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神機營-明朝的中國步槍有多強

2020-12-16 騰訊網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也最早的把火藥用到了中國軍事上,中國步槍的發展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過程。

神機營士兵發射鳥銃

南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火銃,彼時的火銃槍管還是竹製的或者紙質的,經過元朝的發展。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就出現了「洪武火銃」,槍管是銅製。再後來還改制出三眼火銃。

洪武火銃

到了嘉靖年間,西方的火繩槍引入中國,中國開始仿製名叫「鳥銃」,因為此槍槍管長,有瞄準器並有扳機,精確度高,射程遠可以打掉天上的飛鳥,所以叫做鳥銃。還有一種說法是鳥銃槍長的像鳥嘴形狀,故稱之為鳥銃。

鳥銃和掣電銃

鳥銃後經明朝大發明家趙士禎改進,克服了火繩槍需要明火引燃彈藥,雨天會導致失效的弊端,改用火石法引燃,類似現在的打火機原理無需明火即可發射,取得了巨大進步。

嘉靖年間,戚繼光發明了五雷神機,這是左輪手槍的雛形。通過旋轉槍管來實現子彈連發,有三眼、五眼、七眼,為戚家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雷神機

後來,神機營又對鳥銃進行改進發明了迅雷陳,槍管前面鑲嵌盾牌,後端為火繩引燃,下面有支架支撐,可以實現多次發射。

迅雷銃

到了清朝時期,雖然還有神機營,但是火器的發展沒有多大進步,明朝的步槍基本就代表我國步槍的最高水平。

如果您覺得小編整理的不錯,請您關注小編並點讚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劇中,明朝軍隊遭遇韃靼和瓦剌等部落頑強抵抗而陷入困境。然而,歷史上,朱棣一生5次親徵蒙古,一直保持輝煌戰績,從未陷入困境。
  • 大明風華:湯唯身穿鎧甲化身明朝花木蘭,北京保衛戰躍馬揚鞭
    最近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更新到50多集,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 土木堡之變,明朝最為精銳的京師三大營全軍覆沒,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積累下來的家底瞬間灰飛煙滅,京師只剩下老弱病殘,宛若一座空城擺在瓦剌大軍面前。
  • 明朝火器發展簡史:從神機營到佛郎機列裝部隊
    即使把時間調回更早的明代,中國的火器依然落後於西方。有關明朝火器發展的研究文章很多,我想用通俗的說法,用3篇文章給大家分享,明朝的火器究竟都有哪些,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何種狀態,明朝中後期,傳入的佛郎機、紅夷大炮、火繩槍的背後故事。
  • 《大明風華》不會告訴你,朱瞻基和朱祁鎮的對手也先有多強
    在明朝的戲裡,也先的出鏡率很高。因為他是明朝前中期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在《女醫明妃傳》裡,也先變身情種,大秀感情,讓我大跌眼鏡。《大明風華》裡,也先一句臺詞幾乎讓小院幾乎以為走錯片場:「當年以十三匹馬,以十三套盔甲起事。」
  • 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打著正劇旗號魔改歷史劇
    《大明風華》熱播以來,縱橫斷斷續續解讀了很多,這部劇製作還算精良,尤其對歷史,也算尊重,但是槽點也不是沒有,總體來說,大的方向沒有錯,但是在一些細節上總是出現非常明顯的問題。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我詳細解讀的《大明風華》在細節上出現的問題已經有好幾篇了,其中一篇是駁斥劇中朱棣與朱瞻基一口一個「建文」的叫法,「建文」是朱允炆的年號,因為明清時期大多數皇帝都是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後世就以年號稱呼故皇帝。
  • 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明朝三支精銳禁衛軍都是什麼樣的?
    還有一個就是最著名的「神機營」了,這個大家可能多少有些了解:是著名的火器部隊,但極少有人知道的是,這支軍隊和越南有不少淵源,越南在中世時期火器技術極為精良,明成祖徵服交趾後,得到了大量越南火器技術,明朝稱為「神機槍炮法」,甚至越南皇子都被明朝俘虜回來研製火器。
  • 看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女官制度,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官居幾品?
    導語:看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女官制度,胡善祥官居幾品,內設什麼機構,具體職責?宮廷女官的影視劇不少,例如劉詩詩主演的《女醫明妃傳》,韓國的《大長今》,大長今就是宮廷女官,朝鮮的女官制度也是參照中國而設立的。
  • 《大明風華》湯唯看中的孫皇后,七朝「穿越者」?
    明朝古裝劇《大明風華》現在已經開播,從定檔這部劇就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因為作為一部橫貫明代七朝六帝的電視劇,其中的話題真的太多太多,而且對於網友來說,古裝劇絕大多數是清廷劇,關於明朝的電視劇真的是少之又少。
  • 《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宗藩反叛之路,朱元璋分封制與郡縣制結合
