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經濟能火多久?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毫無疑問,盲盒經濟的火爆,與擁有消費能力且消費意識有所成長的新生代密切相關。而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投資人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同時發出質疑的還有:年輕人是否願意持續為盲盒類潮玩產品付費?

從招股書看,泡泡瑪特這家發展如此迅速的潮玩公司吸金能力十足,總毛利率高達65.8%,線下店鋪淨利率近30%。天貓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為1.42億元,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這也是泡泡瑪特「雙十一」表現最好的一年。市場有說法認為泡泡瑪特有望成為中國樂高,公司創始人王寧也曾表示,泡泡瑪特未來有可能是全國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披露了相關風險:目前帶來最大收益的IP「MOLLY」後續受市場歡迎程度無法保證。從單價看,一個49~69元的盲盒對於Z世代來說並不貴。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20萬人;2019年,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共計有42萬消費者交易盲盒,其中最高溢價達到39倍。

這一場景十分眼熟——耐克、阿迪等品牌推出限量版球鞋時,消費者擠入特定發售平臺「搖號申購」,部分「中籤」的幸運兒會轉手在二手鞋交易平臺出售,價格視鞋子的稀缺性上漲5~8倍不等。

略有不同的是,炒鞋市場已經十分成熟,限量款、設計師合作款、球星或明星同款等稀缺款流動性好、變現容易,消費人群以年輕男性為主,交易市場維持了相對高的熱情。而炒盲盒似乎出現了降溫的情況。

記者隨機在平臺搜索,發現已經有玩家開始覺得盲盒玩法相對單一,準備「退坑」了,個別限量商品在二手平臺掛了一周還未交易成功。

中信建投證券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楊艾莉指出,國內潮流玩具市場集中度較低,TOP5潮玩公司的銷售額市佔率僅為22.8%。楊艾莉根據國內潮流玩具公司在產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側重,把國內知名潮流玩具公司分成三類:一是自主開發IP但缺乏銷售渠道,二是渠道優勢明顯但IP開發有局限,三是IP資源豐富且渠道廣泛。「整體來看,泡泡瑪特是目前市場上產業鏈布局最完善的公司,從上遊IP開發到下遊渠道、展會均有布局,僅生產製造環節外包,這也決定了其在產業鏈中能獲得更豐厚的利潤空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用盲盒做潮玩的商業模式可複製性很強,門檻不高。「當前維持泡泡瑪特估值的,並非只是靠盲盒這一形式,其獨家IP與較快的推行速度能夠有效吸引和維護消費群體。」該人士說:「盲盒經濟會不會成為泡沫,要看下場的企業能不能講好故事,盲盒經濟本質上還是IP經濟,企業如果能圍繞自家的獨家IP打造出獨有的『IP宇宙』,除了盲盒之外還能推出例如音樂、電影、漫畫等周邊,將顯著提升盲盒玩家的忠誠度。」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

