定的作戰條件是單艦對抗整支艦隊。一方是一艘裝備先進雷達火控系統和飛彈武器的升級版戰列艦,另一方是一支擁有12艘戰列艦、10艘大中型航母、數十艘巡洋艦、上百艘驅逐艦和潛艇的龐大二戰艦隊。這樣的對決是否依然會發生現代武器全面佔優的一邊倒局面呢?筆者倒是有興趣剖析一二。


■ 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之一。


在具體討論之前,需要首先確定的是「密蘇裡」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達到何種現代化程度?由於問題本身就是架空的,如果繼續將「密蘇裡」號設定為配備「宙斯盾」系統、渾身布滿垂髮的「武庫艦」,甚至打造成「宇宙戰艦」般的存在,那就太漫無邊際了,也失去了討論的意義。而且,在現實歷史中「密蘇裡」號確實在20世紀80年代接受過現代化改裝,所以,以真實存在的現代化改裝為基礎是比較合理的分析前提。

20世紀80年代初,隆納·雷根就任美國總統後,為了應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攻勢,採取針鋒相對的對抗策略,加強軍事力量。為了恢復美國海軍的優勢地位,裡根政府提出了「600艘艦」計劃,擴充艦隊規模,其中的一環就是對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重新服役。當時提出了很多激進的改裝方案,比如拆除主炮,安裝垂直飛彈發射裝置,或安裝斜角飛行甲板,搭載噴氣式艦載機等等,但最後考慮到工程難度和成本,採取了比較保守的改裝方案:保留全部主炮,全面升級電子系統,拆除全部舊式防空炮和部分副炮,加裝「戰斧」巡航飛彈、「捕鯨叉」反艦飛彈和「密集陣」近防炮。改裝後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主要作為巡航飛彈發射平臺和對岸火力支援平臺使用,並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展露鋒芒,震驚世界。


■ 1985年1月完成改裝後的「新澤西」號戰列艦。

■ 一艘經過改裝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在發射「捕鯨叉」反艦飛彈。

■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威斯康辛」號戰列艦發射「戰斧」巡航飛彈。


經過改裝後,「密蘇裡」號的武器裝備包括9門406毫米主炮、12門127毫米副炮、4座20毫米「密集陣」近防炮、8具四聯裝「戰斧」飛彈發射裝置(備彈32枚)、4具四聯裝「捕鯨叉」飛彈發射裝置(備彈16枚)和5架「工蜂」無人偵察機(航程185公裡),主要的電子設備包括AN/SPS-49 對空警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74公裡)和AN/SPS-67 對海警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04公裡),以及用於火控的作戰數據鏈等等。「密蘇裡」號的艦體結構、動力裝置和裝甲防護系統基本沒有變化。從上述配置看,「戰斧」和「捕鯨叉」已經取代406毫米主炮成為「密蘇裡」號最有力的攻擊武器。「戰斧」飛彈的射程可達2700公裡,可搭載核彈頭,「捕鯨叉」飛彈的射程可達158公裡,這使得現代化改裝的衣阿華級成為歷史上火力攻擊範圍最大的戰列艦,從理論上完全可以在視距之外消滅敵方目標。然而,在筆者看來,在單艦對抗聯合艦隊的情況下,「密蘇裡」號的飛彈武器卻難以發揮作用。

■ 20世紀80年代初改裝後的「新澤西」號戰列艦側視圖及俯視圖。

■ 衣阿華級二期現代化改裝方案,換裝96具垂直飛彈發射筒,增加2座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

■ 1980年代完成改裝後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現代飛彈在發射前需要由搭載平臺輸入目標數據,而目標數據是由衛星或其他偵察手段提供的。「密蘇裡」號在沒有其他偵察手段支援的情況下,只能依靠自身的雷達系統收集目標信息。該艦雷達對空中目標的感知範圍在470公裡以內,對水面目標的感知範圍在100公裡以內(使用無人機可擴展至185公裡)。相對之下,聯合艦隊可以派出大量偵察機進行目視偵察,姑且不論航程在6000公裡以上的二式大艇、九七式飛行艇等遠程偵察機,日軍大型水面戰艦搭載的零式水偵的航程達3300公裡,日軍航母用於執行偵察任務的九七艦攻的航程也接近2000公裡。如果採取密集偵察行動,日軍艦隊很可能在「密蘇裡」號雷達偵測範圍之外首先發現目標。


