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還被稱為「五臟之首」。
在體內肝臟參與的化學反應有1500種之多,是機體正常運行的關鍵,可是,肝臟也容易受到傷害,出現肝病。
我國肝病人數有2億之多,位居世界前列,被稱為「肝病大國」,為什麼我國肝病人數居高不下呢?有研究發現,多和飲食習慣有關。
醫生勸告:3種調料,可能會加速肝臟損傷,要少吃
第一種:醬油
醬油是每家必備的調料,在很多菜餚中可見其身影。
但是,醬油不可食用過多,以免損傷身體健康,誘發肝病。
醬油是經過大豆發酵而成,大豆內所含胺基酸較多,在發酵時,可能出現亞硝酸胺,而亞硝酸鹽屬於「2A類致癌物」,在體內存積過多,容易是肝臟癌變。
其次,醬油也屬於高鹽食物,長期食用,體內鹽分含量會增高,影響肝細胞分裂進程,可能會發生肝炎、肝硬化。
第二種:變質的食用油
油是常見的調味品,也是烹製食物不可或缺的原料。
若是食用油出現「哈喇味」,可能食用油已經出現變質,這是,最好不要食用。
食用油變質後,可能會有黃麴黴毒素發生,在「一類致癌物」中,可以看到黃麴黴毒素的身影,有實驗表明,體內有1mg的黃麴黴毒素,可能讓臟器癌變。
因此,食用油發生變質、過期以後,不要食用,還有不要選購小廠、家庭自製的食用油,以免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傷。
第三種:久放的香辛料
香辛料,在食物製作過程中用途廣泛,如燒烤、煲湯、炒菜等地方都會用到。
雖然香辛料可以提高食物美味,刺激味蕾,但是,香辛料不可久放。
長期放置的香辛料中,會有大量的黃樟素生成,它屬於致癌物質的一種,若是體內存積過多,可能會讓肝臟損傷、病變,導致肝病發生。
建議:久放的香辛料不要食用,避免肝臟出現損傷,致使疾病發生。
身體出現以下症狀,或是肝病「來襲」,不要忽視
很多人誤以為肝病缺少痛感神經,在肝病初期很難有明顯症狀出現,其實不然,肝臟損傷後,身體會有以下細微變化,不要忽視。
● 經常早起以後身體乏力,精神疲倦,還有口臭出現;
● 面部皮膚毛孔粗大,臉上有大量黃褐斑、痘痘、粉刺發生;
● 眼睛經常乾澀、發癢,有黑眼圈出現,還有目赤耳鳴、鞏膜發黃的情況;● 入睡困難,夢話增多,睡覺時還有口乾的情況出現,常在凌晨1~3點醒來;
● 有腹瀉、腹脹等症狀出現,還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的現象。
● 手背青筋明顯,手掌大小魚際線相交處有紅斑出現,指甲容易發生斷裂;
● 大便發黑,小便經常出現濃黃色,隨著時間越長,黃色越深。
保護肝臟,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保持心情愉快
良好的心情,是肝臟健康的基礎保障。
肝臟是最怕生氣的臟器,在生氣時,可能出現肝氣鬱結,肝氣舒發緩慢,還可能出現肝火旺盛,肝臟健康損傷,導致肝病發生。
而心態良好對肝氣舒發有幫助,還能緩解肝火升高,對肝臟健康有益。
因此,要學會情緒控制,讓情緒處於平穩狀態,情緒不好時,更要快速讓情緒穩定下來,不要經常生氣。
◆經常補充水分
水,是身體運行不可或缺的物質,經常給身體補充水分,還有滋養肝臟,促進肝內毒素排出的作用。
水中放入些對肝臟有益的小食材,對肝會更好。
雲臺冰菊所含的胺基酸、類黃酮、菊甙等元素較多。
胺基酸和類黃酮在體內增多後,可以提高肝臟分解、代謝的能力,減少脂肪、毒素、有害物質在肝內堆積,降低肝臟病變;
菊甙補充以後,能提升肝臟活性,還能保持肝細胞膜完整性,對損傷肝細胞修復也有輔助作用。
置入杯中,熱水衝泡,適合平時飲用。
◆少熬夜
長期熬夜對肝臟損傷較大,還會影響次日工作效率。
在熬夜時,肝血損耗速度變快,肝臟內存儲的血液減少,可能會影響到肝臟活性和肝臟代謝功能,容易發生肝臟損傷、病變,導致肝病出現。
其次,熬夜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機體代謝紊亂,毒素、有害物質在體內大量堆積,給肝細胞帶來損傷,影響肝臟健康、
建議:要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不要經常熬夜,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