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投射性認同:「為什麼我越害怕你離開,你就越會離開?」

2020-12-10 騰訊網

為什麼我努力彌補,我們的關係還是無可避免地受到破壞

為什麼吵架,總是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我無數次地提出你的缺點

你還是沒有改進,最終成為我最討厭的人?

這一切的一切真的只是對方的問題嗎?

是對方天生無可救藥,還是我們本身的行為也有問題呢?

越是努力糾正,越是無法糾正。

從心理學的角度中尋找理論去解釋的話:

這叫做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

1.什麼是投射性認同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說

肯定是因為你有這個缺點,你本來就是這種人

我才會去指出你的錯誤

為什麼卻說是我向你產生投射,從而影響了你呢

實際上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最原始的動機可能不是別人有問題這麼簡單,而可能是"我們覺得別人有問題",從而導致接下來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印證我們腦海中的這個"我覺得你有問題"而展開

所以負責指出缺點的那個人,想看到的結果就是你確切的真實的犯了這個錯誤,從而去印證他們腦海裡的想法

"看吧!我就知道你有問題,我就知道你是這樣的人"

而被指出錯誤的那一位,可能剛開始並沒有這個缺點

於是指出缺點的人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開始不斷的進行一些實質性的行為,影響或暗示被指責的人,直到讓被指責的人的行為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

例如:老婆覺得老公不會做家務,她就會主動的讓老公做家務,並想辦法證明老公確實不會做家務,再說到具體點就是會雞蛋裡挑骨頭,挑到符合老婆心理預期為止或者挑到老公真的承認自己不會做家務為止

因為投射者的原因,被投射者產生了自我懷疑,從而又產生了新的負面影響

所以投射者或者指出錯誤者,表面上是想解決問題,實質上是為了掌握這段關係,讓一切在他們的設想中進行,卻在不知不覺中,將事情推向難以挽回的地步

2.投射性認同的幾種常見類型

1.權利型的投射性認同:我對你好,但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投射者為了印證這個觀點,會不斷的幹預對方的決定和生活,直到對方反抗從而證實投射者腦海中這個你不愛我這個觀點)

2.依賴型的投射性認同:我如此無助,你必須幫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投射者為了印證這一觀點,會不斷地向對方發起請求,直到對方拒絕幫助從而證實投射者腦海中這個"你不愛我"這個觀點)

3.迎合型的投射性認同:我總順著你,你必須接受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投射者為了印證這一觀點,會不斷地順從對方迎合對方,直到對方表現出不耐煩,厭惡從而證實投射者腦海中這個"你不愛我"這個觀點)

4.情慾型的投射性認同:我這麼性感美麗,你必須滿足並對我好,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投射者為了印證這一觀點,會不斷地暗示或要求對方提供更多物資投入或情緒投入,直到對方表現出不想給予或者拒絕給予,從而證實投射者腦海中這個"你不愛我"這個觀點)

5.焦慮型的投射性認同:我總是焦慮不安,沒有安全感,所以你要無時無刻給我安全感,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投射者為了印證這一觀點,會不斷地要求對方做各種各樣證明你還愛他/她並會永遠留在他/她身邊的事情,直到對方表現出受不了不耐煩或想離開,從而證實投射者腦海中這個"你不愛我"這個觀點)

從上面這幾例常見的投射性類型中可以看出,被投射者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投射者心理預期所想的"反抗","拒絕","不耐煩","厭惡","不想給予","不耐煩"以至於最後的"不愛",但隨著投射者不斷地將他們內心的想法,通過明示/暗示投射到對方時,對方就會被一步步引導到投射者心理所預期的位置

3.如何判斷投射性認同?

判斷投射性認同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你在和另一個人打交道時,有沒有被嚴重限制的感覺。如果有,那就是對方使用了投射性認同的心理機制。真正好的關係是相互進步,坦誠交流,而不是相互制約,默默承受。

4.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關係中的投射性認同?