■ 日本海軍二式大艇的彩繪,該機型航程超過7000公裡,適合執行遠程偵察任務。


大概有人會問,難道「密蘇裡」號不能打掉日軍偵察機嗎?對不起,「密蘇裡」號沒有防空飛彈!該艦射程最遠的防空武器127毫米副炮也奈何不了從遠處監視的日軍飛機。所以,我們在討論代差武器對抗時常遇到的單向透明在本題目下很難實現。就算是使用無人機偵察,「密蘇裡」號至多在200公裡處發現日軍艦隊,而且還是以「工蜂」單程飛行,無法返航為代價。假如5架無人機都掉光了也沒發現目標,那就意味著日軍艦隊逼近到100公裡內才會暴露,此時留給「密蘇裡」號飛彈的發揮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了,而如此近的接敵距離也讓「戰斧」高達2000公裡以上的射程優勢變得毫無意義。


■ AN/SPS-49 對空警戒雷達的天線,該型雷達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上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

■ 陳列在「密蘇裡」號甲板上的「工蜂」無人機,該機的主要作用是在對岸轟擊時進行彈著校正。


假設「密蘇裡」號在200公裡距離上鎖定日軍艦隊,就可以先敵開火。然而,此時「密蘇裡」號艦長肯定非常痛苦。為什麼?他手裡最強大的武器根本就沒用!「密蘇裡」號搭載的32枚「戰斧」是對地攻擊型,只能用於攻擊陸地固定目標,不能用於攻擊移動艦船,所以形同擺設。剩下的選擇只有「捕鯨叉」飛彈,然而數量太少,只有16枚,而對面卻有上百個目標,所以只能挑選攻擊威脅最大的目標: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可是,「捕鯨叉」飛彈的戰鬥部僅有221公斤,單發飛彈很難擊沉數萬噸級的大型戰艦,最多令航母喪失起降能力,而對於「大和」、「長門」之類的重甲戰列艦,一兩發飛彈真是如同隔靴搔癢,能不能打穿裝甲帶都是問題。所以,就是打光「捕鯨叉」也無法摧毀日軍艦隊的核心攻擊力。如果「密蘇裡」號還不打算溜之大吉的話,那麼,只能準備炮戰了。可是,面對上百門356毫米以上大口徑艦炮的攢射,它的9門406毫米艦炮簡直暴弱了,這還不算數量更多的巡洋艦、驅逐艦的炮火。艦炮打不沉,還有九三式氧氣魚雷來招呼。毫無疑問,「密蘇裡」號將被彈雨和魚雷海所淹沒。


■ 「密蘇裡」號戰列艦上呈開啟狀態的「戰斧」巡航飛彈發射裝置。現代化改裝後衣阿華級戰列艦配置的「戰斧」飛彈均為對陸攻擊型。

■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的「戰斧」和「捕鯨叉」飛彈發射裝置,數量遠遠不足以對付一支艦隊。

■ 「密蘇裡」號後部主炮塔特寫。9門406毫米艦炮面對日本艦隊上百門重炮,實在不值一提。


除了使用艦炮交戰外,日軍航母機動部隊的數百架艦載機同樣能夠輕鬆滅掉「密蘇裡」號。經過現代化改裝後「密蘇裡」號的防空能力其實是大幅削弱的,其防空武器僅剩12門127毫米艦炮和4座「密集陣」而已,另外還有5具肩扛式「毒刺」防空飛彈,最大有效射程約4.5公裡,失去了所有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而且沒有遠程防空飛彈。在改裝方案中,衣阿華級有計劃裝備「海麻雀」防空飛彈,但考慮到難以承受主炮射擊時的爆風衝擊而取消安裝。「密蘇裡」號的防空火力是防備突破艦隊防空圈的零星空中目標,不足以應對大規模的集群空襲,主要依靠護航艦艇提供掩護。


■ 衣阿華級戰列艦舷側中部特寫,注意保留的3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它們依然是艦上射程最遠的防空武器。

