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也最早的把火藥用到了中國軍事上,中國步槍的發展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過程。
神機營士兵發射鳥銃
南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火銃,彼時的火銃槍管還是竹製的或者紙質的,經過元朝的發展。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就出現了「洪武火銃」,槍管是銅製。再後來還改制出三眼火銃。
洪武火銃
到了嘉靖年間,西方的火繩槍引入中國,中國開始仿製名叫「鳥銃」,因為此槍槍管長,有瞄準器並有扳機,精確度高,射程遠可以打掉天上的飛鳥,所以叫做鳥銃。還有一種說法是鳥銃槍長的像鳥嘴形狀,故稱之為鳥銃。
鳥銃和掣電銃
鳥銃後經明朝大發明家趙士禎改進,克服了火繩槍需要明火引燃彈藥,雨天會導致失效的弊端,改用火石法引燃,類似現在的打火機原理無需明火即可發射,取得了巨大進步。
嘉靖年間,戚繼光發明了五雷神機,這是左輪手槍的雛形。通過旋轉槍管來實現子彈連發,有三眼、五眼、七眼,為戚家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雷神機
後來,神機營又對鳥銃進行改進發明了迅雷陳,槍管前面鑲嵌盾牌,後端為火繩引燃,下面有支架支撐,可以實現多次發射。
迅雷銃
到了清朝時期,雖然還有神機營,但是火器的發展沒有多大進步,明朝的步槍基本就代表我國步槍的最高水平。
如果您覺得小編整理的不錯,請您關注小編並點讚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