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盲盒經濟的火爆,與擁有消費能力且消費意識有所成長的新生代密切相關。而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投資人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同時發出質疑的還有:年輕人是否願意持續為盲盒類潮玩產品付費?
從招股書看,泡泡瑪特這家發展如此迅速的潮玩公司吸金能力十足,總毛利率高達65.8%,線下店鋪淨利率近30%。天貓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為1.42億元,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這也是泡泡瑪特「雙十一」表現最好的一年。市場有說法認為泡泡瑪特有望成為中國樂高,公司創始人王寧也曾表示,泡泡瑪特未來有可能是全國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披露了相關風險:目前帶來最大收益的IP「MOLLY」後續受市場歡迎程度無法保證。從單價看,一個49~69元的盲盒對於Z世代來說並不貴。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20萬人;2019年,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共計有42萬消費者交易盲盒,其中最高溢價達到39倍。
這一場景十分眼熟——耐克、阿迪等品牌推出限量版球鞋時,消費者擠入特定發售平臺「搖號申購」,部分「中籤」的幸運兒會轉手在二手鞋交易平臺出售,價格視鞋子的稀缺性上漲5~8倍不等。
略有不同的是,炒鞋市場已經十分成熟,限量款、設計師合作款、球星或明星同款等稀缺款流動性好、變現容易,消費人群以年輕男性為主,交易市場維持了相對高的熱情。而炒盲盒似乎出現了降溫的情況。
記者隨機在平臺搜索,發現已經有玩家開始覺得盲盒玩法相對單一,準備「退坑」了,個別限量商品在二手平臺掛了一周還未交易成功。
中信建投證券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楊艾莉指出,國內潮流玩具市場集中度較低,TOP5潮玩公司的銷售額市佔率僅為22.8%。楊艾莉根據國內潮流玩具公司在產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側重,把國內知名潮流玩具公司分成三類:一是自主開發IP但缺乏銷售渠道,二是渠道優勢明顯但IP開發有局限,三是IP資源豐富且渠道廣泛。「整體來看,泡泡瑪特是目前市場上產業鏈布局最完善的公司,從上遊IP開發到下遊渠道、展會均有布局,僅生產製造環節外包,這也決定了其在產業鏈中能獲得更豐厚的利潤空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用盲盒做潮玩的商業模式可複製性很強,門檻不高。「當前維持泡泡瑪特估值的,並非只是靠盲盒這一形式,其獨家IP與較快的推行速度能夠有效吸引和維護消費群體。」該人士說:「盲盒經濟會不會成為泡沫,要看下場的企業能不能講好故事,盲盒經濟本質上還是IP經濟,企業如果能圍繞自家的獨家IP打造出獨有的『IP宇宙』,除了盲盒之外還能推出例如音樂、電影、漫畫等周邊,將顯著提升盲盒玩家的忠誠度。」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