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門印發《南寧市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對此,很多家長和網友喜憂參半。專家認為,《方案》的出臺有利於培養健全人格的孩子。
學生 期待有更多自主安排時間
「平時做作業要做到晚上11點,以後真的沒有作業了嗎?那晚上做點什麼好呢?可以玩一小會兒手機嗎?」昨日,當得知以後老師可能不留家庭書面作業了,正在用媽媽手機上空中課堂的小學二年級覃同學高興地叫了起來。覃同學的成績在班裡屬於中上水平,學習主動性不足,平時需要媽媽盯著完成作業。因為動作磨蹭,完成家庭作業之後他一般就要休息了,基本沒有其他時間做想做的事情,也不像其他同學那樣還要完成家長布置的作業。
相比起學習任務還算輕鬆的一、二年級學生,已經開始感受到壓力的三至六年級學生對於《方案》的實施有了更多自己的全面考慮。特別是這兩天復學之後,一些學校開始進行期中考試,不少學生認識到,在家放鬆的學習狀態不足以應付「殘酷」的考試,想要成績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需要的是主動學習,這和老師布置多少量的作業沒有完全的關係。所以對於60分鐘的家庭作業時間限定,部分學生還是覺得可以接受的。
此外,由於不少同學一直在參加興趣班,積累了一些特長技能,能有更多時間練琴、畫畫和做全面發展的訓練,他們很高興,也很期待。「因為一直練習跳舞,所以平時我有機會參加很多校內校外的文體活動。我覺得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是舞蹈給我帶來的快樂也很重要,如果晚上有更多時間,我會自己壓壓腿拉拉筋什麼的,保持好的狀態。」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朱同學說。
家長 一小時完成所有作業很難
對於《方案》的出臺,本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家長及熱心網友。一名姓文的五年級學生家長表示:「平時我們的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家庭作業,也很難輔導,所以都是讓孩子參加課後的輔導班。平時孩子幾乎要兩個小時才能完成課後作業,回家休息的時間很少,親子相處時間也比較少。學校能少布置一點作業的話,家長也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同時,孩子快要升初中了,基礎不好很難適應初中的學習,所以對於少布置作業這一塊,我也有些擔憂。」
而對於不留書面作業的問題,一名姓郭的一年級學生家長也表示了擔憂:「之前孩子回家一般會寫30分鐘左右的家庭作業,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我們偶爾也會買一點教輔資料給孩子。孩子平時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只在周末參加了一個興趣班。如果之後不留書面作業的話,家長無法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校不留作業的話,會加重家長的負擔,畢竟現在的升學壓力是很大的,說不擔心孩子的成績是假的。」
一名熱心網友「鑫兒」則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初中家庭作業不超90分鐘,我覺得有點難保證,按6門課算,一門課只有15分鐘作業時間,隨便布置3~5道題都沒辦法完成。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學生喜歡的或容易做的學科作業完成了,其餘的完不成。而另一名網友「如花」則認為,如果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基礎打不好,學習就很可能跟不上。家長只能花錢給孩子出去補課,到頭來增加了家長的經濟壓力,是變相增負。
專家 成績不應是唯一追求目標
「我很支持《方案》的實施,目前,學校一直響應教育部減負十條的規定。」南寧市玉蘭路小學科研室主任羅曉表示,「減負後,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課餘時間針對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參加有意義的學習和活動;也可以適當選擇閱讀優秀作品,擴大閱讀量;還可以參與一些家庭事務,承擔家庭責任;甚至擴大交往範圍,參與一些公益活動等。」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則認為,《方案》是對全社會關注的中小學生減負的回應,旨在對中小學減負儘可能量化,並提出相應的標準,讓學校和家長具有切實的操作性,讓中小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等,對學生減負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不過,減負措施能否真正實行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念轉變。他分析,現在社會各方面的競爭壓力很大,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不少家長比較焦慮。出現了儘管教育部門多次呼籲減負,但不能真正減下來的情況。
「建議家長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不是孩子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姚華認為,孩子的其他素質比成績更重要,例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待人接物的情商等,不少教育是在書本之外,家長要給孩子培養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三觀,不要讓孩子成為死讀書讀死書的人,而是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培養,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心態、適應社會的情商等。
【來源:廣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