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向《易經》卜問物理問題

2021-01-18 聚賢山房

1998年4月12日《中國石油報》中姜斯雄《楊振寧「佔卦」探秘》一文批露,楊振寧曾就科研方向而求助於《易經》:


「1960年至1962年間,有一天晚上,在我(楊振寧)家裡聚集了一班理論物理學者一起吃飯。有A·Pais,李政道,另外還有幾位別的人。對於『兩年後基本粒子是否會發生突破'大家心裡都沒底.這時候我們都同時想到了應該利用東方智慧之王的《易經》來給我們啟示和指明方向。(楊與李常常關注這一問題,在研究這些問題時常常極為歡欣地藉助於深奧的東方智慧之源易經)

李與楊於是開始布卦預測,問:『兩年後基本粒子發生突破嗎?』

易經給他們的回答是:漸卦。

1961年6月21日,A·Pais教授(他是李與楊的同事)也問卜易經:『存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原則,它統一強作用、電磁作用與弱作用?』

他得到回答是:需卦。

李政道、楊振寧和A·Pais教授根據易經的啟示,於是有了極大的信心、並且再以不垂頭喪氣工作了。」

後來事情的發展也的確驗證了《易經》這門東方智慧之王的判斷。


我們先看風山漸卦:

漸卦的整個大意為:「艮為山,巽為木。山上有木,逐漸成長,山也隨著增高。這是逐漸進步的過程,所以稱漸,漸即進,漸漸前進而不急速。」其卦辭:「女歸吉,利貞。」是說作為循序漸進的《漸》卦,它有如同女子出嫁一樣,如能按照女子出嫁程序那樣一步一步走,那就很吉祥,也宜於貞正。

根據以上的啟示,基本粒子肯定會發生突破的,但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和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肯定會有突破,不用擔心。


而A·Pais教授的關於是否存在一種普遍原則能將強作用、電磁作用與弱作用統一起來,所得之卦為水天需卦。

需為等待之意,其含義是等待時機的意思。《象》曰:「雲上於天,君子以飲食宴樂」。其啟示是不用太著急,普遍原則出現的時間還沒到。所以不用太緊張,你應該放鬆心情,該吃的吃,該喝的喝,保持好愉快的心情等待吧。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長期為您提供無農藥,無化肥健康安全的野生茶(入口之物需謹慎)

雲南古樹普洱,野生古樹紅茶,優質野生福鼎白茶品質優異,回甘持久耐泡, 師兄自己做的,一手批發兼零售私信加微信號13816478150



希望參加在上海文化沙龍的朋友請加小編私人微信號
J988841

也可以加qq群135859855討論交流



☆啟迪人生,分享智慧☆,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學習,更多精彩分享請關注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學習平臺,微信號:d149912



