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800多年前的一個早晨,詩人楊萬裡送好友林子方去外地赴任,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800多年後,我們循著楊萬裡的足跡,重走這條古老的送別之路。
一路上,楊萬裡所見到的淨慈寺、雷峰塔,這些佛教文化遺蹟,均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到今天已經成為杭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淨慈寺裡的濟公和尚,到雷峰塔下的白蛇,各種傳說故事,與歷史交織出絢爛的佛系文化來。咱們一早上路,探尋五代時期杭州佛教文化遺蹟,和曾經輝煌的吳越國的歷史……
【曉出淨慈寺】走讀五代時期杭州佛教文化遺蹟
路線
淨慈寺 - 雷峰塔 - 淨蓮齋用膳 - 錢王祠
(全程約4個小時)
時間
09:30 淨慈寺門口集合,遊走放生池;
09:50 走讀淨慈寺,聊濟公,看古印度石雕佛像;
10:40 轉戰雷峰塔,眺望西湖,瞻仰舍利;
12:10 離開雷峰塔,往淨蓮齋用膳;
12:45 轉戰錢王祠,途經伊斯蘭教仙人墓;
13:15 遊觀錢王祠,看錢學森的先祖、賞荷花;
13:30 活動結束。
費用
1.淨慈寺:10(香花券);
2.雷峰塔:40;
3.淨蓮齋素麵:25左右;
4.錢王祠:15;
總計:約90。
相關古蹟與人物
淨慈寺
始建於公元954年,據說是當時的吳越國國王錢弘俶,為永明延壽禪師所建。直到今天,淨慈寺一直在法堂供奉永明延壽禪師法像。淨慈寺因為《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詩而名聞天下,而在另一方面,他與濟公的傳說故事頗有淵源。今天的淨慈寺,鬧中取靜;濟公殿新落成;另一大特色則是美術館,其中正在展出出土的古印度佛雕,頗可一觀。
雷峰塔
吳越國末代國王錢弘俶所建,地宮中供奉佛家至寶的佛祖發舍利——佛螺髻發,在本世紀初的考古發掘中被發現。歷史上的雷峰塔,於1924年轟然倒塌,現在看到的雷峰塔是在本世紀初重建的。
錢王祠
五代十國時期,錢氏家族割據東南一隅,在中原戰亂頻仍、紛爭不斷的亂世中,錢氏家族統治下的東南,卻得以免遭兵燹之禍,這不得不歸於錢氏之功。後世為了紀念錢氏家族的三代五王,興建了錢王祠。殿中以昭穆之序供奉錢氏五王。錢氏後代人丁興旺,著名的火箭專家、「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便是錢氏後人。值得一提的是,錢王祠前池塘內的荷花,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錢弘俶
吳越國末代國王,篤信佛教,在位期間曾派人遍訪高麗、日本求法取經,於東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影響極深。錢弘俶對於杭州的影響極其深遠,今天杭州的雷峰塔、淨慈寺、六和塔、保俶塔等建築,都和他有很大的聯繫。錢弘俶最後「納土歸宋」,免於生靈塗炭,一時傳為佳話。而他本人也得以善終。
如淨
南宋曹洞宗(禪宗一大支派)禪師,被日本曹洞宗僧人奉為祖師。其靈塔在淨慈寺內,每年由日本至淨慈寺參拜如淨法師靈塔的僧俗信徒,不絕如縷。
下期預告
下周末(8.25/8.26中的一天),我們將探尋遺落在杭州的、《水滸》裡的佛教文化遺蹟。走讀兩座佛塔:閘口白塔、六和塔。
魯智深和武松,是《水滸》裡響噹噹的兩位好漢,而他們與杭州的淵源頗深。尤其是魯智深,在六和塔下「聽潮而化」,是個大徹大悟的「酒肉和尚」。咱們走讀六和塔,看看《水滸》裡的故事與歷史上的佛塔。閘口白塔,即使對於老杭州人來說,也是十分陌生的名字,其實它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歷史已過千年,是地道的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