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歐洲戰事結束後,美國躥騰蘇聯出兵,以儘快解決日本問題。為此在雅爾達會議上不惜出賣他國利益。雙方討論的好好的,可美國突然使用了原子彈,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眼看日本投降在即,蘇聯緊急出兵東北開始對日作戰。
蘇聯出兵東北後,猶如秋風掃落葉,打得關東軍是片甲不留,狼狽不堪。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軍主力。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
近60萬俘虜,在戰後並沒有回歸日本,那麼這些被蘇聯俘虜的關東軍,都去哪裡了呢?
根據蘇聯總參謀部數據顯示,在同日作戰期間俘獲了594000名戰俘。由於日本投降了,所以也沒有任何話語權,更不存在換俘了,所以這些戰俘被蘇聯一窩蜂似地運回了國內。而等待這些日本俘虜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獄之行。
要知道蘇聯在二戰期間損失是相當大的,由於對於德國入侵沒有準備,使得蘇聯損兵折將,青壯年損失達到了1000萬,國內人口勞力不足,正好使用這批被俘的日軍用於重體力生產。
而說到蘇聯和日本的關係,其實並不融洽。自從日本崛起後,在遠東地區就對俄國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為了爭奪東北,還爆發了日俄戰爭。十月革命後,日本在背後沒少下絆子,尤其是蘇聯的重心一直放在歐洲,對遠東地區無暇顧及,這更讓日本得寸進尺,在蘇俄內戰時期,日本還趁機入侵了遠東地區。
在二戰中日本人也是頻繁的挑釁,讓蘇聯應接不暇,不得不兩頭顧。
所以等蘇聯緩過神來,正好也在遠東敲詐了美國,所以對日本人絲毫沒有客氣。
起初,日本戰俘沒有地方安置,畢竟遠東地區太冷了,所以這幫人大多生活在防空洞,三五成群地擠在一起。後來,蘇聯為了關押這些戰俘,修建了267個戰俘營,下設2112個戰俘所、392個工作隊和178所專門醫院。
就算這樣,蘇聯也不會白養著這群戰俘,他們的最大用途就是去幹活。
說到幹活,的確有很多地方需要。像修鐵路了,開採煤炭了,伐木了,這些可都是體力活。
從整體上講,日本戰俘表現得非常好,不僅很聽話,而且幹活非常賣力。不過戰俘在蘇聯並沒有受到什麼好的待遇,死亡人數非常多。
遠東地區非常寒冷,日軍戰俘缺乏足夠的禦寒物品(那時候就連蘇聯人都缺衣少食,更何況日本戰俘)。所以,許多日軍戰俘死於寒冷。
當然了,除了自然條件惡劣外,疾病以及飢餓也是造反死亡的重要原因。更何況,他們畢竟是戰俘,不是正常的上班族,所以蘇聯人不會關心他們的死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勞累過度是很正常的。
二戰結束後沒多久,其實很多國家就陸續釋放了戰俘,畢竟白養著他們也沒有什麼意義,但蘇聯卻拒絕了,仍然繼續扣押著。
顯然蘇聯是不想放棄這些免費的勞動力,但由於國際壓力巨大,日本人一直積極地希望能夠要回自己的俘虜,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由於是美國也支持日本,這使得蘇聯不得不逐漸把日本俘虜遣送回國,據蘇聯官方稱,蘇聯總共遣返了51萬日本俘虜,但是日本方面說,他們只接到了37萬人,那到底有多少俘虜回到了日本至今也是一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