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國女性把生寶寶當成一件「神聖」的事情,因為這是孕育新生命的一個過程。
外國產婦大部分都不會選擇打無痛,因為媽媽們也把「感受生娃時的疼痛」作為一件必經的、值得讚揚的勇敢行為。
外國產婦生猛直播生娃,媽媽把娃直接拽出來
許多女性對於自己光著生娃這件事表示很尷尬,覺得看見的人越少越好,甚至連接生醫生是男的都覺得尷尬。
外國的這位媽媽生娃「不走尋常路」,開直播分享自己的分娩過程,讓大家一起迎接這個新生命的誕生。
在寶寶的頭出來之後,這位生猛媽媽直接伸手去拉住寶寶的頭,把寶寶從體內拖拽出來,之後把孩子抱到了自己的身前。
這個舉動可謂是驚倒了一大片網友,觀看了這場直播的觀眾也紛紛給這位媽媽豎起來大拇指:生猛!
孕育的是個很美的事情,也是件很兇險的事情,新手媽媽對於生寶寶這件事總是會帶著一點點恐懼,多了解一些生產姿勢,會緩解媽媽很多緊張的情緒。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生娃都有哪些姿勢吧。
第一種:躺著生寶寶
躺著生寶寶也分兩種,一種是最常見的使用率最高的仰臥式,一種是側臥式。對於體力比較差的媽媽,躺著生更省力一些。
①仰臥式:這種姿勢就是媽媽躺在產床上,兩腿張開準備分娩。
②側臥式:側臥式就是產婦側著躺在床上,丈夫或者助產士把媽媽的一條腿抬起來,這樣產婦會比較省力,生寶寶也比較容易。
用力方式也很重要,醫生會讓媽媽找到「便便」的感覺,每一次用力都要堅持10-15秒,用力綿長且持久寶寶生的才快。
第二種:自由體位生寶寶
早在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建議孕婦採用自由體位生寶寶。
①站著生
這種生寶寶的姿勢在電視劇流行之前很少人知道,明蘭站著生寶寶的樣子,給一大波網友更新了生娃「知識」點。
站著生寶寶對產婦緩解自己的焦慮和緊張情緒有很大幫助,站著的姿勢不像躺著那麼固定,媽媽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多一些。
站著生寶寶媽媽也會受到「地心引力」的「BUFF」加持,寶寶會出來的更快。有個小缺點就是,醫生對於產婦的狀態不太好把握,不方便接生。
②跪著生
媽媽跪在床上,身前放一個助產球,或者雙手抓住床頭生寶寶。
其實自由體位能減少媽媽會陰的撕裂程度,多在產前動一動,產程會更快。
自由體位最好還是丈夫陪同,丈夫幫助妻子調整姿勢,給妻子鼓勵,分娩中的媽媽會更輕鬆。
第三種:水中分娩
有些醫院親切的稱呼水中分娩出生的寶寶為「海豚寶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選擇水中生產。
溫熱的水能夠幫媽媽放鬆肌肉、舒緩情緒,在水中水的浮力也能讓媽媽生產更輕鬆,而且水也能緩解一些疼痛感。
我國也有許多明星選擇水中分娩,謝依霖在微博中曬出了自己水中分娩的「戰績」,一盆血水,並感嘆媽媽的偉大。
現在不少媽媽對於生寶寶很恐懼,還有不少媽媽產前偷偷給醫生塞紙條:有危險保我!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時,不僅也感受到了一絲辛酸。
其實媽媽們也不必太過恐慌,我國的醫療設備還是很完善的,只要媽媽在孕期定時產檢,聽醫生的話好好保護自己,就一定能平安生出健康的寶寶哦。
各位媽媽是用哪種方式把寶寶生出來的呢?會不會選擇水中分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