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解脫之道是大願?

2021-01-13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不管是修行人還是世俗人,其實都有願望,

也就是說,曾經都許過願,只不過「滿願」的次數特別少,因為總是處在許願的過程,沒有為滿願而行持。「願」決定了人生方向,比如俗人之願,大多數是求「升官發財」,因為在八識田習氣種子中,對「升官發財」有獨特的「認知」,而且成了「業識」主流,並「控制」其在這方面「不計代價」的付出……;另一種是,沒有主流的願是一種平庸的狀態,更沒有做事的「專一度」,往往是「隨性」而為……,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諸多的「不定性」,也就是說,「一心不亂」不僅指思想上如如不動,更是指做事的「專一度」,也叫「一心」,專一不受其擾即是「一心不亂」,行願也是如此!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第一就是要有「大願」,它不一定多麼廣大,但一定要是「業識」的主流。

因為各種因緣和宿世根性「促使」皈依佛門,求解脫之道!實際上,有一部分人是在求一種「精神」上的安逸,從而把「學佛」變成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學佛的「初發心」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行願的過程當中就會「夾雜」。主觀意識上的確是為「了生死」,除了在修行方面的成就之外,沒有別的強烈的需求,但是「業識」主流方面,習氣執著特別「強」,而且不自覺的「潛意識」的習氣主流並沒有在「成佛的願」上,但是「表意識」往往又在身體力行的「行願」,這種「隱性」的無知是非常可怕的,「潛意識」往往是起決定作用!這也是念佛多年不得力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看清」當下的業識流。(想了解更多妙善師實證實修方法,請關注公眾《往生心法》和查看評論區聯繫方式)

「明師」之所以能夠點醒夢中人,

就是讓你看清潛意識的主流那一面,願望的主流決定了這一生的歸宿,乃至以後的果報。皈依佛門、誦經持咒、每天堅持上早晚課、甚至是出家修行代表「三寶」住世,就自認為這一生成就無疑,非也!在當下乃至未來「驅使」你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專注、做作、貪取」的思想動機,叫宿世的煩惱習氣。為什麼要學佛菩薩的大願呢?因為「大願」是超乎一切業識主流,從而勇猛精進的「心念」。願不靠「說」而靠「行」……,有的人「身向佛門行,心在紅塵中」,在佛門中所做之事皆是「表相」,這是紅塵之道。業識主流是思想的聚焦,「焦點」在哪裡,一定會在哪裡行動。