一、如果你是被投射對象:

1.直接溝通,拒絕暗示。

明白自己正在被投射,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實際上,投射方很多時候的投射行為是在潛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對方也許並不知道到他在給予你"暗示",也並不知道這種行為會傷害到這段關係。這時我們應該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和對方認真坦誠的討論問題,告訴他或她,這種行為是一種制約或限制,會讓彼此不舒服,而不是讓關係在賭氣猜忌中走向終結。

2. 明白對方的真實需求

投射性認同往往是兩個人不自知的,是潛意識的行為。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受到來自對方的壓力或制約時,我們不應該消極對待這些負面情緒或行為,而是要去了解這些負面情緒或行為的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它們的出現到底是想要什麼反饋。

3.切忌迷失自我,保持理智,分清對錯

當我們處於被投射的狀態,我們會受到來自對方的"暗示"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別人的想法和我們內心的想法就會產生衝突,繼而產生自我懷疑,如果內心不夠強大不夠堅定,就難以保持清醒分清對錯,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接受了這種心理暗示和引導,從而將自己放到一個不合適的位置,哪怕這是錯誤的,不合適的。

二、如果你是投射方:

1. 不要去改造和控制對方:

任何關係都需要適當的呼吸空間,更不要說強行控制或改造對方這種令人窒息的行為,當我們發現自己有想控制對方或改造對方這一想法時,應該緩下來,想想這些是否對方想要,這樣對方會不會有壓力,哪怕我們是出於好意。

2. 用"安全感"代替"控制欲"

當一段關係中,我們開始"控制"對方時,恰恰反應了我們在這段關係中缺乏安全感,但安全感不能通過控制別人來獲取,而應該是建立在雙方的信任上的,和來自於你自己內在的感受,所以想要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我們應該更專注於對自己的建設,和對雙方關係的經營

3."關係"不該分輸贏

當一段關係中出現分歧時,是否一要分個輸贏呢?有分歧就證明有問題,我們應該將關注點集中在問題上,而不是只關注於自己的觀點是否成立,就算被你吵贏了,卻在這過程中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影響了彼此的關係,最後換來一個只有你滿意的方案,這種結果也不會盡人意,所以在平時生活裡,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口舌之快,而更應該在注重雙方的感受下,共同討論出結果。

以上是對於關係中控制欲的根源——「投射性認同」的解讀。

"投射性認同"雖然看起來是個高大上的詞彙,但我們總能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的它的影子,理想的關係應該是兩個人在共同進步,我給能給予你我最好的一切,但我不會幫你做屬於你自己的決定,希望各位看完這篇科普文後,對待親人,朋友,愛人,可以愛的從容不迫,不卑不亢,不再因為用了錯誤的表達方式,把愛的人越推越遠。

