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明朝三支精銳禁衛軍都是什麼樣的?

2020-12-05 國史拾遺

在歷朝歷代的軍隊中,有這麼一支軍隊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直轄於帝王,拱衛首都,保護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俗稱「禁軍」,即「禁衛軍」,「禁軍」地位最高的時候是北宋,由於北宋的特殊政策,北宋的禁軍不是皇帝的警衛隊,而是全國負責實際軍事任務的正規軍,只是為了強調軍隊直屬天子的中央集權管理原則而繼續使用「禁軍」之名而已。

那明代的禁衛軍是什麼樣的呢?明代的禁衛軍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直屬於皇帝的直隸諸衛親軍,初建時原本只有十二衛,後漸漸擴張到二十六衛;還一部分,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守衛京城的部隊了,這就是「京營」。

明代「京營」分三部分,即著名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俗稱「三大營」,這三大營各有特色。

五軍營,這是全國各省抽調精銳部隊組成的,永樂八年(1410年)這支軍隊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故稱為「五軍營」,五軍營還有負責訓練新軍的任務,除在京衛所外,每年明朝都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接受五軍營操練。是全國軍隊訓練的總基地。

三千營,這支部隊雖然叫這個名字,但人數遠遠超過三千,這支部隊很特殊,它一開始是由投降的蒙古軍隊組成的,人數確實大概就3000騎兵,後來擴編,鼎盛時期人數有7萬之多,三千營在史料中僅出現在洪熙、宣德和正統年間的戰時編制,景泰以後京營改制為十團營、十二團營,此部隊番號很可能是永樂年間第三次北伐前的駕前護衛,或第四第五次北伐的前鋒營轉換而來。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恢復三大營時,將三千營改稱神樞營。三千營一般情況不出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輿服、兵仗金鼓、御用寶物等,屬於正統皇帝衛隊。

還有一個就是最著名的「神機營」了,這個大家可能多少有些了解:是著名的火器部隊,但極少有人知道的是,這支軍隊和越南有不少淵源,越南在中世時期火器技術極為精良,明成祖徵服交趾後,得到了大量越南火器技術,明朝稱為「神機槍炮法」,甚至越南皇子都被明朝俘虜回來研製火器。

註:胡元澄,越南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長子,後來被明軍俘獲,在明朝工部任職,此人極為擅長製造兵器,尤其能造神槍火器,所以獲明朝授以官職。據《明實錄》記載,明成祖授命他「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此人後來被明朝軍人稱為「火器之神」。

「本朝以火器御虜,為古今第一戰具。然其器之輕妙,實於文皇帝平交趾始得之,即用其偽相國、越國大王黎澄(胡元澄進入明朝後改的這個名字)為工部官,專司督造,盡得其傳。」——《萬曆野獲編》

「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制用生、熟赤銅相間,其用鐵者,建鐵柔為最,西鐵次之。大小不等,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託。大利於守,小利於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明史》

這段時間,越南火器傳到明軍各處,「交槍」(來自交趾的槍炮)十分盛行,甚至明清之際,西洋火器已經傳到中國後,中國方面仍然從越南引起火器。

明成祖朱棣知道火器的厲害,故特意組建了「神機營」,該營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在當時世界上屬於最精銳的火器部隊之一。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後,三大營喪失幾盡,後改革軍制,建立營團,未入選的軍士歸本營,稱「老家」,嘉靖時罷營團,恢復三大營舊制。

明朝初期,神機營的兵力是: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000斤;重八錢鉛子900000個;大連珠炮200桿(多管火銃);合用藥675斤;手把口400桿(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當然,後期神機營也裝備了大量西洋火器,比如紅衣大炮和佛郎機等,反正明朝弄到了什麼精良的火器,都是優先給神機營用。

神機營不僅是大明精銳,還是全國技術水平最高的軍隊,所以受到格外看重,神機營內部有很多特殊的訓練方法(通常涉及一些從阿拉伯和歐洲傳來的數學知識,比如火器攻擊角度計算)屬於機密,不傳於其它部隊,與五軍營和三千營不同,神機營是要經常參戰的,這裡面的子弟很多都是京師權貴之後,所以也相當有傲氣。

神機營最著名的莫過於「三段擊」戰法:即戰士分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處於隊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再由處於隊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後,馬上將火銃遞迴中間一排的士兵,同時從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中間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負責從前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射擊之後的火銃,並向後傳遞給第三排的士兵裝上彈藥;另一方面負責從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已經裝好彈藥的火銃,並向前傳遞給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覆輪換。這樣能在火繩槍射速較低的時候,保持不斷的火力輸出,以打擊敵人士氣,保證火力連續性。這本來是大將沐英鎮守雲南時用於對付敵方大象的戰法,後被引進來對付騎兵。

京營本是明朝最為精銳的部隊,然而土木堡事件後全軍覆沒,隨後來經過整頓,勉強有些振作,但在明代整體日趨腐敗的大背景下,京營的戰力也江河日下,對抗李自成時,竟然到了未經戰鬥,聞炮聲即潰敗而歸的地步,最終隨著明王朝一起滅亡。

