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一道坎。
有人疼了三天三夜;有人睡了一覺就把孩子生了。
新聞報導中也不乏走著走著路,孩子就咣當一下掉落到地上的。
最強孕媽站著生孩子
在外國網友上傳的這個視頻中,孕媽剛來到醫院門口,就站著把孩子生了。好在產科醫生及時接住了新生兒,旁邊的人都看傻了眼。
產婦後來表示,這是她的第兩個寶寶,本來就預料生產會比較順利,但是沒有想到會這麼快。
國內也有個別體質強的媽媽,買菜的路上把孩子生了,生完拎起菜和孩子,沒事人一樣回家了。
不知道準備生產的孕媽們,會不會羨慕這些地表最強孕媽。
保持直立提高分娩效率
每個人的體質和條件不同,導致分娩的過程也不盡相同。但是研究卻表明,直立分娩能提高子宮的效率,縮短分娩時間,讓宮頸打開得更好。
換句話說,保持直立可以加寬骨盆的生產通道,讓寶寶更容易生出來。
兒科醫生的詳細解釋是,當孕婦直立的時候,在懷孕激素作用下已經鬆弛的骨盆關節更容易發生變形, 產道肌肉得到更自然地拉伸,降低了撕裂的可能性。
嬰兒出生的時候都是頭大、肩膀寬,骨盆關節打開得更好,嬰兒更容易出來。
躺著不是生孩子唯一方法
當然,我們不是鼓勵所有孕媽站著生孩子。
保持直立是一種有助分娩的好方法。
直立的姿勢包括站著、靠著、走著或者蹲著。孕媽可以在宮縮發生的時候保持直立,比如靠在牆上或者趴在家人的身上。在宮縮的間歇,斜躺在床上休息。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生孩子沒有一個「最佳」姿勢。
重要的是,孕媽們可以提前了解都有哪些生產的姿勢,經過檢驗的成功分娩姿勢也許有借鑑意義。
科普5種分娩姿勢
在國外,水中生孩子是一種正在被大力推廣的分娩方式。除了泡在水裡增加了分娩順滑度,坐著的姿勢也有利於順利分娩。
坐姿孕媽坐直,兩腿儘量分開。這個姿勢可以加寬骨盆的開口。
醫生表示,其中分娩效率最高的姿勢是半蹲半坐在矮凳上,可替代的選擇是跨坐在馬桶上、椅子上或分娩球上,如果孕媽因為使用了鎮痛劑而必須待在床上,可以跨坐在床角上。
蹲姿蹲姿對媽媽和嬰兒都有好處。
它可以加寬骨盆開口,緩解背部疼痛,加快分娩的進程,同時放鬆會陰肌肉,使它們不易撕裂,改善寶寶的氧氣供給,甚至促進胎盤娩出。
不過,孕媽們在蹲著的時候,一定要找個支撐來保持平衡。因為蹲姿會讓宮縮更有力,也就更疼痛,一定注意別摔掉。
跪姿跪姿對緩解難以承受的宮縮、消除背痛或讓臀位的寶寶轉身都很有幫助。
這個姿勢也很容易變換為其他姿勢:比如降低重心,坐在自己的腳後跟上,成為跪蹲式,或變為四肢著地。
站著或靠著
多走動有助於分娩進展得更迅速更有效率。
所以醫生建議孕媽們在發生強烈的宮縮時,讓自己保持直立狀態,比如靠在牆上或家人身上,或者把頭靠在高桌子上的枕頭上。
側躺
辛苦工作的身體需要得到休息,所以孕媽們也要躺下來。
側躺是一種比仰面朝上躺更好的選擇,最好是左側躺,可以在雙腿之間墊一兩個枕頭來讓骨盆保持打開。
多長時間側躺一次,每次側躺多久,取決於孕媽們的分娩情況。
如果想讓又痛又快的分娩慢下來,就採用側躺式,尤其是在強烈宮縮到來的時候。
如果想讓拖延的分娩加速或提升宮縮的效率,就在宮縮時採用跪姿或蹲姿,在兩次宮縮的間隙回到側躺式。
結束語:在宮縮的時候想著「直立」,在宮縮的間隙想著「休息」。 如果有條件,就在分娩課上或者家裡練習這些姿勢。在分娩中,不斷試驗,直到找出最能幫助孕媽們應對不適、促進分娩進展的姿勢。懷孕已經很辛苦了,就為生產多做一些準備,讓分娩來得更順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