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並致他人死亡,這起交通事故怎麼判?

2021-01-09 車早茶

日前,廣東省潮州發生了一宗牽涉違反多項交通法的嚴重交通事故,引起了廣泛熱議。2019年7月20日凌晨2時許,一輛紅色寶馬車行駛在潮州市新洋路,行駛期間將兩名橫過機動車道的路人撞倒,隨後駕駛員選擇棄車逃逸。事故中的兩名傷者經全力搶救後,王某在送往醫院搶救途中無效於當日死亡,另一行人熊某仍在醫院接受救治。

從現場監控視頻可見,一名黃衣女子和另一名紅衣女子,為了貪圖方便,不顧危險橫穿馬路,結果被左側疾馳而來的寶馬車撞飛。

被撞兩名女子在空中翻轉幾圈後,重重摔倒在地,由於衝擊力太大,兩人當即倒地不起,而寶馬車前風擋也嚴重破損。

寶馬車駕駛員在事故發生後沒有第一時間報警施救,而是選擇棄車逃逸。到場交警根據事故車輛聯繫到車主,經查,肇事者屬無證駕駛,與肇事車輛的車主是朋友關係。

迫於壓力,肇事逃逸司機盧某於7月22日到案,並承認其無證駕駛、肇事後棄車逃逸的事實。目前,盧某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而案件正在加緊調查中。

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那麼問題來了,無證駕駛且肇事逃逸的盧某肯定佔了事故的重要責任,但是車主和兩名行人也是有不可忽略的責任,那麼這次重大交通事故責任該怎麼劃分?

首先應由事故的伏筆開始講起,寶馬車主朋友明知盧某尚未取得駕駛證的情況下,將車輛借給盧某,這才造成了後面的悲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所以寶馬車主將車輛交給無證的盧某駕駛,將面臨「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可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以及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然而這都不是寶馬車主的最大問題。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墊付搶救費用,並有權向致害人追償: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

(三)被保險人故意製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所以在這次特大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只需承擔一個相對較低的賠付金額,甚至有理由不承擔賠償責任,而且該輛寶馬車也變成了事故車。寶馬車主的遭遇可以用「賠了夫人又折兵」來形容,難怪會有「車與老婆恕不外借」一說。

行人就沒有責任了?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將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

該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兩名行人在非斑馬線非路口且有中間車道護欄的情況下,橫穿機動車道,從而引發該起事故,按照交通事故的責任一般是劃分為行人70%,機動車30%。

但由於駕駛員逃逸全責,兩名行人雖然不用負交通事故責任,但已然至少交出了一條生命為代價,而且還引來一身的罵名。

無證駕駛還逃逸該怎麼罰?

首先,該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寶馬車駕駛員盧某為無證駕駛狀態,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可並處拘留15天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

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注意,此處的30萬元以上的數額,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而是指行為人無力賠償的數額。按此標準,財產直接損失數額不到30萬元,或者損失雖遠遠超過30萬元但賠償後不足30萬元的,都不構成本罪;

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下列情形之一的: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由此可見,無證駕駛肇事逃逸的盧某除了需要賠付兩名傷亡路人之外,還將面臨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何避免悲劇再次上演?

首先,「無證」人員就要有自我約束力,而車主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也不應該借車給「無證」狀態的親朋好友。

行人通過馬路要選斑馬線或人行天橋、隧道。經斑馬線通過馬路時,要注意隨時來車,確定安全再通過,不能仗著「禮讓行人」就在馬路上閒庭信步。

國內也有相當多的類似案例,但像該起案件中兩名猶如家中散步式橫穿馬路的,極其少見。在駕駛員視野盲區突然躥出,俗稱「鬼探頭」式交通事故較為常見。

對於這些情況,只能說通過路口或者超越停靠著的公交車、貨車時,要特別留意盲區是否會有突然躥出的行人或非機動車。減速通過,隨時準備剎車。

正常行駛,假如隔壁車道的機動車忽然急剎車,那有很大的機率是遇到突發情況,建議快速觀察後方車距,並採取制動減速操作,待確認安全後再通過。

假如發生一般輕微交通事故,開啟雙閃警示後方來車,觀察無危險之後,下車擺放三腳架,然後對車禍現場進行拍攝。包括車前45度、車後45度、車側、碰撞位置特寫這幾個位置需要拍攝下來,假如設計壓線而導致剮蹭,需要把壓線情況也拍攝在內。拍攝完成後迅速撤離現場,靠邊協商賠償問題。

