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線下實體門店有三大痛點和解決辦法!

2020-12-17 客商e寶

眾所周知,線下的零售不好做,但偏偏零售行業又是服務業偏多,很多人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能只能靠零售做服務業起家,因此研究透線下零售對於做服務業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常見的服務業包括:餐飲店、服飾店、鞋包店、美容店、健身瑜伽店、密室逃脫店、鬼屋等等。

服飾店
服飾店

線下實體門店有三大痛點

1.有門店缺客流

2.有客流無轉化

3.有會員難互動

客流量不穩定,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解決門店痛點的三大辦法和方向

1.門店數位化

2.全域數據賦能

3.結構化的運營

全面數位化,數據賦能企業

大家還是得2016年10月份,我們的馬爸爸說過的一句話嗎?那時候他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那是第一次,「新零售」這個概念走進人們的心裡,隨後全國的線下零售業和電商公司們紛紛開始研究起了這個東西。這裡不得不說一句:馬雲份「帶貨」能力真的很強!

然後接下來的2018年、2019年,諸多網際網路公司進行了各種「新零售」嘗試,最先他們在線下門店的建築硬裝上動腦筋,想要「更新」門店,於是推出了智慧門店,顧名思義,就是不用你人手動打開,它能自動感應自動打開,還會對你say hello說一句「歡迎光臨」,再之後又出現了叫做沉浸式體驗的店鋪,所謂沉浸式體驗,就是把產品和服務乾脆直接地展示在門店裡,有實物的取消外包裝弄個主題店鋪,無實物的就把店面裝修成自己出售的服務的環境,通過一系列智能、虛擬技術(VR)等,打造一個非常全真的體驗環境,讓用戶實體感受到服務的價值(比如宜家IKEA的體驗館)。

快閃店(在大商場裡臨時搭個攤位買產品/實體體驗環境),等等還有很多嘗試,基本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18年,天貓和「電商奧斯卡」金麥獎聯合推出新零售獎項,促進新零售的全面普及。

數據化

具體聊聊傳統實體門店三大痛點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1.有門店缺客流:

很多店,周一到周五上門客戶寥寥,店裡員工很閒,叫員工出去站在門口吆喝,也收效甚微。路過的人要麼瞥幾眼,要麼直接冷眼走人。這隻有一個原因,就是路人們對「走進你的店裡」不感興趣,也就是說你沒有把產品的價值直接觸達到用戶。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產品/服務的價值觸達到位就行了。觸達:身體上的觸達(地理位置好)以及心理上的觸達(產品展示到位)。而心理上的觸達涉及產品價值。所有的商品,主要價值就2個,一個是使用時的功能價值,一個是使用時的情緒價值。

體驗時的感受,價值通過體驗展現出來

2.有客流無轉化:有些門店選址位置不錯,客戶會來看,但是看了以後不買單,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消費。這就是產品的價值沒展示到位,通常有2種情況,第一種是產品本身沒有足夠的價值,第二種是商家沒能完全把產品的價值展示出來。對於第二種情況,商家可以利用裝飾門店、提供試用服務等等,來提高入店用戶的轉化率。

3.有會員難互動:我們跟不少品牌商家合作以後發現,大量商家可能之前已經在線下積累了幾百萬的會員,但是這些會員大部分都已經變成殭屍粉,平時不常來,復購率極低。所以如何激活、運營這些老會員,也是一大難題。這裡就涉及到社區運營的問題。

如何激活老會員提高復購率成為問題

阿里巴巴的電商運營方法論裡,有這麼一個理論叫——人、貨、場數位化。

人——是可識別、可分析、可觸達的;

貨——以前大家注重商品的功能和質量,現在消費者更注重商品背後的文化、個性、內涵,以前是廠商製作商品之後推銷給消費者,現在消費者更多採用個性定製和柔性供應鏈的方式。

場——以前更多是交易場所,現在不僅僅是交易場所,還是提供服務互動的場所。

新零售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通過大數據驅動「人、貨、場」進行升級運營。

很多衣服店的衣服陳列都是結構化思維

解決門店痛點的三大辦法和方向

1.門店數位化:

管理數位化、產品/服務數位化、服務數位化。

管理數位化即:門店人員管理、日常清潔維護、特殊情況處理應對等數位化。如通過在電腦上建立雲端資料庫(可以是1個excel表格,也可以是一個管理系統)。產品和服務的數位化:產品用電腦系統管理,什麼時候進貨、什麼時候出貨、出了什麼規格、剩餘庫存、哪個店員出的貨、是否享受優惠折扣、進出貨時間地址、連鎖店鋪調貨記錄等等,全都一清二楚,管理起來更輕鬆,然後還可以建立網上商城,讓客戶能夠一鍵下單,快速送上門。場的數位化——以前互動只能通過線下交流,現在可以

2.全域數據賦能

1.以天為單位進行新品市場績效監測,助力企業制定新品市場規劃,快速調優運營策略;2.知道消費者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而描繪產品購買者的終端遷徙路徑,針對換機可能性較高的用戶進行提前預警;3.預測產品、用戶需求的流行趨勢,以此為產品、市場、銷售、生產規劃提供決策支撐。