相關焦點

  • 權力的遊戲:關係中的投射性認同
    權力的遊戲:關係中的投射性認同一個人越重要,我們就越會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對待他。然而,我們這個所謂的「好的方式」常常是有問題的。並且我們使用「好的方式」時,有一個隱藏的邏輯:我對你這麼好,你應當給予我回報。對回報的渴望也不算是問題,但關鍵是,我們還渴望對方用某種特定的方式給予自己回報。
  • 面對「投射性認同」 用積極和善意扭轉乾坤(圖)
    在他們能夠眼見的未來裡,能看到的只有絕望,而這種絕望的結束,又遙遙無期……  要想打破這種「威脅——安撫」的關係,就必須了解它的形成過程,此時就不得不提到這種關係的形成核心——「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是涉及到兩個人的一種交流互動,這兩個人一個叫投射者(通常是發出威脅的一方),一個叫接受者(通常是被威脅的一方)。
  • 也再網:為什麼說愛情裡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
    其中還不乏各種金句,就好像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愛情裡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其實這句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曾經愛德華墨菲就在心理學範疇提出過著名的「墨菲定律」。而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正好完美的切合了墨菲定律中的「越害怕出錯越容易出錯,越擔心會發生的事情就越容易發生。」
  • 對於你我無話可說,只能默默看著你離開,在視線裡越走越遠
    幸福的人會從積極的方面來考慮,他們堅信再糟糕的情況下也有積極可取的地方。我們的高興或悲傷,不是因為我們身處何處或身處何境,是我們會用怎樣的心情去面對它。2.今天只是從這兩朵花上才看見春天!不是應該奼紫嫣紅嗎?可是只瞧見一種顏色,好想念兒時家鄉的桃花,飄零了,卻再也不曾見。
  • 人越害怕什麼就越會來什麼
    朋友你害怕嗎?你害怕什麼嗎?人總會有害怕的情緒,這才是正常,就看你是如何去面對,如何去克服。可為何好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你越怕它,它就越來?一個人從沒上過臺演講,她(他)會害怕,一個人沒打過籃球的全場,他會害怕,叫他從事從沒做過的事,他也會害怕。人們往往都會害怕未知的事。也可以這樣說人們害怕自己預想不好的結果會發生。你們考過駕照吧!掛過科嗎?原因是什麼?你聽說過提早準備嗎?也就是說自己設想一個最壞的結果,然後接受它。
  • 心理學:女生越害怕失去你,越會把這4句話掛嘴邊!
    「我在你心中有多重要?」你越關心,就越容易被得失所左右。當一個女人愛得太多時,她會對愛有很高的期望。她希望你能像她一樣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時間去愛。 「我會改正的,你不要拋棄我。」女人從心底裡重視你,害怕你會厭倦她。
  • 為什麼你年齡越大,找對象往往越難了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發現年齡越大,找對象越來越困難了。這兩年相親了20多個女生,最後都是單身一人,身邊的人總會不斷的告訴你,要求不要太高,差不多就可以了。可是,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除了自己的原因之外,還有對方的原因。
  • 男人越愛你,越會有這三種怕你的表現
    之所以會心甘情願成為女人的臣子,成為對方的俘虜,不過是因為愛,因為在乎,所以才會一退再退。面對女人的時候,才會小心翼翼。所以女人想要尋找一個愛自己的男人時,不妨看看他會不會害怕自己,也別因為他害怕這三種表現,就覺得他窩囊膽怯。
  • 心理學:男生越「害怕失去」你,越會用這3種方式慢慢「折磨」你
    心理學:男生越「害怕失去」你,越會用這3種方式慢慢「折磨」你! 我相信這件事情是很多情侶都做過的,雖然說偷看別人手機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就算你們感情很好,可是對方愛你愛到無可救藥的時候,他還會忍不住偷偷的翻你的聊天記錄,因為害怕失去你。
  • 真正要離開的人不會讓你知道,只會安靜的離開
    導語:成年人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人生就是不斷的遇見和離別,從曾經的無話不說到今天的無話可說,從親密無間到點讚之交,沒有拉黑和刪除,只是彼此默契地選擇了互不打擾,不再追問為什麼,好像在維持著彼此的體面。為何說成年人的離開,大多都是悄無聲息地?
  • 午睡,為什麼會越睡越困