假如發生人員傷亡,在確保人員無生命危險的前提下,迅速報警並拍攝現場,假如事故人員有生命危險,迅速撥打120和報警求助。

相關焦點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麼處罰
    發生交通事故後,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責任而逃逸的,影響比較惡劣,而且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處罰情形,那麼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麼處罰?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麼處罰?
  • 沒有酒駕,也沒逃逸,開車出了事故致人傷亡怎麼判?
    沒有酒駕,也沒逃逸,開車出了事故致人傷亡怎麼判?隨著我們生活當中的車子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也是層出不窮。不過大家對於發生交通事故之後所需要了解的一些相關法律內容確實不太熟悉。尤其是在出現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之後的判定結果,更是不太了解。
  • 均為重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這4名駕駛員中,駕齡最短的只有2年,最長的達21年駕齡。這4人都是因交通肇事逃逸構成犯罪被依法判刑並終生禁駕。據了解,終生禁駕是一項嚴厲的行政處罰,意味著駕駛人「終生不得重新考取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能駕駛機動車」。
  • 男子無證駕駛,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事後道歉太蒼白!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如東臺轉載請註明來源4月8日下午,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城中街道如華村附近發生一起交通肇事案,肇事司機駕車逃逸,警方趕到現場時,被撞者已經死亡。據了解,當天下午3點左右,如東交警大隊接到110指令,在城中街道如華村的一條南北水泥路上,一輛電瓶車與一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小型轎車當場逃逸。民警到達現場時,發現電瓶車駕駛員已經死亡了。隨後,民警調取了沿線的道路公共視頻,最後發現了一輛銀灰色的小型轎車從現場南邊逃逸,其中小型轎車左側的後視鏡還遺留在現場。
  • 交通事故後司機未離開現場,卻為何被認定為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後司機未離開現場,卻為何被認定為肇事逃逸?經綜合分析認定:韓甲駕駛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至交叉路口未減速慢行,事故發生後找人頂包,且在實習期內駕駛牽引掛車的機動車,有明顯過錯,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經鑑定,張某系鈍性外力作用致複合性損傷而死亡,孫某系鈍性外力作用致顱腦損傷而死亡。
  •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權威觀點+法規+典型案例
    導讀: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一直是司法實踐中比較複雜的問題。
  • 交通肇事後逃逸致受害人被後續車輛碾壓死亡 誰之責?
    杜某覺得:電動自行車方肇事造成被害人倒地,如果其未逃逸而是立即下車處理,自己就能看見此事故,也不會發生這個悲劇,自己應該和顧某同等責任。而顧某則認為:當時只是輕微碰擦,自己沒有明顯感覺,所以沒有停留,更沒想到王某會被後車壓死。直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是杜某,而且自己僅是非機動車駕乘者,機動車駕駛員的注意義務更大,應該是杜某承擔全部責任。
  • 東營交警曝光7起典型交通事故案例 提醒駕駛員:肇事逃逸「罪加一等」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3日訊 為大力開展宣傳警示曝光行動,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東營持續對突出違法車輛、典型事故案例、高危風險運輸企業、終生禁駕名單以及事故多發路段進行曝光,還請廣大網友結合自身實際,引以為戒。5月13日,東營交警曝光7起典型道路交通事故案例。
  • 肇事莫逃逸,逃逸必被捉!日照這6起肇事逃逸案教訓深刻
    肇事莫逃逸,逃逸必被捉。可有些駕駛人非是不聽,近日,日照公安交警部門在全力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時偵破多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疫」中,日照公安交警全員在崗,衝鋒一線,誓不退縮。
