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2021-01-10 一夢文化

中華文化從古到今承襲五千年未曾中斷,期間發展出了紛繁蕪雜的文化著作,包羅玄學、民俗學、音樂等,其中《易經》既是哲學,也是國學與玄學之作,有著「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現代社會,探究易學之人多至難以細數,只是易學與科學之碰撞卻仍屬奇趣,因而科學家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值得玩味。

關於易經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易經》為闡述天地時世間之萬象變化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充滿辯證思維的哲學作品。

通常,《易經》會被人們看作是佔卜之書,實際上並非未卜先知,而是在《易經》中有「天人合一」之思想,宇宙萬物與人類為同在,兩者相互感應,相互影響。

古時佔星觀天象以盡人事實際上是在探索宇宙與熱人類之關聯,古時通過這種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觀,並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一系列理論以解釋萬物。

《易經》則正是對於這種相互依賴同在關係作了系統性的闡述與規律總結。

看起來神秘玄幻,實際上均來源於自然與社會文明,其中融合了哲學、科學、文學、社會學等多領域知識。這也是《易經》為什麼能擁有如此高而穩的文化地位之緣故。

《易經》共分作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其中《連山》為《易經》之首,也是最先產生的易學作品,現階段公認其產生時間為世界產生後的天皇氏時代。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為什麼取名「連山」也有一番說法,據《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其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曰連山。」

現如今提起命理分析,很多人都會想到八字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之相生克,但《連山》卻並不選用此種方法,其是通過一年四季之六氣、六甲之值與三元九運為方法來預測判斷吉兇變化。

《易經》之第二部為《歸藏》,據傳其同為天皇氏所作,亦有人認為為軒轅黃帝所作,雖說法不一但都可判斷其產生於遠古時代,是古時之智慧結晶。《歸藏》以坤為首卦,有人稱此乃「歸藏」之名來源。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十五號秦墓中出土了三百九十八枚易佔簡,共四千多字。經過比對與探究,有專家學者認為其為《歸藏》,早前,人們已在《新論正經》中得知《歸藏》共約四千三百言,因而,當年出土的易佔簡應該便是較為完整的《歸藏》。

《周易》為《易經》第三部,包括《經》與《傳》三部分,產生於

於秦漢時期。

與前兩部相比,《周易》則更為有名,在漢朝時,人們便將之視作儒家經典之首。

《易經》的三部作品中,可以說各有千秋,其中運用的佔卜方法與卦象不盡相同,甚至於有背道而馳的地方,前兩部在漢朝後便無法尋跡,唯有《周易》流傳至今。

楊振寧批評《易經》

2004年的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對《易經》大加鞭撻,引起了廣泛討論。

楊振寧覺得《易經》極大地影響到了中國人的思維與審美,以至於影響到了社會的發展歷程。

首先,他覺得《易經》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罪魁禍首之一。他表明《易經》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只有歸納而無推演的思維均是近代科學無法在中國出現的原因。

《易經》最大之特性即是始終認為天地自然與人是共通的,兩者之間有著共通的規律。

但近代科學卻是打破此種關係的學問,近代科學一直強調的是萬物有其原本的生存發展規律,自然與人類的發展規律是各自獨立的,人事之中無法事事都與天地自然相提並論。

對於歸納與推演法,《易經》中僅有歸納法而無推演法。舉例如「易者象也」,「聖人立象以盡意」,「取象比類」,「觀物取象」均是在談歸納,因為「象」為總,《易經》總強調「象」。

明代學者徐光啟曾與利瑪竇合作翻譯歐幾裡得的數學著作。

歐幾裡得在其運用的便是推演法,照理說這樣一部著作這麼早就出現於中國應能對中國的科學發展起到無法言說的影響,但出奇的是譯作那時候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其實就與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相關。

楊振寧還表明,漢語作為世界上少見的單音語言,與《易經》有密切關聯。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他提出,世界上的原始語言與成熟語言幾乎都是複音的,他覺得中國遠古時期人們運用的語言或許也是複音的,只是後來受《易經》影響到漸漸變成單音。

《易經》中的卦名均為單音,楊振寧指出目前被認為意義重大的字基本上都是單音的,這樣的結果是《易經》長久以來潛移默化造成,這種變化不僅影響到了漢語的發展甚至於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首先可直接體現於審美上。

