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起分娩,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肯定是這樣的:
孕婦躺在床上,不停地大喘氣,滿頭是汗,痛不欲生,四周圍了一圈醫護人員忙前忙後,還不忘給產婦加油鼓勁。
「躺著生孩子」,這是社會主流群體,對於分娩姿勢的基本認知,絕大多數的順產婦,都是採用這種姿勢生產的,但順產姿勢不是只有這一種哦。
順產生娃只能躺著嗎?分娩姿勢大盤點,最後一種產姿令人敬佩
「躺著生孩子,是最好的分娩姿勢嗎?」
顯然不是,仰臥式分娩法存在很多缺陷,但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接受,主要是這種姿勢,最利於醫護人員處理問題。
除了仰臥式分娩法,小編給孕媽盤點一下,這幾種產姿,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1)站立式分娩法
這種分娩姿勢,是歷史最悠久的,據科學家考證,在遠古時期,女性在分娩時都會找到一棵樹,然後雙手緊抓樹枝,以半蹲姿勢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埃及法老宮殿、古巴比倫文物以及很多歷史悠久的壁畫中,都能找到相關圖像描述。
優點:站立分泌的孕媽,能自行分泌出更多的內啡肽物質,該物質類似於嗎啡,能有效鎮痛;地球引力幫助胎兒儘快娩出,加速產程進行;站立分娩的寶媽,能更快出奶,確保寶寶,能第一時間喝到母乳。
缺點:由於沒有依靠,站立分娩完全依靠女性自身體力,一旦腿軟,後果不可設想;胎兒在娩出瞬間,要是沒被接住,會直接掉在地上。
2)側臥式分娩法
比較少見的分娩姿勢,孕媽要側向躺著,背部蜷縮起來,需要有人配合將孕媽一條腿抬起。
醫院很少採用這種分娩姿勢,多數為個人在家使用,難度係數較高。
優點:對會陰處的壓力較小,降低撕裂傷以及側切的概率;提高對胎兒的供氧量,高血壓患者建議採用;急產狀況下可以使用,降低分娩速度。
缺點:由於姿勢問題,胎心監測無法正常開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很難獨立完成,需要有人提膝;對孕媽的體力考驗較大。
3)跪式分娩法
孕媽單膝或者雙膝跪地,身體向前傾斜,雙手放在椅子或者其它支撐物上,兩腿分開。
優點:降低孕媽分娩時的痛苦;重力作用縮減第二產程時間。
缺點:膝蓋神經較為遲鈍,哪怕有東西保護,依舊容易出現擦傷、水腫;孕媽容易感覺疲勞。
4)水下分娩法
現在非常流行的一種居家分娩方式,沒有醫護人員、沒有安保措施、沒有各種高科技輔助,從開宮口到寶寶出生,一切過程全靠媽媽硬挺。
謝依霖、李允美等大明星都嘗試過這種分娩姿勢,那滿滿一池子血水的畫面,讓人捂嘴之餘,也不禁感嘆母愛的偉大。
優點:溫水能使肌肉放鬆,降低神經敏感性,避免會陰受損。
缺點:高溫會加速血液流動,孕媽出血量會比較大;由於衛生方面沒有保障,水下分娩容易出現感染問題;一旦出現意外,胎兒難以得到救治。
分娩姿勢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適合的
正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樣,普遍採用側臥式分娩法,並不是因為它最好,只是因為它最適合。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分娩姿勢,每一種分娩方式都有自身缺陷,我們要做的是衡量缺陷與優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
就算一開始定下來選擇哪種分娩姿勢,也不是說一成不變的,醫護人員會根據孕媽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若事不可違,順產轉剖產也是正常現象,宗旨只有一個,以「保證孕媽和胎兒的生命安全」為前提。
今日話題:大家認為,哪種分娩姿勢最好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孕媽挺「懸垂肚」孕檢,滿臉都是雙胞胎幸福感,醫生:不是好現象
擴展二:胎盤前壁前置還傻傻分不清?其實區別很大,對寶寶影響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