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實體書店經營現狀:店長稱房租壓力大 招不到店員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解說)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圖書零售市場分析簡報》顯示,2016上半年全國實體書店渠道同比下降2.16%,儘管政策利好使得實體書店發展環境有所好轉,但通過記者實地走訪一些書店發現,作為實體書店零售,目前仍舊找不到明確盈利模式。豆瓣書店坐落在高校林立的五道口,店長鄧雨虹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書店經營一年不如一年,房租一直在漲,同時還面臨著招不到僱員的壓力。

  (同期)鄧雨虹:暑假會差一些。我們這還是大學生、老師為主。平時周六日好點,天氣也會有影響。太熱或者太冷、颳大風、霧霾、下雨、下雪都會有影響,實體店就是這樣子。前一陣太熱就沒人出來。這附近的這幾年也倒了很多書店。因為房租還老漲。其實好多書店倒閉都跟房租有關係。房租壓力太大。除了那種成為古董的書,能超過定價賣,正常的書是不能超過定價賣的。定價雖然也在漲,但跟不上房租。而且買書的人也會減少購書量,說實話很多喜歡讀書的人也不是很有錢。

  (解說)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圖書零售市場分析簡報》顯示,2016上半年全國實體書店渠道同比下降2.16%,儘管政策利好使得實體書店發展環境有所好轉,但通過記者實地走訪一些書店發現,作為實體書店零售,目前仍舊找不到明確盈利模式。豆瓣書店坐落在高校林立的五道口,店長鄧雨虹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書店經營一年不如一年,房租一直在漲,同時還面臨著招不到僱員的壓力。

  (同期)鄧雨虹:暑假會差一些。我們這還是大學生、老師為主。平時周六日好點,天氣也會有影響。太熱或者太冷、颳大風、霧霾、下雨、下雪都會有影響,實體店就是這樣子。前一陣太熱就沒人出來。這附近的這幾年也倒了很多書店。因為房租還老漲。其實好多書店倒閉都跟房租有關係。房租壓力太大。除了那種成為古董的書,能超過定價賣,正常的書是不能超過定價賣的。定價雖然也在漲,但跟不上房租。而且買書的人也會減少購書量,說實話很多喜歡讀書的人也不是很有錢。

  (同期)鄧雨虹:支出主要就是房租,店員也經常請不到人,有一個店員今天就要離職,但是我們還沒有請到新的店員。還是希望即便你沒有很大的閱讀量,起碼對書比較感興趣,如果完全沒感情,可能幹不了,因為工資很低。我們很多店員都不是衝工資來的。就是很喜歡看書,對書比較有感情。

  (解說)鄧雨虹坦言,雖然書店面臨房租、僱員等各方面的壓力,但為了一些老顧客能有個能遛彎的地方還是要撐下去。 V

  (同期)鄧雨虹:關了又捨不得,還有些老顧客,覺得關了好像對不起他們。有的顧客可能不經常來,可能一個月來一次,或者幾個月來一次。但你在的話他會有地方去。對面有些年紀大的老師,每天晚上來遛彎,就跟我們說,也去不了很遠的地方,就當鍛鍊身體了。要不在的話他就沒地去了。儘量就是能開下去還是就開吧。

  (解說)在書店裡面開咖啡廳賣簡餐,已經是當下一些實體書店的標配了,有些書店認為咖啡簡餐是作為閱讀環境的補充,無法作為書店盈利的模式,而有些則認為這只是一種經營方式的摸索。

  (同期)蔣陸軍:以前書店的模式就是在旁邊加個咖啡廳,賣點簡餐。那個模式實際上是不掙錢的,只能說是作為一個補充,方便來看書的顧客可以。要從這上面賺錢……很多人可以喜歡書,但是一瓶礦泉水都不會在書店買,他會在外面買了拿著進來。你也不能說人家怎麼樣。以前也做過一段,效果不太好。

  (同期)莊寧:有時候會問你的書店會不會變成一個餐廳或者是一個咖啡館?我自己也經常飽受質疑。有時候其實不太能說服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有時候又覺得,哪怕一個空間只有十平米給圖書,那也會對讀者產生很好的、正面的影響。

  做圖書這件事情,任何一間書店都值得被尊敬或者支持。也要理解書店的生存問題,各方面的壓力真的太大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一種摸索吧。我也覺得書店這種摸索有時會有點尷尬,或者有點偏。但我覺得要給大家機會、時間,讓它變得更成熟。

  (解說)同樣作為獨立實體的樸道草堂,目前管理者賴玲向記者透露,雖然房子是自己的不用付租金,但是收支也是勉強能維持平衡,開書店更多只是種信仰而不是為了盈利。

  (同期)賴玲:收支這一塊還是挺困難的。如果要達到平衡的話,還是相對來說,你能基本養活自己。很多人很難相信了,都覺得太難,覺得生計方面是困難的點。但對我來說,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哪個都能發現一些讓我很開心的事情。時間是說走就走了,每一個時間片段能把它過好,那你就已經挺棒的了,你就不浪費。