相關焦點

  • 盲盒經濟能火多久?
    毫無疑問,盲盒經濟的火爆,與擁有消費能力且消費意識有所成長的新生代密切相關。而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投資人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同時發出質疑的還有:年輕人是否願意持續為盲盒類潮玩產品付費?
  • 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
    可是,年輕人的心是易變的,那這個市場又能被抓住多久呢?最近,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在港股登陸上市。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為8.17億元,毛利為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業績可謂十分亮眼。不過,其實這並不是泡泡瑪特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了。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Molly這撥攢娃娃的90後,和小時候攢玻璃彈珠、集三國卡的基本是同一撥兒人。59的盲盒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讓娃友們頻繁上當的是,太想知道盲盒裡到底是隱藏款還是雷款的好奇心。賭對了拿回家擺著落灰,賭錯了可以轉手閒魚高價賣,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賺點小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
  • 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而正是這年輕一代消費力的崛起,助推了近幾年潮流玩具市場的爆火。針對於此現象,泡泡瑪特做到了人群聚焦。不過除了人群聚焦,還有資源聚焦。盲盒類潮玩的價值所在就是,買的時候不會糾結價格,拆的時候又能緩解壓力。
  • 盲盒經濟:挖掘「未知」的魅力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王 蕾「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臺詞來形容近兩年大火的盲盒,似乎再貼切不過。能讓60歲玩家一年內不斷消費,原價不足百元卻在二手市場炒到上千元,這就是當下盲盒的魅力。
  • 市值千億的盲盒故事,泡泡瑪特能講多久?
    圖:泡泡瑪特今日股價走勢小盲盒,大財富,一個小小的盲盒標價59元,這是泡泡瑪特走向巔峰的關鍵。搭乘盲盒經濟的東風,泡泡瑪特2017年至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如何維持好以「Molly」為代表的老IP的熱度,如何提高新IP的熱度,新IP能不能做成功,消費者審美的變化會不會對營收產生影響是泡泡瑪特終需解決的問題。現階段盲盒只是盲盒,怎樣延伸IP,賦予盲盒怎樣的想像空間,未來還需資本市場的等待和檢驗。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在盲盒的消費人群中,年輕人佔據半壁江山。25歲的北京白領張曉告訴記者,她集齊了2個系列的Molly,以每個盲盒59元計算,已為Molly投入上千元。  談起鍾情盲盒的原因,張曉表示,是盲盒帶來的新奇、酷以及驚喜感擊中了她的消費需求,「工作壓力太大了,開盲盒能將我『治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 泡泡瑪特欲赴港上市靠盲盒淨利暴增……能挺多久似乎也是個「盲盒」
    然而,雖有三年暴增近300倍的淨利潤,但由於十分依賴爆款IP和盲盒玩法,泡泡瑪特未來還能賺多久,在不少人眼中似乎依然是個「盲盒」……1泡泡瑪特欲赴港上市淨利潤三年暴漲近300倍投資方這邊也是「大佬雲集」,包括華興新經濟基金、正心谷資本、蜂巧資本、紅杉資本、啟賦資本和黑蟻資本等。
  • 華益弘公益慈善善行:盲盒經濟成也IP敗也IP
    更不用說聚集了大量Z時代和二次元愛好者的B站以及擁有大量知名漫畫、動漫IP的騰訊動漫,由於與盲盒的受眾、核心競爭力高度貼合,在暗中沒少發力。 相較日本和美國的盲盒經濟,中國的盲盒經濟又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盲盒這股東風還能刮多久?對此,美股研究社試圖通過國內競爭格局以及日美潮玩市場的分析進行一些解答。
  • 成也IP敗也IP,中日美盲盒經濟背後不變的商業邏輯
    更不用說聚集了大量Z時代和二次元愛好者的B站以及擁有大量知名漫畫、動漫IP的騰訊動漫,由於與盲盒的受眾、核心競爭力高度貼合,在暗中沒少發力。相較日本和美國的盲盒經濟,中國的盲盒經濟又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盲盒這股東風還能刮多久?
  • 行業聚焦|成也IP敗也IP,中日美盲盒經濟背後不變的商業邏輯
    盲盒這股東風還能刮多久?2020年泡泡瑪特傳出要上市的消息,這也將盲盒經濟推向風口。除了泡泡瑪特,今年剛上市的零售"新貴"名創優品就在近日推出品牌TOPTOY,正式進軍潮玩市場。更不用說聚集了大量Z時代和二次元愛好者的b站以及擁有大量知名漫畫、動漫IP的騰訊動漫,由於與盲盒的受眾、核心競爭力高度貼合,在暗中沒少發力。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在愛好者開始「退坑」的背景下,其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從虧損到盈利,已完成8輪融資儘管現在的泡泡瑪特看起來是「金光閃閃」,有各種光環加身,但就在幾年前泡泡瑪特還在為盈利發愁。踩中人性弱點,能否延續成功有人說,盲盒從其本身來講,就是一種軟賭博行為。一個59元的盲盒並不算貴,大多數消費者本著「花錢買快樂」的思想,先來一個,試試能不能抽到自己喜歡的。抽到重複的,想要其他的;抽到普通的,想要稀有的;抽到喜歡的,想要全套的。
  •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 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所謂「盲盒」,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是「盲」的,並不確定購買的是哪一款商品,隨機抽取,有可能會抽到普通款,有可能抽到隱藏款。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會帶來小確幸式的驚喜感。抽中之後還可以發個朋友圈,主動成為產品的「自來水」。雖然財務數據顯示這是一家極為賺錢的公司,毛利率能到65%,不過潮玩的收集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泡泡瑪特會像當年的水滸卡一樣最終成為泡沫瑪特?
  • 盲盒怎麼這麼火?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這幾年,「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
  • 被推上風口的盲盒經濟
    當然,這種投射不可能完全對應,餐飲和玩具畢竟不是一種類型的產品,行業更是相差甚遠,但這種對於消費者的心理揣摩以至於營銷方式,餐飲老闆卻能受其啟發挖掘到有價值的內容。了解盲盒經濟的規律,也就是在了解這個群體的消費行為密碼。
  • 盲盒「裝下」千億市值潮玩王國 泡泡瑪特暴利生意能火多久?
    在外界認知範圍內,泡泡瑪是一家玩具製造商,甚至是玩偶遊戲的擁有者,其實不然,泡泡瑪特之所以能吸引年輕人趨之若鶩並能夠變現,不僅是多年打造的品牌和市場,更是其產品富有IP屬性,滿足年輕人的精神需求並投入。
  • 盲盒經濟正當時,品牌該如何玩轉盲盒營銷!
    在盲盒營銷領域,旺旺、芬達、麥當勞等知名品牌的身影更是隨處可見。 盲盒經濟,正處於高光時刻。 2016年,泡泡瑪特大力發展盲盒,一舉激活了青年潮流玩具市場;2019年更被稱為「盲盒元年」,盲盒逐漸演變成為潮玩,火爆成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
  • 盲盒經濟即將到來?「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917118:有態度的經濟平臺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最高衝到81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953.29億港元。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全國首例盲盒侵權案,判了!泡泡瑪特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一個盲盒賣了4.56億~泡泡瑪特準備上市!▌盲盒經濟難長久泡泡瑪特做的不只是盲盒經濟,更是通過盲盒販賣快感。如果只是單純售賣潮流玩具,泡泡瑪特想要取得如今的成績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潮玩+盲盒」的模式,卻幫助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層面的三級跳。
  • 樂趣在於「不確定」,盲盒「驚喜經濟」能否持久
    掃一掃機身上的二維碼付款,「啪嗒」一聲盲盒被運到出貨口。而在盲盒實體店,連購買盲盒的過程也被無限拉長:如何在完全一致的盒子中挑出最中意的款式,增加玩家勝率,本就是玩法的一種。在世博源線下店,記者遇到一位高個子男生,只見他先是掂量每個盲盒的重量,再搖一搖,放在耳邊聽聲音,一看就是資深玩家。這個過程叫「猜盒」,不同造型,零件數量、重量會有細微差別,如果是袋裝盲盒,上手摸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