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顯解脫與一切智之道

2020-12-12 騰訊網

本期,在米拉日巴圓寂紀念之日

阿酷布姆與你分享尊者顯示解脫和成佛之道

紀|念|米|拉|日|巴|尊|者

"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位偉大的米拉日巴尊者,他一輩子在深山裡過著清淨的生活,世間人認為他沒吃沒穿,非常可憐,其實他內心的快樂遠遠超越任何人。

——索達吉堪布

"

米拉日巴大師作為噶舉派的祖師之一,是西藏最具傳奇色彩的修行者。在他經歷坎坷的人生軌跡裡,既經歷過幸福的童年,也飽嘗了世間的寒涼,在光與黑、善與惡的掙扎中,米拉日巴艱難的走上了解脫之路。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凡人的掙扎和徘徊,米拉日巴才會經常對弟子說:「我乃一介凡夫,不過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

首先,阿酷布姆製作了一張米拉日巴家族關係圖,為你更好了解大師生平。

米拉日巴大師的一生可分兩部分講解

第一部分:世間大行,即未出家前的事件凡俗事跡

第二部分:出世間大行,即出家後修道證果的事跡

1

世間大行

米拉日巴父親經商,家道慢慢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在米拉日巴7歲時,父親去世,年輕的寡母和他兄妹兩人相依為命。父親去世前,曾當著眾親友的面,立下了"子承父業"的遺囑,並將米拉母子三人的家產全託付給了叔父和姑母照料。不幸的是,米拉日巴的叔父、姑母居心不良,霸佔了他們的家產。

米拉日巴母子三人決心報仇伸冤。母親送兒子出遠門學習咒術,以報冤讎。米拉日巴牢記母親的囑咐,到亞隆覺波仲(位今山南乃東縣境內)的聶·雲丹措傑喇嘛和藏絨魯庫隆(位今仁布縣西北地區)的庫隆巴雲登嘉措喇嘛二人那裡學會了咒術。

當他的叔父為其長子舉行婚禮時,米拉日巴放咒致35人死於房屋坍塌之下。不久。他應母親的請求,又連續3次施咒降雹,家鄉莊稼盡毀,村民們怨聲載道,視米拉一家為仇敵。雖然報了冤讎,洩了母恨,但米拉日巴再也不敢重返故裡。由此他也深感殺人毀禾,造孽匪淺,悔恨莫及。為了棄惡從善,以消罪愆,他不得不修習正法,清除罪障,修行成熟解脫之道。

2

出世間大行

後來,米拉日巴來到了藏絨的拉爾地方(位今西藏仁布縣境內),尋榮敦拉迦大師求法。榮敦又把他介紹到當時有名的佛教大譯師那裡。為了表示身、語、意皆供奉上師,"淨除罪障",時年38歲的米拉日巴為瑪爾巴修房蓋樓、種地幹活、勤服勞役,經歷了9次大的折磨,經受了難以忍受的考驗,終於感動了瑪爾巴,把全部密法的修煉辦法傳給了他,成為其大弟子。

米拉日巴在瑪爾巴那裡學7~8年之久,始學得佛法要旨。米拉日巴45歲那年,當他回家得知母親已去世,妹妹流落在外乞討之後,遵照瑪爾巴的教命,入吉隆、聶拉木、定日縣的深山老林,以野草為食,坐靜潛心苦修秘密真言達9年之久,最後獲得了所謂"即生成佛"之"正果",領悟了所學之各種教法,乃遍遊西藏各地,弘揚佛教教義,收徒傳法,擴大噶舉派的勢力,進而達到"利益眾生"的目的,湧現了日瓊巴、塔布拉結等許多著名的弟子,終成為藏傳佛教噶舉派一代宗師。

米拉日巴師徒弟子關係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瑪爾巴給米拉日巴傳的法,不是為他講解經典,米拉日巴的修證,也不是靠廣研教理。瑪爾巴為他灌頂傳授密法,並授以能實際起修的教授要門,稱為空行耳傳教授,於是米拉日巴在上師附近處,實際觀修,以後又坐靜。首先是修止求得定心,得止以後,才能起觀,這就是所說「運用甚深分別觀察勝輝來作觀察」,由於觀察即證悟了空性之見。這就是顯教解脫生死輪迴之見。

後進入金剛密乘。修習成佛之道,密乘之見也是明空不二,空有雙融之見,要把空有兩方面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圓悟佛性如來藏,這就是噶舉巴所說的密乘大手印之見。若能將空有二者很好的結合起來,二諦則能圓融。

藏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方面甚廣,歷史、宗教、藝術、人文、風俗等等,無論哪一面都值得大書特書,挖掘研究。

可慚愧的是,年輕一代的我們,雖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腦、電視上龐雜豐富的信息唾手可得,整個世界撲面而來,可細細一想,我們所知寥寥。

每日都在朝拜廟宇的我們,是否知道供奉佛祖的名稱和身世?信奉格魯派的你,是否知道其與其他教派的區別和發展?虹化是怎麼回事?修行次第又是怎樣的?

