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繼《邊城》後,又一描寫田園牧歌式的純稚愛情,結局美好

2021-01-07 縱豆蔻辭工

如果說,你還在為沈從文《邊城》裡翠翠和儺(nuó)送的愛情悲劇而耿耿於懷,那麼,我想建議你看一看汪曾祺的《受戒》。

師從沈從文的汪曾祺,《受戒》也滲透了色彩、布局、意境等中國畫的基本要素,描繪了充滿寫意、富有詩意的田園牧歌景象。

《受戒》在題材的選用上,在上世紀 80 年代的文壇上算是一個另類。小說以小和尚小明子(明海)和小女孩小英子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為線索,進行故事的開展。

小明子會畫畫,小英子會刺繡,兩個人共同勞動,作者在情節上勾畫了一幅男耕女織、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

將質樸而純粹的情感表現在人們的眼前,情節故事呈現出朦朦朧朧的詩情畫意,像是一場悠揚的田園牧歌,不由得令人想起沈從文的《邊城》。

小說在情節上實現了意象化,讀者讀過之後,仿如身臨其境,給人極強的代入感,仿若發生在讀者身邊的故事,使讀者感受得到,並且嚮往它。

《受戒》名為「受戒」,然而內容卻恰恰相反,實為「破戒」,小說中的和尚並不恪守佛門的清規戒律,相反他們會殺豬吃肉,過著世俗的生活,和尚是可以娶妻的。

小和尚受戒之後,和小女孩一起划船回家,兩人談到方丈的房間「講究,什麼東西都是繡花的,燒的是很貴的伽楠香,有一個19歲的小老婆」。

整篇小說中有四段小英子與小明子的完整對話,非常傳神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小明子比較內向、被動,小英子活潑開朗主動,甚至有點任性與嬌縱。他們都是純情的、簡單的而又詩意的。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這一動作,更傳神地表現了她的大膽,不受清規戒律左右。同時,也暗示了她對小明子的好感。

而小明子則被動又默契地配合著小英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顆吃起來」這個動作,自然得就像他們已經認識了一百年了,就像「譁——許!譁——許」被槳撥動的流水,小英子就像那槳,而小明子就是被這槳撥動的水 。

再比如,小明子心裡非常喜歡小英子但卻害羞,不敢表達,反過來小英子卻恰好是那種開朗直率的人,會直接說出心裡的愛。

小說中二人經典的定情對話:「你不要當方丈!」「好,不當。」「你也不要當沙彌尾!」「好,不當。」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葦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小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這一段的描寫,是小說高潮部分,《受戒》既沒有像其他言情小說那樣浪漫的表白,也沒有那種生死離別的告白,而是以充滿純真、坦誠又帶有一絲可愛的方式,一段看似稀鬆平常的情話,令人深醉其中,二人最後的定情盟誓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讀完小說的結尾,我心裡難免想起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翠翠,那個一樣原生態的女孩,那一個懵懂無知像原始森林中的一隻小鹿的女孩。小英子的活潑熱情,在愛情中的主動,與翠翠的害羞形成鮮明對比。

看完《受戒》,曾經年少時為翠翠和儺送流的淚似乎在看完《受戒》得到治癒,翠翠似乎等會了那個他等了很久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相關焦點

