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精美的送別唐詩,一句「青山萬裡一孤舟」,情意悠悠韻味十足

2020-12-22 老張侃詩詞

古典詩詞區別於現代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非常講究練字,注重語言的凝練性(當然現代文學也講究這些,但終究有差距)。試想一下,一首古詩只用20個字、28個字就能構成一篇構思奇妙的短文章,就要求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無窮無盡的意味。

所以這些詩人為了儘可能展現出詩詞語言的表現力,就會自覺地在遣詞造句方面用心雕琢。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七絕聖手王昌齡,也才有了五言長城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裡一孤舟。

這一首唐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題目當中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唐人的送別七絕有很多,但劉長卿以五言長城聞名後世,一首七言絕句也寫得如此清新自然。

唐詩的一開始,渲染了送別的場景,「猿啼客散暮江頭」,這是一個黃昏,而且是江邊,這本身就給人帶來一種悽冷之感。更何況此時還有「猿啼」,猿猴陣陣悲鳴,更讓離別的場景多了幾分冷色調。

面對離別,詩人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人自傷心水自流」,無情的流水,自顧自地流去,絲毫不顧送別的人獨自傷心。

詩人的愁緒只有送別這一層嗎?「同作逐臣君更遠」,告訴我們,詩人和要離別的朋友都是被貶來到此地的。詩人已經在這裡下船,但是友人還要走向更遠的地方。所以這裡的愁緒也不光是因為離別之苦,還是因為兩人的同病相憐,都是經歷人生的被貶之痛。

最後一句是遙想朋友離開之後,「青山萬裡一孤舟」,一路遠去青山萬裡之中,只有你那一艘小船隨風漂泊。

古詩當中講究練字,注重「煉飾」,就拿這首古詩的最後一句來說,就體現了詩人的獨具匠心。「萬裡」顯現出對方距離之遠,路途之遙遠之艱難。「一孤舟」,更是寫出那份孤獨,無依無靠,隨風漂泊。但是這隨風漂泊的又何嘗只是友人遠去的身影,不也是詩人在此地真實的寫照嗎?