  (解說)雖然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對實體書店予以支持,但實體書店經營狀況的改善,依然任重而道遠。

  (同期)莊寧:從經濟層面考量,冬天沒有那麼冷了。但是書店本身經營來說,也不能說每一家都很好了,其實大家也都還在找方向。對我們這個品牌來說也是。到底要怎麼走,想要什麼,都是我們每天思考的問題。中新網路偉北京報導

關鍵詞:

分類名稱: 文娛前線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新玩法:做副業玩概念拼社交
    實體書店新玩法:做副業玩概念拼社交  【解說】在電子商務日趨發達的現在,國內實體書店面臨著網絡書店衝擊、房租成本上升、經營持續虧損等多重壓力的局面,一些實體書店近期已經玩起了「新玩法」:做副業玩概念拼社交,以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讀者被改變的閱讀與購書習慣。
  • 實體書店不賺錢?複合型經營、多元化經營成轉型趨勢
    2019年上半年,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上升10.82%,但實體書店仍然呈負增長態勢,同比下降11.72%。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實體書店受到重創,重回2015年前的行業低谷期,部分書店虧損慘重。與此同時,網紅書店橫空出世,用顏值和營銷吸引眼球,獲得流量、大搶風頭的同時,動搖了實體書店的定義。傳統實體書店似乎前景堪憂。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不進大學」是因為每年高校有四個月的假期,交1年房租實際上只能正常經營8個月。而且大學自帶圖書館,而學生購書的可支配金額也有限,反而買書的人也許不是很多。關於獨立書店的樣本,我在多種場合以及給讀本屋的客人都會推薦我最喜歡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不止是覺得他們的選書太棒了,還特別欣賞他們的經營態度,當年下架諾貝爾獎得主的書,讓我很是佩服了一番。並且我也非常贊同萬聖的創始人劉蘇裡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可以說,我經營書店無不是在踐行著這句話。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虎嗅網
    「不進大學」是因為每年高校有四個月的假期,交1年房租實際上只能正常經營8個月。而且大學自帶圖書館,而學生購書的可支配金額也有限,反而買書的人也許不是很多。關於獨立書店的樣本,我在多種場合以及給讀本屋的客人都會推薦我最喜歡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不止是覺得他們的選書太棒了,還特別欣賞他們的經營態度,當年下架諾貝爾獎得主的書,讓我很是佩服了一番。並且我也非常贊同萬聖的創始人劉蘇裡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可以說,我經營書店無不是在踐行著這句話。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
  • 實體書店漸成大商場「標配」 複合型經營模式將是趨勢
    另據上報數據統計,近幾年,新開的實體書店持增長態勢,2017年上半年,廣東新開書店55家,2017年下半年—2018年,計劃新開書店121家。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出版的《廣州閱讀地圖》按新華書店、獨立書店分類,羅列了部分實體書店,截至2017年,屬於新華出版發行系統的書店有42家,獨立書店有54家。
  • 宅家很無聊也可能不會讀書:實體書店如何應對暫停營業
    青苑書店精心經營的28年裡,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除了零售和批發的兩個門店之外,還有2000多平米的配送物流倉庫,為江西省內200多家客戶配送圖書和提供專業服務。「青苑金域名都店是自購門店,沒有房租壓力,另800平方隆鑫廣場店是私人店面和物流倉庫是核工業260廠倉庫,都是租賃。加上書店51位員工的工資,每月基本開支30萬左右,平均每天開支1萬多元。」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獨立書店在這場風暴中更是搖搖欲墜。等我們在疫情中喘過一口氣,再去搜尋我們的生活時,發現獨立書店沒有了往昔的精神,像是忘了澆水的盆栽,雖然保持著姿態卻萎靡不正。無所依附是獨立書店的特點之一,如今這種孤島的狀態,讓它在承受風暴時遭遇了更多的艱難。
  • 當下實體書店轉型的趨勢分析
    「一頭獨大」 現在不少逛實體書店的顧客,不再單純去買書了,而網絡書店也並不能完全滿足閱讀者的需求。經營模式 提到現在的書店,很多都是休閒、精緻、藝術、舒適這樣印象,人們花在咖啡和下午茶點以及文創產品上相關文創產品上的錢往往超過購書款。書店已經從原來獨立書店模式轉變為複合經營的模式,書店進駐購物中心,為消費者提供了一角休息放鬆的場地,也為商場留住了人氣,在增加商場體驗式消費的同時,為書店自身也帶來了應有的利潤。
  • 實體書店「窒息」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起眾籌