《易經》中的卦名基本上都為單字,且我們都知道古代文言文通常一個字便能代表多重意義,文言文素來也有短小精悍的特性。

而這一切都可能是與《易經》相關,畢竟《易經》出現的時間非常早,足以對後世造成此種影響。

此外西方繪畫的寫實與豐滿與中國的留白、清淡及強調意境大

有不同。我們中國人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在繪畫中鍾愛追求超逾畫面的意境,即源於精神的氣質。

我們中國人受《易經》的影響,鍾愛精簡、符號化與抽象化,這類審美反映於我們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客觀來講,楊振寧的這番觀點唯有第一點為批評,但已足以引起不快。

在論壇上,大部分人並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有一部分人認同楊振寧的說法,只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並不敢公開闡述觀點。

來源於國學文化圈內的反擊

楊振寧批評《易經》之後,許多 來源於國學文化圈內人士相繼開始「護犢子」,他們斥責楊振寧根本未理解《易經》,不成熟的觀點不足以使人信服。

對於楊振寧所說的《易經》沒有推演法思想,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現場即反駁楊振寧演說過多紕漏。劉大鈞稱《易經》中有大量佔卜算卦之理論,《周易》便是一本算卦書,算卦就是一種推演。

國學大師曾仕強亦曾《易經》中隨處可見科學研究思想,首先它是公認的辯證思維著作,此外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多種學科理論,許多 行業包括科學研究都有《易經》的影子。

在國學文化圈內,《易經》總是擁有 無法褻瀆的地位,他們基本上都認可《易經》與科學有所關聯,且影響了科學發展。

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說:「《易經》是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我懷疑《易經》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期留下來的,因為它的科學、哲學道理太高明了」。