So阿酷布姆決定推出普及藏文化的欄目,盡我們淺薄之力,將知識點最簡化,讓屏幕前的你也多多了解藏族文化。

我們與您 共同學習,共同分享,歡迎關注我們。

編輯:達瓦措 央金

藏文:卓瑪 次仁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END

—如果喜歡,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扎西德勒

點亮在看,給你好看

相關焦點

  • 菩薩階次與兩種解脫
    「十回向」:菩薩上成下化,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包括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如相回向、無縛無著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如下進入正修階段,包括加行、通達、修習和究竟四位。
  • 為什麼解脫之道是大願?
    因為各種因緣和宿世根性「促使」皈依佛門,求解脫之道!實際上,有一部分人是在求一種「精神」上的安逸,從而把「學佛」變成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學佛的「初發心」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行願的過程當中就會「夾雜」。
  • 什麼是解脫之道?不生煩惱
    其實佛陀把「戒定慧」三學定為我們的解脫之道,唯有成就這三資糧,你才可能走向解脫。解脫的基本定義就是沒有任何外在的人事物能讓你生煩惱,那你就解脫了。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可見,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外境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傷害,關鍵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於我們怎麼樣看待,在於我們的認知是智慧的還是迷惑的。我們學佛前,內心往往積累了或多或少的負面情緒,覺得哪個人傷害過我,哪個人對不起我,哪個人故意跟我過不去等等,這些心結都和錯誤認知有關。
  • 智隨法師:為何眾生輪迴已久仍未解脫?
    輪迴這麼久,從理論上講,應該遇到很多佛,但是為什麼至今仍然輪迴沒有解脫?這是道綽大師在提問,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問題。既然所有眾生都要佛性,為什麼別人成了佛,我們沒有成佛?我們無量劫以前也遇到過佛法,因為佛是無量無邊的,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我們現在這個時節叫賢劫,「賢劫」就是有聖賢出世的劫,賢劫當中釋迦佛是第四尊佛。
  • 我們對一切種智理解有多深,就意味修行是否正確和層次的高度
    這三理四相就是一切種智,什麼叫做一切種呢?一切種,就是所有宇宙萬物一切,事、物、理無不通徹,這叫做一切種智。也就是,能知一切道種,差別之智。常常跟大家說,智就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我們最近都常常一直在說,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能夠明白是非,這叫做智慧。
  • 佛經常說解脫,到底怎麼解脫?
    大家都知道,是為了一個「苦」字,首先發覺的是生死老病的苦,繼之又發現弱肉強食的苦,以及為求生存的苦,人與人之間愛憎關係的苦;那些生理的苦,心理的苦,內在的苦,外加的苦,為了解脫這些苦的問題,他就毅然決然地出家了,他想從出家修行的生活中體悟出離苦的方法,終於,佛陀成道了,佛陀已悟到了解脫痛苦的方法了。這個方法要是演繹開來,那是說不盡的,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也只有「緣生性空」的四個字而已。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在這八萬四千法門之中,包含著我們大眾所熟知的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乃至三藏十二部經典中所說的一切佛法。網圖所以佛祖才以慈悲為懷之心,廣為眾生宣示八萬四千佛法,對症下藥,根治眾生的八萬四千之煩惱,從而使我們能夠從一切事物中所解脫,從此降伏各種妄想執著,不再為境所牽而生起攀緣分別之心。
  • 西藏花教薩迦派與「道果法」,先修善,再破我執,除一切見
    在宗教上貢卻傑布也胸懷遠大,廣學新密教法,在義理上另立宗門,創立了所謂「顯密兼攝,完滿具足,而無錯謬之道」的道果法和一整套宗教儀軌。1073年貢卻傑布創建薩迦寺,薩迦派正式形成了。貢卻傑布的兒子貢噶寧布在宗教義理、修持方面自成一派宗風,薩迦派在他手中得到興旺發展,所以薩迦派後世尊貢噶寧布為薩迦一祖。
  • 根本智是空性不可得,吃一塹長一智是後得智
    根本智是明了萬法皆空、皆幻、皆不可得的般若空心慧,後得智是在明了通達萬法皆空、皆幻、皆不可得之理的基礎上,又能隨緣應機所妙用的心念。用最精練的言語說明,根本智是空性靈知覺性,後得智是隨緣妙用的心念。再簡略一點的說明,根本智是空,後得智是有。名相有二,實質為一,這空有不二的真理、意境、心境,即是般若大智慧的解脫意境,這個解脫意境就是不著幻相。能知幻離幻不著幻相的智慧心,即是解脫自在心。