■ 衣阿華級戰列艦上層建築中部特寫,可見二號煙囪兩側的「捕鯨叉」飛彈和後方平臺上的2座「密集陣」近防炮。


雖然「密蘇裡」號能在400公裡外就發現日軍機群,但沒有遠程攔截手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敵機進入視界範圍。由12門127毫米副炮構成的外層防空火力圈相當稀疏,難以有效阻擊,而內層防空圈那寥寥無幾的「密集陣」和「毒刺」面對數百個目標又能有何作為呢?在1945年4月衝繩海戰中,當時「密蘇裡」號裝備20門127毫米艦炮、80門40毫米高射炮和49門20毫米機關炮,全艦防空炮火極為密集,又配置了當時最先進的對空火控系統。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被1架零戰特攻機偷襲得手,撞中了右舷,留下了一張著名的照片。如果面對漫天飛舞的上百架飛機從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襲來,就算是二戰狀態下的「密蘇裡」號也無法抵擋,日軍飛機就是撞也能把它撞癱了。


■ 1945年4月11日,一架零式特攻機撞擊「密蘇裡」號右舷之前的瞬間。


最後,就算是「密蘇裡」號經過現代化改裝,其最大命門依然存在,那就是反潛能力近乎為零!所以對日軍潛艇的攻擊毫無防禦力可言!眾所周知,戰列艦通常是不配置反潛武器系統的,「密蘇裡」號在改裝後同樣沒有安裝聲吶和反潛武器,唯一的對潛防禦手段不過是反魚雷誘餌而已,但那是針對戰後的自導魚雷,對日軍老式直航式魚雷無效!「密蘇裡」號唯一彌補反潛漏洞的手段是搭載SH-60「海鷹」反潛直升機,該機可以攜帶聲吶浮標和反潛魚雷,進行反潛警戒和反潛攻擊。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改裝時,反潛直升機並非衣阿華級的標準配置,只能臨時搭載。根據越戰時期的記錄,衣阿華級可以搭載3架直升機,以此為依據,每架至多掛載2枚魚雷,可擊毀6艘潛艇而已,可是如果對手是數十艘潛艇構成的大集群,區區幾架直升機又能如何呢?況且反潛直升機的使用受天氣影響較大,在惡劣海況和暗夜條件下,「密蘇裡」號對日軍潛艇而言就是一個大號靶標而已。


■ 攜帶反潛魚雷的SH-60「海鷹」艦載直升機。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一個與本文開頭截然相反的結論,如果在沒有任何護航艦艇和現代化的衛星導航情報系統的支援下,僅僅是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單獨穿越回二戰戰場,面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它將死得很慘,而且會經歷二戰艦船的各種死法:被火炮彈雨覆蓋、被飛機圍毆、被潛艇陰死等等,畢竟單艦是很難對抗具有絕對數量優勢的艦隊作戰體系。不知道讀罷本文的你有何看法呢?覺得對,來波贊;有想法,請留言。


■ 1987年,「衣阿華」號戰列艦與「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及其他護航支援艦艇在編隊航行。失去體系的支撐,現代化的衣阿華級也無法單挑一支二戰艦隊。

■ 今日作為博物館艦停泊在珍珠港的「密蘇裡」號,穿越太危險,還是老實養老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更多驚心動魄的海戰故事推薦閱讀以下佳文:

《戰艦》旋風夜襲:1942年1月峇里巴板海戰始末記

《戰艦》勝地烽火:1942年2月峇里島海戰的背景和交戰態勢

《戰艦》子夜怒潮:1942年2月峇里島海戰的交戰過程與評析

《戰艦》一箭三雕:1942年9月伊-19潛艇擊沉「黃蜂」號航母之戰

《戰艦》晨霧殺機:1940年7月英意斯帕達角海戰始末

《戰艦》海妖之死:1943年10月22日英德七島海戰始末

《戰艦》冬日悲歌:1943年12月28日英德比斯開灣海戰始末

《戰艦》鯊海血災: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的不歸路

《戰艦》首戰鐵底灣:美軍「帕特森」號驅逐艦的薩沃島海戰記

《戰艦》雷驅之王的末路:日本海軍「島風」號驅逐艦之太平洋戰記

《戰艦》被蹂躪的「蹂躪者」:中途島海戰中美軍VT-8魚雷機中隊的悲壯犧牲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崎峻戰史」,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世界軍事歷史文章。