本文摘自妙善師《往生心法》之行願功德篇,感恩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藥師佛十二大願:第七大願至第十二大願!(詳解)
    第八大願:轉女成男願:「願我來世成佛時,若有女人受女身的種種不變而非常煩惱,產生厭離心,想解脫這個女身,此人若聞我藥師如來名號,下一世皆能轉女成男,具足丈夫相,乃至精進修行,直到證得無上菩提。」第九大願:改邪歸正願:「願我來世成佛時,令一切眾生都能出離惡魔的羅網,解脫一切外道邪見的纏縛,若是誤入種種外道魔見,也要將他們引導攝受於正見的佛法中,令他們漸漸修習所有菩薩六度萬行之正見,而能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42願 悉得清淨解脫願
    大安法師講述:悉得清淨解脫(第四十二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昧境界甚深微妙,解脫長者用比喻說明:如夢,見到的諸佛就如夢中所見,非有非空;如影,自心如清水,諸佛形相如水中影;如幻,自性空而不壞幻相;如響,不可得而空谷答響。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於此三昧,所見諸佛與現前一念心密切相關。阿彌陀佛加持他方世界諸菩薩眾,令其了知自心與所見之佛的同構對應的關係——一切諸佛、一切剎土都不離現前一念之心。
  • 開顯解脫與一切智之道
    本期,在米拉日巴圓寂紀念之日 阿酷布姆與你分享尊者顯示解脫和成佛之道。 為了棄惡從善,以消罪愆,他不得不修習正法,清除罪障,修行成熟解脫之道。 2 出世間大行 後來,米拉日巴來到了藏絨的拉爾地方(位今西藏仁布縣境內),尋榮敦拉迦大師求法。榮敦又把他介紹到當時有名的佛教大譯師那裡。
  • 什麼是解脫之道?不生煩惱
    其實佛陀把「戒定慧」三學定為我們的解脫之道,唯有成就這三資糧,你才可能走向解脫。解脫的基本定義就是沒有任何外在的人事物能讓你生煩惱,那你就解脫了。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可見,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外境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傷害,關鍵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於我們怎麼樣看待,在於我們的認知是智慧的還是迷惑的。我們學佛前,內心往往積累了或多或少的負面情緒,覺得哪個人傷害過我,哪個人對不起我,哪個人故意跟我過不去等等,這些心結都和錯誤認知有關。
  • 智隨法師:為何眾生輪迴已久仍未解脫?
    輪迴這麼久,從理論上講,應該遇到很多佛,但是為什麼至今仍然輪迴沒有解脫?這是道綽大師在提問,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問題。既然所有眾生都要佛性,為什麼別人成了佛,我們沒有成佛?我們無量劫以前也遇到過佛法,因為佛是無量無邊的,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我們現在這個時節叫賢劫,「賢劫」就是有聖賢出世的劫,賢劫當中釋迦佛是第四尊佛。
  • 財富、智慧所求滿願「六字大明咒」與「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輪迴之無量眾生,變化各種不同形象,以應機調伏無邊眾生解脫煩惱生死苦。,具有非常大的利益及功德,持者、用者均受諸佛之照應,一切時中,疾病消除,中陰之懼消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見佛。
  • 佛教: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念經,卻很少人能走上解脫之道?
    那這個時候佛在我們心中,我們要了解什麼佛在我們心中,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學問。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很少人走上解脫之道?因為大家壓根沒想解脫,拜個佛,我就想身體好一點,有的人跪在菩薩面前講:菩薩,我對你別的沒要求,我也不求什麼,我就求身體好。我的老天爺,你知道身體好多難嗎?你以為身體好很容易?這個時候佛是什麼?佛是醫生,無上大醫王。
  • 「觀世音菩薩12大願」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利益度脫煩惱苦!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大士悉號圓通,十二大願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尋聲,無剎不現身,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第二常居南海願。第三尋聲救苦願。第四能除危險願。第五甘露灑心願。第六常行平等願。第七誓滅三塗願。第八枷鎖解脫願。
  • 佛經常說解脫,到底怎麼解脫?
    佛教的出現,不用說,是由於釋迦世尊的應化人間,釋迦世尊的應化工作,總括一句:就是做得解脫工作。我們知道,釋迦世尊降生的環境,是在王宮裡,他的出家,是在受了宮廷的欲樂之後,那時他已二十九歲。他為什麼要出家?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核心,在這5大願!
    阿彌陀佛本願的內容與數目,不盡相同,古今流通的是《無量壽經》魏譯本中法藏比丘所發四十八願:1國無惡道願、2不更惡道願、3身真金色願、 4形色相同願、5宿命智通願、6天眼普見願、7天耳普聞願、8他心悉知願、9神足無礙願、10不貪計身願、11住定證滅願、12光明無量願、13壽命無量願、14聲聞無數願、15隨願修短願
  • 聽菩薩說|解脫靠自己
    外道認為讓天神高興,天神就可以讓人解脫,而佛法講解脫依賴自己。佛當時也講:我只能給你指出解脫之路,能否解脫由你自己決定。然而,現在很多學佛人說:「沒有事,有阿彌陀佛,有上師。」其實這是一種邪見,是不正確的想法,不符合佛法的思想。佛法講能否解脫由自己決定,解脫依賴自己。龍樹菩薩根據佛的教言也講:「他人不能做助伴」。「沒有事,到時候有阿彌陀佛,有上師。」
  •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願借佛功德,一切都能解脫
    >廣行善業,廣做功德以感恩之情,感恩佛陀的出世讓芸芸眾生有所依怙讓我們有幸得聞佛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了解六道輪迴從此不再迷茫顛倒>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有佛陀成道說法,才有佛教。從此開始,一切迷惑的眾生,知道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方法。知道通過自我修正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變,就能夠達到人格圓滿、究竟成佛的目標。
  • 大願法師:慈悲心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文:大願法師悲德就是佛陀的那種大慈悲心。眾生被煩惱所系縛;佛陀已經究竟圓滿地解脫,但是他因為大悲心,所以被大悲所系縛。「有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念念不舍眾生,幫助眾生解脫,幫助他覺悟,所以興慈運悲。
  • 菩薩階次與兩種解脫
    如《成唯識論》卷九云:「一、資糧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二、加行位:謂修大乘順抉擇分;三、通達位:謂諸菩薩所住見道;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初資量位:菩薩發起堅固信願——菩提心,欲求無上佛道,遂需廣植福德、積集資糧。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一,金剛那羅延身願
    極樂世界的這個身體為什麼是不死的,因為他的那個身體是法性的化生,不是肉身也不是四大假合的身體,他不是血肉之身,他這個身體如同諸佛如來的身體一樣,是虛無之身,不是實有的一個身體。就像觀音菩薩在般若心經裡面說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是沒有,色也不是實有,真空妙有的一個圓滿果報之身,就是佛身,極樂世界只是藉助阿彌陀佛的大願神力讓我們提前享受報身佛功德果報之身。
  • 德薄之人災劫多,為什麼發大願,化解最殊勝
    現在的人們為什麼災劫這麼多?就是不明心,貪五欲;德薄,不種善根。化解災劫最殊勝的方法,就是發大願,發菩提心,種善根育德行。業障很重的人,想發個普通的願,利益一些人,就想功德無量,消災吉祥一切如願。那是不可能的!
  • 大願法師: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三祖大師就教導我們了,就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你不要把至高的大道視為高不可攀,道就在當下生活之中,只要把你的追求心、期望心、期待心,追求成道的心全部放下,馬上就會發現佛道一直跟你在一起,你並沒有離開過它,它也不曾離開過你。就好比爬山一樣,只要方向正確了,路線正確了,你只管注意腳下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好了。
  • 藥師佛十二大願:身光遍照、度化眾生,消災延壽,脫系縛之苦!
    《藥師經》記載,藥師佛曾發十二大願,救護眾生從貧窮、疾病、災難等怖畏中解脫,有求皆得,欣向菩提。藥師佛的十二大願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 《金剛經》奉持十善業行,是讓我們離開痛苦與獲得解脫的良方
    我們要常常地勉勵自己,將一切狀況,都作好似幻像的了解,那樣才有解脫固執拘束的一天。苦惱的解脫,才是真實的大無所謂、沒有掛礙!如果我們希求解脫,就需要先確定正知正見。通過恰當的知見,向內自我反思、真實地了解自己,隨後再將人們所聽到的正法,不斷思維、解悟、實踐活動。
  • 藥師佛十二大願:第一大願至第六大願!(詳解)
    大家都知道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清清楚楚的記載者,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小禪好不容易找到其十二大願的「譯文」。下面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所幫助!第三大願:智慧資生 --- 受用智遍願:「願我來世成佛時,以無量無邊的智慧,起無量無邊的方便妙用,隨機設法,施物資濟一切有情眾生,令其受用無盡,生活豐裕沒有缺乏。」第四大願:道入大乘 --- 安住菩提願:「願我來世成佛時,欲使一切行邪道的有情眾生,舍邪歸正,安住於菩提正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