  • 邊城:一首優美而悽婉的田園牧歌
    那是一座在川湘交界處的古城,那裡曾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今天推薦的便是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在本書中,沈從文先生以清麗的筆觸,描寫了撐渡船的老人與他的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純樸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的愛情悲劇。小說以牧歌式的情調描繪出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這裡的人民保持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 《邊城》:詩意放逐的現代寓言,溫情脈脈的田園牧歌
    《邊城》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作者沈從文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邊城》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牧歌式文體」的開山之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讀沈從文《邊城》被我們忽視那田園牧歌背後,一場悲劇背後的悲劇
    沈從文的《邊城》應該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那個全民啟蒙的年代,主流的作品大多數都表現出了一種對新時代的嚮往和思想進步的情感,如果我們第一次讀《邊城》這樣的作品,也許還會以為這樣描寫美麗田園牧歌的小說不應該出自那個年代,這就是沈從文區別與其他作家的一個最明顯特徵。
  • 《邊城》: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文學裡最純真悽美的愛情
    善寫情話的人,自然更善寫愛情,他在其文學創作中,更是締造了一段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文學裡最純真悽美的愛情,這部作品就是久負盛名的《邊城》。沈從文出身湖南古城鳳凰,那裡依山傍水,沿河的吊腳樓古香古色,掛在半空中,河流清澈見底,水聲潺潺。這片神奇多姿的湘西世界,是他田園牧歌式的理想王國,更是他終其一生的精神家園。
  • 讀沈從文經典《邊城》除了詩意的田園牧歌,我們還能讀出什麼?
    當一周的無數瑣事把我折磨得形容近乎枯槁時,我用可憐的花邊時間去讀沈從文的《邊城》,希望它能救我於水火,讓我在喧囂蕪雜的現世聞一聞遠隔人煙的山水之氣息,吹一吹來自遙遠的邊城的風。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對沈從文抱有一份獨特的敬意,因為他在芸芸眾生中的與眾不同,因為他於亂世中的宕開一筆,更因為他別具匠心的審美追求和獨具韻味的詩意小說。《邊城》便一直是被如此定義的。《邊城》無疑有著一份獨特的美。
  • 再讀《邊城》:從三個角度淺析沈從文筆下的敘事美
    小說以三十年代川湘邊界的小城茶峒為背景,描寫了湘西邊城淳樸的風土人情,是一曲寧靜淡遠的田園牧歌。小說通過少女翠翠的愛情故事,展現了人性的「愛」與「美」,是一支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沈從文曾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邊城》:我是對一切無信仰的人,我只信仰生命
    有評論家說到:《邊城》濃縮了沈從文的文學理想、生活境遇和詩性體驗,描繪出一幅悲劇和死亡不期而遇的生命圖景。《邊城》描述的不僅是一段尚未展開的愛情,更是在美和險惡的反差中對生命存在的思索,愛情的浮光掠影最終指歸的是沈從文對生命偶然性的感悟。
  • 在刷寶APP看完李子柒的視頻 你嚮往她的田園牧歌生活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瓢飲一簞食……生活在安靜的鄉村環境中,李子柒過著自給自足式的田園生活,她在那個山間小院中,演繹著人們可望而不可即、平凡無奇卻又無法實現的田園牧歌。除了以微信等作為傳播的主陣地,我們意外地在刷寶APP上發現她發布的視頻,很顯然,作為備受全球公眾關注的國民級網紅,在一場關於文化輸出的全民大討論之後,李子柒加快了視頻內容的覆蓋廣度,意在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份「桃花源」式的山水田園。
  • 繁華落盡看餘暉,巧姐的「田園牧歌」
    巧姐在整部書中出場極少,她與賈蘭一樣,代表著賈府未來的力量,一個重新紫袍蟒帶加身,一個歸居田園,再沒有回歸塵世的繁華之中。一、巧姐與板兒之緣《紅樓夢》中無閒筆,巧姐與板兒的相遇就是曹公的伏筆。從這幅畫面,這首判詞中都可以看出來,巧姐最後歸居了田園,這一切都是在賈府敗亡之後,幸好遇到曾經得到過母親恩濟的劉氏,才從那牢籠中解脫出來。巧姐與板兒的初次相見是在第四十一回中二人爭搶香柚、佛手的一段,其是這樣描寫的:忽見奶子抱了大姐兒來, 大家哄他頑了一會。
  • 糞汙利用 生態發展 枝江高奏「變廢為寶」的田園牧歌
    本網訊(記者姚定安,通訊員吳啟平、黃路遙)4月26日,位於枝江市仙女鎮的田園牧歌(枝江)城鄉環境綜合體管理有限公司發酵車間內,2條有機肥生產線正在加班加點組裝。不久後,曾經難以處理的畜禽糞汙,將在這裡經過發酵加工等環節後,「變廢為寶」化身為富含營養物質的有機肥、炭基肥及液肥。  「公司安裝了大型自動物料移動翻拋機等相關配套設施,每年可處理畜禽糞汙量40萬噸,年產有機肥2.62萬噸,炭基肥1.58萬噸,液肥15萬噸。」田園牧歌(枝江)城鄉環境綜合體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莉介紹道,通過處理,不僅解決了畜禽糞汙收集堆放的問題,還能有效保護環境。