    由於書店的資金形式採用保底資金加抽成,現在達不到銷售抽成就是虧損狀態,還要負擔人員的開支,能耗支出。單向空間單向街書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在公開的視頻中表示,二月份沒有營業,或許只能支撐兩到三個月的時間。2實體書店普遍危困單向街書店的現狀是疫情籠罩下整個實體書店市場的一個縮影。
  • 薇婭、許知遠直播保衛:線下獨立書店的向死而生
    目前1200在抖音更新了兩個視頻,一個是書店的全景展示,一個是手衝咖啡製作。在B站帳號中陸續更新了11個視頻,以店員薦書為主,在店內漫步、對著鏡頭聊天,視頻長度在3到10分鐘之間,在內容容量更大的平臺上,書店似乎找到了更為舒適的節奏。
  • 員工出鏡直播,圖書外賣上線疫情時期的實體書店在悄悄練級!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近些年來,為了應對網店折扣對實體書店的衝擊,書店一直在尋求各種突圍生存發展之道。靠著多元化產品經營、與地產合作減輕房租壓力,打造精品閱讀空間等,實體書店也出現了復甦跡象。尤其是實體書店的獨特空間和場景消費,是吸引讀者的一大法寶。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如今單向街書店每年的人流量已經超過50萬,單向空間線下活動場次也超過500次,並在線上匯聚了2000萬的累計用戶,因此,可以說,或許沒有哪個獨立書店,能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粉絲。如今疫情特殊時期實體流量下滑,單向空間進一步挖掘情懷附體的粉絲價值,很多人也都慷慨支持。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但是作為以書為生的實體書店,卻在一片春風中,走入了寒冬。其中原因,並沒有那麼複雜。高昂的人工和房租,一直是書店的最大支出。國內知名出版人路金波表示,人工和房租兩項成本已經達到總成本的50%以上。「因房租問題等待搬遷。」這是書店經營者無奈的藉口,從2011年的「風入松」、光合作用書店,2013年的凌宇書屋,一直到2019年搬遷的讀庫倉庫,房租都是一座大山,壓在書店老闆的心頭。
  • 圖書外賣、書店直播、短視頻……實體書店的自救與變革
    與此同時,因為客流量減少,實體書店經營面臨較大壓力。然而,逆境和挑戰之下,亦不乏機遇與變化。出版社、實體書店做了哪些探索和新布局?未來,實體書店應怎樣發展?讀者有哪些閱讀需求?這些問題值得思考。近年來,受電商與電子閱讀影響,實體書店經營受到衝擊,政府給予了書店持續政策支持,實體書店自身也在不斷尋找突破之路。  今年,北京市對實體書店的資金扶持較往年提前啟動。  4月1日,首批扶持資金到位,共有161家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其中,扶持重點放在房租補貼上,並適當擴大補貼覆蓋面,增加補貼書店的數量。
  • 實體書店還能再賣幾本書?
    物價漲、租金高是首要危機    在實體書店經營者看來,物價飛漲、店鋪租金過高,是實體書店面臨危機的首要原因。「過去20多年,中國的土地價格可能翻了十多倍,但我國圖書銷售的總量只上升了25%,房租壓力在增大。」季風書店董事長嚴搏非說。    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也已經使得實體書店的低利潤無法支付合適人才要求的工資。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網絡購書的興起。
  • 在線經濟下的書店,還有這些新招
    2月10日復工後,書店所在的園區仍舊空空蕩蕩,「野丫頭」騎著自行車給書店開門,發一些網上的訂單。但要說疫情讓書店一蹶不振,「野丫頭」並不同意,畢竟書店尤其是獨立小書店的經營之難一直存在。「開書店的人是要有些情懷,但既然是生意,如果結束了,那是經營不善,沒有別的。」
  • 實體書店創新發展之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探索跨界混合型業態,多樣化的嘗試延展著經營和服務的邊界。在升級轉型中,許多書店進軍文創領域,開闢文創生活美學空間、引進或自主開發文創產品,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樣需求。跨界升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不能只賣書,如今已成不少實體書店的共識。在實體書店發現新書後到網店下單,已經成了許多讀者的新習慣。這就倒逼實體書店開闢新的收入渠道,實行多元化經營。一些書店的成功實踐也證明,特色突出的文創產品對實體書店的發展十分重要。
  • 在書店做店員,很有意思嗎?會不會很窮?
    店員一個月到手基本不到3000塊。管培生上來的話,工資也不高,比他們多一千來塊。Q:書店能盈利嗎,看書的人裡買書的有多少?A:實體門店一直虧吧,像咖啡區、兒童區差不多做到收支平衡。我們現在也算一個網紅店,來拍照的很多。Q:平時生活中還會買書嗎?A:基本工資都進去了,我認識的另外兩個愛書的同事也是。
  • 革命性的一幕:全新的在線書店與獨立書店聯合對標亞馬遜
    亨特說,「但是,這非常令人欣慰,因為我們一直都有收到來自書店的消息。比如『感謝上帝的到來,讓我們有能力支付房租和今年的健康保險。』『如果您要在糟糕的環境中工作並且承受巨大的壓力,最好能讓自己從事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工作。』」作為一家B型企業(共益企業),Bookshop 的使命是「通過支持獨立文學社區的發展來造福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