相關焦點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所以有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當然,這些軍隊不僅建立了明朝,也保護了明朝幾百年的時間。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
  • 三大營:朱棣五徵蒙古的戰力保證,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明史持續更新中,求關注 對於明朝的王牌部隊,我熟知的便是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他們都屬於拱衛京城的精銳部隊,同時擁有極強的野戰實力。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
  •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下我就來詳細說說朱棣時期的京軍三大營: 京軍三大營的編制 永樂初期,為加強京師的守備和強化精銳部隊建設,朱棣建立了居重馭輕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等京軍三大營,成為朝廷直接指揮的「內衛京師、外備徵戰」的戰略機動部隊。三大營各營編制的官員數額不完全相同,各級官員的名稱也與衛所制官員的名稱不同。
  • 明朝神機營,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比歐洲使用火槍還要早100年
    可以說,明朝的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類似於現在的特種部隊。神機營位於三大營之首(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當然古時候的營和我們現在的營級單位並不一樣,神機營的營本身就是指軍隊的意思而不是指軍隊的規模編制,實際上當時獨立的軍隊一般都叫營,比如神機營下屬部隊5000下營,其實就是5000戰馬組成的騎兵部隊。
  • 明朝軍隊有哪幾部分組成?
    此外,明朝正統時期開始使用募兵制度,開始和衛所制並存。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神機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
  • 盤點中國古代戰場中戰鬥力最高的十支精銳軍隊
    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又被封為"四怯薛"。 神機營 明代永樂年間,朱棣創建了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它與五軍營、三千營一起隨皇帝出徵。神機營以火炮,即銅火銃為主要裝備,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隊,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兵種。
  • 這些明朝的分支機構精銳部隊正在為明朝更新生命
    這些明朝的分支機構精銳部隊正在為明朝更新生命,每一張都是戰鬥力爆炸表!明朝末年是中國史上最動蕩的一年。俗話說,時代造就英雄。明朝末年,不缺人才,如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左良玉、李定國、滿桂、曹文詔等,都是能打耐打的高手,不僅有著名的將領,還有幾位鐵血高手。這些大名鼎鼎的將領和軍隊都在為明朝繼續他們的生活,但他們仍然無法改變大明腐朽的政權。在明末的歷史潮流中,精銳部隊橫空出世在中國上有幾個分支,他們影響著當前的局勢,也受到了他的脅迫。
  •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朱棣以這二十餘萬人的兵力為基礎,建立了著名的「京師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合稱「京營」。其中五軍營是京營的主力部隊,三千營是以歸降明朝的三千蒙古騎兵為基礎建立的精銳騎兵部隊,往往擔任皇帝的近衛軍,而神機營則是專業的火器部隊。這支強大的京營部隊,成為朱棣統治全國的本錢,也成為永樂年間五次北伐的主力。
  • 原來「特種部隊」古代就有,個個戰鬥力爆表,每1名兵士都堪稱百人敵!
    原來「特種部隊」古代就有,個個戰鬥力爆表,每1名兵士都堪稱百人敵! 明末的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和歷史上所有的特種部隊一樣,雖然兵力不多,但是戰鬥力卻極強,是明末最為精銳的部隊,就連當時號稱世界最牛的八旗軍也只能和他們打個平手,那麼關寧鐵騎是如何產生的呢?
  • 大明風華神機營-明朝的中國步槍有多強
    再後來還改制出三眼火銃。 鳥銃和掣電銃 鳥銃後經明朝大發明家趙士禎改進,克服了火繩槍需要明火引燃彈藥,雨天會導致失效的弊端,改用火石法引燃,類似現在的打火機原理無需明火即可發射,取得了巨大進步
  • 淺談明朝的軍隊構成與軍戶制
    明朝軍隊分為京軍(亦稱京營)和地方軍兩大部分,其中地方軍由衛軍、邊兵和民兵組成,而我們熟悉的軍戶制度就來源於衛軍,以下簡單說明。 明朝京軍 京軍為全國衛軍的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為徵戰的主力。洪武初年,京軍有48衛。
  • 明朝火器發展簡史:從神機營到佛郎機列裝部隊
    有關明朝火器發展的研究文章很多,我想用通俗的說法,用3篇文章給大家分享,明朝的火器究竟都有哪些,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何種狀態,明朝中後期,傳入的佛郎機、紅夷大炮、火繩槍的背後故事。袁崇煥使用過的火器:紅夷大炮和「萬人敵」
  • 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在中國,「營」可是老資格了,古代軍隊就有「營」的稱謂。「營」是軍隊駐紮的地方,也泛指軍隊,如營地,營房,營區,營具,營壘,軍營,野營,陣營,宿營,步步為營,火燒連營,萬裡江山萬裡營,等等。「營」有時則作為軍隊的一級組織,但其等級、編制規模相差甚大。最早的「營」出現在漢朝守衛京城的禁衛軍當中,當時每營約為700人。
  • 明朝的兵役制度發展史
    因為軍戶承擔了很多職責,所以明朝廷在賦稅方面給了他們一定的優惠,一般軍戶家裡耕種的田地在三頃以下時,可以免除他們雜役,軍戶如果出了三個壯丁,那麼家裡剩餘的壯丁也不用再服役了。要知道農業社會普通民眾的徭役是很繁重的,這樣規定其實在一定程度是減免了軍戶的徭役,讓他們安心做好為國徵戰的事情。
  • 朱棣是怎樣用步兵打敗蒙古騎兵的,全靠這支部隊,裝備世界一流
    當時北元雖然滅亡了,但北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各部落勢力依舊很強大,對明朝形成很大的威脅。為了解決這些威脅,朱棣不斷派兵北伐。前後一共進行了五次北伐,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其實,如果我們看一下當時的狀況能發現,朱棣取得的勝利是確實不容易。因為朱棣用的是步兵攻打蒙古的騎兵。這在當時是沒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