ISO系統用戶如有意打賞,請掃描或識別下方二維碼,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軍事|超級戰艦密蘇裡號的傳奇生涯: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歷史航跡
    相信看過《潛龍轟天》《超級戰艦》等大片的軍迷朋友,都會對片中密蘇裡號戰列艦的主炮威力讚嘆不已。作為一艘在1944年服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的生涯可以用傳奇二字形容:經歷二戰,作為受降艦見證了日本投降這一歷史性時刻;參加韓戰,見證了聯合國軍從鴨綠江畔敗退到三八線的過程;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後,海灣戰爭中向伊拉克發射巡航飛彈,為一場影響深遠的高科技戰爭拉開了序幕。
  • 二戰的密蘇裡號為何能參加海灣戰爭?靠英國隊友才躲過飛彈打擊
    密蘇裡號作為二戰傳奇戰艦,以威武的外表和巨大的威力為人所知,韓戰中還與志願軍交手,一度讓志願軍陷入被動的局面。不過它畢竟是一艘老式戰艦,50年代被美軍封存,那麼該艦為何幾十年後又再次披掛上陣,甚至投入到海灣戰爭中去呢?
  • 「密蘇裡」號戰列艦建造時代背景,及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
    其中密蘇裡號戰列艦就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當中的一艘,同時也是同級別戰艦當中名氣最大的一艘。1944年1月29日,密蘇裡號戰列艦建造完成,並進行了海試,所有設備運行正常。隨後全副武裝的密蘇裡號戰列艦正式宣布服役於美國太平洋艦隊。1945年1月13日,密蘇裡號戰列艦被編入快速航母特混編隊,並且成為旗艦。僅僅一個月後,該艦隊從烏利西出發,開始駛向日本。
  • ​二戰盟軍受降儀式為何在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
    作為最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和戰後五大國之一,中國代表光榮的參加了這一儀式,和各同盟國一起,在日本的投降書上簽字受降,為八年全面抗戰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那麼,這樣一個隆重莊嚴的儀式,為何不在陸地上舉行,而是選擇空間狹小的戰艦上舉行呢?密蘇裡號為何能成為東京灣中幾百艘盟軍戰艦中的幸運兒?對於在密蘇裡號上掛誰的將旗,美軍內部出現了怎樣的爭論?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1940年6月12日,密蘇裡號下單建設。1941年1月6日於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動工。1944年1月29日,由哈利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杜魯門為密蘇裡號戰艦主持下水和命名儀式。1944年6月11日加入太平洋艦隊,正式服役。密蘇裡號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21.2萬匹馬力)。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在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本來就小有名氣的密蘇裡號,因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而留名青史。密蘇裡號戰列艦全艦長達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成為有史以來艦體最長的戰列艦。
  • 美國海軍紀念「密蘇裡」號服役75周年,該級艦如今哪國能造?
    ,來自美國海軍、郵政署、「密蘇裡」號紀念協會和參加過二戰、韓戰、海灣戰爭的退役老兵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活動。讓「密蘇裡」號(BB-63)永載史冊的是: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這裡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 74年前的今天,讓日本喪盡國運的戰艦服役!您仍可參觀她
    74年前的今天(11日),美國當時最強大的火炮戰艦服役!這一戰艦,成為美國海軍登上全球霸主寶座的象徵!這就是美國海軍衣阿華級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配有3座3聯裝16吋50倍徑主炮,以及當時最先進的戰列艦主炮射控系統:MK-38艦炮射控系統。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那麼骨子裡因循守舊的日本人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將好好的主力戰艦改的這樣不倫不類呢?萬事有因有果,舊日本海軍這樣做自然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絕對不是為了給世界艦船發展史上,增添一款特色的混血戰列艦。22節的最高航速,無法跟上後期日本聯合艦隊的腳步。而這導致伊勢級戰列艦在新的戰列艦入役以後,在日本聯合艦隊中的地位被逐漸邊緣化。南雲忠一的錯誤決斷,讓伊勢級不得不扮演航母的角色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的美日對決,南雲忠一恰到好處的錯誤決策,葬送了日本聯合艦隊的幾艘主力航母!
  • 《戰艦世界》1:700密蘇裡號戰列艦模型開箱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開箱內容是空中網為《戰艦世界》國服推出的1:700的密蘇裡號戰艦模型禮盒。這套禮盒中的模型使用的是進口的日本田宮1:700的二戰密蘇裡戰艦模型板件,並配以吸塑材料製作海面組合而成。