  • 交通事故逃逸怎麼處罰?酒駕交通事故棄車逃逸怎麼處理?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責任而駛離現場、報案後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後又返回等8種情況將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那麼交通事故逃逸怎麼處罰?酒駕交通事故棄車逃逸怎麼處理?
  • 【以案釋法】交通事故後司機未離開現場,卻為何被認定為肇事逃逸?
    、三輪電動車駕駛人張某及乘車人孫某當場死亡。經綜合分析認定:被告人韓某1駕駛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至交叉路口未減速慢行,事故發生後找人頂包,且在實習期內駕駛牽引掛車的機動車,有明顯過錯,負事故全部責任。經鑑定,張某系鈍性外力作用致複合性損傷而死亡,孫某系鈍性外力作用致顱腦損傷而死亡。
  • 「醉酒」駕駛,東莞虎門鎮發生一起車禍,司機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作為交通的參與者,無論是手拿方向盤的司機還是行人,都應該自覺去維護交通安全,謹慎駕駛。對於司機而言,都知道酒後駕駛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在酒精的刺激下大腦處於模糊狀態,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儘管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仍然能看到酒後駕駛的行為,著實讓人擔心。
  • 廣州交警快速偵破一宗惡性交通事故逃逸案件
    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今天(1月1日)通報:1日,廣州交警聯合刑警、海珠警方等部門,僅用9小時便成功偵破一宗惡性交通事故逃逸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梁某(男,41歲,廣州人)。梁某同時涉嫌無證和酒後駕駛,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 以案說法:交通事故發生後,肇事逃逸行為和脫逃行為的區分和認定
    案例注釋本案的焦點是交通肇事逃逸這一情節的認定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無證駕駛肇事逃逸 南昌姊妹倆因「頂包」雙雙被行拘
    10月10日,南昌新建區聯圩鎮發生一起傷人交通事故——一輛突然竄出的小車將路邊行人撞傷並逃逸。事發數小時後,女子熊某豔主動向交警投案自首。新建交警介入調查發現,肇事司機實際上是熊某梅,因其沒有取得駕駛證無駕駛資格,竟試圖讓妹妹熊某豔「頂包」以逃避處罰。
  • 【以案釋法·鄉村案例法官說】第3期 |亂開車門致人死亡 肇事逃逸...
    【以案釋法·鄉村案例法官說】第3期 |亂開車門致人死亡 肇事逃逸獲罪判刑 2020-04-17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子交通肇事逃逸,父親冒名頂替,謊稱是肇事司機,雙雙被刑拘!
    遼寧鐵嶺,男子張某明駕駛轎車將在道路上正常行走的行人劉某東撞倒,劉某東受傷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後,張某明沒有報警,而是跑回了家。然後讓自己的父親張某軍來到事故現場冒名頂替,向交警謊稱張某軍是肇事司機。但張某明和張某軍的這點伎倆難逃民警的火眼金睛,目前張某明和張某軍父子已被刑拘。
  • 交通事故致人重傷!蒙自這名男子「逃逸」後...
    交通事故致人重傷!蒙自這名男子「逃逸」後......日前,蒙自市某鋼材經營部門口路段,發生了一起二輪摩託車撞傷行人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肇事二輪摩託車逃逸。接到報警後,蒙自市公安局交警大隊迅速成立專案組,經過47小時連續奮戰,終將肇事逃逸嫌疑人抓獲。
  • 內蒙古一男子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嫌疑人被抓獲
    本文轉自【烏前旗交警】;2020年8月4日晚22時21分許,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公安局交管支隊烏拉特前旗大隊公路巡邏一中隊中隊長呼嘯起接到烏前旗公安局大佘太派出所所長電話,電話稱:「在大佘太鎮南街前往南苑村路邊草叢躺著一個人,疑似交通事故,請求出警
  • 認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八種情形,這六種情況不算!
    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70號令)》規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後,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