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近五萬首,你至少得會背這29首

2021-01-09 騰訊網

《全唐詩》是清康熙年間編校的一本唐詩合集,歷時一年多編校成文。收錄詩人,凡二千二百餘人,收錄詩作四萬八千九百餘首。這麼多唐詩,恐怕一輩子也讀不完,更不用說去背誦了。

今天,我們試圖將二百餘年的唐朝濃縮成29首巔峰唐詩,一起重溫那段盛世歲月。(註:每位詩人只選一首,版本有別,個別字可能與你背誦的有出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鄉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別董大》

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裡堤。

點擊播放 GIF 0.0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唐詩五萬首,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
    唐詩五萬首,為什麼日本人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從民族文化上看,源於日本人的寒山文化與寒山寺情結。兩者持續時間之長,將近千年之久。而這都離不開日本人對唐文化的信仰和對詩僧寒山的崇拜。這為寒山進入日本社會鋪墊了前提。作為一代名僧,在中國小有成就的詩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他的名字和他的詩集,有一天,會成為日本神聖般的存在。博大如李杜,也遠不是他的對手,流行如白居易,也遠遠沒有他那般的尊崇。寒山一生事跡不多,出身富戶,考過秀才,然後就是四處流浪。隨性自然也邋遢不羈。時不時還能爆出一些佛系金句。《全唐詩》留詩三百多首,多帶哲理範式。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像唐朝近三百年國祚,一部《全唐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流傳下來的唐詩,然而其數量僅四萬八千九百餘首。筆者曾在某圖書館看到一部名為《二十世紀詩詞選》(大概是這個名字)的書籍,上面所錄當代舊體詩人不過百餘人,但詩詞數量已達數千篇。而這部書籍上的詩人,相較於當代詩詞創作者,不過滄海一粟。由此可見,當代詩詞數量,定然是令人驚嘆的。
  • 讀《唐詩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唐詩三百首》包含三百多首唐代頂尖佳作,被稱為中小學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我們讀《唐詩三百首》,一定要背下這100句千古名句。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中華版《全唐詩》《全宋詞》,五萬首唐詩、兩萬首宋詞一覽無餘
    宋詞作為詞體文學之冠,以其文體形式的獨創性與開拓性,獲得了與唐詩並駕齊驅的歷史地位。《全唐詩》與《全宋詞》分別彙輯有唐一代詩歌與有宋一代詞作,堪稱中國韻文的雙璧,不僅展示了唐詩宋詞的完整風貌,亦使讀者得以攬其菁華、識其源流,是學習和研究唐詩、宋詞的必備之本。
  • 【國學】《唐詩三百首》裡的30首軍旅邊塞詩,你會背幾首
    小編按: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小編本想寫幾首軍旅詩獻給敬愛的軍人朋友們,但是苦於無軍旅經歷,兼之才氣不足,只好作罷。然而卻想到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咱們可以看看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岑參,高適這些大神們是怎麼寫軍旅邊塞詩的!於是特意重翻了蘅唐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選出了30首軍旅,邊塞兼戰爭題材的唐詩(其中雖寫戰爭自身感受,而非軍旅題材的詩不算,如杜甫《宿府》《閣夜》等),按蘅唐退士所編的順序編排。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他只留下六首詩,字字珠璣!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你知道,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   李白、杜甫,白居易、陸遊……   NO!!!   他是大清CEO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要知道,《全唐詩》總共只收錄了四萬八千多首詩。
  • 「薦讀」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全唐詩》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今天讓我們一起花一點時間,了解一下唐詩極簡史吧!>若虛寫《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全唐詩》僅存他二首詩。712年,宋之問去世713年,沈佺期去世這是兩位並不十分出色的詩人然而,正是他們以及文章四友被後世稱為絕、律詩體的奠基人唐詩若無絕、律,至少減色一半唐詩能有絕、律,沈宋功不可沒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國號為開元盛唐拉開了序幕公元718年,張九齡被召入京
  • 楊絳歷時七載抄錄,塵封近40年,這部《錢鍾書選唐詩》——充滿文學...
