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你還在為沈從文《邊城》裡翠翠和儺(nuó)送的愛情悲劇而耿耿於懷,那麼,我想建議你看一看汪曾祺的《受戒》。
師從沈從文的汪曾祺,《受戒》也滲透了色彩、布局、意境等中國畫的基本要素,描繪了充滿寫意、富有詩意的田園牧歌景象。
《受戒》在題材的選用上,在上世紀 80 年代的文壇上算是一個另類。小說以小和尚小明子(明海)和小女孩小英子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為線索,進行故事的開展。
小明子會畫畫,小英子會刺繡,兩個人共同勞動,作者在情節上勾畫了一幅男耕女織、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
將質樸而純粹的情感表現在人們的眼前,情節故事呈現出朦朦朧朧的詩情畫意,像是一場悠揚的田園牧歌,不由得令人想起沈從文的《邊城》。
小說在情節上實現了意象化,讀者讀過之後,仿如身臨其境,給人極強的代入感,仿若發生在讀者身邊的故事,使讀者感受得到,並且嚮往它。
《受戒》名為「受戒」,然而內容卻恰恰相反,實為「破戒」,小說中的和尚並不恪守佛門的清規戒律,相反他們會殺豬吃肉,過著世俗的生活,和尚是可以娶妻的。
小和尚受戒之後,和小女孩一起划船回家,兩人談到方丈的房間「講究,什麼東西都是繡花的,燒的是很貴的伽楠香,有一個19歲的小老婆」。
整篇小說中有四段小英子與小明子的完整對話,非常傳神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小明子比較內向、被動,小英子活潑開朗主動,甚至有點任性與嬌縱。他們都是純情的、簡單的而又詩意的。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這一動作,更傳神地表現了她的大膽,不受清規戒律左右。同時,也暗示了她對小明子的好感。
而小明子則被動又默契地配合著小英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顆吃起來」這個動作,自然得就像他們已經認識了一百年了,就像「譁——許!譁——許」被槳撥動的流水,小英子就像那槳,而小明子就是被這槳撥動的水 。
再比如,小明子心裡非常喜歡小英子但卻害羞,不敢表達,反過來小英子卻恰好是那種開朗直率的人,會直接說出心裡的愛。
小說中二人經典的定情對話:「你不要當方丈!」「好,不當。」「你也不要當沙彌尾!」「好,不當。」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葦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小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這一段的描寫,是小說高潮部分,《受戒》既沒有像其他言情小說那樣浪漫的表白,也沒有那種生死離別的告白,而是以充滿純真、坦誠又帶有一絲可愛的方式,一段看似稀鬆平常的情話,令人深醉其中,二人最後的定情盟誓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讀完小說的結尾,我心裡難免想起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翠翠,那個一樣原生態的女孩,那一個懵懂無知像原始森林中的一隻小鹿的女孩。小英子的活潑熱情,在愛情中的主動,與翠翠的害羞形成鮮明對比。
看完《受戒》,曾經年少時為翠翠和儺送流的淚似乎在看完《受戒》得到治癒,翠翠似乎等會了那個他等了很久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