    午睡為什麼會越睡越困? 午睡的最佳時間又是多少? 怎麼才能儘可能舒適地午睡呢? 今天這份午睡秘籍,請你一定要收好啦! 午睡應該睡多久?
  •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發生
    2、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發生 口袋裝著剛買的手機,在公車上生怕被盜,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查看手機是否還在。就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錯誤。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 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害怕?蛹化成蝶,是成長的收穫與失去
    兒時急切地盼望著長大,卻不曾想長大也會有煩惱和憂愁。當我們拼命想要掙脫的父母,在歲月的年輪中,正一年一年的老去時,我們才開始害怕,害怕父母變老。小麗是我的初中同學,上學的時候,出了名的愛逃課,愛打架。一個外表文靜乖巧的女生,生生活成了一個家長眼裡的壞孩子,同學眼裡的壞學生。為此,她和父母之間沒少起衝突。作為她唯一的好朋友,我總是勸她好好學習,以為將來謀得一個好出路。
  • 女人越「小氣」,男人會越寵愛你
    01「我只想給你給你寵愛,這算不算不算愛,我還搞不明白,快樂的事想和你分享,難過想給你肩膀,第一次為一個人緊張」。本來小蘭想忍著不說,但是越看越生氣,後來小蘭直接委婉地對小峰說:「你們真的是朋友嗎,我怎麼感覺她是你的女朋友,我就是一個陪坐的」。後來小峰注意到自己忽略了小蘭,趕緊跟小蘭道歉,在之後的吃飯中,小峰就開始給小蘭夾菜,兩個人在之後的生活中突然提起這件事情,小峰還覺得挺不對起小蘭。
  • 「我夢見自己回到了學校」,為什麼上班越久,越想上學?
    為什麼我們離開學校越久,上班越久,就越想上學呢?學校生活再苦,終有盡頭上學的時候,雖然每天6點就要起床,然後到晚上11點才能睡覺。但是每一分鐘都過得很充實。,跟你提出分手;因為分手,你的心情非常的鬱悶,這時難纏的客戶,又打電話給你,說方案還要改,你一下子沒有控制住情緒,跟客戶吵了起來,馬上就要到手的單子,丟了。
  • 暗戀你的我自卑,我想鼓起勇氣告白,但害怕你哪一天突然離開!
    我總喜歡跟自己說一句沒事,卻沒有人知道我難過了多少次。當你開始闖進我的生活時,你會關心我的一些小情緒,問我會不會生氣,會不會難過。我的心中藏著一個「喪」,還藏著一個「悅」。寫作業會煩,聽一首歌會難過,一個人待著會害怕;有人給我發消息的時候會欣喜,有人來約我出去的時候會雀躍,有人來特意來陪我的時候我會欣喜若狂。一個人的時候,大多數的時候看起來很「喪」。有人來找我的時候,大多數的時候看起來很「悅「。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把自己最痛苦的心事,習慣性的隱藏在心底。
  • 你身邊的《墨菲定律》,10件事你越害怕發生,它越會發生
    墨菲定律是被一位美國的科學家發現的,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就是,你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它越會發生,即便是那種概率非常低的事情,它會變成必然的事件。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在《墨菲定律》中,非常神奇的事情,如果你經常遇到的話,應該會印象非常的深刻。第一、當你在開始一段新的戀情時,對方總會認為你能夠愛上他是因為你的前任。
  • 科普:命竟然會越算越薄!
    算命真的會越算越薄嗎? 從批改八字或粉絲提問到現在 接觸到非常多的問題,就差變成百科全書了 今天就來講講,命真的會越算越薄嗎?
  • 你總是害怕失去?那就學學這四招,你會豁然開朗
    有一些人不自信,是因為害怕失去。比如說做生意虧損、比如說自己的另一半離開自己、比如說現在擁有的沒有了,等等。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我們有較高境界的得失觀。1. 越在乎越糟糕,要學會放手。很多時候,事情往往不是你自己想的那樣,希望和現實總會有偏差。
  • 你越愛他,他越冷淡,你越冷淡,他越愛你,這四個星座「賤賤的」
    有緣來了,不由得,緣離開了,身體不能幫助自己。在愛中,其實不公平。因為總是一方的愛多,另一方的愛少。有人知道對方愛自己,那個更愛對方,有人知道對方愛自己,越是漠不關心,你愛他,他越是漠不關心,反而他愛你,但是說「便宜」。水瓶座追求「高強制格」的水瓶可以說是「無敵賤」的星座。真的很難讓一個人愛上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