  • 這3萬張「田園牧歌式」照片,隱藏的是日本怎樣的心態?
    說實話,曾經在東北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小銳看了照片後,心裡不是很舒服。 一位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告訴小銳,長期以來,由於日本的許多戰爭親歷者對於歷史採取了迴避態度,以致於在片面信息傳播影響下,如今日本的多數民眾對侵華時期的中國的認知,都是充滿著「田園牧歌式」的懷舊色彩。
  • 到摩爾多瓦 尋找田園牧歌(國家人文地理)
    摩爾多瓦駐華大使館供圖對位於歐洲東南部、與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相鄰的摩爾多瓦,不少中國人會稍感陌生;但只要造訪過這個擁有世界最大地下酒窖、歐洲最古老巖洞修道院的國度,就一定會被其田園牧歌式的風情打動。作為傳統農業國,摩爾多瓦自然淳樸的鄉村風情是吸引遊客的魅力所在。逃離城市喧囂、遠道而來度假的人們可以盡享摩爾多瓦田園生活的恬淡悠閒。
  • 日系溫柔「小森林」,城市中也能有田園牧歌!
    日本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小森林》,它講述了一個城市女孩回歸田園後歷經春夏秋冬,並從自然且樸拙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真正意義。德國菲瑪的小編認為,田園牧歌固然是我們內心所期待的「嚮往的生活」,但現實中並沒有多少人擁有拋棄城市繁華的勇氣,回歸淳樸的自然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將那片心中的「小森林」通過另一種方式搬進我們的家裡。小編一直認為家裝的環境往往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心情變化,如果我喜歡日系小森林的田園牧歌,那不妨將自己家裡裝修成田園氣質的日系風。
  • 僅次於魯迅先生所寫的《吶喊》,《邊城》為何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現代很多作家將愛情描寫為紙醉金迷,非常物質化的愛情,仿佛沒有錢的人就不會擁有愛情。如果你年輕一定要讀一下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體會最純真的愛情是深夜樣子。首先,從思想內容上看,《邊城》寄託著沈從文先生「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
  • 《邊城》:活了72歲,20歲渡船50年堅守,渡的是客,考驗的是人性
    沈從文是中國文學界的泰鬥人物,在那個時代,沈從文用自己的淳樸,以及對湘西這塊土地的熱愛,讓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看到湘西的風情,這是《邊城》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感動。沈從文不論是從愛情,還是在文學的寫作上,都是一個充滿詩意的人,他的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情懷,他的愛情也讓我們看到了浪漫,他就是一個詩人。
  • 詩意盎然的《邊城》:一部藝術上堪與《桃花源記》媲美的現代小說
    這裡關於白河流域環境和邊城小鎮春夏秋冬景色的描繪,自然而又清麗,優美而又不濃塗豔抹,不僅寫出了山城屋舍特有的風貌,而且讚美了建造這邊城的能工巧匠和他們的審美意趣。作家以他特有的審美眼光,放開筆墨,繪出一幅明媚秀麗而又充滿田園牧歌情調的湘西風景畫。
  • 《嚮往的生活4》熱播,你和田園牧歌之間其實只差這樣一棟別墅
    >01田園牧歌生活這一季節目組去到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開啟了一段新的熱帶田園生活。遠離城市喧囂,避開擁擠人群,自給自足,和老朋友們一起養花、種菜、做飯......享受平凡又珍貴的田園時光。節目裡鄉村的變化和美好的田園生活景象,讓人羨慕嚮往,這的確是生活在快節奏、鋼筋水泥都市的城市動物們所憧憬的生活沒錯了。
  • 《邊城》|小城一隅自然古樸的生活,是沈從文對純真美好的堅守
    沈從文在《邊城》的題記裡這樣說道:我這本書只預備給一些「本身已離開了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於文學理論、文學批判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裡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的好與壞」的人看。
  • 汪曾祺《受戒》:鄉土風情中的文化「尋根」之旅
    大抵是江南水鄉的影子鐫刻進了汪曾祺的筆中,《受戒》中描繪的這個湖邊小村莊也帶有汪老故鄉高郵的幾分色彩。毫無疑問,《受戒》的文字意境都是極美的,無論是鄉村景色的繪製,還是少年少女懵懂的愛情,都美的好似一幅質樸純潔的水墨畫,可見,汪曾祺記憶中的鄉土,有著超脫歲月的美感。
  • 旅拍愛爾蘭:田園牧歌中,追尋美麗的翡翠島國
    文:森 第一次聽愛爾蘭這個地方,大約是在小時候看安徒生童話的時候,總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會有如此的田園牧歌,會有這麼多奇思妙想的故事,今年有幸來一趟愛爾蘭之行,在田園牧歌中,我終於找到了原因,在追尋美麗的翡翠島國的同時,也理解了那記憶中遙遠的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