  • 釋迦牟尼佛:怎樣學佛即獲解脫,接受加持證成佛果
    佛也是用無上的智慧和無上的聖智,所產生的攝受力來弘揚佛法,即佛光普照,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得以解脫。沒有佛的智攝力,如何能讓他人信服接受呢?這種智攝力是需要信願的程度來接受,信願不足是無法接受到的,只有信願具足,才能接受到佛菩薩的加持。
  • 佛法小知識48: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
    苦集滅道是一個經常用到的佛教用語,佛經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心經》中就有「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的經文,那麼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呢?苦集滅道又叫做四聖諦,佛陀因證悟「緣起」成佛,但因「緣起」概念複雜,為使信眾易於理解而將緣起拆解為苦集滅道,它們是釋迦牟尼佛證悟後宣說的四條真諦,也是佛法的基本內容。
  • 佛教:帶著「貪嗔痴」之心學佛,不僅無法解脫,反而要墜入惡道
    比如心量和願力大的想要當下頓悟,立地成佛,心量和願力中等的先求個自我解脫,也就是阿羅漢果再說,再小一些的求個天人之福,至不濟的也希望保住這個人身。這個還真可以有,佛陀從來沒有給大家保證過,學佛就一定會有成果,這如果路走斜了很可能上升不成反下降,我們這個人間道已經是三善道的最底層了,再往下掉,那就只能去三惡道了。尤其是以「貪嗔痴」這三種心態學佛,等於是誤種下了惡道的種子,只會開出惡道之花,結出惡道之果。
  • 淺釋大愚法師「解脫歌」
    大愚法師作的《解脫歌》,是步永嘉禪師《證道歌》原韻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師平生著錄很少,除了《解脫歌》外,就是臨隱居之時不辭而別留下了一首告別詩。《解脫歌》很珍貴,把我們修法怎樣用功,怎樣證道都說得很清楚,對我們修道很有幫助。
  • 佛教中,做到這六點,就能隨順趣向解脫
    《成佛之道》偈頌說:依法以攝僧,和樂淨為本,事和或理和,禮僧眾中尊僧團,是要實現解脫的目的,因此以「和合」、「安樂」、「清淨」為根本特色,這三大特色是與解脫相依的,也是世間一切團體都不具備的。和合又分為事和與理合。事和有六種,稱為六和敬。
  • 聽菩薩說|解脫靠自己
    自己卻懈怠、造業,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阿彌陀佛身上,寄托在上師的身上。這是不可能的事,別做這種美夢。到時候阿彌陀佛幫不了你,上師也幫不了你,只能你一個人面對死亡,只能一個人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沒有人幫你,也沒有人跟隨你,這點應該了知。佛可以給你教言,教你解脫的方法;上師可以給你解脫的竅訣,但這個方法、竅訣你要運用、珍惜,否則沒有用。
  • 生滅四諦之簡略闡述
    生滅者有生有滅,萬象遷流是生滅,生涅槃果滅惑業苦是生滅;用析空觀分析觀察萬象之空無自性而斷惑證真。無生者,萬象當體即空,如夢如幻,無生無滅。無量者,萬象雖無生但差別無量,萬象宛然、妙用無窮。無作者,一切萬象皆是中道實相、第一義諦,於此言語等所有設施都是多餘,絕待圓融;所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瞬目揚眉、舉手投足、山河大地、士農工商皆是天真本來佛。
  • 在佛教中,修解脫法就能證解脫果嗎?
    《成佛之道》偈頌:中發出離心,涅槃解脫樂。發了增上生心,向上進步,集積人天福報,這不能說不好,但久遠來看,不論進步到什麼程度,也還是在三界之中,即使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四千大劫,終究沒有出離三界輪轉,業報終了,還會下墮,受生死之苦,所以人天福報並不究竟。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42願 悉得清淨解脫願
    德雲比丘向善財童子介紹「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於此三昧中,能夠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見一切十方諸佛。在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世界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的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量照曜,以及種種國土、種種壽命等悉能在此三昧中明見。善財童子參解脫長者,解脫長者介紹「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
  • 一門深入與一切法無違殊勝及道次第
    基於以上原因,尊者悲憫後世學人的緣故,首先宣說了「一切聖教無違殊勝」。2、何為「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解釋何為「一切聖教無違殊勝」時,這樣說:「(一切聖教)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