3.結構化的運營

結構化的運營門店首先要做到結構化拆分。結構化拆分是將與事物有關的各個事件,按照層級關係,以樹狀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工作方式。其拆分原則是,各事件之間相互獨立,從最大的事件拆分到最小,且無法拆分的事件為止,比如最高級:下單,最低級:拉新用戶活動。做結構化拆分是個思考的過程,由於人的天性是趨於慵懶的,能不思考的儘量不思考,所以,能夠主動去對工作做拆分的運營並不多,這也側面說明了為什麼優秀的門店運營都有結構化思維,因為這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運營必備的能力,這一點不僅在門店運營商如此,在其他任何行業的運營崗位都是如此。

點亮智慧之燈,轉化銷售下單

相關焦點

  • 如何打破線下流量瓶頸?三四線城市實體門店的生存之道
    剛剛才緩過來的線下實體商家,再次回想起被疫情支配的恐懼。其實哪怕沒有疫情,過去幾年實體門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線上的衝擊,流量下滑一直是線下店的頭號難題,雖然這兩年線下又開始出現一些大流量的業態創新,但其中很少有小玩家們可以斡旋的餘地。「如果用燒錢的模式到線上去拼流量,你每接一單就虧一單,這樣做就是自取滅亡。但你不做可能一單都沒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 線下門店生意難做,如何破解實體店運營難題?
    3月份,門店老  板李先生的無奈和無助直戳人心。其實,這也是很多門店老  板的現狀和心聲。2020年,很多門店貼上了「轉租」、「歇業」、「倒閉」的字樣。起早貪黑、操心勞累,卻不掙錢也成了實體店共同的困境。有人說,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只用了一個月時間。難道,「倒閉」真的是實體店後的結果嗎?
  • 專訪丨投戶外魏前勝:數位化背景下,智能成為解決戶外媒體行業痛點...
    針對媒體主痛點,切實解決戶外廣告難題目前,國內戶外廣告領域的信息化水平普遍相對較低,媒體公司在資源管理上也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魏前勝舉了個例子。談其原因,魏前勝表示,因為行業內暫時無法在價格等方面形成統一標準,定價主要靠廣告主和資源方的供需關係,所以產品的更迭也會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定製和更新,幫助媒體主融匯形比較有參考意義的價值標準。
  • 數位技術解決難題,線上線下互相賦能
    通過培育多點Dmall全渠道零售平臺,物美打開了線上業務渠道,理順了線下業務管理條塊,逐漸實現全場景覆蓋、全渠道經營、全鏈條聯通,推動傳統實體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並解決了物流效率、貨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業痛點和難題。「零售,就是高科技。」物美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文中早在上世紀末作出的這一論斷正在成為現實。
  • 「關小店,做大店」,後疫情時代的線下門店什麼樣?
    在「零售氪星球」看來,過去非常倚重線下門店的服裝品牌,在線上銷售加速替代過去實體店承擔的交易交付功能後,在重構的零售價值鏈上,線下實體店需要展現出新的服務形式和功能。這次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進程。未來消費者對品牌、對商品品質和購物環境的要求會更高。因此,優衣庫會繼續加大在線下門店的重點投入,提供更加新穎、品質、專業和可信賴的服務。「試得到、摸得到、看得到和買得到是線下門店的獨特優勢點」,從整個品牌跟商品創新上,優衣庫會思考,如何把優衣庫的服裝跟生活方式,藝術,人文以及科技的一面,透過實體店的搭配、展示以及服務去更好地呈現。
  • 這家最懂門店營銷之痛的公司是如何幫助母嬰人度過疫情洗牌期的?
    眾所周知,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接觸和聚集性活動,隔離式封閉管理讓實體行業遭受到了巨大衝擊,不僅消費受限,而且實體行業門店的強制閉店讓商圈客流「歸零」,一場母嬰門店淘汰賽正在悄然發生。而提前布局線上系統的母嬰門店,卻在此期間利用「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收割了大波的消費流量。
  • 下沉市場實體門店的生存之道
    剛剛才緩過來的線下實體商家,再次回想起被疫情支配的恐懼。其實哪怕沒有疫情,過去幾年實體門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線上的衝擊,流量下滑一直是線下店的頭號難題,雖然這兩年線下又開始出現一些大流量的業態創新,但其中很少有小玩家們可以斡旋的餘地。「如果用燒錢的模式到線上去拼流量,你每接一單就虧一單,這樣做就是自取滅亡。但你不做可能一單都沒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 線下實體店終將成為電商經濟的著陸點!
    大家都清楚,網際網路企業有資本加持,他們有流量分發能力,有運營基礎,缺的就是線下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將目標瞄向實體,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這一切或許對大家來講,來的不僅有點快,而且有點生猛。我認為,這場社區團購戰爭短期內不會形成寡頭格局,但是長期來看,它會陷入艱苦的拉鋸巷戰當中。
  • 線下實體店怎麼拓客營銷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一些傳統的實體店常用的營銷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當前,實體店有什麼拓客營銷的秘訣,我們來看一看吧!2.全民分銷全民分銷,不再局限於門店的店員,而是擴大到每一個人,可以是初次進店的顧客,也可以是有一定忠誠度的老會員,也可以是會員的朋友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分銷員的機會。這一模式通過介紹建立介紹人與下級之間的關係。