    導語:看《大明風華》了解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亂及原因?朱元璋分封制與郡縣制相結合的藩王制,宗室人口增加,朝廷負擔不起宗祿,宗室人員科舉入仕困難《大明風華》不僅是一部醜小鴨功逆襲為白天鵝的愛情劇,也是一部明朝宗室同室操戈的叛亂劇,從最開始的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的靖難之役,奪走了自己親侄子的皇位,到朱棣兒子朱高煦、朱高燧三番兩次勾結在一起的謀逆舉事,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明朝宗室有哪些叛亂呢?
  • 大明風華:為何說明朝滅亡,始於明宣宗朱瞻基?
    《大明風華》中,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天性灑脫,文武雙全。自幼便被朱棣、姚廣孝看好,而仁慈、韜略也在他身上顯露無疑。 這一點,與歷史上並無出入,算是契合。在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他成為皇帝之後,承父遺志任用賢臣,雖然僅僅在位十年,但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歷史真相,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棄劇了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一些觀眾認為以看電視劇的方式了解那段歷史既輕鬆,又能增長見識,可謂一舉兩得。然而夜讀史書今天要給各位糾個偏,與大家好好談談《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那些歷史真相。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和王學圻穿的甲冑,對明朝甲冑復原度高嗎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已經過半了。熒幕上的古裝劇,以清朝的居多,難得有部明朝的戲,小院也追了一下。人物、情節方面就不去說它,這些內容我前面有專門寫文,重點談談劇中的甲冑。明朝甲冑不是自創,它承襲自元朝。
  • 《大明風華》中的朱元璋那麼醜,是誰在醜化朱元璋?他到底長啥樣
    很多粉絲們從去年就在期待自家愛豆的新戲《大明風華》。我相信熱愛古裝劇的親們也一定都比較喜歡歷史,把歷史還原,以電視劇的形式呈現給我們,給我們視覺和知識的多面體驗,但是《大明風華》自開播出來,就遭到歷史迷們的瘋狂diss。
  • 《大明風華》湖南衛視開播,多人有聲小說搶先聽
    近有很多的古裝劇的播出,觀眾一定都有在追的吧,比如說羅晉和李一桐主演的《鶴唳華亭》,還有李沁和張若昀主演的《慶餘年》深受觀眾的好評,而且近日又有一部重磅古裝劇於12月17日播出,這部劇的名字叫做《大明風華》,這部劇的演員陣容也是相當有看點的呢。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治世時期,明初「仁宣之治」在影視作品中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
  • 他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第21集中金榜題名的「文曲星」于謙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
  • 《大明風華》究竟將多少歷史事件「張冠李戴」了?
    由湯唯、朱亞文、王學圻、鄧家佳、俞灝明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最近正在熱播,劇中朱家五口人搞笑的場面讓觀眾忍俊不禁,演員們的表演功力也十分深厚,幾乎沒有拖後腿的角色,但就這樣一部有血有肉又接地氣的電視劇,在豆瓣上只有6.6分的評價讓人有點遺憾,說到底,除了演員演技之外,這部劇在劇情方面得罪了不少的「明粉」。
  • 《大明風華》是如何一再得罪「明粉」的?
    我知道《大明風華》的服化道包括編劇,基本都是罵聲一片。所以,我打算換一個角度來討論這件事,請看標題! 說實話,這部劇的宣發也是很迷,前面幾集似乎走老朱家的貧嘴生活,但是抖音上又狂吹那個很沉很沉的鳳冠,接著就出了朱元璋長相的事兒。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回顧整部劇集,《大明風華》以孫若微(湯唯飾)的視角來旁觀明朝從朱棣到朱祁鎮,五位皇帝主導下的歷史變遷,與市面上的大女主劇集相比,毫無類似之處,其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歷史人物的群像傳奇戲。 但為什麼做如此改編?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 《大明風華》幾位皇帝金帽子造型是錯誤的,還是劇組特意的
    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中不論是閃現的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明宣宗朱瞻基,帶的都是金燦燦的皇帝帽,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似乎也只有他能戴的起這等豪華的黃金帽子。這種帽子有個好聽的名字——金絲翼善冠。也就是說金絲翼善冠應是明朝皇帝在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活動時才會使用,或者作為隨葬品冥器使用。所以明朝皇帝為了自己的健康,金絲翼善冠不可能這麼頻繁出現在明朝皇帝頭上的。特別是後來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槨,證實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