  • 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主力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結束了二戰德國裝甲系列後,筆者正式開始二戰中的聯合艦隊IJN系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金剛號(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日俄戰爭前,日本海軍便提出「六六艦隊」的方案,既6艘戰列艦加6艘裝甲巡洋艦組成聯合艦隊的核心力量。
  • 功勳戰艦「密蘇裡」號:日本在這裡籤字投降,保養之後煥然一新
    與「密蘇裡」號戰列艦(BB63)不可分割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作為美國海軍第三艦隊的旗艦,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這裡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受降儀式前的彩排,地點是二號主炮右轉45度後騰出的場地。「密蘇裡」號(BB63)因代表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貢獻而得到了這份殊榮。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大和號」從1941年10月開始試航,並於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當日試航結束,後於1941年12月16日正式竣工服役,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並於次年2月12日取代長門號成為旗艦。此後雖然在1944年先後參加了馬裡亞納海戰和雷伊泰灣海戰,但始終沒有亮眼的表現,而薄弱的防控能力又迫使其進行了改裝。
  • 密蘇裡號--以軍人的榮耀結束血腥戰爭的夢魘
    以杜魯門總統家鄉的州名命名的「密蘇裡」號,在1944年6月l1日下水服役,1945年1月「密蘇裡」號作為第3艦隊旗艦,正式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1945年2至7月先後參加硫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和對日本本土的攻擊作戰
  • 從二戰打到海灣戰爭,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為何服役那麼久
    見證這歷史一幕的美國軍艦,即著名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於1944年建成,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4艘,舷號為BB-63。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強大的動力裝置。在如此強大的動力下,密蘇裡號戰列艦擁有了世界戰列艦中最高的航速——33節。因二戰而生的密蘇裡號戰列艦,在裝甲防護和武器裝備上也是頂尖水平。密蘇裡號戰列艦最厚的裝甲,位於司令塔正面,達到了445毫米。最薄弱的頂部裝甲,也有184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能夠讓它承受1噸半重穿甲炮彈的攻擊。
  • 美國為何要把日本投降儀式放在密蘇裡號戰艦上?
    1945年8月,二戰進入了尾聲,隨著美國空軍向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巨大的殺傷性與毀滅性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扯起白旗,正式向盟軍投降。打了十多年的二戰,至此終於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
  • 美軍「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最後一戰,差點被中國飛彈擊中
    20世紀80年代,為了抗衡蘇聯海軍恐怖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美國海軍斥資17億美元對4艘依阿華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和升級,拆除了所有舊式防空炮和大部分副炮,全面更新了電子設備,加裝了「密集陣」近防炮、「戰斧」巡航飛彈和「捕鯨叉」反艦飛彈等現代武器,而9門主炮被保留下來。
  • 最能戰鬥的《超級戰艦》,老了一不小心還拯救了一次世界
    ▲1941年1月6日,在紐約海軍造船廠舉行了密蘇裡號龍骨鋪設儀式1944年1月29日,密蘇裡號正式下水,主持儀式的是當時還是參議員哈利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杜魯門。▲右數第二位的表情亮了▲密蘇裡號1944年下水時全體艦員合照武裝到牙齒的密蘇裡號,隨後進入了太平洋艦隊,因為其高航速,密蘇裡號被果斷編入了快速航母特混艦隊,而且是旗艦!
  • 《戰艦世界》限量船模開箱: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裡禮盒
    密蘇裡禮盒介紹:密蘇裡禮盒中除了密蘇裡戰艦模型,還包含了一個戰艦世界不鏽鋼鑰匙鏈,一個戰艦世界魚雷U盤,以及一套單獨為禮盒定製的戰艦世界收藏明信片。模型使用的是進口日本田宮1:700的二戰密蘇裡戰艦模型板件,全部由原型師手工塗裝製作完成的,這當中還使用一些金屬蝕刻片工藝來替代細小的零件。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聯合艦隊設想戰時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攔截由本土前來增援的美海軍艦艇編隊,憑藉大和級戰列艦強大的460毫米艦炮,在兩國海軍戰列艦世紀大戰中擊敗美海軍。但歷史證明,日美海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未按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設想而展開,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戒備森嚴的軍港內,並未隨艦隊主動出擊,尋找美海軍戰列艦決戰,成了太平洋戰爭中多場非常著名的大海戰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