  • 有贊連鎖對話5大品牌:「賦能門店」背後的痛點和解藥
    1.線上和線下的業務關係是什麼?  2.總部和門店的分工協作如何展開?  3.門店和品牌之間的客戶關係什麼?  4.商品的來源可以是哪些?  5.總部和經銷商之間的利益如何分配?  6.自營和加盟之間的利益如何分配?  我們接下來有請幾位嘉賓。首先有請到的是新世紀集團馮總。我們想請馮總解讀兩個問題:一是在新世紀集團,線上、線下的關係是怎樣的?二是新世紀集團在直播和社交電商有一套很成熟的「組合拳」,這個組合拳大致是怎樣運作的?
  • 中國鋼鐵行業要著重解決「三大痛點」
    中國鋼鐵行業要著重解決「三大痛點」2020-06-04 06:54:37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列印       「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國際形勢錯綜複雜。
  • 實體門店和數字門店融合對話京東五星電器總裁潘一清
    近期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來自德勤亞太消費品與零售行業領導合伙人張天兵、盒馬網絡科技總裁侯毅、京東五星電器集團總裁潘一清和廣東萬寧連鎖常務董事嚴海芸就生鮮超市零售、電器零售、美妝零售業態的雙線融合和未來發展進行了一場高峰對話。今天先看看來自電器零售業的企業家潘一清在實體門店和數字門店融合上的一些看法。
  • 「不是輸給網際網路,只是輸給不公」線下實體店最後的輓歌
    自從我國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後,傳統的線下實體門店就受到了網際網路商業的巨大衝擊,各大電商平臺的線上門店以低廉的價格獲取到了最廣泛的商業客戶流量,一個個線上商城都做大做強,搞得線下實體店一個個苦不堪言。尤其在今年疫情發生以後,本來就被線上商城分走流量和購買力的線下門店,在疫情「少出門、少去人群密集處」的衝擊下更加雪上加霜,線下門店幾乎是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關閉潮。「不是輸給網際網路,只是輸給不公」線下實體店最後的輓歌。
  • 從線上服務到線下 京東11.11探索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服務模式
    除了展現出成本、效率、體驗等全方面優勢外,以生活服務為代表的業務板塊,積極擁抱實體經濟,將實物消費延伸至服務型消費,讓「速度更快、服務更好」。  線上線下融合進一步加深 創新實體零售商業模式  京東11.11期間,京東車事業部總經理慶巖在北京京車會慶然臺湖店,接受了媒體採訪。
  • 沁園小白鯨 完美解決RO反滲透淨水器的三大痛點
    沁園小白鯨 完美解決RO反滲透淨水器的三大痛點時間:2021-01-13 14:31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沁園小白鯨,完美解決RO反滲透淨水器的三大痛點 在寒冷的冬季,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一碗冒著熱氣的湯羹,暖和的溫度不僅能夠讓身體舒適,也能夠溫暖人心。
  • 深度好文|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引領實體新趨勢
    自2018年開始,新零售的概念開始走向熱潮,電商巨頭們紛紛回歸實體。阿里入股蘇寧,力推天貓超市,啟動「溯源批發」項目。京東發力「京東到家」,啟動「火車頭一號」計劃,電商巨頭直接開始大舉進攻線下。曾經專注於線上市場的妖精的口袋、網易考拉、當當網、天貓國際、keep等各業態品牌紛紛試水實體店走向線下,集體開啟線下擴張之路,衣服、生活用品、手機、電器、外賣、甚至充話費統統線下完成。很明顯線下的體驗感,彌補了線上的一大空缺。同時,因為新零售的到來,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 不容錯過,眼鏡商家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幾點結合經營策略
    新零售的本質是實現線下零售零庫存,利用線上流量和線上供應鏈支持,為零售業帶來最低成本經營的新模式。眼鏡商家不必拘泥於線下經營,因為競爭太大,也面臨獲客難的問題,同時受今年疫情影響,線下營業更加艱難。所以,2021年,眼鏡商家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結合起來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 學而思網校「線上自習室」解決課後痛點
    (原標題:學而思網校「線上自習室」解決課後痛點)
  • 如何搭建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的聯合運營?
    編輯導語: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上半年疫情的衝擊,很多人都開始使用線上商城的方式進行購買生鮮等,實體商業由此受到打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搭建線上線下的聯合運營,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網技術賦能實體門店,助推商家數位化升級。9月26日-27日 杭州會議
    最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整個中國零售市場的體量在40萬億元以上,線下實體商業佔比近70%。 樹熊數字門店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和大數據去改變商業,用線上平臺和線下工具去服務30萬億甚至更大的市場。 樹熊數字門店的發展前景不僅被業界所看好,更獲得不少投資機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