相關焦點

  • 《易經》有多不堪?愛因斯坦否定,楊振寧說它毫無邏輯
    宏觀相對論和微觀相對論都在現代科學領域「翻轉」了《易經》。 他否認了中國的傳統,在那個中國人沒有發言權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能阻止它。 但是,當楊振寧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的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否認《易經》時,他並不那麼幸運。 當今的中國學者不再對所謂的權威「視而不見」。當楊振寧認為《易經》不合邏輯時,便當場受到質疑。
  • 楊振寧痛批《易經》
    楊振寧批評《易經》2004年的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對《易經》大加鞭撻,引起了廣泛討論。楊振寧覺得《易經》極大地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思維與審美,以至於影響到了社會的發展歷程。首先,他覺得《易經》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罪魁禍首之一。他表明《易經》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只有歸納而無推演的思維均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原因。
  • 《易經》毫無用處?愛因斯坦說它沒有邏輯,楊振寧說它阻礙發展
    換句話說,愛因斯坦一個人,解決了人類歷史上百年問題中的絕大一部分,可以和牛頓比肩。但是在1953年,愛因斯坦如此說道:「西方科學能有如今這樣的成就,主要是因為兩個基礎:希臘數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和文藝復興時代的驗證法。我們不需要對中國古人沒做出這事而感到驚訝,如果他們做到了,那才是令人驚訝的。」
  •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
    自古以來,人們對《易經》有兩種意見,一派認為《周易》是筮佔之書,講的是「神鬼之謀」,一派認為《周易》是說理之書,講的是「人謀」。「鬼謀」之義,系佔問於鬼神以求決疑定謀。殷商重龜卜,亦兼用筮佔,此風至周初亦然。周初之人凡遇重大事件仍以龜卜為主。
  • 《易經》看貧窮和富貴:遇到這2種困境,別放棄,是成大事的先兆
    有一句話叫做「樹挪死,人挪活」,當人出現問題的時候學會活動一下,變通一下,才會活絡起來,扭轉當下的局面。《易經》中說:六五:貞疾,恆不死。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六五,卜問有小病,長時間不會死去。《象傳》中說:六五爻辭,卜問有小病,是由於「六五」陰爻處於九四陰爻之上,屬柔凌駕剛。長時間不會死去,也正是它處於上卦中位,正當不死之象。
  • 楊振寧的3個子女現狀揭曉:三兄妹定居美國,無人從事物理研究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說起物理學家楊振寧,很多人都不陌生,大家對於楊振寧的關注除了其本身的物理成就之外,還有他的兩段婚姻生活,尤其是和現任妻子翁帆。
  • 《易經》雜談:為什麼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很多朋友,在開始接觸易經的時候,大多有些摸不著頭腦,看不懂易經在說什麼?《易經》這本書,就如同是一個裝滿了財寶的箱子,但是這個箱子上有鎖,沒有鑰匙,我們只能圍著這個箱子轉悠,覺得高大上,但看不明白。那麼打開箱子的鑰匙在哪呢?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果有哪些?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
  • 能拋開其他因素只從物理方面來談楊振寧和錢學森誰更厲害嗎?
    真能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只從物理方面比較楊振寧和錢學森誰更厲害一點嗎?但是,如果我說楊振寧先生和錢學森先生都是我國最厲害的科學家之一,誰會反對?如果只是從物理這個維度來對比兩位明顯是很局限的,相信一般人也知道楊振寧先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含金量很高,作為在特殊時期第一位回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的確為中美兩國在更多領域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莫言的話讓人叫好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一九五七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獎。
  • 《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規律、智慧值得深思
    《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最早的從我國石器時期的伏羲氏研究的先天八卦基礎上,經過後世歸藏易,連山易乃至後來的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做的周易和易傳一脈相承了幾千年流傳至今的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2016年,據研究理論物理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透露,丁肇中問及王貽芳最近忙啥,何說他想把SSC搬到中國來,丁肇中立馬就說,」一點意思都沒有「。撞不出超對稱粒子,超弦教在物理界的地位岌岌可危,從眾星捧月到千夫所指,有重蹈當年以太說覆轍的風險。超弦教埋怨LHC太小了,如果按照SSC的規模,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他們把目光瞄向中國。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楊振寧2020年8月附:中國物理學家的祝賀電文楊振寧教授:我們代表中國物理學會,對您最近在物理學上取得的傑出貢獻,表示熱烈祝賀!中國物理學家懷著無比的欽佩和自豪看待您的成就,並祝您在未來的研究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 20000字的《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講了這4個字,老祖宗太高明了
    有人向孟傳軍推薦了一位叫馮諼的食客,所以孟傳軍讓馮諼到薛地去收利息,馮諼出發前問孟傳軍:"收到利息後你要買什麼嗎?"孟傳軍說,"房子裡缺什麼你都可以買。馮諼向孟傳軍道別,驅車到薛家莊,得到十萬元利息,還有大部分債主都無法交出。
  • 凝聚態物理的鼻祖安德森,生前曾力挺楊振寧,反對中國建立對撞機
    人們誇讚說他的物理直覺前無古人,他的理論模型美感度極佳,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凝聚態物理。他大量地研究了關於凝態物理的很多問題,並首次發現局部化概念。上世紀七十年代,他被邀請去到劍橋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2016年,楊振寧又站出來反對中國花費數百億美元建大型對撞機,遭到學術人士的抨擊,鬧的沸沸揚揚,此時,因楊振寧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一事,安德森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說到,「我已經認識、仰慕楊振寧先生60年了,我同意他的觀點。」他表示,他在很多年的反覆推敲後,他覺得反對建設超大對撞機的決定還是正確的。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榮格榮格是瑞士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是好友,對周易非常推崇,「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惟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 98歲的楊振寧允許40歲妻子改嫁,妻子感動,財產分配是個問題
    而在中國建國以來的國家建設中有很多位中國科學家以及華人科學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講的楊振寧教授就是如此。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合肥肥西縣境內。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於是楊振寧也是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就讀小學二年級。
  • 「資料」歷年知名人士對科學家楊振寧的評價
    張文裕: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張文裕在1984年總結中國高能物理發展35年時說:「我國高能物理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是同楊振寧、李政道等許多外籍華裔科學家的關懷和支持分不開的,他們的貢獻起了重大的作用。
  • 一個老實的人,和一個狡詐的人,眼裡的易經是不同的
    周秋鵬近幾年在易經領域,發生過一件大事,就是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發表了一個關於易經文化的演講。作為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全球頂尖科學家,楊先生的演講,無疑是字字如金,開闊了廣大易學研究者的視野,提升了大家的思維層次。
  • 都被「國學大師」忽悠了:《易經》的道理其實很樸素並沒有那麼玄
    這種讚譽倒也不算過分,問題是:「源頭」處的理性文明,必然是簡單的、粗糙的、不成熟的,甚至雜入了許多錯誤邏輯在其中,但「國學大師」們一方面要讚譽《易經》是「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另一方面又要吹噓《易經》無所不包高深至極,這就大大地矛盾了,不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常識了。這種自相矛盾的雙重吹噓,不僅僅存在於《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