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持續更新中,求關注
對於明朝的王牌部隊,我熟知的便是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他們都屬於拱衛京城的精銳部隊,同時擁有極強的野戰實力。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
一、神機營
我先重點說一下神機營,神機營並不是朱元璋創立的(注意:朱元璋在平定陳有諒中使用的火器及訓練的火器部隊為神機營建立奠定了基礎)。而是永樂八年,朱棣徵討交趾,獲得神機槍炮法,由於適應冷熱兵器交替的統治環境,朝廷遂設立神機營,訓練成建制的火器部隊,從而鞏固大明王朝的權威(注意:神機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隊,比歐洲的西班牙火槍兵還要早1個世紀)。對於穩定京畿地區的安全,神機營擁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神機營曾經是世界上最精銳的火器部隊
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 杆(多管火銃);合用藥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戰鬥模式
不過,在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中,神機營大部被瓦剌大軍消滅殆盡。至此留守京城的神機營大多只節制京畿地區,以免再受重創,實為皇帝的禁軍。
二、五軍營
明成祖於1399年10月19日(即"奉天靖難"元年),收復北平行都司 (北平行都司衙門設置於大寧,北平行都司是北直隸、奴兒幹、遼東、大寧組成大區都司。北平行都司前身為魏國公徐達(明成祖嶽父),所領的北伐元朝十萬明軍,後有北元不斷來降的將士。)後,在會州(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建制。
五軍營步兵
五軍營首任中軍主將張玉(前北元樞密院知院,即北元軍方第二號人物;明榮國公);首任左軍主將朱能(成國公);首任右軍主將李彬(豐城侯);首任前軍主將徐忠(永康侯);首任後軍主將房寬(思恩伯)。鑑於張玉戰死後,朱棣才封丘福為五軍總兵官,有理由相信五軍營實際上的首任總兵官,就是明成祖朱棣本人。
由馬步軍組成,分中軍,左、右哨,左、右掖。軍士主要來自京衛,同時歲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衛所兵,輪班赴京宿衛和操練。此外,十二營、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營、效義營俱附五軍營中。設提督內臣一人、武臣二人、掌號頭官二人、大營坐營官一人、把總二人。各軍營設坐營官一人,馬步隊把總各一人。平時練習營陣。皇帝親徵時,大營居中,五軍分駐於外,為作戰主力。
五軍營左哨
作為明軍王牌軍,五軍營自1399年創立來,歷經明軍無數戰役。如靖難之役、平定安南、明成祖五次北徵、麓川之役、北京保衛戰、成化犁庭等等。
三、三千營
三千營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的。也就是說,三千營實際上是以僱傭兵為主的。
三千營騎兵
組建三千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四、戰法
此方法本用於對付沐英防守地段起義軍的大象,後經朱棣將其改良並對三大營軍事力量進行合理調配與組合,達到克制機動性更強的蒙古騎兵的目的。
明成祖朱棣
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的士兵會立刻向陣型前列靠攏,並做好火炮和火銃的發射準備,在統一指揮下進行齊射。這輪齊射是對蒙古騎兵的突然打擊。
神機營射擊完畢後,會立刻撤退到隊伍的兩翼,然後三千營與五軍營的騎兵會立刻補上空位,對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發動突擊。
騎兵突擊後,五軍營的步兵開始進攻,他們經常手持制騎兵武器(如長矛等),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輪致命打擊。
五、結語
在朱棣時期,憑藉著三大營,明成祖五徵蒙古,進行對盤踞在漠北的北元殘餘勢力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落的戰爭,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明朝邊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