    這段歷時七載的唐詩日課,呈現了品讀唐詩的獨特視野。 被譽為「文化崑崙」的錢鍾書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六十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 《錢鍾書選唐詩》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間,錢鍾書遴選、楊絳抄錄的一部唐詩選手稿,其後近四十年,這部手稿從未對外公布。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說起初唐詩人駱賓王,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在七歲那年所寫的《詠鵝》,只有短短18字,卻色彩分明,動靜相襯,將「鵝」描寫得活靈活現。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
  • 塵封數十年,錢鍾書選唐詩首面世
    錢鍾書選楊絳抄《全唐詩錄》稿本九冊書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11月21日,為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正式對外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40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的獨特唐詩選本。
  • 12首經典唐詩,最後一句是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常常被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時至今日,此詩還不時出現在中國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 十首「壓卷之作」,究竟哪首堪當引領唐詩風騷?
    在《全唐詩》中,崔顥存詩僅四十二首,數量不多。這首《黃鶴樓》之所以千古傳誦,有三個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是質量過硬。這是基礎,無需多言。全詩一氣呵成,虛實結合,氣勢雄大,意境深遠。 二是詩仙加持。
  • 詩詞:一生必背50首經典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收藏
    在唐詩。幾百年來,有多少唐詩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又有多少唐詩撫慰了我們的心靈。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讀之朗朗上口,看之韻味無窮。唐詩源於生活,是自然 ,是生命,是心靈的寫照。今天總結了50首經典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詩友們收藏保存。-01-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李商隱梅花古詩很少,但這首唐詩,用20個字寫出了自己的命運
    今天來看他有關梅花主題,流傳最廣的應該是這一句「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這首唐詩寫於四川,是他第一次見到四川的梅花,所寫出的詩句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但是在晚年妻子去世、而他又被迫遠離家鄉之時,所寫的一首梅花主題的古詩,卻表達出了李商隱無比傷感的情緒。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 人生四時,唐詩九味:用50首絕美唐詩,描繪出50個對美的追求
    《人生四時,唐詩九味》是熊逸先生品讀唐詩的一本書,他在書中的小序《百無一用讀唐詩》中寫道:「我這本書,五十篇精選五十首最有代表性的唐詩……既會用很粗的解析度勾勒唐詩世界的全景,也會用很細的解析度從社會風俗、典章制度、修辭藝術、文字與音韻等角度,帶你去看通常的注本和賞析本裡看不到的內容……」
  • 這首啟蒙詩人人會背,但一個字意卻難倒了「百人團」,你知道嗎?
    這看起來似乎是在沒事找事操閒心了,但實則對於學術研究而言,實在是必須嚴謹而為,才能儘可能把這些經典文化長久的傳於後世。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談到的這首詩,非常簡單,也是很多人的啟蒙詩作,但對其中內容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 5歲能背460首唐詩宋詞 記者探訪《挑戰不可能》中的青島萌娃王恆屹
    李秋月說,在小屹一歲左右的時候,就發現他的記憶力特別好,「因為從小陪孩子玩的時候,我們嘴裡就一直念叨著《三字經》,以及一些簡單的唐詩,有一天剛說到『鋤禾日』,小屹就接下了『當午』,然後又試了幾句,包括《三字經》也試了一下,發現他可以接上來。慢慢發現他可以接兩個字、五個字,你說上句他說下句,感覺他記憶力可能很好,於是以後就慢慢往這方面引導,讓他從小就對這方面比較有興趣。」
  • 3首唐詩精品說明一個真理:才情再高遮不住人品不堪,就像吳秀波
    這首詩入選了小學課本,和《春曉》並列為兒童讀唐詩的啟蒙之作,真可謂是是個人都會背。用最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農民的辛苦: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第二首《渡漢江》作者:宋之問(唐代)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