但《易經》是不是真的如此高明呢?這一難題千人千面,也許跳出國學文化圈能得到更客觀的評價。

中國著名學者董光璧覺得中國雖無邏輯學,但卻擁有 與西方不同的邏輯系統,這類邏輯系統也有其優勢所在。

另一方面,楊振寧稱近代科學研究無法在我國出現的緣故並非簡單地受《易經》影響,反而是由於當時的制度難題,是執政者的過錯而非傳統文化。

總體來說,《易經》自是有其文化地位,楊振寧的分析也不無道理,但近代科學為何不在中國出現,這是一個複雜的難題,用《易經》解釋未免太單薄了。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9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易經》有多不堪?愛因斯坦否定,楊振寧說它毫無邏輯
    現代科學家經常說物理學是數學的延續,而數學邏輯是物理學的基礎。愛因斯坦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或物理學家。 他著名的相對論源於數學和邏輯。 所謂能量是質量與速度平方的乘積。 宏觀相對論和微觀相對論都在現代科學領域「翻轉」了《易經》。 他否認了中國的傳統,在那個中國人沒有發言權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能阻止它。
  • 《易經》毫無用處?愛因斯坦說它沒有邏輯,楊振寧說它阻礙發展
    我們不需要對中國古人沒做出這事而感到驚訝,如果他們做到了,那才是令人驚訝的。」愛因斯坦在這段話中提到的希臘形式邏輯也叫做數學邏輯,這可是近代科學的基礎。而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相對論,就是根據數學邏輯推算出來的。所以在愛因斯坦看來,中國傳統的《易經》跟近代科學比起來可是差了好幾條街。而這樣一位大科學家在那個中國人沒有話語權的年代否認《易經》,根本沒有人有能力制止。
  • 楊振寧向《易經》卜問物理問題
  • 楊振寧、陳方正、華生等於中歐跨界對話 縱論「中國與未來世界」
    焦點一:中國與未來世界楊振寧教授表示:「中國這70年的恢宏發展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其成功有許許多多的道理,不過我認為有一個最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所鑄造的中華民族特點和性格傾向,是西方文化所不能夠比較的。」他對比分析道,中華文化裡所特別重視的是「孝、仁、義」,而西方沒有跟這些對稱的觀念,西方有一個「愛」,但「愛」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 楊振寧:我本來就是中國人,很高興恢復中國國籍
    一是對其父親的交待,二是他不可質疑的中國心仍在。換句話來說,楊振寧這樣的大科學家,能夠毅然決然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是對其他的華裔學者最好的示範。楊振寧於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這個決定讓他躊躇不決的同時,又不免覺得痛苦難耐。
  • 「資料」歷年知名人士對科學家楊振寧的評價
    何真周培源:中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院士說:「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梁的第一人關於和李政道的關係,葛墨林說,「無論存在怎樣的分歧,他們在中國的問題上意見是一致的,都是具有高度愛國情懷的。」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是古代經典巨著,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本書,中國的評價有三個關鍵詞:1.大道之源、2.群經之首、3.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正如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所言:「中國一切學術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寶藏。」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尉禮賢:遠渡重洋的傳教士,不愛洗禮愛翻譯清末明初,一位德國漢學家因崇拜孔子給自己起了尉禮賢這個名字,雖然只活了57歲,但有20年是在中國度過的。他雖然是位傳教士,卻未曾為任何人施洗禮,而是致力於中國傳統弓經典的翻譯工作。
  • 文化自信,需要繼承中華傳統和先秦思想文化,重構現代倫理價值觀
    中國也素來以道德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著稱。中華文化是一種倫理本位型的德性主義文化,其核心和精華體現為其深厚的倫理精神和價值觀念。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質,也是對人類文明的突出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
  • 楊振寧是全球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那他到底有哪些成就?
    經過長年累月的戰亂,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的歷史篇章,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民也開始對未來的生活滿懷期待。但由於我國在戰爭期間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所以建國初期在各方面的發展也較為落後。考慮到祖國的建設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所以為了讓祖國得到更好的發展,國家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號召廣大海外學子回國效力。
  • 《易經》隱藏的宇宙奧秘,千年來無人能解,西方學者:太先進了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約5000枚竹簡,其中就包括竹簡版本的《易經》,這次考古發現填補了後世對《易經》全書的認知。《易經》為群經之首,這是因為我國古代有六經五經之說,而《易經》居此六經五經之首位,故謂之群經之首。
  • 一個老實的人,和一個狡詐的人,眼裡的易經是不同的
    周秋鵬近幾年在易經領域,發生過一件大事,就是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發表了一個關於易經文化的演講。作為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全球頂尖科學家,楊先生的演講,無疑是字字如金,開闊了廣大易學研究者的視野,提升了大家的思維層次。
  • 中華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尤其北歐4國由「海盜文化」進化成今天類似社會主義的形態,確實有很多成份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借鑑。勤勞的中華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漢語和書畫藝術都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之一。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及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
  • 《易經》預測被納入正統學術界,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從2017年全國高考屢屢出現與《易經》相關的試題,到2018年底國家公務員考試將《易經》等國學經典作為考查範圍,再到現如今《易經》預測被列入國家權威高校全日制博士生招生計劃,種種跡象說明,國家層面逐漸開始越發重視《易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和弘揚的源頭。
  • 楊振寧:我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獲得任何「智慧」
    這場對話持續了1.5小時,那是楊振寧最激動也最遺憾的一天,坐在愛因斯坦對面,楊振寧感覺自己在做夢,這可是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對於年輕的楊振寧來說,光是聽見愛因斯坦的聲音就讓他激動得快要昏過去。
  • 楊振寧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看看他到底有哪些成就?
    現代社會的衣食住行都方便快捷,但回想起百年之前,人們根本想不到如今人們能過上這樣的日子,而這就要感謝那些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了。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我們對世界的影響不光體現在文化方面,科技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點,可以說是我國的印刷術和火藥促進了工業時代的到來,雖然在近代我國有過短暫的落後,但現在已經迎頭趕上,重新回到了世界前列。
  • 楊振寧遺產成鬧劇?妻子翁帆真可憐,或成為最惹人心疼科學家妻子
    文/行走天涯 楊振寧遺產成鬧劇?妻子翁帆真可憐,或成為最惹人心疼科學家妻子 楊振寧是我國最偉大的華人科學家之一,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等到晚年的時候,沒有在美國度過,而是回到了祖國。
  • 楊振寧是目前頂級的科學家,那他到底有什麼偉大成就?
    在盤點中國著名科學家的時候,楊振寧是肯定不會被拉下的,他之前還被選進了「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的名單裡,這份名單裡的另外幾個人都不是等閒之輩,例如愛因斯坦和牛頓,這也代表著世界對楊振寧的一種認可。
  • 98歲楊振寧是怎樣稱呼翁帆76歲的父親?他的稱呼盡顯高情商
    提起全球著名的科學家,想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愛因斯坦,其次就是牛頓,不過這些都是外國的「科學巨人」。其實中國也有一個科學泰鬥級人物,他被全球科學界評為現如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其成就僅次於愛因斯坦和牛頓,而高於去世不久的霍金,足以說明他在世界科學界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他就是物理學家楊振寧。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