五言長城劉長卿,對於七言絕句的寫作也是得心應手。

相關焦點

  • 唐詩中唯美的寶寶名字 古風韻味十足
    唐詩,是唐代詩人文化智慧的合集。從唐詩中你可以感受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闊,也有「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溫柔細膩,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唐盛世的文化風情。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帶來了唐詩中唯美的寶寶名字 古風韻味十足,希望的大家喜歡。
  • 劉長卿送別僧人時寫下一首詩,詩作美如畫卷,畫裡畫外都流動著美
    「蒼蒼」是深青色,「杳杳」是深遠的樣子,一句從視覺上進行描寫,一句從聽覺上進行渲染。靈澈上人的歸宿處竹林寺,掩映在青山中,當天邊的最後一抹餘暉映射在竹林寺時,遠遠望去顯得古樸而典雅,詩人筆下的竹林寺愈發顯得具有朦朧的美感了。
  • 唐詩:賞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雖然名字叫渡荊門送別,但是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它並不是為了送別某個友人而寫的,而是李白在出去旅遊之前寫的告別自己家鄉的詩!詩仙就是詩仙,沒有送別,也要創造送別!那為什麼偏偏在渡荊門的時候寫這首詩呢?荊門,就是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稱。
  • 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王昌齡,在鎮江寫過兩首很牛的送別詩!
    ▲ 2月9日到達大連的一批防護物資上印著一句讓人動容的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批物資的捐贈方是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這句詩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唐詩中的經典名句,帶你縱覽唐詩極簡史
    唐詩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其中很多句子令人拍案拍案叫絕,流傳千古,讀來意味無窮。一首一首的唐詩,一個又一個詩人,連起來就是一部唐朝詩詞極簡史,今天我們就一起讀唐詩,一起來體會那份穿越千年的浪漫。五言絕句《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春夜洛城聞笛》)他的鄉思,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終究,他只能仰天質問:「長安如夢裡,何日是歸期?」(《送陸判官往琵琶峽》)「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沒有承擔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務,回鄉並不太難,但他卻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
  • 唐代詩人劉長卿最著名的詩句之一:「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的送別詩句,僅僅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等,但要說到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美的送別詩句,就不得不提這句「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王昌齡送別友人後,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年後成了高考作文題
    若問今年最觸動人心的詩句是哪一句,我想一定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二月份的時候,日本援助中國的物資包裝上就印著這兩句詩。 還有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2的作文題幹上,也出現了這兩句詩。
  • 光明時評:疫情當前,怎麼火了一句唐詩?
    這兩天,有一句唐詩在網絡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鶴市醫療支援物資抵達大連機場,包裝箱上印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齣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句詩。曝光後,這句詩迅速傳播,掀起討論無數。
  • 詩詞:一生必背50首經典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在唐詩。幾百年來,有多少唐詩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又有多少唐詩撫慰了我們的心靈。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讀之朗朗上口,看之韻味無窮。唐詩源於生活,是自然 ,是生命,是心靈的寫照。今天總結了50首經典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詩友們收藏保存。-01-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五首吟雪唐詩,瑞雪豐年瑞,離人徵夫淚
    自然界中的青山、夕陽、流水、朝露等無不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寄託。「雪」意象在詩詞中也頻繁出現,在不同的詩人筆下,姿態萬千,情感各異。在中國詩歌史上,詩人對「雪」的描寫,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在《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雨雪霏霏」的詩句。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 李白最激勵人心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讀懂了一定會有收穫
    可能熟悉的唐詩的朋友都知道,唐詩不像宋詩,它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境,還有對於事物最真切的感知;不過宋詩不一樣,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哲理,雖然後世對於宋詩褒貶不一,認為它失去了詩歌的神韻。其實無論是抒情,還是哲理,那都是傳統文化的驕傲。
  • 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哪首,為什麼?
    從知名度來講,《送友人》和《渡荊門送別》有得一拼,但是《渡荊門送別》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旅夜書懷》在感覺上非常的相似。雖然肯定是李白在先,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剛剛出蜀漫遊的少年,而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在他老病離開成都之時,但是單就這兩句詩來比較,杜甫的更好。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杜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能否改成天地一孤舟?前言我個人以為,所有的詩詞當然都可以改 。只不過您修改經典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說精益求精,未免就自不量力了。如果是為了學習和提高,未嘗不可以試試。
  • 唐詩近五萬首,你至少得會背這29首
    《全唐詩》是清康熙年間編校的一本唐詩合集,歷時一年多編校成文。收錄詩人,凡二千二百餘人,收錄詩作四萬八千九百餘首。這麼多唐詩,恐怕一輩子也讀不完,更不用說去背誦了。今天,我們試圖將二百餘年的唐朝濃縮成29首巔峰唐詩,一起重溫那段盛世歲月。
  • 唐代詩人的好好告別:共有青山明月,便沒有人是異鄉人丨周末讀詩
    一棵樹受難,我們也為此受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實在太溫暖,以至於被後人用濫。然而作為第一個說出來的人,王勃無疑是個天才。在此的「海內」和「天涯」指空間上,但其外延還可以擴展到時間,比如《詩經》裡的一首詩,或未來的某個讀者,都可以與我們若比鄰。如果你覺得被這首詩擊中,那麼王勃也可以是你在唐朝的一個知己。
  • 看看唐詩宋詞怎麼說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啊,看到藍天白雲晴空萬裡,女神經想賦詩一首,但是最後足足憋了兩分鐘說出來一句話:哇塞!著實是沒有文採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仰頭望天,或感慨、或嚮往、或思念,古人作出了哪些絕妙的佳句。劉長卿說:「白雲如有意,萬裡隨孤舟。」道的是孤獨仰望藍天白雲,雖然我們同古人用的是一片天,他們能將它作為感情的寄託來託物喻志,但是我們卻什麼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